Free Essay

Cosmetics

In:

Submitted By rainyphorni
Words 26188
Pages 105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 第三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与报酬 第三节 成本习性分析及本量利关系 第三章 筹资决策 第一节 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筹集 第四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一节 资本成本及计算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目标资本结构 第五章 项目投资决策 第一节 项目投资决策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与应用 第三节 所得税与折旧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第四节 投资风险分析 第六章 证券投资决策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率 第三节 证券投资决策分析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第二节 货币资金管理 第三节 应收帐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八章 利润分配管理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分配政策 第九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第二节 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第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编制 第十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概述 第二节 责任中心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分析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附录 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

第 一 章 总 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及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表达;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和财务管理环境。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运用人力、资金、物资与信息等各项生产经营要素来进行的,其中包含了生产经营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两个方面,与之对应的,在企业中必然存在两种基本管理活动,即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还必须了解资金运动、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等相关概念。 一、资金运动及形式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资金运动是指企业实物商品运动和金融商品运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实物商品资金运动 企业再生产过程是实物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统一。实物商品经过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基本环节,既表现为其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又表现为实物商品的价值运动过程。这种价值运动过程可以图示为: A
G——W < ——P——W′——G′ Pm 随着实物商品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进行,货币资金(G)依次转化为商品资金(W — 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生产资金(P)、产成品资金(W′)和更多的货币资金(G′)。资金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资金的增值性要求。 (二)金融商品资金运动 金融商品是指在金融市场反复买卖,并有市场价格的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企业进行的各种金融商品投资或买卖活动可以图示为: G——Gw ——G′ 随着金融商品买卖的进行,货币资金(G)依次转化为金融商品资金(Gw)和更多的货币资金(G′)。 如果企业利用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以及之后的偿付资金(如回购股票、支付股利;还本付息),完整的实物商品资金运动可以图示为: A
Gw——G——W < —— P—— W′——G′——Gw Pm Gw —— G成为实物商品运动的前提,称为筹资活动,实物商品运动称为广义的投资活动,G′——Gw成为实物运动的结果,称为偿付筹资活动。 二、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 (一)财务活动 如前所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是资金形态的不断转化及其增值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活动实现的。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资、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中资金的运用、耗资、收回又称为投资。资金运动和财务活动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A Gw ——G——W < —— P—— W′—— G′—— Gw ┃ Pm ┃ ┃ 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 分配活动 其中筹资活动是资金运动的前提,投资活动是资金运动的关键,分配活动是作为投资成果进行的,体现了企业投资与筹资的目标要求。 (二)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的,企业作为法人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必然与企业内外部有关各方发生广泛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是企业的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国家作为行政管理者——政府,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等任务。政府为完成这一任务,必然无偿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企业则必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缴纳各种税款,包括所得税、流转税和计入成本的税金。这种关系体现为一种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形成的所有权关系,企业的所有者主要有:国家、个人和法人单位,它具体表现为独资、控股和参股关系。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实现所有者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所有者以出资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体现为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债权人向企业贷放资金,企业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企业除利用权益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同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债务与债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债权人不向资本投资者那样有权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的重大活动不享有表决权,也不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但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享有优先求偿权。因此债权人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也较低。 4.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关系将会越来越广泛。企业与受资方的财务关系体现为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依其出资额,可形成独资、控股和参股情况,并根据其出资份额参与受资方的重大决策和利润分配。企业投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但预期收益能否实现,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大,要求的收益高。 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将资金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企业同其他债务人的关系体现为债权与债务关系。企业在提供信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直接的信用收入,另一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和坏帐损失的风险,企业必须考虑两者的对称性。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内部实行责任预算与责任考核与评价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与劳务,应以内部转移价格进行核算。这种在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这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作为参加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情况,用其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和奖金,并按规定提取公益金等,体现着职工个人和集体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与此对应的,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筹资管理 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投资活动的基础。事实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筹资及筹资管理是贯穿始终的。无论在企业创立之时,还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追求规模扩张,甚至日常经营周转过程中,都可能需要筹措资金。可见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的代价和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来源按产权关系可以分为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一般来说,企业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但负债的比例大则风险也大,企业随时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因此,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企业资金来源按使用的期限,可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到的限制不同。因此,筹资决策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安排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二)投资管理 投资是指企业资金的运用,是为了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在投资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投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投资决策的失败,对企业未来经营成败具有根本性影响。 投资按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性资产上,以便获得利润的投资,如购买设备、兴建厂房、开办商店等。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将资金投放在金融商品上,以便获得利息或股利收入的投资,如购买政府债券、购买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等。 按投资影响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其影响超过一年以上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证券投资。前者又称资本性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其影响和回收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如应收帐款、存货和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金投资。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决策分析时更重视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按其投资的范围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如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是以企业合法资产对其他单位或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如企业与其他企业联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 (三)利润(股利)分配管理 企业通过投资必然会取得收入,获得资金的增值。分配总是作为投资的结果而出现的,它是对投资成果的分配。投资成果表现为取得各种收入,并在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所以,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如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的分配。利润(股利)分配管理就是要解决,在所得税交纳后的企业获得的税后利润中,有多少分配给投资者,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再投资之用。如果利润发放过多,会影响企业再投资能力,使未来收益减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如果利润分配过少,可能引起投资者不满。因此,利润(股利)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利润(股利)的支付率。影响企业股利决策的因素很多,企业必须根据情况制定出企业最佳的利润(股利)政策。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尚未统一,主要有三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这种观点的缺陷是: 1.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难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进行比较。 2.没有区分不同时期的收益,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项目收益现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其收益将来值总额的大小,还要受取得收益时间的制约。因为早取得收益,就能早进行再投资,进而早获得新的收益,利润最大化目标则忽视了这一点。 3.没有考虑风险问题。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追求最大利润,有时会增加企业风险,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考虑企业风险的大小。 4.利润最大化可能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即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该把企业利润与投入的资本相联系,用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概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其观点本身概念明确,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进行对比,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是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和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是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他们认为这是衡量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标准。 对于股份制企业,企业价值最大化可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上市的股份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可用股票市价最大化来代替。股票市价是企业经营状况及业绩水平的动态描述,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股票价格是由公司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决定的,其股价的高低,它不仅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预期每股收益的大小、取得的时间、所冒的风险以及企业股利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追求其市场价值最大化,有利于避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同或契约关系将各种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的组织形式。企业应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与企业相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只有通过维护与企业相关者的利益,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众活动等),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运用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1.非上市企业的价值确定难度较大。虽然通过专门评价(如资产评估)可以确定其价值,但评估过程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使估价不易客观和标准,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准确与客观性。 2.股票价格的变动除受企业经营因素影响之外,还要受到其他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 二、不同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必然发生企业与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业必须处理、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关系。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价值最大化代表了所有者的利益。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经营者不持有公司股票或持部分股票,其经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为经营者拼命干的所得不能全部归自己所有。此时他会干的轻松点,不愿意为提高股价而冒险,并想法用企业的钱为自己谋福利,如坐豪华轿车,奢侈的出差旅行等,因为这些开支可计入企业成本由全体股东分担。甚至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自己从中渔利。由于两者行为目标不同,必然导致经营者利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冲突,即经理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矛盾。 为了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防止经理背离股东目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监督。经理背离股东目标的条件是,双方的信息不一致。经理掌握企业实际的经营控制权,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掌握远远多于股东。为了协调这种矛盾,股东除要求经营者定期公布财务报表外,还应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对经理进行必要的监督。但监督只能减少经理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因为股东是分散的,得不到充分的信息,全面监督实际上做不到,也会受到合理成本的制约。 2.激励。就是将经理的管理绩效与经理所得的报酬联系起来,使经理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自觉采取符合股东目标的行为。如允许经理在未来某个时期以约定的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股票价格提高后,经理自然获取股票涨价收益;或以每股收益、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流动性指标等对经理的绩效进行考核,以其增长率为标准,给经理以现金、股票奖励。但激励作用与激励成本相关,报酬太低,不起激励作用;报酬太高,又会加大股东的激励成本,减少股东自身利益。可见,激励也只能减少经理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采用监督和激励相结合的办法使经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协调起来,力求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经理背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和最小。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由于外部市场竞争的作用,也促使经理把公司股票价格最高化作为他经营的首要目标。其主要表现在: 1.经理人才市场评价 经理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来自资本市场的信息反映了经理的经营绩效,公司股价高说明经理经营有方,股东财富增加,同时经理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也高,聘用他的公司会向他付出高报酬。此时经理追求利益最大的愿望便与股东财富最大的目标一致。 2.经理被解聘的威胁 现代公司股权的分散使个别股东很难通过投票表决来撤换不称职的总经理。同时由于经理被授予了很大的权力,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公司。股东看到他们经营企业不力、业绩欠佳而无能为力。进入80年代以来,许多大公司为机构投资者控股,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在大企业中占的股份,足以使他们有能力解聘总经理。由于高级经理被解聘的威胁会动摇他们稳固的地位,因而促使他们不断创新、努力经营,为股东的最大利益服务。 3.公司被兼并的威胁 当公司经理经营不力或决策错误,导致股票价格下降到应有的水平时,就会有被其他公司兼并的危险。被兼并公司的经理在合并公司的地位一般都会下降或被解雇,这对经理利益的损害是很大的。因此经理人员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已有的权力,会竭尽全力使公司的股价最高化,这是和股东利益一致的。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的资本来自股东和债权人。债权人的投资回报是固定的,而股东收益随企业经营效益而变化。当企业经营的好时,债权人所得的固定利息只是企业收益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利润归股东所有。当企业经营状况差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承担了资本无法追回的风险。这就使得所有者的财务目标与债权人可望实现的目标可能发生矛盾。首先,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要高的项目,这会增加负债的风险。若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成功,额外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但若失败,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其次,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借新债,这增大了企业破产风险,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企业财务拮据时,所有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协调,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限制性借款。它是通过对借款的用途限制、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来防止和迫使股东不能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剥夺债权人的债权价值。 2.收回借款不再借款。它是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给予公司重新放款,从而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除债权人外,与企业经营者有关的各方都与企业有合同关系,都存在着利益冲突和限制条款。企业经营者若侵犯职工雇员、客户、供应商和所在社区的利益,都将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说企业是在一系列限制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

第三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

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企业财务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企业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如财务分析),考虑现实条件与要求,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或测算。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 财务预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性预测,是指企业缺乏完整的历史资料或有关变量之间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数量关系下,专业人员进行的主观判断与推测。二是定量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比较完备的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事物的未来进行的预测。实际工作中,通常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财务预测。 二、财务决策 决策即决定。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被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不是拍板决定的瞬间行为,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正确的决策可使企业起死回生,错误的决策可导致企业毁于一旦,所以财务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与协调的具体规划。财务预算是以财务决策确立的方案和财务预测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编制的,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依据,贯穿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和进行的调节。实行财务控制是落实财务预算、保证预算实现的有效措施,也是责任绩效考评与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核算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财务分析既是本期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下期财务预测的前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企业财务预算的完成情况,评价财务状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改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通过环境分析,提高企业财务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按其存在的空间,可分为内部财务环境和外部财务环境。内部财务环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本实力、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者的素质等四个方面。由于内部财务环境,存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可以从总体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加控制和改变的因素。而外部财务环境,由于存在与企业外部,它们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无论是有形的硬环境,还是无形的软环境,企业都难以控制和改变,更多的是适应和因势利导。因此本章主要介绍外部财务环境。影响企业外部财务环境有各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 一、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法律规范范围内进行的。一方面,法律提出了企业从事一切经济业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从而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法律也为企业合法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了保护。企业财务管理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1.企业组织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所适用的法律不同的。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各国均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这三类企业的行为。因此,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熟悉其企业组织形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作出相应的财务决策。 2.税收法规 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规规范。与企业相关的税种主要有以下五种: (1)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2)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3)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4)财产税类;财产税。 (5)行为税类: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屠宰税。 3.财务法规 企业财务法规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财务关系的法令文件。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法规制度有: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等三个层次。 4.其他法规 如《证券交易法》、《票据法》、《银行法》等。 从整体上说,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筹资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筹资的最低规模和结构,如《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 000万元,规定了筹资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程序,如《公司法》就对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条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在投资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投资的方式和条件,如《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可以用货币资金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规定了投资的基本程序、投资方向和投资者的出资期限及违约责任,如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必须按照《证券法》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企业投资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分配活动中,国家通过法律如《税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及《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了企业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企业应缴纳的税种及计算方法,利润分配的前提条件、利润分配的去向、一般程序及重大比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也会引起财务安排的变动或者说在财务活动中必须予以考虑。 二、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微观管理活动,与其所处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1.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体系、制度、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分为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微观经济管理体制两类。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是指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微观经济管理体制是指一国的企业体制及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所有者的关系。宏观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主体、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微观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与宏观经济体制相联系,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2.经济结构 一般指从各个角度考察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构成,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分配结构和技术结构等。经济结构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产业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财务管理的性质,不同产业所要求的资金规模或投资规模不同,不同产业所要求的资本结构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要求财务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否则企业日常财务运作艰难,财务目标难以实现。 3.经济发展状况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呈长期的快速增长之势,而总是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当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额大幅度上升。企业为了扩大生产,需要增加投资,与此相适应则需筹集大量的资金以满足投资扩张的需要。当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的产量和销售量下降,投资锐减,资金时而紧缺、时而闲置,财务运作出现较大困难。另外,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占用额迅速增加;利率上升,企业筹资成本加大;证券价格下跌,筹资难度增加;利润虚增、资金流失。 4.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政府具有对宏观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职能。在一定时期,政府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往往通过计划、财税、金融等手段对国民经济总运行机制及子系统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企业必须按国家政策办事,否则将寸步难行。例如,国家采取收缩的调控政策时,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入减少,现金流出增加、资金紧张、投资压缩。反之,当国家采取扩张的调控政策时,企业财务管理则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形。 三、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筹集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一切资本流动(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场所,其交易对象为:货币借贷、票据承兑和贴现、有价证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买卖、办理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的产权交换等。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交易的期限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资金交易市场,因为短期有价证券易于变成货币或作为货币使用,所以也叫货币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市场,因为发行股票和债券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等资本货物的购置,所以也叫资本市场。 2.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指从事新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也叫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指从事已上市的旧证券或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也叫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 3.按交易的直接对象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等。 4.按交割的时间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当场或几天之内买方付款、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双方约定的未来某一特定的时日才交割的交易市场。 (二)金融市场与企业财务活动 企业从事投资活动所需要资金,除了所有者投入以外,主要从金融市场取得。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与投资。所以,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主要有: 1.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筹资的场所。 当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方式筹资,而当企业有闲置的资金,又可以在市场上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 2.金融市场为企业的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提供方便。 企业可通过金融市场将长期资金,如股票、债券,变现转为短期资金,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够进股票、债券等,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 3.金融市场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有价证券市场的行情反映投资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评价。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我国主要的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 2.政策银行。政策银行是指有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四)金融市场利率 在金融市场上,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利率 = 纯利率 + 通货膨胀附加率 + 风险附加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率。在没有通货膨胀时,国库券的利率可以视为纯利率。 通货膨胀附加率是由于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弥补其购买力损失而在纯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通货膨胀附加率。 风险附加率是由于存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风险而要求在纯利率和通货膨胀之外附加的利率。其中,违约风险附加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流动性风险附加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期限风险附加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附加的利率。 本章小结: 1.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资、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中资金的运用、耗资、收回又称为投资,所以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构成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 2.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所发生的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其内容包括:(1)企业与国家行政管理者之间的财务关系;(2)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4)企业与受资者的财务关系;(5)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财务关系是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企业要处理、协调好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及利益关系。 3.企业财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 4.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 5.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6.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其内容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 7.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包括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外部财务管理环境。了解财务环境的目的在于,使的企业在规划财务行为时更加合理、有效,以提高企业财务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一般是指外部财务环境。影响企业外部财务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等。

习 题

一、判断题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 2.金融市场的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平均利率。( ) 3.企业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也就越大,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一定能达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 ) 4.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 5.企业财务管理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资金运动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 6.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 7.企业组织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称为财务关系,但不包括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 8.解聘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 9.在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指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 10.股票市价是一个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企业筹措和集中资金的财务活动是指( )。 A.分配活动 B.投资活动 C.决策活动 D.筹资活动 2.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环节为( )。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预算 D.财务控制 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有( )。 A.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C.企业的价值难以评定 D.容易引起企业的短期行为 4.( )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依据。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控制 D.财务预算 5.财务管理目标是( )。 A.现金流量最大化 B.市场份额最大化 C.预期盈利最大化 D.股价最大化 6股东与经营者发生冲突的原因可归结为( )。 A.信息不对称 B.权益不同 C.地位不同 D.行为目标不同 7.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 )。 A.预期获利能力 B.实际获利能力 C.现有生产能力 D.潜在销售能力 8.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较之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在于( )。 A.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考虑了投资风险价值 C.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D.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9.财务管理的目标可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来表示,能表明股东财富的指标是( ) A.利润总额 B.每股利润 C.资本利润率 D.每股股价 10.企业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 ) A.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B.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C.股东、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D.企业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 )。 A.筹资活动 B.投资活动 C.人事管理活动 D.分配活动 2.由于(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A.更能揭示市场认可企业的价值 B.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C.考虑了投资风险价值 D.企业价值确定容易 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如果定为利润最大化,它存在的缺点为( )。 A.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没有考虑投资风险价值 C.不能反映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D.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4.企业财务管理包括( )几个环节。 A.财务预决策 B.财务预算 C.财务控制 D.财务分析 5.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 )。 A.经济环境 B.法律环境 C.金融市场环境 D.政治环境 6.为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股东必须支付( )。 A.约束成本 B.监督成本 C.激励成本 D.经营成本 7.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 A.规定资金的用途 B.提供信用条件 C.限制新债的数额 D.规定担保条件 8.企业价值包括( )。 A.当前资产的市场价值 B.潜在的获利能力 C.当前资产的帐面价值 D.当前资产的成本价值 9.金融市场利率由( )构成。 A.每股利润最大化 B.纯利率 C.通货膨胀附加率 D.风险附加率 10.财务管理十分重视股价的高低,其原因是( ) A.股价代表了公众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B.股价反映了资本与获利之间的关系 C.股价反映了每股利润和风险的大小 D.股价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掌握风险衡量的方法,掌握成本性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掌握本量利关系式及计算;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理解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的异同;了解风险的种类,了解投资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了解本量利的基本概念,前提条件。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1.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也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在周转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使资金在投入、收回的不同时点上价值不同,形成价值差额。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价值,现在的一元钱比将来的一元钱更值钱。例如我们现在有1 000元,存入银行,银行的年利率为5%,1年后可得到1 050元,于是现在1 000元与1年后的1 050元相等。因为这1 000元经过1年的时间增值了50元,这增值的50元就是资金经过1年时间的价值。同样企业的资金投到生产经营中,经过生产过程的不断运行,资金的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创造新的价值,使资金得以增值。因此,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或存入银行,会取得一定利润和利息,从而产生资金的时间价值。 2.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条件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出现了资金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资金的所有者把资金使用权转让给使用者,使用者必须把资金增值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的所有者作为报酬,资金占用的金额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所有者所要求的报酬就越高。而资金在周转过程中的价值增值是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源泉。 3. 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示 资金的时间价值可用绝对数(利息)和相对数(利息率)两种形式表示,通常用相对数表示。资金时间价值的实际内容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是企业资金利润率的最低限度,也是使用资金的最低成本率。 由于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不同时点上的资金就不能直接比较,必须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比较。因此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就很重要。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包括一次性收付款项和非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的终值、现值。 2.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一次性收付款项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一次性支出或收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一次性收回或支出的款项。例如,现在将一笔10 000元的现金存入银行,5年后一次性取出本利和。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现值和终值。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算到现在的价值。终值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现金在将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由于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与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关,而利息的计算有复利和单利两种,因此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也有复利和单利之分。在财务管理中,一般按复利来计算。 1) 单利的现值和终值 单利是指只对本金计算利息,利息部分不再计息,通常用P表示现值,F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贴现率、折现率),n表示计算利息的期数,I表示利息。 1. 单利的利息 I=P×i×n [pic] 2. 单利的终值 F=P×(1+i×n) 3. 单利的现值 P=F/(1+i×n) 【例2-1】 某人将一笔5 000元的现金存入银行,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为5%。 要求: 计算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终值、利息。 解: I1=P×i×n=5 000×5%×1=250(元) I2=P×i×n=5 000×5%×2=500(元) F1=P×(1+i×n)=5 000×(1+5%×1)=5 250(元) F2=P×(1+i×n)=5 000×(1+5%×2)=5 500(元) 从上面计算中,显而易见,第一年的利息在第二年不再计息,只有本金在第二年计息。此外,无特殊说明,给出的利率均为年利率。 【例2-2】 某人希望5年后获得10 000 元本利和,银行利率为5%。 要求: 计算某人现在须存入银行多少资金? 解: P=F/(1+i×n) =10 000/(1+5%×5)= 8 000(元) 上面求现值的计算,也可称贴现值的计算,贴现使用的利率称贴现率。 2) 复利的现值和终值 复利是指不仅对本金要计息,而且对本金所生的利息,也要计息,即“利滚利”。 1. 复利的终值 复利的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的若干年后的本利和。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F=P×(1+i)n 上式中(1+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或“1元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 (F/P,i,n) 表示,其数值可查阅1元复利终值表。 【例2-3】 某人现在将5 000元存入银行,银行利率为5%。 要求: 计算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本利和。 解; 第一年的F=P×(1+i)1 =5 000×(F/P,5%,1) =5 000×1.05=5 250(元) 第二年的F=P×(1+i)2 =5 000×(F/P,5%,2) =5 000×1.1025=5 512.5(元) 上式中的(F/P,5%,2)表示利率为5%,期限为2年的复利终值系数,在复利终值表上,我们可以从横行中找到利息5%,纵列中找到期数2年,纵横相交处,可查到(F/P,5%,2)=1.1025。该系数表明,在年利率为5%的条件下,现在的1元与2年后的1.1025元相等。 将单利终值与复利终值比较,发现在第一年,单利终值和复利终值是相等的, 在第二年,单利终值和复利终值不相等,两者相差5 512.5-5 500=12.5元,这是因为第一年本金所生的利息在第二年也要计算利息,即250×5%=12.5(元)。因此,从第二年开始, 单利终值和复利终值是不相等的。 2. 复利的现值 复利现值是指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取得或支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按复利折算到现在的价值。 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P=F/(1+i)n=F×(1+i)-n 式中的(1+i)-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或“1元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其数值可查阅1元复利现值表。 【例2-4】 某人希望5年后获得10 000元本利,银行利率为5%。 要求: 计算某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资金? 解: P= F×(1+i)-n =F×(P/F,5%,5) =10 000×0.7835 =7 835(元) (P/F,5%,5)表示利率为5%,期限为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同样,我们在复利现值表上,从横行中找到利率5%,纵列中找到期限5年,两者相交处,可查到(P/F,5%,5)=0.7835。该系数表明,在年利率为5%的条件下,5年后的1元与现在的0.7835元相等。 3. 复利利息的计算 I=F-P 【例2-5】根据【例2-4】资料 要求: 计算5年的利息。 解: I=F-P=10 000-7 835=2 165(元) 4.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在前面的复利计算中,所涉及到的利率均假设为年利率,并且每年复利一次。但在实际业务中, 复利的计算期不一定是1年,可以是半年、一季、一月或一天复利一次。当利息在一年内要复利几次时,给出的年利率称名义利率,用r表示,根据名义利率计算出的每年复利一次的年利率称实际利率,用i表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i=(1+ r/m )m-1 式中的m表示每年复利的次数。 【例2-6】 某人现存入银行10 000元,年利率5%,每季度复利一次。 要求: 2年后能取得多少本利和。 解<1>: 先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将名义利率折算成实际利率。 i=(1+ r/m )m-1 =(1+ 5%/4 )4-1 =5.09% 再按实际利率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 F=P×(1+i)n =10 000×(1+5.09%)2 =11 043.91(元) 解<2>: 将已知的年利率r折算成期利率 r/m,期数变为m×n。 F=P×(1+r/m )m×n =10 000×(1+ 5%/4 )2×4 =10 000×(1+0.0125)8 =11 044.86(元)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非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的时间,收入或支出相同金额的系列款项。例如折旧、租金、等额分期付款、养老金、保险费、另存整取等都属于年金问题。年金具有连续性和等额性特点。连续性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间隔相等时间就要发生一次收支业务,中间不得中断,必须形成系列。等额性要求每期收、付款项的金额必须相等。 年金根据每次收付发生的时点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四种。 要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中,讲到年金,一般是指普通年金。 1. 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在每期的期末,间隔相等时间,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系列款项。每一间隔期,有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由于普通年金是在期末这个时点上发生收付,故又称后付年金。 1. 普通年金的终值 普通年金的终值是指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的相等款项,按复利计算,在最后一期所得的本利和。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的款项用A表示,利率用i表示,期数用n表示,那么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的款项,折算到第n年的终值的如下: 0 1 2 3 n-1 n A A A A A

第n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A折算到最后一期(第n年),其终值为A×(1+i)0 第n-1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A折算到最后一期(第n年),其终值为A×(1+i)1 . . . 第3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A折算到最后一期(第n年),其终值为A×(1+i)n-3 第2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A折算到最后一期(第n年),其终值为A×(1+i)n-2 第1年支付或收入的款项A折算到最后一期(第n年),其终值为A×(1+i)n-1 那么n年的年金终值和FA=A×(1+i)0+A×(1+i)1+ … +A×(1+i)n-3 +A×(1+i)n-2+A×(1+i)n-1

(1+i)n-1 经整理: FA=A× i (1+i)n-1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或“1元年金终值系数”,记为(F/A,i,n), i
表示年金为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年金终值是多少,可直接查1元年金终值表。
【例2-7】 某人连续5年每年年末存入银行10 000元,利率为5%。 要求: 计算第5年年末的本利和。 解: FA=A×(F/A,5%,5) =10 000×5.5256 =55 256(元) 上面计算表明,每年年末存10 000元, 连续存5年,到第5年年末可得55 256元。 2. 年偿债基金 计算年金终值,一般是已知年金,然后求终值。有时我们会碰到已知年金终值,反过来求每年支付的年金数额,这是年金终值的逆运算,我们把它称作年偿债基金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i A=FA× (1+i)n-1 i 称作“偿债基金系数”,记为(A/F,i,n),可查偿债基金系数表,也可 (1+i)n-1
根据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来得到。即:(A/F,i,n)=1/(F/A,i,n)。利用偿债基金系数可把年金终值折算为每年需要支付的年金数额。
【2-8】 某人在5年后要偿还一笔50 000元的债务,银行利率为5%。 要求: 为归还这笔债务,每年年末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解: A=FA×(A/F,i,n) =50 000×(A/F,5%,5) =50 000×[1/(F/A,5%,5)] =50 000× 1/ 5.5256 =9 048.79(元) 在银行利率为5%时,每年年末存入银行9 048.79元,5年后才能还清债务50 000元。 3. 普通年金的现值 普通年金的现值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支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实际上就是指为了在每期期末取得或支出相等金额的款项,现在需要一次投入或借入多少金额,年金现值用PA表示,其计算如下: 0 1 2 3 ... n-1 n A A A A A
| | |
| | |
| | |

要将每期期末的收支款项全部折算到时点0 ,则 第1年年末的年金A折算到时点0的现值为A×(1+i)-1 第2年年末的年金A折算到时点0的现值为A×(1+i)-2 第3年年末的年金A折算到时点0的现值为A×(1+i)-3 . .

第(n-1)年年末的年金A折算到时点0的现值为A×(1+i)-(n-1) 第n年年末的年金A折算到时点0的现值为A×(1+i)-n 那么,n年的年金现值之和PA=A×(1+i)-1+A×(1+i)-2+A×(1+i)-3+...+A×(1+i)-(n-1) +A×(1+i)-n 1-(1+i)-n PA=A×[ ] i 1-(1+i)-n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或“1元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表 i
示年金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年金现值是多少,可查1元年金现值表。
【例2-9】 某人希望每年年末取得10 000元,连续取5年,银行利率为5%。 要求: 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多少元。 解: PA =A×(P/A,i,n) =10 000×(P/A,5%,5) =10 000×4.3295 =43 295(元) 为了每年年末取得10 000元,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43 295元。 4. 年回收额 上题是已知年金的条件下,计算年金的现值,也可以反过来在已知年金现值的条件下,求年金,这是年金现值的逆运算,可称作年回收额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i A=PA× 1-(1+i)-n i 1-(1+i)-n 称作“回收系数”,记作(A/P,i,n),是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可查表获得,也可利用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来求得。 【例2-10】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须向银行按揭贷款10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 要求: 每年应归还多少元? 解: A=PA×(A/P,i,n) =100×(A/P,5%,20) =100×[1/(P/A,5%,20)] =100×1/12.4622 =8.0243(万元) (二)预付年金 预付年金是指每期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款项是发生在每期的期初,而不是期末,也称先付年金或即付年金。 预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在于收付款的时点不同,普通年金在每期的期末收付款项,预付年金在每期的期初收付款项,收付时间如下图: 普通年金0 1 2 3 ... n-1 n

A A A ... A A

预付年金0 1 2 3 … n-1 n

A A A A ... A

从上图可见,n期的预付年金与n期的普通年金,其收付款次数是一样的,只是收付款时点不一样。如果计算年金终值,预付年金要比普通年金多计一年的利息;如计算年金现值,则预付年金要比普通年金少折现一年,因此,在普通年金的现值、终值的基础上,乘上(1+i)便可计算出预付年金的现值与终值。 1. 预付年金的终值 (1+i)n-1 FA=A× ×(1+i) i (1+i)n+1-1 =A×[ -1] i (1+i)n+1-1 [ -1]称“预付年金系数”,记作[(F/A,i,n+1)-1],可利用普通 i
年金终值表查得(n+1)期的终值,然后减去1,就可得到1元预付年金终值。
【例2-11】 将【例2-7】中收付款的时间改为每年年初,其余条件不变。 要求: 第五年年末的本利和。 解: FA=A×[(F/A,i,n+1)-1] =10 000×[(F/A,5%,5+1)-1] =10 000×(6.8019-1) =58 019(元) 与【例2-7】的普通年金终值相比,相差(58 019-55 256)= 2 763元,该差额实际上就是预付年金比普通年金多计一年利息而造成,即55 256×5%=2 762.80元 2.预付年金的现值 1-(1+i)-n PA=A×[ ]×(1+i) i 1-(1+i)-(n-1) =A×[ +1] i

1-(1+i)-(n-1) [ +1] 称“预付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1)+1],可 i
利用普通年金现值表查得(n-1)期的现值,然后加上1,就可得到1元预付年金现值。
【2-12】 将【例2-9】中收付款的时间改在每年年初,其余条件不变。 要求: 第一年年初应一次存入多少钱。 解: PA=A×[(P/A,i,n-1)+1] =10 000×[(P/A,5%,5-1)+1] =10 000×(3.5460+1) =45 460(元) 与【例2-9】普通年金现值相比,相差45 460-43 295=2 165元,该差额实际上是由于预付年金现值比普通年金现值少折现一期造成的,即43 295×5%=2 164.75元。 (三)递延年金 前二种年金的第一次收付时间都发生在整个收付期的第一期,要么在第一期期末,要么在第一期期初。但有时会遇到第一次收付不发生在第一期,而是隔了几期后才在以后的每期期末发生一系列的收支款项,这种年金形式就是递延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因此,凡是不在第一期开始收付的年金,称为递延年金。下图可说明递延年金的支付特点: 递延年金: 0 1 2 .. .m-1 m m+1 m+2 ... m+n

0 1 2 ... n A A ... A 递延期 收付期

普通年金: 0 1 2 ... m-1 m m+1 m+2 ... m+n

A A ... A A A A ... A

从图中可知,递延年金的第一次年金收付没有发生在第一期,而是隔了m期(这m期就是递延期),在第m+1期的期末才发生第一次收付,并且在以后的n期内,每期期末均发生等额的现金收支。与普通年金相比,尽管期限一样,都是(m+n)期,但普通年金在(m+n)期内,每个期末都要发生收支,而递延年金在(m+n)期内,只在后n期发生收支,前m期无收支发生。 1. 递延年金的终值 在上图中,先不看递延期,年金一共支付了n期。只要将这n期年金折算到期末,即可得到递延年金终值。所以,递延年金终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只与年金共支付了多少期有关,它的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相同。 FA=A×(F/A,i,n) 【例2-13】 某企业于年初投资一项目,估计从第五年开始至第十年,每年年末可得收益10万元,假定年利率为5%。 要求: 计算投资项目年收益的终值。 解: FA=A×(F/A,i,n) =10×(F/A,5%,6) =10×6.8019 =68.019(万元) 2. 递延年金的现值 递延年金的现值可用三种方法来计算。 1) 把递延年金视为n期的普通年金,求出年金在递延期期末m点的现值,再将m点的现值调整到第一期期初。 PA=A×(P/A,i,n)×(P/F,i,m) (2) 先假设递延期也发生收支,则变成一个(m+n)期的普通年金,算出(m+n)期的年金现值,再扣除并未发生年金收支的m期递延期的年金现值,即可求得递延年金现值。 PA=A×[(P/A,i,m+n)-(P/A,i,m)] (3)先算出递延年金的终值,再将终值折算到第一期期初,即可求得递延年金的现值。 PA=A×(F/A,i,n)×(P/F,i,m+n) 【例2-14】 某企业年初投资一项目,希望从第5年开始每年年末取得10万元收益,投资期限为10年,假定年利率5%。 要求: 该企业年初最多投资多少元才有利。 解(1): PA=A×(P/A,i,n)×(P/F,i,m) =10×(P/A,5%,6)×(P/F,5%,4) =10×5.0757×0.8227 =41.76(万元) 解(2): PA=A×[(P/A,i,m+n)-(P/A,i,m)] =10×[(P/A,5%,10)-(P/A,5%,4)] =10×(7.7217-3.5460) =41.76(万元) 解(3): PA=A×(F/A,i,n)×(P/F,i,m+n) =10×(F/A,5%,6)×(P/F,5%,10) =10×6.8019×0.6139 =41.76(万元) 从计算中可知,该企业年初的投资额不超过41.76万元才合算。 (四)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的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年金,也称永久年金。它也是普通年金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永续年金的期限趋于无限,没有终止时间,因而也没有终值,只有现值。永续年金的现值计算公式如下: 1-(1+i)-n PA=A× i

当n +∞ , (1+i)-n 0,PA= A/i

【例2-15】 某企业要建立一项永久性帮困基金,计划每年拿出5万元帮助失学儿童,年利率为5%。 要求: 现应筹集多少资金。 解: PA= A/i =5/5% =100(万元) 现应筹集到100万元资金,就可每年拿出5万元帮助失学的儿童。

第二节 风险与报酬

1. 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项行动具有多种可能但结果不确定。风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缺乏信息和决策者不能控制未来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引起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事先估计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但无法确定最终结果是什么。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可事先知道硬币落地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结果,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各为50%,但谁也无法事先知道硬币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不同的。不确定性是指对于某种行动,人们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但不知道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及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不知道,只能作出粗略的估计。如购买股票,投资者无法在购买前确定所有可能达到的期望报酬率以及该报酬率出现的概率。而风险问题出现的各种结果的概率一般可事先估计和测算,只是不准确而已。如果对不确定性问题先估计一个大致的概率,则不确定性问题就转化为风险性问题了。在财务管理的实务中,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讲到风险,可能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风险,也可能指不确定性问题。 风险是客观的、普遍的,广泛地存在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并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目标。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原因,可能使企业遭受风险,蒙受损失,如果只有损失,没人会去冒风险,企业冒着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额外收益。因此,风险不仅带来预期的损失,而且可带来预期的收益。仔细分析风险,以承担最小的风险来换取最大的收益,就十分必要。 2. 风险的类型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两种:市场风险和企业特有风险。 (一) 市场风险是指影响所有企业的风险。它由企业的外部因素引起,企业无法控制、无法分散,涉及到所有的投资对象,又称系统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如战争、自然灾害、利率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化等。 (二) 企业特有风险是指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它是随机发生的,只与个别企业和个别投资项目有关,不涉及所有企业和所有项目,可以分散,又称非系统风险和可分散风险,如产品开发失败、销售份额减少、工人罢工等。非系统风险根据风险形成的原因不同,又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1.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对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又称商业风险。这些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原因,如顾客购买力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增加、政策变化、产品生产方向不对路、生产组织不合理等。这些内外因素,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确定性,最终引起收益变化。 2.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又称筹资风险。企业借款,虽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但也改变了企业的资金结构和自有资金利润率,还须还本付息,并且借入资金所获得的利润是否大于支付的利息额,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借款就有风险。在全部资金来源中,借入资金所占的比重大,企业的负担就重,风险程度也就增加;借入资金所占的比重小,企业的负担就轻,风险程度也就减轻。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既提高资金盈利能力,又防止财务风险加大。 3. 风险和报酬 如上所述,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总是在有风险的状态下进行的,只不过风险有大有小。投资者冒着风险投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冒得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就越高。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高风险的项目必然有高报酬,低风险的项目必然低报酬,因此,风险报酬是投资报酬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风险报酬呢?它是指投资者冒着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是对人们所遇到的风险的一种价值补偿,也称风险价值。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风险报酬额或风险报酬率。在实务中一般以风险报酬率来表示。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投资者冒着风险进行投资所希望得到的投资报酬率是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即: 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状态下的投资报酬率,是投资者投资某一项目,能够肯定得到的报酬,具有预期报酬的确定性,并且与投资时间的长短有关,可用政府债券利率或存款利率表示。风险报酬率是风险价值,是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酬,具有预期报酬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程度和风险报酬斜率的大小有关,并成正比关系。风险报酬斜率可根据历史资料用高低点法、直线回归法或由企业管理人员会同专家根据经验确定,风险程度用期望值、标准差来确定。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图示如下: 风险报酬斜率 投资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 风险程度

【例2-16】 资金的时间价值为5%,某项投资的风险报酬率为10%。 要求: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时,计算投资报酬率。 解: 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5%+10%=15% 4. 风险衡量 由于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那么正确地衡量风险就十分重要。既然风险是可能值对期望值的偏离,因此利用概率分布,期望值和标准差来计算与衡量风险的大小,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 概率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出现这种结果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结果,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一般用X表示随机事件,Xi表示随机事件的第i种结果,Pi表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在0与1之间,即0≤Pi≤1,Pi 越大,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Pi越小,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有可 n
能的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一定为1,即ΣPi=1。肯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肯定不发生
i=1
的事件概率为0

【例2-17】 某企业投资生产了一种新产品,在不同市场情况下,各种可能收益

及概率如下:

市场情况 年收益Xi(万元) 概率Xi 繁荣 200 0.3 正常 100 0.5 疲软 50 0.2 从上表中可见,所有的Pi均在0和1之间,且P1+P2+P3=0.3+0.5+0.2=1。 如果我们将该企业年收益的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应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按一定规则排列出来,构成分布图,则称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一般用坐标图来反映,横坐标表示某一事件的结果,纵坐标表示每一结果相应的概率。概率分布有两种类型:一是离散型概率分布,其特点是各种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值,概率分布在各个特定点上,是不连续图象;二是连续型概率分布,其特点是各种可能结果有无数个值,概率分布在连续图象上的两点之间的区间上。如下图:

Pi 离散型概率分布 Pi 连续型概率分布 0.5 0.5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50 100 150 200 Xi 50 100 150 200 Xi

2. 期望值 期望值是指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各自概率之积的加权平均值,反映投资者的合理预期,用E表示,根据概率统计知识,一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为: n E=ΣXiPi i=1 【例2-18】 利用【例2-17】中的资料 要求: 计算预期年收益的期望值。 解: E=200×0.3+100×0.5+50×0.2=120(万元) 3. 标准差 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值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反映风险的大小,标准差用σ表示。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σ= ∑(Xi-E)2×Pi i=1

标准差用来反映决策方案的风险,是一个绝对数。在n个方案的情况下,若期望值相同,则标准差越大,表明各种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幅度越大,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表明各种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幅度越小,结果的不确定越小,则风险也越小。 【例2-19】 利用【例2-17】的数据,计算标准差。 解: n σ= ∑(Xi-E)2×Pi i=1

= (200-120)2×0.3+(100-120)2×0.5+(50-120)2×0.2

=55.68 表明新产品的年收益与期望收益的标准差为55.68。 4. 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作为反映可能值与期望值偏离程度的一个指标,可用来衡量风险,但它只适用于在期望值相同条件下风险程度的比较,对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则不适用,于是,我们引入标准差系数这个概念。 标准差系数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也称离散系数,用q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σ q = E 标准差系数是一个相对数,在期望值不同时,标准差系数越大,表明可能值与期望值偏离程度越大,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越大;反之 ,标准差系数越小,表明可能值与期望值偏离程度越小,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小,风险也越小。 【例2-20】 利用【例2-17】的数据,计算标准差系数。 解: σ 55.68 q = = =0.464 E 120 有了期望值和标准差系数,我们可利用这两个指标来确定方案风险的大小,选择 决策方案。对单个方案,可将标准差(系数)与设定的可接受的此项指标最高限值比较,对于多个方案,选择标准差低、期望值高的方案,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第三节 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关系

一 、 成本性态分类 (一) 成本性态概念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的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成本习性。其目的是要反映成本与生产量、销售量等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当业务量变动时,与之相应的成本是否相应变动,最终从数量上具体掌握产品成本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规律性。 这里的业务量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期内投入或完成的经营工作量的统称。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二大类,绝对量用实物量和价值量表示,相对量用百分比或比率表示。在财务管理中,一般用绝对量表示。业务量可以是生产量、销售量,也可以是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作小时,通常业务量指生产量、销售量。 成本总额是指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和推销费用,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 成本按性态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1. 变动成本 1. 变动成本含义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2)变动成本内容 变动成本一般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中的产品包装费、燃料费、动力费等,按销售量多少支付的推销佣金、装运费等。 (3) 变动成本特点 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和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总的变动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单位变动成本是一条平线于横轴的直线,变动成本总额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成本 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2. 固定成本
2. (1) 固定成本含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2) 固定成本的内容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如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劳动保护费、办公费等;固定性销售费用,如销售人员工资、广告费等;固定性管理费用,如租赁费﹑管理人员的工资﹑财产保险费等。 (3) 固定成本特点 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和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反方向变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固定成本总额是一条平线于横轴的直线,单位变动成本是一条反比例曲线。 成本 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固定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4)固定成本按其支出的数额是否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的影响,可进一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的数额支出不受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影响。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不能轻易改变,具有较大程度的约束性,可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和发挥作用,如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成本的数额支出,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能够改变。其特点是支出数额可以改变(一般随某一会计期间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与财务负担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只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存在和发挥作用,如企业的开发研究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 3 .混合成本 1. 混合成本的含义 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与其成正比例变动。如企业的电话费、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等。 2. 混合成本分类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比较复杂,按其变动趋势,可分为四类: a. 半变动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固定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变动成本在固定成本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的变动,如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等。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半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业务量

b. 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超过该业务量,成本总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变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

业务量

c. 半固定成本: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呈阶梯式的变化。即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业务量超过这一范围,成本总额会跳跃上升,在新的业务量范围内又不变,至到业务量再次突破,成本再次跳跃,如此不断循环重复,如企业的检验员、化验员、货运员的工资。其成本曲线如下:

成本

业务量

d. 曲线式混合成本:成本总额在初始量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呈现曲线增长,但成本与业务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其特点是都有一个初始量,并在一定条件下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这类成本根据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化趋势,又分递减型混合成本和递增型混合成本。 递减型混合成本:业务量增长,成本也增长,但成本增长的速度比业务量的增长的速度慢,其成本曲线是一条凸型曲线,如下:

成本 递减型混合成本

初始量 业务量

递增型混合成本:业务量增长,成本也增长,但成本增长的速度比业务量增长的速度快,其成本曲线是一条凹型曲线,如下:

成本 递增型混合成本

初始量 业务量

成本按性态分类,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用线形方程y=a+bx来表示。其中,y表示成本总额,a表示固定成本总额,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bx表示变动成本总额。 (三)成本按性态分类的相关范围和特点 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和“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特点,这就涉及到相关范围的概念。 1. 相关范围:是指不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质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保持相对稳定,单位固定成本反比例变动;变动成本总额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保持相对稳定,超过了相关范围,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性就不存在。以后,我们在讲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时,都是指在它们的相关范围内。 2. 成本性态的特点 1. 相对性: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2. 暂时性: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内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 (3)可转化性:某项成本可以随着业务量的变化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相互转化。 二、成本性态分析 (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通过成本性态分析,可以掌握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业务量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动规律,也为本量利分析奠定基础。 2. 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的关系。 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性态分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以总成本为研究对象,并且成本性态分析以成本性态分类为前提。但成本性态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成本性态分类属于定性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成本性态分类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成本性态分析能明确、直接反映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成本性态分类不能明确、直接反映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成本性态分析的程序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要把全部成本最终划分为两部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两种程序:多步骤分析法程序和单步骤分析程序 。 1. 多步骤分析程序。先将全部成本按性态分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然后继续将混合成本用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最后将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总成本中已分好的固定成本合并,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和总成本中已分好的变动成本合并,使得所有的成本只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二大类,再建立成本函数y=a+bx, 2. 单步骤分析程序。不进行成本性态分类,而是用一定的方法先将全部成本一次性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再建立成本函数y=a+bx。 (四)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 不管采用多步骤分析程序还是单步骤分析程序,都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将混合成本或者总成本进行分解,使得所有的成本只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二大类,这种技术方法就被称作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 历史资料分析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是根据过去若干期实际发生的业务量与成本的相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数值,然后建立成本---业务量之间函数方程,以完成成本性态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要求企业资料齐全,成本与业务量的资料要相关,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条件稳定,成本水平波动不大,历史资料齐全的企业。根据利用资料的具体形式不同,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一元直线回归法三种具体形式。 在分析之前,我们假设固定成本总额与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单位变动成本只是一种业务量的函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用y表示成本总额,a表示成本总额中的固定成本,b表示成本总额中的单位变动成本,x表示业务量,bx表示成本总额中的变动成本,则成本的方程为y=a+bx.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推算出固定成本总额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性态分析方法。 使用高低点法要注意: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自变量——业务量的高低为依据,不是以成本高低为依据。 高低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但以高低点为依据不具有代表性,计算误差大。 【例2-21】 某企业的产品1—7月份的产量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月份 产量 (件) 总成本(元) 1 400 5 500 2 450 6 000 3 500 7 000 4 450 6 500 5 300 5 000 6 350 5 500 7 400 5 000 要求: 运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确定高低点坐标: 高点(500,7 000) 低点(300,5 000) 计算b值 最高点成本-最低点成本 y1-y2 b= = 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x1-x2 7 000-5 000 2 000 = = =10(元) 500-300 200 计算a值 a = 最高点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y1-bx1 =7 000-10×500=2 000(元) 或 = 最低点成本 - b×最低点业务量= y2- bx2 =5 000-10×300 =2 000(元) 成本模型为y=2 000+10x 计算表明,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2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 (2)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是将有关过去的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一一标出,形成散布图,然后根据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以此来确定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布点图法或目测画线法。 散布图法考虑所有的历史成本资料,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但由于靠目测画直线,容易出现误差。 【例2-22】 按【例2-21】的资料 要求: 运用散布图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ⅰ.标出散布点。以业务量为横轴,成本为竖轴,建立坐标系,将由各期业务量和相应成本构成的所有坐标点一一标出,形成散布图。 ⅱ.画直线。以最高点为一端,根据目测画一条能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使散布图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上、下方,如图: ⅲ.确定固定成本(a)。成本直线与竖轴相交的点为(0,1 900),则a=1 900(元) ⅳ.确定单位变动成本(b)。在直线上以最高点的坐标(500,7 000),代入下式:

y-a 7 000-1 900 b= = = 10.2(元) x 500 ⅴ.将a,b代入y=a+bx,,得到成本性态模型y=1 900+10.2x

成本

100 200 300 400 500 产量

根据成本性态模型,总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为1 9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2元 (3)一元直线回归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是根据过去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反映业务量和成本之间关系的回归直线方程,并计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最小二乘法或最小平方法。 一元直线回归法的计算结果比前两种方法更准确,科学,但计算量大,公式复杂。 【例2-23】 按【例2-21】的资料 要求: 运用一元直线回归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 ⅰ.根据资料列表,计算n,x,y,xy,x2的值

|月份 |产量(x) | 总成本(y ) | xy | x2 |
| 1 | 400 | 5 500 | 2 200 000 | 160 000 |
| 2 | 450 | 6 000 | 2 700 000 | 202 500 |
| 3 | 500 | 7 000 | 3 500 000 | 250 000 |
| 4 | 450 | 6 500 | 2 925 000 | 202 500 |
| 5 | 300 | 5 000 | 1 500 000 | 90 000 |
| 6 | 350 | 5 500 | 1 925 000 | 122 500 |
| 7 | 400 | 5 000 | 2 000 000 | 160 000 |
|合计 | 2 850 | 40 500 | 16 750 000 | 1 187 500 |

ⅱ.计算a,b值 nΣxy-ΣxΣy b= nΣx2-(Σx)2 7×16 750 000-2 850×40 500 = 7×1 187 500-2 8502 =9.61(元) Σy-bΣx a = n 40 500-9.61×2 850 = 7 =1 873.07(元) ⅲ.建立成本性态模型y=a+bx Y=1 873.07+9.61x 根据上面计算可知,总成本中固定成本为1 873.07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61元。 2. 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合理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又称工程技术测定法。 它按工程技术特点来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把材料、人工的投入与产出量进行对比分析,把与产量有关的成本归集为变动成本,与产量无关的成本归集为固定成本。该方法比较准确,但比较复杂,工作量大。 3. 直接分析法 直接分析法是对每项成本的具体形态进行分析,看其比较接近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接近哪一类成本就划入哪一类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法,需要掌握所有项目的成本形态,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工作量大。 三、本量利分析 (一)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 1. 本量利分析含义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模型与图形来分析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研究其变动规律, 最终揭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之间的内在规律。本量利分析的运用范围很广,可用于保本预测、销售预测、生产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不确定分析、经营风险分析、责任会计等方面。本量利分析法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种实用的工具。 2.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在进行具体分析时,为了方便使用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与图形,需以一些基本假设为前提条件。有了这些假设,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模型,清楚地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便于理解、掌握,但这些假设也给本量利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这些基本假设如下: 1) 成本性态分析的假设。所有的成本都已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并建立了相应的成本模型。 (2)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假定一定时期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保持不变,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特点,并且成本函数为线形方程y=a+bx。 (3) 产销平衡假设。在单一品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出去的。 (4)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在多品种情况下,产销平衡,销售额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变。 (5) 目标利润假设。本量利分析中所使用利润是指营业利润,不考虑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3. 本量利分析基本内容 本量利分析包括单一品种下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本量利关系图,多品种下的本量利分析,我们在这里只介绍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保利分析。 保本分析主要确定使企业既不亏损又不赢利的保本点,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内容,是企业获利的基础,也是企业经营安全的前提。保利分析在保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分析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确定目标利润。 (二)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包括利润、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率。 1.利润: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差额。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P=x(p-b)-a 其中,P表示利润,p表示销售单价,x表示销售量,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总额。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保本分析、保利分析都在这个基本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2.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也称贡献毛益、边际利润,记作Tcm。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Tcm = x(p-b) 3. 单位边际贡献: 是指边际贡献除以销售量,或者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可为企业带来的贡献,记作cm。

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m = Tcm /x = p- b 有了边际贡献的概念后,利润就可转化为下列形式: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固定成本 P=Tcm-a=x×cm-a 从上面的利润公式中可知,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企业才有利润,两者差额越大,利润越多;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企业就亏损;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企业不亏不赢。当固定成本不变时,边际贡献增加多少,利润就增加多少;边际贡献减少多少,利润就减少多少。 4.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占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表示每增加一元销售, 可为企业带来的贡献, 记作cmR。 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100%= × 100% 销售收入总额 单价 Tcm cm cmR= × 100%= ×100% px p 5.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占销售单价的百分比,表示每增加一元销售,增加的变动成本,记作bR 。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率= ×100% = ×100% 销售收入总额 单价

bx b bR= ×100% = ×100% px p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 单价 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 单价 = 1 边际贡献率(cmR)=1- 变动成本率 = 1-bR 变动成本率(bR)=1- 边际贡献率 = 1-cmR 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具有互补关系,变动成本率高,边际贡献率就低,盈利能力就低;变动成本率低,边际贡献率就高,盈利能力就高。 【例2-24】 某企业准备投产新产品,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7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销售量为1万件。 要求: (1)该产品的单位售价是多少? (2)该产品的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 (3)该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利润是多少? 解:(1) bR=b/p p=b/bR=30/0.6=50(元/件) (2) cm=p-b=50-30=20(元/件) Tcm=px-bx=(50-30)×1=20(万元) 或 Tcm=cm×x=20×1=20(万元) (3) cmR=cm/p=20/50=0.4=40% 或 cmR=1-bR=1-0.6=0.4=40% cmR+bR=0.4+0.6=1 P=Tcm-a=20-17=3(万元) (三)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包括单一品种和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1. 保本分析 1) 保本的含义 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利润为零。它主要分析不亏不盈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殊关系。保本分析也可称作盈亏平衡分析。 2) 保本点的含义 保本点是指企业达到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利润为零,不亏不盈的这种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在该业务量水平下,企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部成本,超过该业务量水平,企业就有盈利,低于该业务量水平,企业就亏损。保本点也可称作盈亏平衡点、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有保本量和保本额两种形式,保本量以实物量表示保本点,保本额以价值量表示保本点。 (3) 保本点的计算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量 =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a a x0 = = p-b cm 保本额 =单价×保本量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 = 边际贡献率 1- 变动成本率 y0 =p×x0 a a = = cmR 1-bR 25. 按【例2-24】的资料 要求: 计算保本点的保本量、保本额。 解: a 170 000 x0= p-b = 50-30 =8 500(件) a 170 000 或 x0= cm = 20 =8 500(件)

a 170 000 y0= cmR = 0.4 = 425 000(元) a 170 000 或 y0 = = 1-bR 1-0.6 = 425 000(元) y0= p×x0 = 50×8 500 = 425 000(元) 企业要保本,至少要销售8 500件产品,或销售额达到42.5万元。 2. 保利分析 1. 保利分析的意义 保本分析以企业利润为零,不亏不盈为前提,保本是企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是企业安全经营的前提,但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在于保本,而是尽可能地获取利润,达到一定的盈利目标,所以保利才是企业生产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在盈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充分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正常关系。通过保利分析,可以确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该达到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以销定产,使企业明确短期经营方向。 2. 保利点的含义 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业务量。保利点也有保利量和保利额两种,保利量是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销售量,记作X1,保利额是实现目标利润应达到的销售额,记作Y1,目标利润记作TP。 (3)保利点的计算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保利量 = =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a+TP a+TP X1 = = p-b cm 保利额 = 保利量 ×单价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 × 单价 = 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Y1=p×X1

a+TP a+TP = = cmR 1-bR 【例2-26】 按【例2-24】的资料,若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为3万元。 要求: 计算保利销售量和保利销售额。 解: a+TP 17+3 X1= p-b = 50-30 = 1(万件) Y1=p×X1 =50×1=50(万元) a+TP 17+3 或 Y1= cmR = 0.4 =50(万元) a+TP 17+3 Y1= 1-bR = 1-0.6 =50 (万元) 该企业为了实现3万元的目标利润,保利销售量应达到1万件,保利销售额应达到到50万元。 此外,上述保利点没有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若要考虑所得税,企业真正可支配的盈利是税后利润,税后利润=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因此,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上述公式中的目标利润应该用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来代替,即: 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 保利量=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 = 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 保利额= ×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 = 边际贡献率

3. 安全边际和保本作业率 安全边际和保本作业率是用来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 1.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预计)的销售量与保本点销售量或实际(预计)的销售额与保本点销售额之间的差额,它有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两种形式。安全边际量是以实物形态来表示,安全边际额是以价值形态来表示,但这两种形式都是绝对量,只能用来评价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保本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保本额 =单价×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单价×保本量 =单价×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量或安全边际额越大,表示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越高,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安全边际量或安全边际额越小,表示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越低,亏损的可能性越大。安全边际是一个正指标,只有超过保本点以上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即在安全边际内的销售量或销售额)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因为这时全部固定成本已被保本点所弥补,所以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就是企业的利润,安全边际越大,利润越大。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量× 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 边际贡献率 2.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量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边际额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率= ×100% 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 = ×100% 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的经营越安全,所以它也是一个正指标。下面是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检验标准。 评价企业安全性的检验标准。

安全边际率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安全程度 危险 要注意 较安全 安全 很安全

【例2-27】 按【例2-24】的资料 要求: 计算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并评价该企业的经营安全性。 解: 安全边际量=10 000-8 500=1 500(件) 安全边际额=8 500×50-425 000=75 000(元) 或 =1 500×50=75 000(元) 安全边际率=(1 500÷10 000)×100%=15% 或 =(75 000÷500 000)×100%=15% 由于安全边际率为15%,在10%--20%的范围内,所以企业的经营不是很安全,要引起注意。 3. 保本点作业率 保本点作业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的百分比,也可称危险率。它是一个逆指标,数值越小,企业的经营越安全,反之,则不安全。保本点作业率还可以说明企业在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点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保本点作业率= × 100% 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 保本点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是互补关系: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例2-28】 按【例2-24】的资料 要求: 计算保本点作业率。 解: 保本点作业率=(8 500÷10 000)×100%=85% 或 =(425 000÷500 000)×100%=85%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0.85+0.15=1

本章小结: 1.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它有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和源泉,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用利率来表示。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涉及到终值和现值两个概念,它们是不同时点上的价值, 现值也称本金,一般是指现在的价值, 终值一般是指将来的价值。根据收付款项的情况不同,分为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现值与终值和年金的现值与终值,年金具体有普通年金、预付年金、永续年金和递延年金四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现值与终值一般按复利计算。 2.风险是某项行动结果的不确定性,但风险与不确定性又不同,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条件下进行。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和特有风险二种,对风险可用期望值和标准差(系数)来衡量。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风险越大,所希望的报酬越高,投资报酬有风险报酬和无风险报酬构成。 3.成本性态是指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按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和成本三大类,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具有不变性。 4.成本性态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与成本性态分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本性态分析可采用多步骤和单步骤分析法两种程序,有历史资料法,技术测定法和直接分析法三种方法。历史资料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可运用高低法、散布图法和一元直线回归法三种形式。 5.本量利是分析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的依存关系,它以成本性态假设、相关范围假设、产销平衡假设、品种结构不变假设、目标利润假设为前提,本章的本量利分析是从本量利基本关系式出发,着重研究单一品种下的保本和保利分析。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利润为零,处于不盈不亏条件下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保利分析是研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利润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保本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保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以销定产,确定短期经营方向。

习 题

判断题
1. 在终值与利率一定的情况下,计息期越多,复利现值就越小。 ( )
2. 永续年金可视作期限无限的普通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可在普通年金的基础上求得。 ( )
3.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差额价值。( )
4. 预付年金的终值与现值,可在普通年金终值与现值的基础上乘(1+i)得到。( )
5. 单一品种下,保本点的销售额随着边际贡献率的上升而下降。( )
6.对于不同的投资方案,其标准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风险越小。
( )
7. 成本性态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全部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二大类,并
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 )
8. 固定成本的特点是业务量增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正比例变动;变动成本的特点是业务量增加,变动成本总额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 )
9. 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风险越大,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也越多,期望的收益率也越高。 ( )
10. 无论哪一种成本,最终都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
11.终值系数和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因此,年金终值系数与年金现值系数也互为倒数。
( )
12.单利与复利是两种不同的计息方法,单利终值与复利终值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相等。( )
13.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额)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额)的差额,其数值越大,说明企业经营越安全。( )
14.递延年金现值的大小与递延期无关,因此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现值是一样的。
( )
15.保本点作业率表明了在保本状态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

二. 单项选择题
1. 利润是边际贡献和( )的差额。 A.变动成本 B. 固定成本总额 C. 销售收入 D. 成本总额
2. 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 )。 A. 反方向变化 B. 同方向变化
C. C. 同比例变化 D. 反比例变化
3. 安全边际越小,保本点就越大,利润就( )。 A. 越大 B. 不变 C. 不一定 D. 越小
4. 随单价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的是( )。 A. 保本量 B. 保利量 C. 变动成本率 D. 单位边际贡献
5.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本量利分析的内容有( )。 A. 销售量与利润 B. 成本与利润 C. 产品品种与利润 D. 产品产量与利润
6. 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下的( )。 A. 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B. 企业利润率 C. 复利下的利息率 D. 单利下的利息率
7. 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是按( )分类。 A. 成本的经济用途 B. 相关范围 C. 成本性态 D. 成本发生的原因
8. 散布点法,是( )。 A. 先计算a值,再计算b值 B.先计算b值,再计算a值 C.a、b值同时计算 D.先列出方程y=a+bx,再得出a、b值
9. 在期望值不同时,比较风险的大小,可采用( )。 A. 标准差 B. 标准差系数 C. 期望值 D. 概率
10.投资者愿意冒风险去投资,是因为( )。 A. 可获得报酬 B. 可获得利润 C. 可获得风险报酬 D. 可获得无风险报
三. 多项选择题
1.下列风险中属于市场风险的有( )。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罢工 D. 利率变化
2.衡量风险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 利率 B. 概率 C. 期望值 D. 标准差
3.投资报酬率的构成要素有( )。 A. 资金的时间价值 B. 风险报酬率斜率 C. 通货膨胀率 D. 风险程度
4.下列年金中,可计算终值与现值的有( ) A. 普通年金 B. 预付年金 C. 递延年金 D. 永续年金
5.年金具有( )。 A. 等额性 B. 系列性 C. 连续性 D. 固定性
6.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 ) A. 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 B. 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 C. 随业务量的减少而增加 D. 随业务量的减少而减少
7.成本性态具有( ) A. 暂时性 B. 不变性 C. 相对性 D. 可转化性
8.保本点表示( ) A. 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 B. 利润为零 C. 安全边际为零 D. 保本作业率为1
9.扩大安全边际的方法有( ) A. 增加销售量 B. 提高单价 C. 降低固定成本 D.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10.导致保利点下降的因素有( ) A. 单价上升 B. 边际贡献增加 C. 单位变动成本上升 D. 目标利润下降 E. 固定成本上升 F. 边际贡献率上升

四、计算题 1.某企业年初投资100万元生产一种新产品,预计每年年末可得净收益10万元,投资年限为10年,年利率为5%。 要求: (1) 计算该投资项目年收益的现值和终值。 (2) 计算年初投资额的终值。

2.某人准备5年后支付一笔10 000元的款项,年利率为5%。 要求:计算这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5年的复利利息为多少。

3.某企业2003年年初投资一个项目,预计从2006年起至2010年每年年末可获得净收益20万元,年利率为5%。 要求:计算该投资项目年净收益的终值和现值。

4.某企业投资一个项目,每年年初投入10万元,连续投资3年,年利率为5%。 要求:(1) 计算该项目3年后的投资总额。 (2) 若3年的投资额于年初一次性投入,投资总额是多少?

5.某企业现有三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预计A、B、C三个项目年收益及概率如下:

|市场状况 |预计年收益(万元) |概率 |
| |A项目 |B项目 |C项目 | |
|繁荣 |100 |110 |90 |0.3 |
|正常 |50 |60 |50 |0.4 |
|较差 |30 |20 |20 |0.3 |

要求:计算三个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

6.已知某产品1-6月份的产量与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件) |成本(万元) |
|1 |100 | 2 000 |
|2 |120 | 2 100 |
|3 |110 | 2 100 |
|4 |120 | 2 300 |
|5 |150 | 2 500 |
|6 |130 | 2 200 |

要求: (1)利用高低点法,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列出成 本——产量方程。 (2)利用直线回归法,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并列 出成本——产量方程。

7.某企业某产品生产量与生产成本的资料如下:
| |高点 |低点 |
| 生产量(只) |15 000 | 10 000 |
| 生产成本: |140 000 |100 000 |
| 固定成本 | 10 000 |10 000 |
| 变动成本 | 30 000 | 20 000 |
| 混和成本 |100 000 | 70 000 |

要求:(1) 用高低点法对混和成本分解,建立方程。 (2) 当产量为20 000只时,预测生产成本。
| |

8.下面是甲、乙、丙、丁4种产品在2002年销售的有关资料:

|产品 |销售量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 |利润 |
| | | | |总额 |贡献 | |
|A | |20 000 | |5 000 |10 |5 000 |
|B |2 000 |20 000 |12 000 | | |2 000 |
|C |2 000 | |30 000 | |15 | 20 000 |
|D |3 000 |120 000 | | 50 000 | |10 000 |

要求: (1) 根据本量利分析的模型,计算填列表中的空白栏。 (2) 计算A、B两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9.某公司生产甲产品,销售单价10元,销售产量20 000件,产品利润为60 000元,变动成本为50%。 要求:(1)计算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2)计算保本点业务量。 (3)计算安全边际率和保本点作业率。 (4) 预计下年度目标利润要比本年度利润增加10%,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保利量是多少?

第三章 筹资决策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股票、债券发行价格和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理解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了解权益资金、负债资金筹集的各种方式。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1. 企业筹资的概念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筹集资金既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又是谋求企业发展的基础。筹资工作做得好,不仅能降低资本成本,给经营或投资创造较大的可行或有利的空间;而且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大企业经济效益。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它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及效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把握企业何时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以何种合理的方式取得资金。 2. 企业筹资的来源 企业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投资人提供的,称为所有者权益,这部分资金称为权益资金;另一个方面是由债权人提供的,称为负债,这部分资金称为负债资金。

3. 企业筹资的方式 企业筹资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1. 吸收直接投资。 2. 发行股票。 3. 发行债券。 4. 融资租赁。 5. 银行借款。 6. 商业信用。 以上这些筹资方式,将在本章第二、第三节作详细介绍。 4. 筹资的基本原则 采取一定的筹资方式,有效地组织资金供应,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为此,企业筹集资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合理性原则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筹资,都必须预先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以需定筹。既要防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2. 及时性原则 按照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同等数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企业筹集资金应根据资金投放使用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和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既要避免过早筹资使资金过早到位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要避免资金到位滞后丧失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3. 效益性原则 不同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各不相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筹集资金应从资金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适的方式操作,追求降低成本,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4. 优化资金结构原则 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要有合适的比例,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也应比例适当。资金筹集应注意这两方面内容,使企业减少财务风险,优化资金结构。 5. 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筹集资金应以需定筹。测算企业资金需要量是筹集资金的基础工作。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有很多方法,现仅介绍销售百分比法。所谓销售百分比法是指以未来销售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为主要参数,考虑随销售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及其他因素对资金需求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需要追加的资金量的一种定量计算方法。 销售百分比法下企业需要追加资金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F=K(A-L)-R (F表示企业在预测年度需从企业外部追加筹措资金的数额。 K表示预测年度销售收入对于基年度增长的百分比。 A表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资产项目基期金额。资产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随销售收入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如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这些是公式中A的计量对象。第二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变动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如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这些项目不是A的计量对象。第三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关系有多种可能的,如固定资产。假定基期固定资产的利用已经饱和,那么增加销售必需追加固定资产投资,且一般可以认为与销售增长成正比,应把基期固定资产净额计入A之内;假定基期固定资产的剩余生产能力足以满足销售增长的需要,则不必追加资金添置固定资产;在销售百分比法中,固定资产仅作上述二种假定。 L表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负债项目基期金额。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随销售收入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如应付帐款、应交税金等流动负债项目,这些是公式中L的计量对象。第二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变动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如各种长期负债等,这些项目不是L的计量对象。L在公式中前面取“-”号,是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可用资金。“资产是资金的占用、负债是资金的来源。” R表示预测年度增加的可以使用的留存收益,在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等确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到。R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可用资金,可以作为向外界筹资的扣减数。 关于销售百分比法的使用应注意:资产、负债中各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联情况各企业不一定是相同的,上面的叙述存在着假定性,应当考察企业本身的历史资料,确定A与L的计量范围。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与销售收入变动无关,公式中没有涉及。 【例4-1】 某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额3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10%,并按净利润的40%发放股利,假定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利用能力已经饱和,2002年底的资产负债表如表4-1 所示:

表4-1 资 产 负 债 表 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1.货币资金 |10 |负债: | 1.应付帐款 |25 |
|2.应收帐款 |20 | | 2.应交税金 |5 |
|3.存货 |30 | | 3.长期负债 |10 |
|4.固定资产 |55 |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60 |
|5.无形资产 |5 | | |2.留存收益 |20 |
| 合计 |120 | | | |120 |

若该公司计划在2003年把销售额提高到36万元,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仍保持2002年水平。 要求: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该公司2003年需向外界融资额。 解:K=[pic] A=10+20+30+55=115 (万元) L=25+5=30 (万元) R=36×10%×(1-40%)=2.16 (万元) (F=20%×(115-30)-2.16 =14.84(万元) 该公司2003年需向外界融资14.84万元。

第二节 权益资金筹集

企业的全部资产由两部分构成:投资人提供的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提供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企业筹集债务资金的前提与基础。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积累,如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企业设立时的启动资金,资本金的数额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开办此类企业的最低资本数额(法定资本金)。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的资金都称为权益资金,权益资金不用还本,因而也称之为自有资金或主权资金。 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非股份制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不以股票为媒介,无需公开发行证券。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并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承担损失。 1. 吸收直接投资的渠道 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方式筹集资金有以下四种渠道: 1.吸收国家投资 吸收国家投资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国家资本金。 2.吸收法人投资 法人投资是指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其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法人资本金。 3.吸收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是指城乡居民或本企业内部职工以其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个人资本金。 4.吸收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企业,形成外商资本金。 (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投资者可采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多种形式出资。主要出资方式有: 1.现金投资 现金投资是吸收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出资形式。企业有了现金,就可获取所需物资,就可支付各种费用,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要争取投资者尽可能采用现金方式出资。 2.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是指以房屋、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商品等流动资产所进行的投资。实物投资应符合以下条件:(1)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的需要;(2)技术性能良好;(3)作价公平合理;(4)实物不能涉及抵押、担保、诉讼冻结。投资实物的作价,除由出资各方协商确定外,也可聘请各方都同意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3.无形资产投资 无形资产投资是指以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所进行的投资。企业在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时应持谨慎态度,避免吸收短期内会贬值的无形资产,避免吸收对本企业利益不大及不适宜的无形资产,还应注意符合法定比例,即吸收无形资产的出资额一般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对于高新技术等特殊行业,经有关部门审批最高放宽至30%。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一般要遵循如下程序: 1.确定吸收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企业新建或扩大经营规模时,应先确定资金的总需要量及理想的资本结构,然后据以确定吸收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2.寻求投资单位,商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双方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受资单位要选择相宜的投资者,投资单位要选择收益理想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受资者。为此,要做好信息交流工作,企业既要广泛了解有关投资者的财力和意向,又要主动传递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利于在较多的投资者中寻求最好的合作者。投资单位确定后,双方便可进行具体的协商,确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落实现金出资计划及实物、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 3.签署投资协议。企业与投资者商定投资意向和具体条件后,便可签署投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4.执行投资协议。企业与投资者按协议约定,做好投资交接及有关手续,并在以后确保投资者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及盈利分配权利。 (四)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1.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主要有: (1)筹资方式简便、筹资速度快。吸收直接投资的双方直接接触磋商,没有中间环节。只要双方协商一致,筹资即可成功。 (2)有利用增强企业信誉。吸收直接投资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比较,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借款能力。 (3)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吸收直接投资可直接获得现金、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与通过有价证券间接筹资比较,能尽快地形成生产能力,尽快开拓市场。 (4)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吸收直接投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没有固定的财务负担,比较灵活,所以财务风险较小。 2.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主要有: (1)资金成本较高。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根据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者的出资额计算的,不能减免企业所得税,当企业盈利丰厚时,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很大。 (2)企业控制权分散。吸收直接投资的新投资者享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这会造成原有投资者控制权的分散与减弱。 二、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主权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它表示了持股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本章仅介绍股票与筹资有关的内容,有关股票的其他内容将在证券投资部分介绍。 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 (一)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管理权而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最主要方式。 1.普通股的特点 (1)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经营管理权。 (2)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盈利分享权。 (3)普通股股东有优先认股权。 (4)普通股股东有剩余财产要求权。 (5)普通股股东有股票转让权。 2.普通股的发行价格 普通股的发行价格可以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按票面金额等价发行;二是按高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公司始发股的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通常是一致的,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则需根据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增值水平加以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未来股利计算
|每股价格= |预期股利 | = |票面价值×股利率 |
| |利息率 | |利息率 |

公式中的利息率最好使用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也可用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 (2)以市盈率计算 每股价格=每股税后利润× 合适的市盈率 (3)以资产净值计算 每股价格=[pic]=[pic] 不论用以上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如果计算得到的结果低于股票面值,那么股票的发行价格就取股票面值。 3.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a.能增加股份公司的信誉。普通股筹资能增加股份公司主权资金的比重,较多的主权资金为债务人提供了较大的偿债保障,这有助于增加公司的信誉,有助于增加公司的举债能力。 b.能减少股份公司的风险。普通股既无到期日,又无固定的股利负担,因此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 c.能增强公司经营灵活性。普通股筹资比发行优先股或债券限制少,它的价值较少因通货膨胀而贬值,普通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较灵活。 (2)普通股筹资的缺点 a.资金成本较高。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一般高于债务资金,因为普通股股东期望报酬高,又因为股利要从税后净利润中支付,且发行费用也高于其他证券。 b.新股东的增加,导致分散和削弱原股东对公司控股权。 c.有可能降低原股东的收益水平。 (二)优先股筹资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它既具有普通股的某些特征,又与债券有相似之处。从法律上讲,企业对优先股不承担还本义务,因此它是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 1.优先股的特点 优先股的特点是较普通股有某些优先权利同时也有一定限制,其“优先”表现在: (1)优先分配股利权 优先股股利的分配在普通股之前,其股利率是固定的。 (2)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 当企业清算时,优先股的剩余财产请求权位于债权人之后,但位于普通股之前。 2.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先股筹资的优点 a.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 b.股利支付率虽然固定,但无约定性。当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也可暂不支付,不像债券到期无力偿还本息有破产风险。 c.优先股属于自有资金,能增强公司信誉及借款能力,又能保持原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2)优先股筹资的缺点 a.资金成本高,优先股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股利支付虽无约定性且可以延时,但终究是一种较重的财务负担。 b.优先股较普通股限制条款多。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也是权益资金的一种,是指企业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与其他权益资金相比,取得更为主动简便,它不需作筹资活动,又无筹资费用,因此这种筹资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企业的信誉。留存收益的实质是投资者对企业的再投资。但这种筹资方式受制于企业盈利的多寡及企业的分配政策。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由于负债要归还本金和利息,因而称为企业的借入资金或债务资金。 一、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 (一)银行借款的种类 1.按借款期限长短分 按借款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款;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款。 2.按借款担保条件分 按借款担保条件可分为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 3.按借款用途分 按借款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借款、专项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 4.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可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性银行贷款。 (二)银行借款的程序 1.企业提出借款申请 企业要向银行借入资金,必须向银行提出申请,填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供有关资料。 2.银行进行审查 银行对企业的借款申请要从企业的信用等级、基本财务情况、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偿债能力等多方面作必要的审查,以决定是否提供贷款。 3.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规定借款单位和银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的法律文件。借款合同包括基本条款、保证条款、违约条款及其他附属条款等内容。 4.企业取得借款 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后,银行应如期向企业发放贷款。 5.企业归还借款 企业应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如因故不能按期归还,应在借款到期之前的3~5天内,提出展期申请,由贷款银行审定是否给予展期。 (三)银行借款的信用条件 向银行借款往往附带一些信用条件。主要有: 1.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留一定数额的存款余额,约为借款额的10%-20%,其目的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对借款企业来说,加重了利息负担。 【例4-2】 某企业按年利率9%向银行借款100万元,补偿性余额比例10%。 要求:计算企业实际借款利率。 解: 企业实际借款利率=[pic] =[pic]=10% 2.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借款企业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借款最高限额。在信贷额度内,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支用借款。但如协议是非正式的,则银行并无必须按最高借款限额保证贷款的法律义务。 3.周转信贷协议 周转信贷协议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议。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议,要对贷款限额中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例4-3】 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度为2 000万元,承诺费为1%,该企业年度内实际借款额为1 60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应向银行支付的承诺费。 解:应付承诺费=(2 000-1 600)×1%=4(万元) (四)银行借款的优缺点 1.银行借款的优点 (1)筹资速度快。与发行证券相比,不需印刷证券、报请批准等,一般所需时间短,可以较快满足资金的需要。 (2)筹资的成本低。与发行债券相比,借款利率较低,且不需支付发行费用。 (3)借款灵活性大。企业与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商谈借款金额、期限和利率等具体条款。借款后如情况变化可再次协商。到期还款有困难,如能取得银行谅解,也可延期归还。 2.银行借款的缺点 (1)筹资数额往往不可能很多。 (2)银行会提出对企业不利的限制条款。 二、发行债券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凭证。 (一)债券的种类 1.按发行主体分类 按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风险小、流动性强。 金融债券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风险不大、流动性较强、利率较高。 企业债券是由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风险较大、利率较高、流动性差别较大。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按有无抵押担保可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信用债券又称无抵押担保债券,是以债券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发行的债券。政府债券属于信用债券,信誉良好的企业也可发行信用债券。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不准企业将其财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不能随意增发企业债券,未清偿债券之前股利不能分得过多等。 抵押债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不能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将抵押品拍卖以获取债券本息。 担保债券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偿还。 3.按偿还期限分类 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短期债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债券。 长期债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 4.按是否记名分类 按是否记名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5.按计息标准分类 按计息标准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6.按是否标明利息率分类 按是否标明利息率可分为有息债券和贴现债券。 7.按是否可转换成普通股分类 按是否可转换成普通股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二)债券的发行 国有企业、股份公司、责任有限公司只要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都可以依法申请发行债券。 1.发行方式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委托发行和自行发行。委托发行是指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销全部债券,并按总面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自行发行是指债券发行企业不经过金融机构直接把债券配售给投资单位或个人。 2.发行债券的要素 (1)债券的面值。债券面值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币种和票面金额。币种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这取决于债券发行的地区及对象。票面金额是债券到期时偿还本金的金额。票面金额印在债券上,固定不变,到期必须足额偿还。 (2)债券的期限。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称为债券的期限。 (3)债券的利率。债券上一般都注明年利率,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面值与利率相乘即为年利息。 (4)偿还方式。债券的偿还方式有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及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 (5)发行价格。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一是按债券面值等价发行,等价发行又叫面值发行;二是按低于债券面值折价发行;三是按高于债券面值溢价发行。 债券之所以会偏离面值发行是因为债券票面利率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不一致。如果债券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多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大而应采用溢价发行。如果债券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少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小而应采用折价发行。这是基于债券发行价格应该与它的价值贴近。债券溢价、折价可依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算出的内在价值确定。 若每年末支付利息,到期支付面值的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 |= |债券 |×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 |+ |债券应付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期限 |
|行价格 | |面值 | |期限计算的现值系数 | |年利息 | |计算的年金现值系数 |

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 |= |按票面利率和期限计算债券到期的本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期限计算的现值系 |
| | |利和 | |数 |

【例4-4】 某企业发行债券筹资,面值500元,期限5年,发行时市场利率10%,每年未付息,到期还本。 要求:分别按票面利率为8%、10%、12%计算债券的发行价格。 解:若票面利率为8%: 发行价格=500×8%×(P/A,10%,5)+500×(P/F,10%,5) =40×3.7908+500×0.6209=462.08(元) 若票面利率为10% 发行价格=500×10%×(P/A,10%,5)+500×(P/F,10%,5) =50×3.7908+500×0.6209=500(元) 若票面利率为12%: 发行价格=500×12%(P/A,10%,5)+500×(P/F,10%,5) =60×3.7908+500×0.6209=537.90(元) 从上例结果可见,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以折价、等价、溢价发行。此类问题的市场利率是复利年利率,当债券以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即使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也不应是面值发行。 【例4-5】 依[例4-4]资料,改成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其余不变。 解:若票面利率为8%: 发行价格=500×(1+5×8%)×(P/F,10%,5) =700×0.6209=434.63(元) 若票面利率为10%: 发行价格=500×(1+5×10%)×(P/F,10%,5) =750×0.6209=465.68(元) 若票面利率为12%: 发行价格=500×(1+5×12%)×(P/F,10%,5) =800×0.6209=496.72(元) (三)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债券筹资的优点 (1)债券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而股票的股利需由税后利润发放,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 (2)债券持有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不会减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3)债券利率在发行时就确定,如遇通货膨胀,则实际减轻了企业负担;如企业盈利情况好,由财务杠杆作用导致原有投资者获取更大的得益。 2.债券筹资的缺点 (1)筹资风险高。债券筹资有固定到期日,要承担还本付息义务。当企业经营不善时,会减少原有投资者的股利收入,甚至会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导致企业破产。 (2)限制条件多。债券持有人为保障债权的安全,往往要在债券合同中签订保护条款,这对企业造成较多约束,影响企业财务灵活性。 (3)筹资数量有限。债券筹资的数量比银行借款一般较多,但它筹集的毕竟是债务资金,不可能太多,否则会影响企业信誉,也会因资金结构变差而导致总体资金成本的提高。 三、融资租赁 租赁是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承租人的一种经济行为。 (一)租赁的种类 租赁的种类很多,按租赁的性质可分为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两大类。 1.经营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又称服务性租赁。它是由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由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资产使用及相关的服务,并在租赁期满时由承租人把资产归还给出租人的租赁。经营性租赁通常为短期租赁,其特点是: (1)资产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仅为获取资产使用权,不是为了融资。 (2)经营租赁是一个可解约的租赁,承租企业在租期内可按规定提出解除租赁合同。 (3)租赁期短,一般只是租赁物使用寿命期的小部分。 (4)出租企业向承租企业提供资产维修、保养及人员培训等服务。 (5)租赁期满或合同中止时,租赁资产一般归还给出租企业。 2.融资性租赁 融资性租赁,又称财务租赁、资本租赁。它是承租人为融通资金而向出租人租用由出租人出资按承租人要求购买的租赁物的租赁。它是以融物为形式,融资为实质的经济行为,是出租人为承租人提供信贷的信用业务。融资性租赁通常为长期租赁,其特点是: (1)资产所有权形式上属于出租方,但承租方能实质性地控制该项资产,并有权在承租期内取得该项资产的所有权。承租方应把融资租入资产作自有资产对待,如要在资产帐户上作记录、要计提折旧。 (2)融资租赁是一种不可解约的租赁,租赁合同比较稳定,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必须连续交纳租金,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得退租。这样既能保证承租人长期使用该项资产,又能保证出租人收回投资并有所得益。 (3)租赁期长,租赁期一般是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期的绝大部分。 (4)出租方一般不提供维修、保养方面的服务。 (5)租赁期满,承租人可选择留购、续租或退还,通常由承租人留购。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融资租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是融资租赁的典型形式。 2.售后回租 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先把其拥有主权的资产出售给出租人,然后再将该项资产租回的租赁。这种租赁方式既使承租人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一笔资金,以改善其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又使承租人通过回租而保留了企业对该项资产的使用权。 3.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是由资金出借人为出租人提供部分购买资产的资金,再由出租人购入资产租给承租人的方式。因此,杠杆租赁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资金出借人三方。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它与其他融资租赁形式并无多大区别。从出租人的角度来看,它只支付购买资产的部分资金(20%(40%),其余部分(60%(80%)是向资金出借人借来的。在杠杆租赁方式下,出租人具有三重身份,即资产所有权人、出租人、债务人。出租人既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又向借款人偿还本息,其间的差额就是出租人的杠杆收益。从资金出借人的角度来看,它向出租人借出资金是由出租人以租赁物为抵押的,它的债权对出租人没有追索权,但对租赁物有第一留置权。即当承租人不履行支付租金义务时,资金出借人不能向出租人追索债务,但可向法院申请执行其担保物权。该项租赁物被清偿的所得,首先用以清偿资金出借人的债务,如有剩余再给出租人。 (三)融资租赁的程序 1.作出租赁决策 当企业需要长期使用某项设备而又没有购买该项设备所需资金时,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筹措资金购买该项设备;另一是融资租入该项设备。孰优孰劣?可以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计算作出合适的抉择。 2.选择租赁公司 当企业决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取得某项设备时,即应开始选择租赁公司。从融资条件、租赁费率等有关资料比较,择优选定。 3.办理租赁委托 当企业选定租赁公司后,便可向其提出申请,办理委托。这种委托包括填写“租赁申请书”及提供财务状况的文件资料。 4.签订购货协议 租赁公司受理租赁委托后,即由租赁公司与承租企业的一方或双方选择设备的制造商或销售商,与其进行技术与商务谈判,签订购货协议。 5.签订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由承租企业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与义务,它是租赁业务的最重要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一般条款和特殊条款两部分。 6.办理验货及投保 承租企业收到租赁设备,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发租赁设备收据及验收合格证并提交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据以向制造商或销售商付款。同时,承租企业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事宜。 7.交付租金 承租企业在租赁期内按合同规定的租金数额、交付日期、交付方式,向租赁公司交付租金。 8.租赁期满的设备处理 融资租赁合同期满,承租企业可按合同规定对租赁设备留购、续租或退还。一般来说,租赁公司会把租赁设备在期满时以低价甚至无偿转给承租企业。 (四)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融资租赁租金是承租企业支付给租赁公司让渡租赁设备的使用权或价值的代价。租金的数额大小、支付方式对承租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直接的影响,也是租赁决策的重要依据。 1.租金的构成 (1)租赁资产的价款。包括设备的买价、运杂费及途中保险费等。 (2)利息。即租赁公司所垫资金的应计利息。 (3)租赁手续费。包括租赁公司承办租赁业务的营业费用及应得到的利润。租赁手续费的高低由租赁公司与承租企业协商确定,一般以租赁资产价款的某一百分比收取。 2.租金的支付方式 (1)按支付时期长短,可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月付。 (2)按每期支付租金的时间,可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先付租金指在期初支付;后付租金指在期末支付。 (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 3.租金的计算方法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平均分摊法和等额年金法。 (1)平均分摊法。平均分摊法是指先以商定的利息率和手续费率计算出租赁期间的利息和手续费,然后连同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的应该摊销总额按租金支付次数平均计算出每次应付租金的数额的方法。 平均分摊法下,每次应付租金数额的计算公式为: R=[pic] 式中 R(每次应付租金数额; C(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 S(期满时由租入方留购,支付给出租方的转让价; I(租赁期间利息; F(租赁期间手续费 N (租赁期间租金支付次数。 【例4-6】 某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套设备,设备原价100万元,租期5年,预计租赁期满租入企业支付的转让价为5万元。年利率为10%,手续费为设备原价的2%,租金每年末支付一次。 要求:计算该企业每年应付租金的数额。 解: R=[pic] =31.61(万元) (2)等额年金法。等额年金法是运用年金现值的计算原理计算每次应付租金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要将利息率和手续费率综合在一起确定一个租费率,作为贴现率。这种方法与平均分摊法比,计算是复杂了,但因为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结论更具客观性。 等额年金法下,每次应付租金数额的计算公式为: R=[pic] 式中 R(每次期末应付租金数额; C(租赁设备的购置成本; S(期满时由租入方留购,支付给出租方的转让价; i(租费率; n (租赁期间支付租金次数。 关于这一公式的正确使用应注意如下三点: 第一,这一公式假定每期租金是期末支付的,即租金是普通年金。假如每期租金是期初支付的,即租金是即付年金,那么计算公式应是: R=[pic] 第二,公式中的i是租费率,它是综合了资金利息率和租赁手续费率后由租赁双方认可的,它比纯粹的借款利率要大些。当租赁手续费是租赁开始一次付清的,也即各期租金不含手续费时,租费率与租金利息率相同。 第三,公式中分子、分母的i是同一的,都是租费率,否则会造成租赁期结束时帐面余额与预计残值不一致。 【例4-7】 仍用(例4-6(的资料。 要求:分别对以下三种情况用等额年金法计算该企业每年应付租金额。 ①租费率为12%,租金在每年年末支付。 ②租费率为12%,租金在每年年初支付。 ③租金在每年年末支付,但租赁手续费在租入设备时一次付清。 解:设三种情况的每年应付租金额分别为R1,R2,R3,则: R1=[pic] ≈ 26.95(万元) R2=[pic] ≈ 24.07(万元) R3=[pic] ≈ 25.56(万元) (五)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1.融资租赁的优点 (1)融资租赁的实质是融资,当企业资金不足,举债购买设备困难时,更显示其“借鸡生蛋,以蛋还鸡”办法的优势。 (2)融资租赁的资金使用期限与设备寿命周期接近,比一般借款期限要长,使承租企业偿债压力较小;在租赁期内租赁公司一般不得收回出租设备,使用有保障。 (3)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减少了承租企业直接购买设备的中间环节和费用,有助于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2.融资租赁的缺点 (1)资金成本高。融资租赁的租金比举债利息高,因此总的财务负担重。 (2)不一定能享有设备残值。 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预收货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商品交易中钱与货在时间上的分离,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先取货、后付款和先付款、后取货两种,是自然性融资。商业信用产生于银行信用之前,在银行信用出现以后,商业信用依然存在。企业之间商业信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 (一)应付帐款 应付帐款即赊购商品形成的欠款,是一种典型的商业信用形式。应付帐款是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允许买方收到商品后不立即付款,可延续一定时间。这样做既解决了买方暂时性的资金短缺困难,又便于卖方推销商品。 卖方在销售中推出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推出现金折扣条款。如(2/10,n/30)表示信用期为30天,允许买方在30天内免费占用资金;如买方在10天内付款,可以享有2%的现金折扣。这时,买方就面临一项应付帐款决策——要不要提前在现金折扣期内付款。例如:A企业向B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价款总数为100万元,付款约定为(2/10,n/30)。以下分析A企业该如何决策:A企业可以到第30天时付款100万元,也可以在第10天时付款98万元,放弃现金折扣,把98万元占用20天(30-10),就需支付“利息”2万元,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率为:[pic]=36.73%。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它是买方该不该放弃现金折扣的决策依据。假定银行贷款利率为10%,则A企业不应该放弃现金折扣,宁可向银行借钱在第10天付款98万元,享有现金折扣。因为借款20天的利息为98×10%×[pic]=0.54(万元),花0.54万元省下2万元是划算的。当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不应放弃现金折扣。不难得到计算公式: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pic] (二)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企业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对应付债务所开出的票据。应付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开出,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开出并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开出,由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付款人承兑,若到期时付款人银行存款帐户余额不足支付票款,银行不承担付款责任,只负债将汇票退还收款人,由收款人与付款人自行协商处理。银行承兑汇票由承兑银行承兑,若到期时承兑申请人存款余额不足支付票款,承兑银行应向收款人或贴现银行无条件支付票款,同时对承兑申请人执行扣款,并对未扣回的承兑金额按每天万分之五计收罚息。商业汇票是一种期票,最长期限6个月,对于买方(即付款人)来说,它是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对于卖方(即收款人)来说,也可能产生一种融资行为,就是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把未到期的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贴付一定的利息以取得银行资金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票据为担保的贷款,是一种银行信用。票据贴现涉及贴现利息和银行实付贴现金额,有关计算公式为: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金额×贴现率×贴现期 银行实付贴现金额=票据到期金额-贴现利息 其中,贴现期是指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前一日的实际天数。 【例4-8】 某企业1999年7月10日将一张出票日为4月10日、期限为6个月、票面价值1 0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5‰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贴现率为月息6‰。 要求:计算贴现利息及银行实付贴现金额。 解:该汇票到期日为10月10日,贴现期为91天。 汇票到期金额=1 000×(1+5‰×6)=1 030(万元) 贴现利息=1030×6‰÷30×91=18.746(万元) 银行实付贴现金额=1030-18.746=1 011.254(万元) 如果办理贴现的是商业承兑汇票,而该票据到期时债务人未能付款,那么贴现银行因收不到款项而向贴现企业行使追索权。贴现企业办理贴现后对于这种或有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三)预收货款 预收货款是指卖方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在发出商品之前向买方预收的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行为。它等于卖方向买方先借一笔款项,然后用商品偿还。这种情况中的商品往往是紧俏的,买方乐意预付货款而取得期货,卖方由此筹集到资金。但应防止卖方企业乘机乱收预收货款,不合理地占用其他企业资金。 商业信用融资有简单方便、无实际成本、约束和限制少等优点,但它的融资期限短。

本章小节: 1.企业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它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及效果。 2.企业资金可用不同方式筹措,但适时适量是共同的要求,可以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企业资金需要量。 3.企业资金总的来说有两种来源:一部分是投资者提供的,称为权益资金;另一部分是债权人提供的,称为负债资金。 4.权益资金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 5.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 6.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管理权而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最主要方式。普通股股票可按面值发行,也可按溢价发行,但不能按折价发行。 7.优先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有优先分配股利权、有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 8.负债资金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 9.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券的凭证。债券可按折价、面值、溢价发行。 10.融资性租赁是承租人为融通资金而向出租人租用由出租人出资按承租人要求购买的租赁物的租赁。它是以融物为形式,融资为实质的经济行为,是出租人为承租人提供信贷的信用业务。 11.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预收货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商品交易中钱与货在时间上的分离,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先取货、后付款和先付款、后取货两种,是自然性融资。商业信用产生于银行信用之前,在银行信用出现以后,商业信用依然存在。企业之间商业信用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

习 题

一、判断题 1.吸收投资中的出资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但他们对企业并不一定具有经营管理权。 ( ) 2.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可以使用的资本,因此所有者权益就是资本金。 ( ) 3.普通股股东不具有审查公司帐目的权利。 ( ) 4.发行普通股股票可以按票面金额等价发行,也可以偏离票面金额按溢价、折价发行。 ( ) 5.票据贴现是一种担保贷款,因此企业把应收票据贴现后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 ) 6.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都是租赁,它们在会计处理上是没有区别的。 ( ) 7.企业资金的来源只有两种:投资人提供的权益资金、债权人提供的负债资金。 ( ) 8.吸收直接投资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资本金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 ( ) 9.债券面值应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币种和票面金额。 ( ) 10.债券利息和优先股股利都作为财务费用在所得税前支付。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优先股的优先权的是( ) A.优先配股权 B. 优先转让权 C. 优先经营决策权 D. 优先分配股利权 2.吸收投资的优点是( ) A.资金成本低 B.控制权集中 C.产权关系明晰 D.较快形成生产能力 3.融资性租赁实质上是由出租人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固定资产的一种( )。 A.信用业务 B. 买卖活动 C.租借业务 D. 服务活动 4.根据我国有关规定,股票不得( )。 A.平价发行 B. 溢价发行 C.折价发行 D. 市价发行 5.当股份公司由于破产进行清算时,优先股的索赔权应位于( )的持有者之前。 A.债券 B. 商业汇票 C.借据 D. 普通股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商业信用的是( )。 A.应付帐款 B. 应付工资 C.应付票据 D. 预收帐款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的是( )。 A.无形资产 B. 固定资产 C.原材料 D. 债券 8.普通股每股净资产反映了普通股的( )。 A. 票面价值 B. 市场价值 C.投资价值 D. 帐面价值 9.发行普通股股票是一种( )。 A.筹资方式 B. 销售方式 C.投资方式 D. 借债行为 10.商业信用是( )之间的信用行为。 A.企业与国家 B. 企业与企业 C.企业与员工 D. 企业与银行

三、多项选择题 1.债券共有的要素为( )。 A.面值 B. 期限 C. 担保 D. 利率 2.企业筹集资金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合理性 B. 及时性 C.效益性 D.优化资本结构 3.企业权益性筹资方式有( )。 A. 吸收直接投资 B. 发行债券 C.发行优先股 D. 发行普通股 4.以杠杆租赁方式进行融资租赁,要涉及到的当事人有( )。 A.承租人 B. 出租人 C. 资金出借人 D. 中介人 5.下列属于融资租赁形式的有( )。 A.直接租赁 B.售后回租 C.服务租赁 D.杠杆租赁 6.普通股的特点有( )。 A.有经营管理权 B. 有盈利分配权 C.有优先认股权 D.有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 7.向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点有( )。 A.筹资金额多 B. 筹资速度快 C.筹资灵活性大 D.筹资成本低 8.下列筹资方式中筹集资金属企业负债的有( )。 A.银行借款 B.发行债券 C.融资租赁 D.商业信用 9.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内容有( )。 A.租赁设备的价款 B.利息 C.租赁手续费 D.租赁设备维修费 10.下列各项中对带息票据贴现会有影响的是( ) A.出票日 B. 到期日 C. 贴现日 D. 贴现率

四、计算题 l.伟邦公司2002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获得税后净利8万元,发放股利6万元。年末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 产 负 债 表 200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 现金 2 | 短期借款 1 |
| 应收帐款 8 | 应付帐款 8 |
| 存货 14 | 长期债券 6 |
| 固定资产净值 15 | 实收资本 15 |
| 无形资产 1 | 留存收益 10 |
| 资产合计 40 | 权益合计 40 |

该公司预计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到120万元,现有设备足以满足生产增长需要,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仍保持2002年水平。 要求: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伟邦公司2003年需要追加多少资金? 2.某企业拟发行每股面值10元,股利率保持5%的股票,当前市场利率为2%。 要求:确定该股票发行价格。 3.W公司去年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为0.25元,今年W公司打算增发新股筹资,以市盈率为20计算。 要求:确定该股票发行价格。 4.某企业股本总额1 000万元,负债总额4 000万元,资产总额 8 000万元,企业发行的普通股每股面值10元。 要求: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5.某企业按年利率5%向银行借款500万元,补偿性余额比例为15%。 要求:计算企业实际借款利率。 6.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度为1 000万元,承诺费率为3%,该企业年度内实际借款额为900万元。 问:该企业应向银行支付多少承诺费? 7.企业拟发行面值为100元的债券一批。该债券期限五年,单利计息,票面利率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计算市场利率分别为4%、5%、6%时的发行价格。 8.企业向租赁公司租赁一套设备,设备原价500万元,租赁期10年,期满时企业支付的转让价为10万元,借款年利率按8%计算,租赁手续费为设备原价的3%,租金在每年末支付一次。 要求:按下列情况分别计算每年应交租金金额数(答案精确到0.01万元): (1)采用平均分摊法。 (2)采用等额年金法,手续费在租入时一次付清。 (3)采用等额年全法,手续费摊入租金,租赁双方商定租费率为10%。 (4)采用等额年金法,条件同(2),但每年租金要求在年初支付。 9.甲公司向乙企业购入一批商品,约定付款办法为(3/10,n/60)。 要求:计算甲公司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

第四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资本成本、杠杆及资本结构优化的计算;理解资本成本、杠杆效应及资本结构的概念;了解资金时间价值与资本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 资本成本及计算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用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不可能无偿使用资金,因此,企业除了必须节约使用资金外,还必须分析把握各种来源的资金的使用代价。 资本成本,又称资金成本,它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 (一)资金筹集费 资金筹集费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向证券承销商支付的发行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等。筹资费用通常是在筹措资金时一次支付的,在用资过程中不再发生,可视为筹资总额的一项扣除。 (二)资金占用费 资金占用费主要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者要考虑的投资风险报酬两部分,如向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发放股票的股利等。资金占用费与筹资金额的大小、资金占用时间的长短有直接联系。 资本成本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资本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对资金所有者转让资金使用权利的价值补偿,我们有时也以如下思维方式考虑问题:投资者的期望报酬就是受资者的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两者考察的对象都是资金。区别在于资本成本既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又包括投资风险价值。 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来源和方式,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也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衡量标准。 资本成本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资本成本用绝对数表示即资本总成本,它是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之和。由于它不能反映用资多少,所以较少使用。资本成本用相对数表示即资本成本率,它是资金占用费与筹资净额的比率,一般讲资本成本多指资本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成本率=[pic][pic] 由于资金筹集费一般以筹资总额的某一百分比计算,因此,上述计算公式也可表现为: 资本成本率=[pic] 企业以不同方式筹集的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一般是不同的,企业总的资本成本是由各项个别资本成本及资金比重所决定的。我们对资本成本的计算必须从个别资本成本开始。 二、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所筹资金的成本。主要包括银行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 (一)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pic]=[pic]=[pic]
式中 K[pic]——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I1 ——银行借款年利息; [pic]——银行借款筹资总额; t——所得税税率; [pic]——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pic]——一银行借款年利息率。 (二)债券资本成本 债券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pic]=[pic]=[pic]
式中 K[pic]——债券资本成本; I2 ——债券年利息; [pic]——债券筹资总额; t——所得税税率; [pic]——债券筹资费率; B——债券面值总额; [pic]—一债券年利息率。 【例5-1】 某企业发行债券1 000万元,筹资费率2%,债券利息率10%,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该债券资本成本率。 解:债券资本成本率K[pic]=[pic]≈7.14% 【例 5-2】 某企业发行债券 1 000万元,面额1 000元,按溢价1 050元发行,票面利率 10%,所得税率 30%,发行筹资费率1%。 要求:计算该债券资本成本率。 解:债券资本成本率K[pic]=[pic]≈6.73% (三)优先股资本成本 优先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pic]=[pic]
式中 K[pic]——优先股资本成本; D——优先股年股利额; [pic]——优先股筹资总额; [pic]——优先股筹资费率。 【例5-3】 某公司发行优先股,每股10元,年支付股利1元,发行费率3%。 要求:计算该优先股资本成本率。 解:优先股资本成本率K3=[pic]≈10.31% (四)普通股资本成本 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4=[pic]+G
式中 K4——普通股资本成本; D1——预期第1年普通股股利; P4——普通股筹资总额; f4——普通股筹资费率; G—一普通股年股利增长率。 【例5-4】 某公司发行普通股,每股面值 10元,溢价 12元发行,筹资费率4%,第一年末预计股利率10%,以后每年增长2%。 要求:计算该普通股资本成本率。 解:普通股资本成本率K4=[pic]+2%≈10.68% (五)留存收益资本成本 一般企业都不会把盈利以股利形式全部分给股东,且在宏观政策上也不允许这样做,因此,企业只要有盈利,总会有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企业的可用资金,它属于普通股股东所有,其实质是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追加投资。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可以参照市场利率,也可以参照机会成本,更多的是参照普通股股东的期望收益,即普通股资本成本,但它不会发生筹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K5=[pic]+G
式中 K5——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其余同普通股。 【例5-5】 某公司留用利润50万元,其余条件与[例5-4]相同。 要求:计算该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 解: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K5=[pic]+2%≈10.33% 三、综合资本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筹措资金往往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综合资本成本就是指一个企业各种不同筹资方式总的平均资本成本,它是以各种资本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所以又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KW=[pic]
式中 KW——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j——第j种资金的资本成本 Wj——第j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例5-6】 某企业共有资金1 000万元,其中银行借款占50万元,长期债券占250万元,普通股占500万元,优先股占150万元,留存收益占50万元;各种来源资金的资本成本率分别为7%,8%,11%,9%,10%。 要求: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率。 解: 综合资本成本率=[pic] =9.7% 上述综合资本成本率的计算中所用权数是按帐面价值确定的。使用帐面价值权数容易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数据,但当债券和股票的市价与帐面值相差过多的话,计算得到的综合资本成本显得不客观。 计算综合资本成本也可选择采用市场价值权数和目标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等以当前市场价格来确定的权数,这样做比较能反映当前实际情况,但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定而难以确定。目标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等以未来预计的目标市场价值确定的权数,但未来市场价值只能是估计的。概括地说,以上三种权数分别有利于了解过去、反映现在、预知未来。在计算综合资本成本时,如无特殊说明,则要求采用帐面价值权数。 四、边际资本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当企业需要追加筹措资金时应考虑边际资本成本的高低。企业追加筹资,可以只采用某一种筹资方式,但这对保持或优化资本结构不利。当筹资数额较大,资本结构又有既定目标时,应通过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确定最优的筹资方式的组合。 下面举例说明边际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应用。 【例5-7】华东公司现有资金1 0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100万元,长期债券200万元,普通股700万元。公司考虑扩大经营规模,拟筹集新的资金。经分析,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希望筹集新资金后能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经测算,随筹资额的增加,各种资本成本的变动情况如表5-1所示:
表5-1
华东公司筹资资料
|资金种类 |目标资本结构 |新筹资的数量范围(元) |资本成本 |
|长期借款 |10% |0~50 000 |6% |
| | |大于50 000 |7% |
|长期债券 |20% |0~140 000 |8% |
| | |大于140 000 |9% |
|普通股 |70% |0~210 000 |10% |
| | |210 000~630 000 |11% |
| | |大于630 000 |12% |

(一)计算筹资总额的分界点(突破点) 根据目标资本结构和各种个别资本成本变化的分界点(突破点),计算筹资总额的分界点(突破点)。其计算公式为: [pic]
式中 BPj——筹资总额的分界点; TFj——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的分界点; Wj——目标资本结构中第j种资金的比重。 华东公司的筹资总额分界点如表5-2所示: 表5-2
筹资总额分界点计算表
|资金种类 |资本结构 |资金成本 |新筹资的数量范围 |新筹资总额分界点 |
| | | |(元) |(元) |
|长期借款 |10% |6% |0~50 000 |0~500 000 |
| | |7% |大于50 000 |大于500 000 |
|长期债券 |20% |8% |0~140 000 |0~700 000 |
| | |9% |大于140 000 |大于700 000 |
|普通股 |70% |10% |0~210 000 |0~300 000 |
| | |11% |210 000~630 000 |300 000~900 000 |
| | |12% |大于630 000 |大于900 000 |

在表5-2中,新筹资总额分界点是指引起某资金种类资本成本变化的分界点。如长期借款,筹资总额不超过50万元,资本成本为6%;超过50万元,资本成本就要增加到7%。那么筹资总额约在50万元左右时,尽量不要超过50万元。然而要维持原有资本结构,必然要多种资金按比例同时筹集,单考虑某个别资本成本是不成立的,必须考虑综合的边际资本成本。 (二)计算各筹资总额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 根据表5-2计算结果,可知有4个分界点,应有5个筹资范围。计算5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结果如表5-3所示。 表5-3
边际资本成本计算表
|序号 |筹资总额范围 |资金种类 |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 |边际资本成本 |
|1 |0~300 000 |长期借款 |10% | 6% | 0.6% |
| | |长期债券 |20% |8% |1.6% |
| | |普通股 |70% |10% |7% |

第一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9.2%
|2 |300 000~500 000 |长期借款 |10% | 6% | 0.6% |
| | |长期债券 |20% |8% |1.6% |
| | |普通股 |70% |11% |7.7% |

第二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9.9%
|3 |500 000~700 000 |长期借款 |10% | 7% |0.7% |
| | |长期债券 |20% |8% |1.6% |
| | |普通股 |70% |11% |7.7% |

第三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10%
|4 |700 000~900 000 |长期借款 |10% | 7% |0.7% |
| | |长期债券 |20% |9% |1.8% |
| | |普通股 |70% |11% |7.7% |

第四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10. 2%
|5 |900 000以上 |长期借款 |10% | 7% |0.7% |
| | |长期债券 |20% |9% |1.8% |
| | |普通股 |70% |12% |8.4% |

第五个筹资范围的边际资本成本=10.9% 华东公司可以按照表5-3的结果规划追加筹资,尽量不要由一段范围突破到另一段范围。

第二节 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财务管理中用杠杆原理来描述一个量的变动会引起另一个量的更大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综合杠杆。 一、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效应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的增长会引起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这就是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不变的固定成本,当销售量增加时,变动成本将同比增加,销售收入也同比增加,但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以反比例降低,这就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每单位产品利润增加,于是利润比销量增加得更快。 考察东明集团连续3年的销量、利润资料,见表5-4所示: 表5-4 东明集团盈利情况资料 金额单位:元
|项 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
|单价 |150 | |150 | |150 | |
|单位变动成本 |100 | |100 | |100 | |
|单位边际贡献 |50 | |50 | |50 | |
|销售量 |10 000 | |20 000 | |30 000 | |
|边际贡献 |500 000 | |1 000 000 | |1 500 000 | |
|固定成本 |200 000 | |200 000 | |200 000 | |
|息税前利润(EBIT) |300 000 | |800 000 | |1 300 000 | |

由表5-4可见,从第一年到第二年,销售量增加了原来的100%,息税前利润增加了原来的166.67%;从第二年到第三年,销售量增加了原来的50%,息税前利润增加了原来的62.5%。利用经营杠杆效应,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产销会取得更多的盈利,这就是经营杠杆利益。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企业遇上不利而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即经营杠杆效应也会带来经营风险。 (二)经营杠杆系数及其计算 经营杠杆系数,也称经营杠杆率(DOL),是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其定义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DOL)=[pic]=[pic] 按表5-4资料,可以算得第二年经营杠杆系数为1.6667,第三年经营杠杆系数为1.25。利用上述DOL的定义公式计算经营杠杆系数必须掌握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这是事后反映,不便于利用DOL进行预测。为此,我们设法推导出一个只需用基期数据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 以下标“0”表示基期数据,下标“1”表示预测期数据,推导如下: DOL=[pic]=[pic]×[pic] =[pic]×[pic]=[pic] =[pic] 用DOL计算公式不仅可以算出第二、第三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而且第四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也可算出,根据表5-4资料,第四年的经营杠杆系数DOL=[pic]=1.1538。 二、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效应 企业在核算普通股每股利润时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在资金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的增长会引起普通股每股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当息税前利润增长时,债务利息不变,优先股股利不变,这就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比息税前利润增加得更快。 假设东明集团年债务利息 100 000元,所得税率 30%,普通股100 000股,连续 3年普通股每股利润资料,见表 5-5所示: 表5-5 东明集团普通股每股利润资料 金额单位:元
|项 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
|息税前利润(EBIT) |300 000 | |800 000 | |1 300 000 | |
|债务利息 |100 000 | |100 000 | |100 000 | |
|税前利润 |200 000 | |700 000 | |120 000 | |
|所得税 |60 000 | |210 000 | |360 000 | |
|税后利润 |140 000 | |490 000 | |840 000 | |
|普通股每股利润(EPS) | 1.4 | 4.9 | 8.4 |

由表5-5可见,从第一年到第二年,EBIT增加了166.67%,EPS增加了250%;从第二年到第三年,EBIT增加了62.5%,EPS增加了71.43%。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在盈利条件下可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得益,这就是财务杠杆利益。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企业遇上不利而盈利下降时,普通股股东的得益会以更大幅度减少,即财务杠杆效应也会带来财务风险。 (二)财务杠杆系数及其计算 财务杠杆系数,也称财务杠杆率(DFL),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定义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DFL)=[pic]=[pic] 按表5-5资料,可以算得第二年财务杠杆系数为1.5,第三年财务杠杆系数为1.1429。利用上述DFL的定义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必须掌握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这是事后反映,不便于利用DFL进行预测。为此,我们设法推导出一个只需用基期数据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推导如下: DFL=[pic] =[pic]÷[pic] =[pic] =[pic] =[pic]
式中 I——债务利息; t——所得税税率; E——优先股股利; n——普通股股数。 对于无优先股的股份制企业或非股份制企业,上述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 DFL=[pic]=[pic] 用DFL计算公式不仅可以算出东明集团第二、第三年的财务杠杆系数,而且第四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也可算出。根据表5-5资料,第四年的财务杠杆系数 DFL=[pic]=1.0833。 三、综合杠杆 (一)综合杠杆效应 由于存在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会产生经营杠杆效应,即销售量的增长会引起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由于存在固定的财务成本(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即息税前利润的增长会引起普通股每股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一个企业会同时存在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的财务成本,那么两种杠杆效应会共同发生,会有连锁作用,形成销售量的变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以更大幅度变动。综合杠杆效应就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效应。 (二)综合杠杆系数及其计算 综合杠杆系数,也称复合杠杆系数,又称总杠杆系数(DTL),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其定义公式为: 综合杠杆系数(DTL)=[pic]=[pic] 对于综合杠杆系数可以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为: DTL=[pic] =[pic] =DOL×DFL =[pic] =[pic] 可见,综合杠杆系数可以由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相乘得到,也可以由基期数据直接计算得到。考察东明集团表5-4、表5-5资料,计算各年DTL如下: 第二年: DTL=1.6667×1.5=2.5 或: DTL=[pic]=2.5 第三年: DTL=1.25×1.1429=1.4286 或: DTL=[pic]=1.4286 第四年: DTL=1.1538×1.0833=1.25 或: DTL=[pic]=1.25

第三节 资本结构及其优化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来源的长期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会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及投资者的得益,它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资金来源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分成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类,资本结构问题主要是负债比率问题,适度增加债务可能会降低企业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资本结构的优化 资本结构的优化意在寻求最优资本结构,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企业风险最小、企业价值最大。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 (一)比较综合资本成本 当企业对不同筹资方案作选择时可以采用比较综合资本成本的方法选定一个资本结构较优的方案。 【例5-8】 某企业计划年初的资本结构如下: 资 金 来 源 金 额 普通股6万股(筹资费率2%) 600万元 长期债券年利率10%(筹资费率2%) 400万元 长期借款年利率9%(无筹资费用) 200万元 合计 1 200万元 普通股每股面额100元,今年期望股息为10元,预计以后每年股利率将增加3%。该企业所得税率为 40%。 该企业现拟增资300万元,有以下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发行长期债券 300万元,年利率 11%,筹资费率2%。普通股每股股息增加到 12元,以后每年需增加4%。 乙方案:发行长期债券150万元,年利率11%,筹资费率2%,另以每股150元发行股票150万元,筹资费率2%,普通股每股股息增加到 12元,以后每年仍增加3%。 要求:(1)计算年初综合资本成本; (2)试作出增资决策。 解:(1)年初: 普通股资本成本=[pic]+3%≈13.20% 长期债券资本成本=[pic]≈6.12%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9%×(1-40%)=5.4% 综合资本成本=13.20%×[pic]+5.4%×[pic] =9.54% (2)甲方案: 普通股资本成本=[pic]+4%≈16.24% 旧债券资本成本≈6.12%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5.4% 新债券资本成本=[pic]≈6.73% 综合资本成本=16.24%×[pic] +5.4%×[pic] ≈10.19% 乙方案: 旧普通股资本成本=[pic]+3%≈15.24% 旧债券资本成本≈6.12%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5.4% 新债券资本成本=[pic]≈6.73% 新普通股资本成本=[pic]+3%≈11.16% 综合资本成本=15.24%×[pic] +6.73%×[pic] =10.24%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甲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低于乙方案,应采用甲方案增资。 (二)比较普通股每股利润 从普通股股东的得益这一角度考虑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采用比较普通股每股利润。 【例5-9】 某企业现有权益资金 500万元(普通股 50万股,每股面值10元)。企业拟再筹资500万元,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发行年利率为9%的长期债券;B方案:发行年股息率为8%的优先股;C方案:增发普通股50万股。预计当年可实现息税前盈利10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解:各方案的每股利润分别为: [pic]=0.77(元) EPSB=[pic]=0.60(元) EPSC=[pic]=0.70(元)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方案的每股利润最大,应采用A方案筹资。 (三)无差别点分析 无差别点分析是对不同资本结构的获利能力分析。无差别点是指使不同资本结构的每股利润相等的息税前利润点,这一点是两种资本结构优劣的分界点。无差别点分析可称EBIT-EPS分析。 【例5-10】 某企业现有资本结构全部为普通股100万元,每股10元,折合10万股。现拟增资20万元,有甲、乙两种筹资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发行普通股2万股,每股10元。乙方案:发行普通股1万股,每股10元;另发行债券10万元,债券年利率10%。该企业所得税率为40%。 要求:作EBIT—EPS分析。 解:设x为该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EPS甲=[pic] EPS乙=[pic] 令EPS甲=EPS乙,得: [pic] x=12(万元) 此时 EPS甲=EPS乙=0.6(元) 则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12万元时选择甲方案增资,大于12万元时选择乙方案增资。 EBIT-EPS分析除用上述代数法外,也可用图解法,请参阅图5-1。 上述三种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们都仅对有限个方案选出最优方案,因此只能是“较优”,不可能是“最优”。其次,它们与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不可能完全一致,在第一种方法下,综合资本成本低,并不能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在第二、三种方法下,假定普通股每股利润越大,则普通股股价越高,从而股东财富越大,但事实上普通股股价并不仅取决于每股利润,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上述三种优化资本结构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比较综合资本成本适用于各个别资本成本已知或可计算的情况;比较普通股每股利润适用于息税前利润可明确预见的情况;无差别点分析适用于息税前利润不能明确预见,但可估测大致范围的情况。

本章小结: 1.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用资的代价,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也是企业用资效益的最低尺度。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个别资本及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 2.经营杠杆效应是指在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的增长会引起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描述经营杠杆效应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DOL) DOL=[pic]=[pic] 3.财务杠杆效应是指在资金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的增长会引起普通股每股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长。描述财务杠杆效应大小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DFL) DFL=[pic] =[pic] 4.综合杠杆效应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效应。描述综合杠杆效应大小的指标是综合杠杆系数(DTL) DTL=[pic] =DOL×DFL =[pic] 5.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构成比例,是筹资质量的集中表现,资本结构的优化方法有比较综合资本成本、比较普通股每股利润及无差别点分析。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优化资本结构。

习 题

一、判断题 1.资本成本与资金时间价值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 ) 2.在筹资额和利息(股息)率相同时,企业借款筹资与发行优先股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是相同的。 ( ) 3.留存收益是企业经营中的内部积累,这种资金不是向外界筹措的,因而它不存在资本成本。 ( ) 4.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的息税前利润时,负债筹资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大。 ( ) 5.经营杠杆影响息税前利润,财务杠杆影响息税后利润。 ( ) 6.如果企业的债务资金为零,则财务杠杆系数必等于l。 ( ) 7.一个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都有可能等于1。 ( ) 8.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负债对企业总是不利的。 ( ) 9.在个别资本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资金总额。 ( ) 10.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综合资本成本最小的方案一定是普通股每股利润最大的方案。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具有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限制较少等优点的筹资方式是( )。 A. 商业信用 B. 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 长期借款 2.在计算资本成本时,与所得税有关的资金来源是下述情况中的( )。 A.普通股 B. 优先股 C.银行借款 D.留存收益 3.经营杠杆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A.不变的固定成本 B. 不变的产销量 C.不变的债务利息 D.不变的销售单价 4. 债券的资本成本率一般低于股票的资本成本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债券的筹资费用较少 B. 债券的发行量少 C. 债券的利息率固定 D. 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 5.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一般比产销量变动率( )。 A.小 B.大 C.相等 D.不一定 6.当经营杠杆系数是5,财务杠杆系数是1.1,则综合杠杆系数是( )。 A.5.5 B.6.5 C.3.9 D.7.2 7.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即为( )。 A.经营杠杆系数 B.财务杠杆系数 C.综合杠杆系数 D.边际资本成本 8.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即为( )。 A.经营杠杆系数 B. 财务杠杆系数 C.综合杠杆系数 D.边际资本成本 9.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即为( )。 A.经营杠杆系数 B. 财务杠杆系数 C.综合杠杆系数 D.边际资本成本 10.某企业长期资本总额为1 000万元,借入资金占总资本的40%,借入资金的利息率为10%。当企业销售额为1 0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240万元时,则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2 B. 1.25 C. 1.04 D. 1.4 三、多项选择题 1. 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 )。 A. 息税前利润 B. 固定成本 C. 优先股股利 D. 所得税税率 2.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A.不变的债务利息 B.不变的固定成本 C.不变的优先股股利 D.不变的销售单价 3.计算综合资本成本时的权数,可选择( )。 A.帐面价值 B. 票面价值 C.市场价值 D.目标价值 4.同综合杠杆系数成正比例变化的是( )。 A.销售额变动率 B. 每股利润变动率 C.经营杠杆系数 D.财务杠杆系数 5.资金筹集费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付出的代价,下列属于资金筹集费的有( )。 A.发行广告费 B. 股票、债券印刷费 C. 债券利息 D.股票股利 四、计算题 1.某企业发行面值为500元,票面利率10%,偿还期5年的长期债券。该债券的筹资费率为2%,所得税率为30%。 要求:计算此债券的资本成本率。 2.某企业发行面值为50元,年股利率为15%的优先股股票,发行该优先股股票的筹资费率为4%。 要求:计算优先股的资本成本率。 3.某企业发行普通股股票,每股发行价格为10元,筹资费率为5%,预计第一年末股利为1元,年股利增长率为2%。 要求:计算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 4.某企业留用利润500万元,预计普通股下一期股利率为15%,以后每年股利增长率为1%。该普通股每股面值5元,发行价8元。 要求:计算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率。 5.某企业共有资金2 000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00万元,长期债券500万元,普通股1 000万元,留存收益400万元;以上四种资金的资本成本率依次为5%、6%、12%、11%。 要求:计算该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6.某企业目前拥有长期资金16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20万元,长期债券60万元,普通股80万元。经分析,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是最佳的,并认为筹集新资金后仍应保持这一结构、企业拟考虑筹集新资金,扩大经营,各个别资本成本随筹资额增加而变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资 金 来 源 |新筹资的数量范围 |资本成本 |
|长期借款 | 5万元内 | 5% |
| |5万元以上 | 6% |
|长期债券 | 7.5万元内 | 7% |
| | 7.5万元以上 |8% |
|普通股 | 15万元内 |10% |
| |15万元以上 |12% |

要求:计算该企业新筹资总额的分界点,编制边际资本成本规划表。 7.已知某公司2002年产销A产品10万件,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80元,固定成本总额100万元、公司负债总额1 000万元,年利率5%,所得税率为40%。 要求: (1)计算边际贡献; (2)计算息税前利润; (3)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4)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5)计算综合杠杆系数。 8.某企业年初的资本结构如下表;
|资 金 来 源 |金 额(万元) |
| 长期债券年利率6% | 500 |
| 优先股年股息率10% | 100 |
| 普通股(8万股) | 400 |
| 合 计 | 1 000 |

普通股每股面值50元,今年期望每股股息5元,预计以后每年股息率将增加2%,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费率均为1%,该企业所得税率为30%。 该企业拟增资500万元,有两个备选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发行长期债券500万元,年利率为8%,此时企业原普通股每股股息将增加到6元,以后每年的股息率仍可增加2%。方案二;发行长期债券200万元,年利率为7%,同时以每股60元发行普通股300万元,普通股每股股息将增加到5.5元,以后每年的股息率仍将增长2%。 要求: (1)计算该企业年初综合资本成本率。 (2)分别计算方案一、方案二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作出决策。 9.3M公司拟筹资1 000万元开发新品,现有A、B两个备选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筹资方式 |A方案 |B方案 |
| |投资额(万元) |资本成本 |投资额(万元) |资本成本 |
|长期投资 |200 |6% |150 |5% |
|债券 |300 |8% |250 |7% |
|普通股 |500 |10% |600 |12% |
|合计 |1 000 | |1 000 | |

要求:(1)分别计算A、B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2)设开发该项新品的投资报酬率为9.5%,3M公司应选择哪一方案筹资? 10.某企业计划年初的资本结构如下表;
|资 金 来 源 |金 额 (万元) |
| 长期借款(年利率10%) | 200 |
| 长期债券(年利率12%) | 300 |
| 普通股(5万股,面值100元) | 500 |
|合 计 |1 000 |

本年度该企业拟考虑增资200万元,有两种筹资方案:甲方案:发行普通股2万股,面值100元。乙方案:发行长期债券200万元,年利率13%。增资后预计计划年度息税前利润可达到120万元,所得税税率40%,问该企业应采用哪一方案筹资? 要求:分别采用比较每股利润及无差别点分析两种方法决策。

第五章 项目投资决策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现金净流量、各种贴现与非贴现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掌握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并能作出项目投资决策;掌握风险项目投资决策情况下,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含义及计算技巧。理解现金流量的概念及构成内容;理解投资风险分析的肯定当量法的含义及计算技巧。了解项目投资的概念、类型及项目投资决策的程序;了解各种贴现与非贴现指标的特点。

第一节 项目投资决策的相关概念

一、项目投资的含义与类型 投资,广义的说是指企业为了在未来取得收益而发生的投入财力的行为。它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的购建与更新改造等生产性资产的投资,简称项目投资;也包括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投资和其它类型的投资。本章所介绍的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 项目投资主要分为:新建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 1. 新建项目:是以新建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新建项目按
其涉及内容又可细分为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1.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简称固定资产投资,其特点在于;在投资中只
包括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垫支资本投入而不涉及周转资本的投入。
2.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其特点在于: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涉及
流动资金投资,甚至包括无形资产等其它长期资产投资。
2.更新改造项目:是以恢复或改善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因此,不能将项目投资简单地等同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推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2. 项目投资的程序 1. 投资项目的设计 投资规模较大,所需资金较多的战略性项目,应由董事会提议,由各部门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投资规模较小,投资金额不大的战术性项目由主管部门提议,并由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2. 项目投资的决策 1. 估算出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 2.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并确定预期现金流量的概率分布和期望值; 3. 确定资本成本的一般水平即贴现率; 4. 计算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总现值; 5. 通过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作出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 3. 项目投资的执行 对已作出可行决策的投资项目,企业管理部门要编制资金预算,并筹措所需要的资金,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控制和监督,使之按期按质完工,投入生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现金流量 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首要环节就是估计投资项目的预算现金流量。所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金循环而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加的数量。这里的“现金”概念是广义的,包括各种货币资金及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非货币资产的变现价值。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具体概念。 1. 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入量是指投资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计算期内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简称现金流入。包括: 1.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指项目投产后每年实现的全部营业收入。为简化核算,假定正常经营年度内,每期发生的赊销额与回收的应收帐款大致相等。营业收入是经营期主要的现金流入量项目。 2.固定资产的余值 固定资产的余值是指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在终结报废清理时的残值收入,或中途转让时的变价收入。 3.回收流动资金 回收流动资金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收回原来投放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营运资金。 固定资产的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统称为回收额。 4. 其它现金流入量 其它现金流入量是指以上三项指标以外的现金流入量项目。 2. 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出量是指投资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计算期内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流出的增加额,简称现金流出。包括: 1.建设投资(含更改投资) 1.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安
装成本等。
2. 无形资产投资 建设投资是建设期发生的主要现金流出量。 2.垫支的流动资金 垫支的流动资金是指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而投放在流动资产(存货、应收帐款等)上的营运资金。 建设投资与垫支的流动资金合称为项目的原始总投资。 3.付现成本(或经营成本) 付现成本是指在经营期内为满足正常生产经营而需用现金支付的成本。它是生产经营期内最主要的现金流出量。 付现成本=变动成本+付现的固定成本 =总成本-折旧额(及摊销额) 4. 所得税额 所得税额是指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因应纳税所得额增加而增加的所税。 5. 其它现金流出量 其它现金流出量是指不包括在以上内容中的现金流出项目。 3. 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内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净额,由于投资项目的计算期超过一年,且资金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本章所述的现金净流量是以年为单位的,并且在本节中不考虑所得税的因素。 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NCF)=年现金流入量-年现金流出量 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净流量为正值;反之,净流量为负值。 4. 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的全部时间,用n表示。 项目计算期通常以年为单位,第0年称为建设起点,若建设期不足半年,可假定建设期为零;项目计算期最后一年第n年称为终结点,可假定项目最终报废或清理均发生在终结点,但更新改造除外。 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从项目投产日到终结点的时间间隔称为生产经营期,也叫寿命期,由此可得: 项目计算期(n)=建设期+经营期 所以,现金净流量可分为建设期的现金净流量和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 现金净流量= - 该年投资额 由于在建设期没有现金流入量,所以建设期的现金净流量总为负值。其次,建设期现金净流量还取决于投资额的投入方式是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若投资额是在建设期一次全部投入的,上述公式中的该年投资额即为原始总投资。

2. 经营期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 经营期营业现金净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产后,在经营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 -(总成本 - 折旧额) =利润+折旧额 如有无形资产摊销额,则: 付现成本=总成本 - 折旧额及摊销额 3. 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的计算 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所发生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回收额 四、确定现金流量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现金流量的假设 由于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的确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便于确定现金流量的具体内容,简化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本章特作以下假设: 1.全投资假设 即假设在确定项目的现金流量时,只考虑全部投资的运动情况,不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等具体形式的现金流量,都将其视为自有资金。 2.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假设 即项目的原始总投资不论是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均假设它们是在建设期内投入的。 3.项目投资的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 即假设项目主要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使用年限与其经营期相同。 4. 时点指标假设 即现金流量的具体内容所涉及的价值指标,不论是时点指标还是时期指标,均假设按照年初或年末的时点处理。其中,建设投资在建设期内有关年度的年初发生;垫支的流动资金在建设期的最后一年末即经营期的第一年初发生;经营期内各年的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摊销等)、利润、所得税等项目的确认均在年末发生;项目最终报废或清理(中途出售项目除外),回收流动资金均发生在经营期最后一年末。 5. 确定性假设 即假设与项目现金流量估算有关的价格、产销量、成本水平、所得税率等因素均为已知常数。 (二)、现金流量的估算 在确定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投资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由于接受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所引起的现金变动部分。由于采纳某个投资方案引起的现金流入增加额,才是该方案的现金流入;同理,某个投资方案引起的现金流出增加额,才是该方案的现金流出。为了正确计算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沉落成本 沉落成本是过去发生的支出,而不是新增成本。这一成本是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的,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例如某企业在两年前购置的某设备原价10万元,估计可使用五年,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目前帐面净值为6万元。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设备已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帐面净值6万元就属于沉落成本。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已花掉了多少线。 2. 机会成本 在投资决策中,如果选择了某一投资项目,就会放弃其他投资项目,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就是本项目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实际发生的支出或费用,而是一种潜在的放弃的收益。例如,一笔现金用来购买股票就不能存入银行,那么存入银行的利息收入就是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某企业有一闲置的仓库,准备用来改建职工活动中心,但将仓库出租每年可得租金收入2万元,则这租金收入就是改建活动中心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作为丧失的收益,离开被放弃的投资机会就无从计量。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考虑机会成本,有利于全面分析评价所面临的各个投资机会,以便选择经济上最为有利的投资项目。 3. 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一个项目建成后,该项目会对公司的其它部门和产品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所引起的现金流量变化应计入项目现金流量。 4. 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一个新项目投产后,存货和应收帐款等流动资产的需求随之增加,同时应付帐款等流动负债也会增加。这些与项目相关的新增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净营运资金应计入项目现金流量。 【例6-1】 某项目投资总额为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万元,建设期为2年,于建设起点分2年平均投入。无形资产投资20万元,于建设起点投入。流动资金投资20万元,于投产开始垫付。该项目经营期10年,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有10万元净残值;无形资产于投产开始分5年平均摊销;流动资金在项目终结时可一次全部收回,另外,预计项目投产后,前5年每年可获得40万元的营业收入,并发生38万元的总成本;后5年每年可获得60万元的营业收入,发生25万元的变动成本和15万元的付现固定成本。 要求:计算该项目投资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解:(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NCF0 = - 550 000 - 200 000= - 750 000(元) NCF1= - 550 000(元) NCF2= - 200 000(元)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pic] = 100 000(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 = [pic]= 40 000(元) NCF3-7 = 400 000-−380 000 + 100 000 + 40 000 = 160 000(元) NCF8-11 = 600 000 - 250 000 - 150 000 = 200 000(元) 3. 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 NCF12 = 200 000 + 100 000 + 200 000 = 500 000(元) 【例6-2】 某企业拟更新一套尚可使用5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70 000元,帐面净值110 000元,期满残值10 000元,目前旧设备变价净收入60 000元。旧设备每年营业收入200 000元,付现成本164 000元。新设备投资总额300 000元,可用5年,使用新设备后每年可增加营业收入60 000元,并降低付现成本24 000元,期满残值30 000元。 要求:计算(1)新旧方案的各年现金净流量 (2)更新方案的各年差量现金净流量 解:(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各年现金净流量 NCF0 = - 60 000 (元) (变价净收入为机会成本) NCF1-4 = 200 000 - 164 000 = 36 000(元) NCF5 = 36 000 + 10 000 = 46 000(元) (2)采用新设备的各年现金净流量 NCF0 = - 300 000(元) NCF1-4 =(200 000+60 000)-(164 000-24 000)=120 000(元) NCF5 = 120 000+30 000=150 000(元) (3)更新方案的各年差量现金净流量 △NCF0 = -−300 000-−(-−60 000)= -−240 000(元) △NCF1-4 = 120 000-−36 000 = 84 000(元) △NCF5 = 150 000-−46 000 = 104 000(元)

第二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与应用

为了客观、科学地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一般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反映投资方案的内函。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并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它由一系列综合反映投资效益、投入产出关系的量化指标构成的。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可分为非贴现指标和贴现指标两大类。 1. 非贴现指标 非贴现指标也称为静态指标,即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又称投资报酬率,是指项目投资方案的年平均利润额占平均投资总额的百分比。投资利润率的决策标准是:投资项目的投资利润率越高越好,低于无风险投资利润率的方案为不可行方案。 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润率=[pic]×100% 上式公式中分子是平均利润,不是现金净流量,不包括折旧等;分母可以用投资总额的50%来简单计算平均投资总额,一般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 【例6-3】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总额均为10万元,全部用于购置新的设备,折旧采用直线法,使用期均为5年,无残值,其他有关资料如表6-1所示:

表6-1 单位:元
|项目计算期 |甲方案 |乙方案 |
| |利润 |现金净流量(NCF) |利润 |现金净流量(NCF) |
|0 | |(100 000) | |(100 000) |
|1 |15 000 |35 000 |10 000 |30 000 |
|2 |15 000 |35 000 |14 000 |34 000 |
|3 |15 000 |35 000 |18 000 |38 000 |
|4 |15 000 |35 000 |22 000 |42 000 |
|5 |15 000 |35 000 |26 000 |46 000 |
|合计 |75 000 |75 000 |90 000 |90 000 |

要求:计算甲、乙两方案的投资利润率。 解:甲方案投资利润率 = [pic] = 30% 乙方案投资利润率 = [pic] = 36% 从计算结果来看,乙方案的投资利润率比甲方案的投资利润率高6%(36%-30%),应选择乙方案。 (二)静态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总额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收期是一个非贴现的反指标,回收期越短,方案就越有利。它的计算可分为两种情况。 1. 经营期年现金净流量相等 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pic] 如果投资项目投产后若干年(假设为M年)内,每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相等,且有以下关系成立: M×投产后M年内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NCF)≥投资总额。 则可用上述公式计算投资回收期 【例6-4】 根据【例6-3】资料。 要求:计算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 解:甲方案投资回收期 = [pic] = 2.86(年) 【例6-5】 某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100万元,建设期为2年,投产后第1年至第8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5万元,第9年,第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20万元。 要求: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解: 因为 8×25≥投资额100万元 所以 投资回收期=2+[pic]=6(年) 从此例中可知,投资回收期还应包括建设期。 2. 经营期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则需计算逐年累计的现金净流量,然后用插入法计算出投资回收期。 【例6-6】 根据【例6-3】资料。 要求:计算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 解: 表6-2 单位:元
|项目计算期 |乙方案 |
| |现金净流量(NCF) |累计现金净流量 |
|1 |30 000 |30 000 |
|2 |34 000 |64 000 |
|3 |38 000 |102 000 |
|4 |42 000 |144 000 |
|5 |46 000 |190 000 |

从表6-2可得出,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在第2年与第3年之间,用插入法可计算出: 乙方案投资回收期= 2 +[pic] = 2.95(年) 静态指标的计算简单、明了、容易掌握。但是这类指标的计算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另外投资利润率也没有考虑折旧的回收,即没有完整反映现金净流量,无法直接利用现金净流量的信息;而静态投资回收期也没有考虑回收期之后的现金净流量对投资收益的贡献,也就是说,没有考虑投资方案的全部现金净流量,所以有较大局限性。因此,该类指标一般只适用于方案的初选,或者投资后各项目间经济效益的比较。 2. 贴现指标 贴现指标也称为动态指标,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净
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1. 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一定贴现率计算的各年现金净流量现值的
代数和。所用的贴现率可以是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可以是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水平。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NPV=[pic] 式中: n——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与经营期); NCFt——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P/F,i,t)——第t年、贴现率为i的复利现值系数; 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零,该方案为可行方案;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该方案为不可行方案;如果几个方案的投资额相同,项目计算期相等且净现值均大于零,那么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所以,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 1. 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建设期为零时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经营期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年金现值系数-投资现值 【例6-7】 某企业购入设备一台,价值为30 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6年,期末无残值。预计投产后每年可获得利润4 000元,假定贴现率为12%。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解:NCF0 = - 30 000(元) NCF1-6 = 4 000 +[pic] = 9 000(元) NPV = 9 000×(P/A,12%,6) - 30 000 = 9 000×4.1114 - 30 000 = 7 002.6(元) 2. 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经营期各年的现金净流量×各年的现值系数)- 投资现值 【例6-8】 假定【例6-7】中,投产后每年可获得利润分别为3 000元、
3 000元、4 000元、4 000元、5 000元、6 000元,其他资料不变。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 解:NCF0 = - 30 000(元) 年折旧额 = [pic] = 5 000(元) NCF1 = 3 000 + 5 000 = 8 000(元) NCF2 = 3 000 + 5 000 = 8 000(元) NCF3 = 4 000 + 5 000 = 9 000(元) NCF4 = 4 000+5 000 = 9 000(元) NCF5 = 5 000+5 000 = 10 000(元) NCF6 = 6 000+5 000 = 11 000(元) NPV = 8 000×(P/F,12%,1)+8 000×(P/F,12%,2)+9 000×(P/F,12%,3) +9 000×(P/F,12%,4)+10 000×(P/F,12%,5)+11 000×(P/F,12%,6) - 30 000 = 8 000×0.8929+8 000×0.7972+9 000×0.7118+9 000×0.6355 +10 000×0.5674+11 000×0.5066 - 30 000 = 6 893.1(元) 【例6-9】 某企业拟建一项固定资产,需投资55万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10年,期末有5万元净残值。该项工程建设期为1年,投资额分别于年初投入30万元,年末投入25万元。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营业收入15万元,总成本10万元,假定贴现率为10%。 要求:计算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解:(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NCF0 = -−30(万元) NCF1 = -−25(万元) (2)经营期营业现金净流量 NCF2-10 =(15 -−10)+[pic]= 10(万元) (3)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 NCF11 = 10 + 5 = 15(万元) (4)NPV = 10×[(P/A,10%,10) - (P/A,10%,1)]+15×(P/F,10%,11) -−[30+25×(P/F,10%,1)] = 10×(6.1446-0.9091)+15×0.3505 - (30+25×0.9091) = 4.885(万元) 净现值是一个贴现的绝对值正指标,其优点在于:一是综合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能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经济价值;二是考虑了项目计算期的全部现金净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三是考虑了投资风险性,因为贴现率的大小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贴现率就越高。但是该指标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即无法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当各项目投资额不同时,难以确定最优的投资项目。 (二)净现值率(NPVR)与现值指数(PI) 上述的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与其相对应的相对数指标是净现值率与现值指数。净现值率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现值合计的比值;现值指数是指项目投产后按一定贴现率计算的在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合计与投资现值合计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净现值率=[pic] 现值指数=[pic] 净现值率与现值指数有如下关系: 现值指数=净现值率+1 净现值率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高于贴现率,存在额外收益;净现值率等于零,现值指数等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等于贴现率,收益只能抵补资本成本;净现值率小于零,现值指数小于1,表明项目的报酬率小于贴现率,收益不能抵补资本成本。所以,对于单一方案的项目来说,净现值率大于或等于零,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当有多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时,由于净现值率或现值指数越大,企业的投资报酬水平就越高,所以应采用净现值率大于零或现值指数大于1中的最大者。 【例6-10】 根据【例6-7】的资料。 要求:计算净现值率和现值指数。 解:净现值率 =[pic]= 0.2334 现值指数 = [pic] = 1.2334 现值指数 = 净现值率 + 1 = 0.2334 + 1 = 1.2334 【例6-11】 根据【例6-9】的资料。 要求:计算净现值率和现值指数。 解:净现值率 = [pic]=0.09265 现值指数 = [pic] = 1.09265 现值指数 = 净现值率 + 1 = 0.09265+1 = 1.09265 2. 内含报酬率(IRR) 内含报酬率又称内部收益率,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现值合计数等于零时的贴现率,亦可将其定义为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显然,内含报酬率IRR满足下列等式: [pic] 从上式中可知,净现值的计算是根据给定的贴现率求净现值。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是先令净现值等于零,然后求能使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所以,净现值不能揭示各个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实际报酬率是多少,而内含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项目本身的真实报酬率。用内含报酬率评价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是: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贴现率。 1.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且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即: 经营期每年相等的现金净流量(NCF)×年金现值系数(P/A,IRR,t)-投资总额=0 内含报酬率具体计算的程序如下: 1. 计算年金现值系数(P/A,IRR,t) 年金现值系数=[pic] 2. 根据计算出来的年金现值系数与已知的年限n,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确定内含报酬率的范围。 3. 用插入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例6-12】 根据【例6-7】的资料 要求:计算内含报酬率。 解:(P/A,IRR,6)=[pic]= 3.3333 查表可知 18% IRR 20%

3.4976 3.3333 3.3255 IRR = 18% +[pic]×(20% - 18%) = 19.91% 1. 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若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或建设期不为零,投资额是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的情况下,无法应用上述的简便方法,必须按定义采用逐次测试的方法,计算能使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即内含报酬率。计算步骤如下: (1)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的实际内含报酬率大于预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再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小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如此反复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由正到负或由负到正且接近零的两个贴现率。 (2)根据上述相邻的两个贴现率用插入法求出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由于逐步测试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因此相邻的两个贴现率不能相差太大,否则误差会很大。 【例6-13】 根据【例6-8】资料。 要求:计算内含报酬率 解:先按16%估计的贴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值2855.8元,是正数;于是把贴现率提高到18%进行测试,净现值为1090.6元,仍为正数,再把贴现率提高到20%重新测试,净现值为−526.5元,是负数,说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在18%-20%之间。有关测试计算见表6-3所示: 表6-3 单位:元
|年份 |现金净流量 |贴现率=16% |贴现率=18% |贴现率=20% |
| |(NCF) | | | |
| | |现值系数 |现值 |现值系数 |现值 |现值系数 |现值 |
|0 |(30 000) |1 |(30 000) |1 |(30 000) |1 |(30 000) |
|1 |8 000 |0.8621 |6 896.8 |0.8475 |6 780 |0.8333 |6 666.4 |
|2 |8 000 |0.7432 |5 945.6 |0.7182 |5 745.6 |0.6944 |5 555.2 |
|3 |9 000 |0.6407 |5 766.3 |0.6086 |5 477.4 |0.5787 |5 208.3 |
|4 |9 000 |0.5523 |4 970.7 |0.5158 |4 642.2 |0.4823 |4 340.7 |
|5 |10 000 |0.4762 |4 762 |0.4371 |4 371 |0.4019 |4 019 |
|6 |11 000 |0.4104 |4 514.4 |0.3704 |4 074.4 |0.3349 |3 683.9 |
|净现值 | | |2 855.8 | |1 090.6 | |(526.5) |

然后用插入法近似计算内含报酬率: 18% IRR 20%

NPV = 1 090.6 NPV =0 NPV=-526.5 IRR = 18% + [pic] ×(20% - 18%) = 19.35% 内含报酬率是个动态相对量正指标,它既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又能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且不受贴现率高低的影响,比较客观,但该指标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4. 贴现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 净现值NPV,净现值率NPVR,现值指数PI和内含报酬率IRR指标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即: 当NPV>0时,NPVR>0,PI>1,IRR>i 当NPV=0时,NPVR=0,PI=1,IRR=i 当NPV<0时,NPVR<0,PI<1,IRR<i 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都受到建设期和经营期的长短、投资金额及方式,以及各年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净现值(NPV)为绝对数指标,其余为相对数指标,计算净现值、净现值率和现值指数所依据的贴现率(i)都是事先已知的,而内含报酬率(IRR)的计算本身与贴现率(i)的高低无关,只是采用这一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将所测算的内含报酬率与其贴现率进行对比,当IRR≥i时该方案是可行的。 三、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 计算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项目投资方案的对比与选优,使它们在方案的对比与选优中正确地发挥作用,为项目投资方案提供决策的定量依据。但投资方案对比与选优的方法会因项目投资方案的不同而有区别。 (一)独立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独立方案是指方案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但又不能相互取代的方案。在只有一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只需评价其财务上是否可行。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如果评价指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NPV≥0,NPVR≥0,PI≥1,IRR≥i,则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反之,则不具备财务可行性。而静态的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利润率可作为辅助指标评价投资项目,但需注意,当辅助指标与主要指标(净现值等)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结论为准。 【例6-14】 根据【例6-7】、【例6-10】,【例6-12】的计算结果可知: NPV=7002.6(元)>0 NPVR=0.2334>0 PI=1.2334>1 IRR=19.91%>12%(贴现率) 计算表明该方案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所以它具有财务可行性,方案是可行的。 【例6-15】 某企业拟引进一条流水线,投资额110万元,分两年投入。第一年初投入70万元,第二年初投入40万元,建设期为2年,净残值10万元,折旧采用直线法。在投产初期投入流动资金20万元,项目使用期满仍可全部回收。该项目可使用10年,每年销售收入为60万元,总成本45万元。假定企业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10%。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并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 解:NCF0 = -70(万元) NCF1 = - 40(万元) NCF2 = -20(万元) 年折旧额 =[pic]= 10(万元) NCF3-11 = 60 – 45 + 10 = 25(万元) NCF12 = 25 +(10 + 20)= 55(万元) NPV = 25×[(P/A,10%,11)-(P/A,10%,2)] + 55× (P/F,10%,12)-[70 + 40×(P/F,10%,1)+ 20×(P/F,10%,2)] = 25×(6.4951 - 1.7355) + 55×0.3186 - (70 + 40×0.9091 + 20×0.8264)= 13.621(万元) i=12%时,测算NPV NPV = 25×(5.9377 - 1.6901) + 55×0.2567 - (70+40×0.8929 + 20×0.7972) =-1.3515(万元) 用插入法计算IRR IRR = 10% +[pic]×(12% - 10%) =11.82%>贴现率10%

NPV = 13.621 NPV = 0 NPV = - 1.3515 计算表明,净现值为13.621万元,大于零,内含报酬率11.82%,大于贴现率10%,所以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一般来说,用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对独立方案进行评价,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 (二)互斥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互斥方案(相互排斥方案)是指在决策时涉及到的多个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实施的投资方案。互斥方案决策过程就是在每一个入选方案已具备项目可行性的前提下,利用具体决策方法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利用评价指标从各个备选方案中最终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 由于各个备选方案的投资额、项目计算期不相一致,因而要根据各个方案的使用期、投资额相等与否,采用不同的方法作出选择。 1、互斥方案的投资额、项目计算期均相等,可采用净现值法或内含报酬率法。 所谓净现值法,是指通过比较互斥方案的净现值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法,是指通过比较互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优。 【例6-16】 某企业现有资金100万元可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有A、B、C、D四个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可供选择,这四个方案投资总额均为100万元,项目计算期都为6年,贴现率为10%,现经计算: NPVA = 8.1253(万元) IRRA = 13.3% NPVB = 12.25(万元) IRRB = 16.87% NPVC = - 2.12(万元) IRRC = 8.96% NPVD = 10.36(万元) IRRD = 15.02% 要求:决策哪一个投资方案为最优。 解:因为C方案净现值为-2.12万元,小于零,内含报酬率为8.96%,小于贴现率,不符合财务可行的必要条件,应舍去。 又因为A、B、D三个备选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且内含报酬平均大于贴现率。 所以A、B、D三个方案均符合财务可行的必要条件 且 NPVB > NPVD > NPVA 12.25万元>10.36万元>8.1253万元 IRRB>IRRD>IRRA 16.87%>15.02%>13.3% 所以B方案最优,D方案为其次,最差为A方案,应采用B方案。 2. 互斥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但项目计算期相等,可采用差额法 所谓差额法,是指在两个投资总额不同方案的差量现金净流量(记作△NCF)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净现值(记作△NPV)或差额内含报酬率(记作△IRR),并据以判断方案孰优孰劣的方法。 在此方法下,一般以投资额大的方案减投资额小的方案,当△NPV≥0或△IRR≥i时,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额小的方案为优。 差额净现值△NPV或差额内含报酬率△IRR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技巧同净现值NPV或内含报酬率IRR完全一样,只是所依据的是△NCF。 【例6-17】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的投资额为100 000元,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30 000元,可使用5年;乙方案的投资额为70 000元,每年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0 000元、15 000元、20 000元、25 000元、30 000元,使用年限也为5年。甲、乙两方案建设期均为零年,如果贴现率为10%。 要求:对甲、乙方案作出选择。 解:因为两方案的项目计算期相同,但投资额不相等,所以可采用差额法来评判。 △NCF0 = - 100 000 -(- 70 000) = - 30 000(元) △NCF1 = 30 000-10 000 = 20 000(元) △NCF2 = 30 000-15 000 = 15 000(元) △NCF3 = 30 000-20 000 = 10 000(元) △NCF4 = 30 000-25 000 = 5 000(元) △NCF5 = 30 000 - 30 000 = 0 △NPV甲-乙 = 20 000×(P/F,10%,1)+15 000×(P/F,10%,2)+10 000×(P/F,10%,3)+ 5 000×(P/F,10%,4) - 30 000 = 20 000×0.9091 + 15 000×0.8264+10 000×0.7513+5 000×0.6830 - 30 000 = 11 506(元)>0 用i=28%测算 △NPV △NPV=20 000×(P/F,28%,1)+15 000×(P/F,28%,2)+10 000×(P/F,28%,3) + 5 000×(P/F,28%,4) - 30 000 = 20 000×0.7813+15 000×0.6104+10 000×0.4768+5 000×0.3725 - 30 000 = 1 412.5(元)>0 再用i= 32% 测算△NPV NPV = 20 000×(P/F,32%,1) + 15 000×(P/F,32%,2)+10 000×(P/F,32%,3)+ 5 000×(P/F,32%,4) - 30 000= 20 000×0.7576+15 000×0.5739+ 10 000×0.4348+5 000×0.3294 - 30 000= - 244.5<0 用插入法计算△IRR △IRR = 28% + [pic]×(32% -28%) = 31.41% > 贴现率10%

△NPV=1 412.5 △NPV=0 △NPV=-244.5 计算表明,差额净现值为11 506元,大于零,差额内含报酬率为31.41%,大于贴现率10%,应选择甲方案。 3.互斥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项目计算期也不相同,可采用年回收额法。 所谓年回收额法,是指通过比较所有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现值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在此法下,年等额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优。 年回收额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NPV; 2. 计算各方案的年等额净现值,若贴现率为i,项目计算期为n,则 年等额净现值A=[pic] =[pic] 【例6-18】 某企业有两项投资方案,其现金净流量如表6—4所示: : 表6—4 单位:元
|项目计算期 |甲方案 |乙方案 |
|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
|0 | |(200 000) | |(120 000) |
|1 |20 000 |120 000 |16 000 |56 000 |
|2 |32 000 |132 000 |16 000 |56 000 |
|3 | | |16 000 |56 000 |

要求:如果该企业期望达到最低报酬率为12%,请作出决策。 解:(1)计算甲、乙方案的NPV NPV甲 = 120 000×(P/F,12%,1)+132 000×(P/F,12%,2) - 200 000 = 120 000×0.8929+132 000×0.7972 - 200 000 = 12 378.4(元) NPV乙 = 56 000×(P/A,12%,3) - 120 000 = 56 000×2.4018 - 120 000 = 14 500.8(元) 2. 计算甲、乙方案的年等额净现值 甲方案年等额净现值 = [pic] = [pic]= 7 324.06(元) 乙方案年等额净现值 = [pic] = [pic] = 6 037.47(元) ( 3 )作出决策 因为甲方案年等额净现值>乙方案年等额净现值 7 324.06 > 6 037.47 所以应选择甲方案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乙方案的净现值大于甲方案的净现值,但乙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3年,而甲方案仅为2年,所以,乙方案的净现值高并不能说明该方案优,因此需通过年回收额法计算年等额净现值得出此结论,甲方案的年等额净现值高于乙方案,即甲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其它方案的对比与选优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投资方案不能单独计算盈亏,或者投资方案的收入相同或收入基本相同且难以具体计量,一般可考虑采用“成本现值比较法”或“年成本比较法”来作出比较和评价。所谓成本现值比较法是指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现值之和并进行对比,成本现值之和最低的方案是最优的。成本现值比较法一般适用于项目计算期相同的投资方案间的对比、选优。对于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方案就不能用成本现值比较法进行评价,而应采用年成本比较法,即比较年平均成本现值对投资方案作出选择。 【例6-19】 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两个方案的设备生产能力相同,设备的寿命期均为4年,无建设期。甲方案的投资额为64 000元,每年的经营成本分别为4 000元、4 400元,4 600元,4 800元,寿命终期有6 400元的净残值;乙方案投资额为60 000元,每年的经营成本均为6 000元,寿命终期有6 000元净残值。 要求:如果企业的贴现率为8%,试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 解:因为甲、乙两方案的收入不知道,无法计算NPV,且项目计算期相同,
均为4年,所以应采用成本现值比较法。
甲方案的投资成本现值 = 64 000+4 000×(P/F,8%,1)+4 400×(P/F,8%,2)+4 600×(P/F,8%,3) + 4 800×(P/F,8%,4) - 6 400×(P/F,8%,4) = 64 000+4 000×0.9259+4 400×0.8573+4 600×0.7938 +4 800×0.7350 – 6 400×0.7350 = 73 951.20(元) 乙方案的投资成本现值 = 60 000+6 000×(P/A,8%,4) - 6 000×(P/F,8%,4) = 60 000+6 000×3.3121 - 6 000×0.7350 = 75 462.6(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甲方案的投资成本现值较低,所以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例6—20】 根据【例6—19】所给的资料,假设甲、乙投资方案寿命期分别为4年和5年,建设期仍为零,其余资料不变。 要求:如果企业的贴现率仍为8%,应选择哪个方案 解:因为甲、乙两个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不相同 甲方案项目计算期= 0 + 4 = 4年 乙方案项目计算期= 0 + 5 = 5年 所以不能采用成本现值比较法,而应采用年成本比较法 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甲、乙方案的成本现值 甲方案成本现值 = 73 951.20(元) (同【例6—19】一致) 乙方案成本现值 = 60 000+6 000×(P/A,8%,5) - 6 000×(P/F,8%,5) = 60 000+6 000×3.9927 - 6 000×0.6806 = 79 872.6(元) 2. 计算甲、乙方案的年均成本 甲方案的年均成本 = [pic] =[pic] = 22 327.59(元) 乙方案的年均成本 = [pic] = [pic] = 20 004.66(元)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乙方案的年均成本低于甲方案的年均成本,因此应采用乙方案。

第三节 所得税与折旧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一、考虑所得税与折旧因素的现金流量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所讨论的现金流量都没有考虑所得税因素。但实际上所得税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现金流出,由利润和税率决定,而利润大小又受折旧的影响,因此,讨论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时,必然要考虑折旧问题。 1. 税后成本和税后收入 如果某企业本年度发生电费20 000元,因为电费是一项减免所得税费用,因此实际支付额并不是真实的成本,真实成本应是扣除了所得税影响以后的费用净额,即税后成本。税后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税后成本=实际支付额×(1 - 所得税率) 如果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据此计算: 电费的税后成本=20 000×(1 - 33%)= 13 400(元) 与税后成本相对应的概念是税后收入,所得税对企业营业收入也会影响,使营业收入金额的一部分流出企业,这样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是纳税以后的收入。税后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 - 所得税率) 这里所说的应税收入是指根据税法需要纳税的收入,不包括项目结束时收回垫支流动资金等现金流入。 2. 折旧的抵税作用 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其实物形态不断磨损而变得越来越陈旧。为了补偿其实物损耗,维持再生产过程,必然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计量固定资产陈旧程度即价值损耗。将计入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的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费。 企业计提折旧会引起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使所得税减少。折旧是企业的成本,但不是付现成本,如果不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将会增加,所以折旧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作用,即会使企业实际少缴所得税,也就是减少了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了现金净流量。折旧抵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折旧抵税额(税负减少)= 折旧额×所得税率 例如企业的折旧额增加了5 000元,其它各种因素均不变,所得税率为33%。 由于企业增加了折旧额5 000元,使税前利润减少了5 000元,减少所得税5 000×33% = 1 650元,即企业实际少缴了1 650元的所得税,现金净流量增加了1 650元。 (三)税后现金流量 1. 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在考虑所得税因素之后,建设期的现金净流量的计算要根据投资项目的类型分别考虑。 如果是新建项目,所得税对现金净流量没有影响。 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 该年投资额 如果是更新改造项目,固定资产的清理损益就应考虑所得税问题。 2. 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在考虑所得税因素之后,经营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 根据现金净流量的定义计算 现金净流量 = 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 - 所得税 2. 根据年末经营成果计算 现金净流量 = 税后利润 + 折旧额 3. 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现金净流量 = 税后收入 - 税后成本 + 折旧抵税额 = 营业收入×(1 - 所得税率)- 付现成本×(1 - 所得税率)+ 折旧额×所得税率 经营期的终结现金净流量可根据营业现金净流量加上回收额就可得出。 二、举例 【例6—21】某企业5年前购置一设备,价值78万元,购置时预期使用寿命为15年,残值为3万元。折旧采用直线法,目前已提折旧25万元,帐面净值为53万元。利用这一设备,企业每年发生营业收入为90万元,付现成本为60万元。现在市场上推出一种新设备,价值120万元,购入后即可投入使用,使用寿命10年,预计10年后残值为20万元。该设备由于技术先进,效率较高,预期每年的净利润可达到30万元。如果现在将旧设备出售,估计售价为10万元。若该企业的资本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40%。 要求:问该企业是否应用新设备替换旧设备。 解:因为旧设备的帐面净值 = 53(万元) 所以旧设备出售净损失 = 53 – 10 = 43(万元) [计入营业外支出] 少缴所得税 = 43×40% = 17.2(万元) [属现金流入] 所以购买新设备增加的投资额=120 - 10 - 17.2 = 92.8(万元) 又因为旧设备还可使用10年,新设备的项目计算期也为10年(0 +10) 所以新旧设备项目计算期相同可采用差额法来进行评价 新设备年折旧额 =[pic]= 10(万元) NCF新1-9 = 30 + 10 = 40(万元) NCF新10 = 40+20 = 60(万元) 旧设备的年折旧额 =[pic] = 5(万元) NCF旧1-9 = 90×(1-40%)-60×(1-40%)+ 5×40% = 20(万元) NCF旧10 = 20 + 3 = 23(万元) △NCF0= - 120 + 10 +(53 - 10)×40% = - 92.8(万元) △NCF1-9 = 40 20=20(万元) △NCF10 = 60 - 23 = 37(万元) △NPV = 20×(P/A,10%,9)+ 37×(P/F,10%,10)- 92.8 = 20×5.759+37×0.3855 - 92.8 = 36.6435(万元)> 0 所以企业应该考虑设备更新。 【例6—22】 某企业有一台设备,购于4年前,现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新。假定新、旧设备生产能力相同,其它有关资料如表6—5所示: 要求:若企业所得税率为40%,贴现率为10%,设备是否更新。

表6—5 单位:元
|项 目 |旧 设 备 |新 设 备 |
|原 价 |800 000 |800 000 |
|税法规定残值(10%) |80 000 |80 000 |
|税法规定使用年限(年) | 10 | 8 |
|已使用年限 | 4 | 0 |
|尚可使用年限 | 6 | 8 |
|建设期 | 0 | 0 |
|每年付现成本 |90 000 |70 000 |
|3年后大修费用 |100 000 | 0 |
|最终报废残值 |70 000 |90 000 |
|旧设备目前变现价值 |150 000 | 0 |

解:因为新、旧设备生产能力相同 所以取得的营业收入也相同 又因为新、旧设备的项目计算期不相同 旧设备的项目计算期 = 6(年) 新设备项目计算期 = 0 + 8 = 8(年) 所以应采用“年成本比较法” 1.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 见表6—6所示:

表6—6 单位:元
| 经营期 |NCF新 |NCF旧 |
|年折旧额 | [pic]= 90 000 |[pic]=72 000 |
|1 |-70 000×(1-40%)+90 000×40% =-6 000 |-90 000×(1-40%)+72 000×40%=-25 200 |
|2 |-6 000 |-25 200 |
|3 |-6 000 |-25 200-100 000×(1-40%)=-85 200 |
|4 |-6 000 |-25 200 |
|5 |-6 000 |-25 200 |
|6 |-6 000 |-25 200+70 000+(80 000-70 000)×40%=48 800 |
|7 |-6 000 | |
|8 |-6 000+90 000- (90 000-80 000)×40%=80 000 | |

说明: 1. 经营期现金净流量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NCF = 税后收入- 税后成本 + 折旧×所得税率 2. 第三年旧设备大修理费用10万元属现金流出,100 000×(1 - 40%)为税后大修理费用。 (3)第六年旧设备有残值收入70 000元,第八年新设备有残值收入90 000元,属现金流入。 因为新、旧设备的最终实际残值与税法规定残值均不相同,这样就会存在多缴与少缴所得税的问题,新设备的实际残值大于税法规定残值,从而增加了企业利润须多缴所得税(90 000-80 000)×40% =4 000元,属现金流出;旧设备的实际残值小于税法规定残值,从而减少了企业利润可少缴所得税(80 000-70 000)×40% = 4 000元,属现金流入。 2.分别计算新、旧设备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NCF旧0 = - 150 000(元) [机会成本] 因为旧设备帐面净值=800 000 - 4×72 000 = 512 000(元) 所以旧设备出售净损失=512 000 - 150 000 = 362 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少缴所得税 = 362 000×40% = 144 800(元) [属现金流入] 所以NCF新0 = - 800 000 + 144 800 = -−655 200(元) 3.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成本现值 新设备成本现值 = 6 000×(P/A,10%,7) - 80 000×(P/F,10%,8)+ 655200 = 6 000×4.8684 - 80 000×0.4665 + 655 200 = 647 090.40(元) 旧设备成本现值 = 25 200×(P/A,10%,2)+85 200×(P/F,10%,3)+25 200×(P/F,10%,4) +25 200×(P/F,10%,5)- 48 800×(P/F,10%,6)+ 150 000 = 25 200×1.7355+85 200×0.7513+25 200×0.683+25 200×0.6209-48 800×0.5645+150 000 = 263 056.04(元) 4.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年均成本 新设备的年均成本 =[pic] = [pic] = 121 293.82(元) 旧设备的年均成本 =[pic] = [pic] = 60 399.06(元) 计算结果表明,新设备的年均成本高于旧设备的年均成本,所以企业不应考虑更新,而应继续使用旧设备。 【例6—23】 某企业拟投资新建一条流水线,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的投资额为120万元,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8年,最终残值20万元,每年可获得销售收入40万元,发生总成本为15万元。 B方案的投资额为110万元,无建设期,经营期为8年,最终残值10万元,每年的税后利润为8.8万元。 折旧采用直线法 要求:若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率为40%,应采用哪个方案。 解:因为A、B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不同 A方案项目计算期 = 2 + 8 = 10年 B方案项目计算期 = 0 + 8 = 8年 所以应采用年回收额法来分析评价 A方案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pic]= 12.5(万元) NCF0 = - 120(万元) NCF1-2 = 0(万元) NCF3-9 = (40 - 15)×(1-40%) + 12.5 = 27.5(万元) NCF10 = 27.5+20 = 47.50 (万元) NPV = 27.5×[(P/A,10%,9)-(P/A,10%,2)]+47.5×(P/F,10%,10)- 120 = 27.5×(5.7590 -1.7355)+47.5×0.3855- 120 = 8.9575(万元) 年回收额 = [pic] = [pic]= 1.4578(万元) B方案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 =[pic] = 12.5(万元) NCF0 = - 110(万元) NCF1-7 = 8.8+12.5 = 21.3(万元) NCF8 = 21.3+10 = 31.3(万元) NPV = 21.3×(P/A,10%,7)+31.3×(P/F,10%,8) - 110 = 21.3×4.8684 + 31.3×0.4665 – 110 = 8.29837(万元) 年回收额 = [pic] = [pic] = 1.5555(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虽然A方案的净现值大于B方案,但A方案的年回收额小于B方案,所以应采用B方案。

第四节 投资风险分析

前面我们所讲的资金时间价值是假定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投资报酬率。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投资活动充满了风险性。如果决策面临的风险性比较小,一般可忽略它们的影响,把决策视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如果决策面临的风险比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应对它们进行计量并在决策时加以考虑。 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决策不仅要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而且要考虑到投资风险价值,即决策者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必须包括资金时间价值与投资风险价值两部分。资金时间价值是无风险最低报酬率,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因为投资活动中冒风险而取得的报酬,通常以风险报酬率来表示。投资者冒风险越大,可能得到的风险价值越多,风险报酬率就越高。 投资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 1.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将无风险报酬率调整为考虑风险的投资报酬率(即风险调整贴现率),然后根据风险调整率贴现率来计算净现值并据此选择投资方案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对于高风险的项目必须要有高的贴现率,对于低风险的项目必须采用低的贴现率。所以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投资项目风险程度大小如何确定;二是风险报酬斜率如何确定。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包含风险报酬的贴现率就能计算出来。 根据第二章第二节讨论的内容已知: 风险调整贴现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 假如用K表示风险调整贴现率,i表示无风险报酬率,b表示风险报酬斜率,Q表示风险程度,则上式可以表示为: K=i+b×Q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怎样计算风险程度,风险报酬斜率,以及根据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来选择最佳方案。 【例6-24】 某企业的无风险报酬率为5%,现有两个投资方案,有关资料如表6-7所示: 要求:采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来选择哪一方案。
表6-7 单位:元
|项 目 |A 方 案 |B 方 案 |
|计 算 期 | | |
| |现金净流量 |概率(Pi) |现金净流量 |概率(Pi) |
|0 |(500 000) |1 |(200 000) |1 |
|1 |300 000 |0.25 |75 000 |0.2 |
| |200 000 |0.5 |100 000 |0.6 |
| |100 000 |0.25 |125 000 |0.2 |
|2 |400 000 |0.3 |75 000 |0.2 |
| |300 000 |0.4 |100 000 |0.6 |
| |200 000 |0.3 |125 000 |0.2 |
|3 |250 000 |0.2 |75 000 |0.2 |
| |200 000 |0.6 |100 000 |0.6 |
| |150 000 |0.2 |125 000 |0.2 |

解: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风险程度Q 1. 计算投资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的期望值Et, Et=[pic] 本例的风险因素全部在经营期的NCF之中,有三种可能,并且已知了概率,但并不意味着建设期的NCF没有风险,而只是为了简化。 A方案: E0 = - 500 000×1 = - 500,000(元) E1 = 300 000×0.25+200 000×0.5+100 000×0.25 = 200 000(元) E2 = 400 000×0.3+300 000×0.4+200 000×0.3 = 300 000(元) E3 = 250 000×0.2+200 000×0.6+150 000×0.2 = 200 000(元) B方案: E0= - 200 000×1 = - 200 000(元) E1= E2 = E3 = 75 000×0.2+100 000×0.6+125 000×0.2 = 100 000(元) 2. 计算反映各年现金净流量离散程度的标准差dt dt =[pic] A方案 : d1 =[pic] = 70 710.68(元) d2 =[pic] = 77 459.67(元) d3 =[pic] =31 622.78(元) B方案 d1=d2=d3=[pic] = 15 811.39(元) 标准差越大,说明现金净流量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风险就越大;反之,风险越小。用标准差反映现金净流量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的大小是很重要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标准差是一个绝对值,不便于比较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的大小。因此,还需计算标准差系数,即标准离差率。 3. 计算标准差系数qt qt = [pic] A方案: q1 =[pic]=0.3536 q2 = [pic]=0.2582 q3 = [pic]=0.1581 B方案: q1= q2= q3 =[pic]=0.1581 上述计算只反映了某一年的风险大小,为了综合各年的风险,还需计算综合的标准差系数 4. 计算综合标准差系数Q Q = [pic] 上式中: D为综合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D=[pic] EPV为各年期望值的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EPV = [pic] A方案: DA =[pic] = 101 081.97(元) EPVA = [pic] = 635 352.55 QA = [pic]= 0.1591 B方案: DB = [pic] = 24 879.41(元) EPVB = 100 000×(P/A,5%,3) = 100 000×2.7232 = 272 320(元) QB = [pic]= 0.0914 2.确定风险报酬斜率b 风险报酬斜率b的高低反映了风险程度变化对风险调整贴现率影响的大小,其数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用高低点法或直线回归法求出,也可以由企业领导或有关专家根据经验数据确定。 假定该企业过去五项投资的投资报酬率和标准差系数之间的关系如表6-8所示。

表6-8
|投资项目 |标准差系数 |投资报酬率 |
|甲 |0.2 |8% |
|乙 |1.2 |18% |
|丙 |1.5 |21% |
|丁 |0.4 |10% |
|戊 |0.8 |14% |

根据直线方程K=i+b×Q,采用高低点法来确定b。 b =[pic] =[pic]= 0.1 3. 计算风险调整贴现率K 根据K = i+ b×Q,得出: KA = 5% + 0.1×0.1591 = 6.6% KB = 5%+0.1×0.0914 = 5.9% 4. 根据风险调整贴现率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NPV = [pic] NPVA=[pic] + [pic]+ [pic]- 500 000 = 116 723.32(元) NPVB =[pic]+[pic]+[pic] - 200 000 = 67 796.51(元) NPVRA = [pic] = 0.2334 NPVRB =[pic] = 0.3390 考虑了风险价值后,A方案的净现值116723.51元大于B方案的净现值67 796.51元,但是,A、B方案的投资额不相等,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方案之间的选择有所不妥,所以应用净现值率这一相对数指标进行决策,A方案的净现值率0.2334小于B方案的净现值率0.3390,因此,应选择B方案进行投资。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对风险大的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对风险小的项目采用比较低的贴现率,理论比较完善,便于理解,使用广泛。但是这种方法把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混淆在一起,对每年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意味着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这种假设有时与实际情况不符,也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局限性。 2. 肯定当量法 由于风险因素使得投资项目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变得不稳定。这样就需要按风险程度对每年的现金净流量进行调整,再进行投资决策。所谓肯定当量法,就是按照一定的系数(即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调整为相当于无风险的现金净流量,然后根据无风险的报酬率计算净现值等指标,并据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NPV=[pic] 上式中:αt:第t年现金净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 Et:第t年的有风险的现金净流量期望值; i:无风险的贴现率 肯定当量系数,是把有风险的1元现金净流量,相当于确定的也即无风险的现金净流量金额的系数。即为确定的现金净流量与不确定的现金净流量期望值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αt =[pic] 但在实际工作中,肯定当量系数往往是在估计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凭借经验确定的,所以又可以说它是一个经验系数。投资方案风险大小通过标准差系数来表示,某方案标准系数越小,说明该方案的风险越小,将其不肯定的现金净流量换算为肯定的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就相对较大;反之,则换算为肯定的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就相对较小。显然,标准差系数越小,其相对应的肯定当量系数则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大,其相对应的肯定当量系数越小。标准差系数与肯定当量系数的经验关系如表6-9所示:

表6-9
|标准差系数q |肯定当量系数αt |
|0≤q≤0.07 |1 |
|0.07<q≤0.15 |0.9 |
|0.15<q≤0.23 |0.8 |
|0.23<q≤0.32 |0.7 |
|0.32<q≤0.42 |0.6 |
|0.42<q≤0.54 |0.5 |
|…… |…… |

【例6-25】 根据【例6-24】所给资料 要求:采用肯定当量法来评价A、B两方案的优劣。 解:根据【例6-24】计算的结果 A方案: q 1=0.3536 α1=0.6 q 2=0.2582 相对应 α2=0.7 q3=0.1581 α3=0.8 B方案: q 1= q 2= q3 = 0.1581 相对应 α1=α2=α3=0.8 NPVA =0.6×[pic]+0.7×[pic]+ 0.8×[pic]- 500 000 = 114 285.71+190 476.19+138 214.01 - 500 000 = - 57 024.08(元) NPVB = 0.8×100 000×(P/A,5%,3) - 200 000 = 0.8×100 000×2.7232 - 200 000 = 17 856(元) 肯定当量法计算的结果是,B方案的净现值17 856元,大于A方案的净现值- 57 024.08元,与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结论不一致,其原因就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对远期现金净流量的调整比较大,夸大了远期风险。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通过调整净现值公式中的分母来考虑风险因素。肯定当量法是通过调整净现值公式中的分子来考虑风险因素,它克服了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将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混在一起的缺陷,但要准确、合理地确定当量系数。

本章小结: 1.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主要分为:单纯固定资产投资、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项目投资的程序包括:投资项目的设计、项目投资的决策、项目投资的执行等。 2.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金循环而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加的数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具体概念。 现金流入量是指投资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计算期内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包括:营业收入、固定资产的余值和回收流动资金及其他现金流入量。 现金流出量是指投资项目实施后在项目计算期内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流出的增加额,包括:建设投资、垫支的流动资金、付现成本、所得税额及其他现金流出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计算期内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净额,现金净流量可分为建设期的现金净流量和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 建设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现金净流量 = -−该年投资额. 经营期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 现金净流量 = 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所得税 = 税后利润+折旧额 = 营业收入×(1 - 所得税率)- 付现成本× (1 - 所得税率)+折旧额×所得税率 经营期终结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回收额 3.现金流量的假设主要分为:全投资假设、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假设、项目投资的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时点指标假设和确定性假设。为了正确计算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要注意:沉落成本、机会成本、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净营运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4.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分为非贴现指标和贴现指标两大类。非贴现指标也称为静态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贴现指标也称为动态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指标。贴现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 当NPV>0时,NPVR>0,PI>1,IRR>i 当NPV=0时,NPVR=0,PI=1,IRR=i 当NPV<0时,NPVR<0,PI<1,IRR<i 这些指标的计算结果都受到建设期和经营期的长短、投资金额及方式,以及各年现金净流量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净现值(NPV)为绝对数指标,其余为相对数指标,计算净现值、净现值率和现值指数所依据的贴现率(i)都是事先已知的,而内含报酬率(IRR)的计算本身与贴现率(i)的高低无关,只是采用这一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将所测算的内含报酬率与其贴现率进行对比,当IRR≥i时该方案是可行的。 5.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决策应用分为: 独立方案的对比与选优、互斥方案的对比与选优和其它方案的对比与选优等. 6.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因为投资活动中冒风险而取得的报酬,通常以风险报酬率来表示。投资者冒风险越大,可能得到的风险价值越多,风险报酬率就越高。投资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

习 题

1. 判断题
1.投资项目评价所运用的内含报酬率指标的计算结果与项目预定的贴现率高低有直接关系。( )
2.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
3.投资利润率和静态的投资回收期这两个静态指标其优点是计算简单,容易掌握,且均考虑了现金流量。( )
4.某一投资方案按10%的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大于零,那么,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大于10%。( )
5.风险调整贴现率法与肯定当量法的共同缺点,均对远期现金流量予以较大的调整,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调整净现值公式的分母,后者调整净现值公式的分子。( )
6.多个互斥方案比较,一般应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 )
7.在计算现金净流量时,无形资产摊销额的处理与折旧额相同。( )
8.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通过逐次测试逼近方法计算内含报酬率。( )
9.在不考虑所得税因素情况下,同一投资方案分别采用快速折旧法、直线法计提折旧不会影响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
10.在整个项目计算期内,任何一年的现金净流量,都可以通过“利润+折旧“的简化公式来确定。( )

2. 单项选择题
1.如果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相同,则( )
A.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B.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C.甲方案与乙方案均符合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
D.无法评价甲、乙两方案经济效益的高低
2.计算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时,需考虑的项目是( )。
A.沉落成本 B.原始成本
C.变现价值 D.帐面价值
3.某企业拥有一块土地,其原始成本为250万元,帐面价值为180万元。现准备在这块土地上建造工厂厂房,但如果现在将这块土地出售,可获得收入220万元,则建造厂房机会成本是( )
A.250万元 B.70万元
C.180万元 D.220万元
4.在用动态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只有贴现率提高,则下列指标计算结果不会改变的是( )
A.净现值 B.投资回收期
C..内含报酬率 D.现值指数
5.采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进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需要调整的项目是( )
A.有风险的贴现率 B.无风险的贴现率
C.有风险的现金净流量 D.无风险的现金净流量
6.某项目建设期为1年,建设投资200万元全部于建设起初投入,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50万元,若贴现率为12%,则该项目的现值指数为( )。
A.1.4841 B.1.4135
C.1.2613 D.1.4246
7.已知某项目无建设期,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项目建成后可用8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如果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6年,则按内含报酬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是( )。
A.14 B.8
C.6 D.2
8.当贴现率为10%,某项目的净现值为500元,则说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
A.高于10% B.低于10%
C.等于10% D.无法界定
9.一个投资方案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年销售成本210万元,其中折旧额85万元,所得税率为40%,则该方案年现金净流量为( )万元。
A.90 B.139
C.175 D.54
10.某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0.7809,则现值指数为( )。
A.0.2191 B.1.7809
C.1.2805 D.0.7908

3. 多项选择题
1.现金流出是指由投资项目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额,包括( )。
A.建设投资 B.付现成本
C.年折旧额 D.所得税
2.下列因素中影响内含报酬率的有( )。
A.现金净流量 B.贴现率
C.项目投资使用年限 D.投资总额
3.在考虑了所得税因素之后,经营期的现金净流量可按下列( )公式计算。
A.年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B.年现金净流量=税后利润-折旧
C.年现金净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所得税率
D.年现金净流量=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折旧
4.当项目的投资额和计算期都不相同时,进行项目分析评价宜采用的方法有( )
A.净现值法 B.年回收额法
C.差额净现法 D.年成本比较法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
A.当净现值等于零时,项目的贴现率等于内含报酬率
B.当净现值小于零时,现值指数大于零
C.当净现值大于零时,说明投资方案可行
D.当净现值大于零时,项目贴现率大于投资项目本身的报酬率
6.与计算内含报酬率有关的项目为( )。
A.原始投资 B.贴现率
C.每年的NCF D.项目计算期
7.计算经营期现金净流量时,以下( )项目是相关的。
A.利润 B.无形资产支出
C.折旧额 D.回收额
8.若某投资方案以内含报酬率作为评价指标,保证投资方案可行的要求是内含报酬率( )。
A.大于零 B.大于企业的资本成本
C.大于1 D.大于基准的贴现率
9.在计算税后现金净流量时,可以抵税的项目是( )。
A.折旧额 B.无形资产摊销额
C.残值收入 D.设备买价
10.公司拟投资一项目10万元,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48000元,付现成本13000元,预计有效期5年,按直线法提折旧,无残值,所得税率为33%,则该项目( )
A.回收期2.86年 B.回收期3.33年
C.投资利润率20.1%(税后) D.投资利润率35%(税后)

4. 计算题 1.某企业购买机器设备价款20万元,可为企业每年增加净利2万元,该设备可使用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企业的贴现率为10%。
要求:
1. 用静态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并对此投资方作
出评价。
2. 用动态法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
并对此投资方案作出评价。

2.某企业投资15 500元购入一台设备,当年投入使用。该设备预计残值500元,可使用3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设备投产后每年增加现金净流量分别为6 000元、8 000元、10 000元,企业要求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8%。
要求: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并作出评价。

3.某投资项目在期初一次投入全部的投资额,当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每年的利润相等,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项目有效期10年,已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4年。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4.某企业引进一条生产流水线,投资100万元,使用期限5年,期满残值5万元,每年可使企业增加营业收入80万元,同时也增加付现成本35万元,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企业要求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率40%。
要求:计算该项投资的净现值并判断其可行性。

5.某企业现有甲、乙两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其中甲项目投资20 000元,5年内预计每年现金净流量6 000元;乙项目投资50 000元,5年内预计每年现金净流量14 800元,若这两个项目的贴现率均为10%。
要求:请为企业作出决策,该投资于那个项目?

6.某投资项目,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两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年份 |甲方案 |乙方案 |
| |投资额 |年现金净流量 |投资额 |年现金净流量 |
|0 |40 | |80 | |
|1 |40 | | |30 |
|2 | |40 | |30 |
|3 | |45 | |30 |
|4 | |50 | |30 |
|5 | | | |30 |

要求:如果企业以10%作为贴现率,请作出甲、乙两方案哪一个为最优的方案?

7.某企业拟租赁或购买A设备,A设备市场价格50 000元(包括安装调试等),可使用5年,残值5 000元,假如租赁,每年税前租赁费用12 000元。折旧用直线法,所得税率40%,资本成本10%。
要求:对于A设备是购买还是租赁作出决策?

8.某企业拟在计划年度更新某设备。原有设备帐面净值6 000元,尚可使用5年,5年后残值为1 000元,每年付现成本为15 000元。拟购置的新设备价款为35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5年后的残值为原价的5%,每年付现成本为1 500元。假如年初更新设备即可投入使用,原有设备即可变现,变现价值为800元,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率为40%,贴现率为12%。
要求:以净现值指标为决策依据,判断该企业是否应该采用售旧购新方案。

9.某企业的旧机器原始价值9 875元,累计折旧1 875元,尚可使用4年,4年后清理残值500元,现在清理变现可得价款收入3 000元,折旧采用直线法,每年可生产3 000件产品,均能销售,每件单价20元,每件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总额(含折旧)10 000元。如果购买新机器其价格为17 000元,预期使用年限4年,4年后清理残值为1 000元,折旧采用直线法。使用新机器后,每年可产销产品4 000件,。售价与除折旧以外的成本不变。企业的贴现率为12%,所得税率40%。
要求:计算售旧购新方案的净现值指标,并作出决策。

10.某企业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5 000元,当前估计尚可使用3年,每年付现成本2 150元,预计最终实际残值1 750元,目前变现价值7 5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6 00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付现成本850元,预计最终实际残值1 000元。该公司预期报酬率10%,所得税率为40%,税法规定该类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为原价的10%。
要求:作出是否更新设备的决策。

11.某企业拟购置A设备,价格1 000万元,估计使用年限5年,每年的现金净流量及概率如下: 各年现金净流量(万元) 概率 600 0.25 400 0.5 200 0.25
要求:假如无风险报酬率为10%,风险报酬斜率为0.5,请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计算该方案的净现值。

12.某公司拟生产一新产品,需购置一套专用设备预计价款900 000元,追加流动资金145 822元。设备按5年提折旧,采用直线法计提,净残值率为零。该新产品预计销售单价为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固定成本500 000元(不包括折旧)。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0%。 要求:计算净现值为零时的销售量水平(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第六章 证券投资决策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股票和债券的价值及收益率的计算;理解证券投资的种类、特点与原因,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和方法;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意义、风险与收益率。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企业除了直接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投资外,常常还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进行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相对于项目投资而言,变现能力强,少量资金也能参与投资,便于随时调用和转移资金,这为企业有效利用资金,充分挖掘资金的潜力提供了十分理想的途径,所以证券投资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证券投资的概念和目的

(一)证券的概念及特点

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和债权,可以有偿转让的凭证,如股票、债券等。

证券具有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个特点。

流动性又称变现性,是指证券可以随时抛售取得现金。

收益性是指证券持有者凭借证券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证券收益一般由当前收益和资本利得构成。以股息、红利或利息所表示的收益称为当前收益。由证券价格上升(或下降)而产生的收益(或亏损),称为资本利得或差价收益。

风险性是指证券投资者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或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证券投资既有可能获得收益,更有可能带来损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流动性与收益性往往成反比,而风险性则一般与收益性成正比。

(二)证券投资的概念和目的

证券投资是指企业为获取投资收益或特定经营目的而买卖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行为。

不同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获取投资收益

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暂时多余的资金闲置,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可购入一些有价证券,在价位较高时抛售,以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

2.为了控制相关企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有时从经营战略上考虑需要控制某些相关企业,可通过购买该企业大量股票,从而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为了积累发展基金或偿债基金,满足未来的财务需求

企业如欲在将来扩建厂房或归还到期债务,可按期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一些风险较小的证券,以便到时售出,满足所需的整笔资金的需求。

4.满足季节性经营对现金的需求

季节性经营的公司在某些月份资金有余,而有些月份则会出现短缺,可在资金剩余时购入有价证券,短缺时则售出。

二、证券投资的种类

要了解证券投资的种类,首先要了解证券的种类。

(一)证券的种类

1.按证券体现的权益关系分类

可分为所有权证券、信托投资证券和债权证券,所有权证券是一种既不定期支付利息,也无固定偿还期的证券,它代表着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所占权益的份额,在被投资企业赢利且宣布发放股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分享被投资企业的部分净收益,股票是典型的所有权证券。信托投资证券是由公众投资者共同筹集、委托专门的证券投资机构投资于各种证券,以获取收益的股份或收益凭证,如投资基金。债权证券是一种必须定期支付利息,并要按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各种债券如国库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都是债权性证券。所有权证券的投资风险要大于债权性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低于股票投资而高于债券投资。

2.按证券的收益状况分类

证券按收益状况分,可分为固定收益证券和变动收益证券。固定收益证券是指在证券票面上规定有固定收益率,投资者可定期获得稳定收益的证券,如优先股股票、债券等。变动收益证券是指证券票面无固定收益率,其收益情况随企业经营状况而变动的证券。变动收益证券风险大,投资报酬也相对较高;固定收益证券风险低,投资报酬也相对较低。

3.按证券发行主体分类

证券按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证券、金融证券和公司证券三种。政府证券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证券,如国库券等;金融证券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证券;公司证券又称企业证券,是工商企业发行的证券。

4.按证券到期日的长短分类

按证券到期日的长短分,可分为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短期证券是指一年内到期的有价证券,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本票、短期融资券等。长期证券是指到期日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

( 二) 证券投资的分类

1.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入各种债券,如:国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等,相对于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一般风险较小,能获得稳定收益,但要注意投资对象的信用等级。

2.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发行的股票作为投资,如普通股、优先股股票。股票投资风险较大,收益也相对较高。

3.组合投资

组合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同时投放于债券、股票等多种证券,这样可分散证券投资风险,组合投资是企业证券投资的常用投资方式。

4.基金投资

基金就是投资者的钱和其他许多人的钱合在一起,然后由基金公司的专家负责管理,用来投资于多家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基金按受益凭证可否赎回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在信托契约期限未满时,不得向发行人要求赎回;而“开放式”就是说投资者可以随时要求基金公司收购所买基金(即“赎回”),当然目标应该是卖出价高于买入价,同时在“赎回”的时候,要承担一定的手续费。而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基金分红。与封闭式基金普遍采取的年终分红所不同,根据行情和基金收益状况的“不定期分红”是开放式基金的主流分红方式。基金投资由于由专家经营管理,风险相对较小,正越来越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本章将主要介绍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及组合投资。

三、证券投资的一般程序

1.合理选择投资对象

合理选择投资对象是证券投资成败的关键,企业应根据一定的投资原则,认真分析投资对象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以便合理选择投资对象,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2.委托买卖

由于投资者无法直接进场交易,买卖证券业务需委托证券商代理。企业可通过电话委托、电脑终端委托、递单委托等方式委托券商代为买卖有关证券。

3.成交

证券买卖双方通过中介券商的场内交易员分别出价委托,若买卖双方的价位与数量合适,交易即可达成,这个过程叫成交。

4.清算与交割

企业委托券商买入某种证券成功后,即应解交款项,收取证券。清算即指证券买卖双方结清价款的过程。

5.办理证券过户

证券过户只限于记名证券的买卖业务。当企业委托买卖某种记名证券成功后,必须办理证券持有人的姓名变更手续。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收益评价

企业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必须进行证券投资的收益评价,评价证券收益水平主要有两个指标,即证券的价值和收益率。

一、债券投资的收益评价

(一)债券的价值

债券的价值,又称债券的内在价值。根据资产的收入资本化定价理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都是在投资者预期的资产可获得的现金收入的基础上进行贴现决定的。运用到债券上,债券的价值是指进行债券投资时投资者预期可获得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债券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出售时获得的现金两部分。当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债券价值时,才值得购买。

1.债券价值计算的基本模型

债券价值的基本模型主要是指按复利方式计算的每年定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情况下的债券的估价模型。

V= [pic]

=i· F (P/A,K,n) + F · (P/F,K,n)

=I·(P/A,K,n)+F·(P/F,K,n)

式中 V— 债券价值;

i — 债券票面利息率;

I— 债券利息;

F— 债券面值;

K—市场利率或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收益率;

n— 付息总期数。

【例7-1】凯利公司债券面值为1 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3年,某企业要对这种债券进行投资,当前的市场利率为8%,问债券价格为多少时才能进行投资?

解 V =1 000 × 6% × (P/A,8%,3) + 1 000 × (P/F,8%,3)

= 60 ×2.5771 + 1 000×0.7938

=948.43(元)

答:该债券的价格必须低于948.43元时才能进行投资。

2.一次还本付息的单利债券价值模型

我国很多债券属于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算的存单式债券,其价值模型为:

V =F(1+ i · n)/ (1+K)n

=F(1+ i · n) · (P/F,K,n)

公式中符号含义同前式。

【例7-2】凯利公司拟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企业债券作为投资,该债券面值1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5%,单利计息,当前市场利率为6%,该债券发行价格为多少时才能购买?

解:V= 1 000 ×(1+5% ×3) ×(P/F,6%,3)

=1 000×1.15×0.8396

=965.54(元)

该债券的价格必须低于965.54元时才适宜购买。

3. 零息债券的价值模型

零息债券的价值模型是指到期只能按面值收回,期内不计息债券的估价模型。

P=F/(1+K)n =F ×(P/F,K,n)

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同前式。

【例7-3】某债券面值1 000元,期限3年,期内不计息,到期按面值偿还,市场利率6%,价格为多少时,企业才能购买?

解: V=1 000×(P/F,6%,3)=1 000×0.8396=839.6(元)

该债券的价格只有低于839.6元时,企业才能购买。

(二)债券的收益率

1.短期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短期债券由于期限较短,一般不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只需考虑债券价差及利息,将其与投资额相比,即可求出短期债券收益率。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K=[pic]

式中:S0― 债券购买价格;

S1―债券出售价格;

I ― 债券利息;

K―债券投资收益率。

【例7-4】某企业于2002年5月8日以920元购进一张面值1 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并于2003年5月8日以970元的市价出售,问该债券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

解:K=(970-920+50)/920 ×100%=10.87%

该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为10.87%。

2.长期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对于长期债券,由于涉及时间较长,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其投资收益率一般是指购进债券后一直持有至到期日可获得的收益率,它是使债券利息的年金现值和债券到期收回本金的复利现值之和等于债券购买价格时的贴现率。

1. 一般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一般债券的价值模型为

V=I·(P/A,K,n)+ F·(P/F,K,n)

式中: V—债券的购买价格;

I—每年获得的固定利息;

F—债券到期收回的本金或中途出售收回的资金;

K—债券的投资收益率;

n—投资期限。

由于无法直接计算收益率,必须采用逐步测试法及内插法来计算,即:先设定一个贴现率代入上式,如计算出的V正好等于债券买价,该贴现率即为收益率;如计算出的V与债券买价不等,则须继续测试,再用内插法求出收益率。

【例7-5】某公司1998年1月1日用平价购买一张面值为1 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每年1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该债券于2003年1月1日到期,按面值收回本金,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I=1 000×8%=80元,F=1000元;

设收益率i=8%,

则V=80×(P/A,8%,5)+1 000×(P/F,8%,5)

=1 000元

用8%计算出来的债券价值正好等于债券买价,所以该债券的收益率为8%。可见,平价发行的每年复利计息一次的债券,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

如该公司购买该债券的价格为1 100元,即高于面值,则该债券收益率应为多少?

要求出收益率,必须使下式成立:1 100=80×(P/A,i,5)+1 000×(P/F,i,5)

通过前面计算已知,i=8%时,上式等式右边为1 000元。由于利率与现值呈反向变化,即现值越大,利率越小。而债券买价为1 100元,收益率一定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1=6%试算: V1=80×(P/A,6%,5)+1 000×(P/F,6%,5) =80×4.2124+1 000×0.7473

=1 084.29(元)

由于贴现结果仍小于1 100元,还应进一步降低贴现率试算.

用i2=5%试算:

V2=80×(P/A,5%,5)+1 000×(P/F,5%,5)

=80×4.3295+1 000×0.7835

=1 129.86(元)

用内插法计算:

i=5%+[pic]×(6%-5%)=5.66%

所以如果债券的购买价格为1 100元时,债券的收益率为5.66%。

2. 一次还本付息的单利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例7-6】某公司2001年1月1日以1 020元购买一张面值为1 000元,票面利率为10%,单利计息的债券,该债券期限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解:一次还本付息的单利债券价值模型为:V = F(1+ i · n) · (P/F,K,n)

1 020=1 000×(1+5×10%)×(P/F,K,5)

(P/F,K,5)=1 020÷1 500=0.68

查复利现值表,5年期的复利现值系数等于0.68时,K=8%。

如此时查表无法直接求得收益率,则可用内插法计算。

债券的收益率是进行债券投资时选购债券的重要标准,它可以反映债券投资按复利计算的实际收益率。如果债券的收益率高于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则可购进债券;否则就应放弃此项投资。

(三)债券投资的优缺点

1.债券投资的优点

(1)投资收益稳定。进行债券投资一般可按时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收益稳定。

(2)投资风险较低。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债券投资风险较低。政府债券有国家财力作后盾,通常被视为无风险证券。而企业破产时企业债券的持有人对企业的剩余财产有优先求偿权,因而风险较低。

(3)流动性强。大企业及政府债券很容易在金融市场上迅速出售,流动性较强。

2.债券投资的缺点

(1)无经营管理权。债券投资者只能定期取得利息,无权影响或控制被投资企业。

(2)购买力风险较大。由于债券面值和利率是固定的,如投资期间通货膨胀率较高,债券面值和利息的实际购买力就会降低。

二、股票投资的收益评价

(一)股票的价值

股票的价值又称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进行股票投资所获得的现金流入的现值。股票带给投资者的现金流入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资本利得。因此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一系列的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时售价的现值所构成,通常当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才适宜投资。

1.股票价值的基本模型

V=[pic]

式中:V— 股票内在价值;

dt—第t期的预期股利;

K—投资人要求的必要资金收益率;

Vn—未来出售时预计的股票价格;

n—预计持有股票的期数。

股票价值的基本模型要求无限期的预计历年的股利,如果持有期是个未知数的话,上述模型实际上很难计算。因此应用的模型都是假设股利零增长或固定比例增长时的价值模型。

2.股利零增长、长期持有的股票价值模型

股利零增长、长期持有的股票价值模型为:V=d/K

式中:V—股票内在价值;

d—每年固定股利;

K—投资人要求的资金收益率。

【例7-6】凯利公司拟投资购买并长期持有某公司股票,该股票每年分配股利2元,必要收益率为10%,该股票价格为多少时适合购买?

解:V=d÷K=2÷10% = 20 (元)

股票价格低于20元时才适合购买。

3.长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价值模型

设上年股利为d0,本年股利为d1,每年股利增长率为g,则股票价值模型为:

V = d0(1+g)/(K-g)

=d1/(K-g)

【例7-7】凯利公司拟投资某公司股票,该股票上年每股股利为2元,预计年增长率为2%,必要投资报酬率为7%,该股票价格为多少可以投资?

V = d0 (1+g)/(K-g)=2 ×(1+2%)/(7%-2%)=40.8元

该股票价格低于40.8元时才可以投资。

4.非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

有些公司的股票在一段时间里高速成长,在另一段时间里又正常固定增长或固定不变,这样我们就要分段计算,才能确定股票的价值。

【例7-8】某企业持有A公司股票,其必要报酬率为12%,预计A公司未来三年股利高速增长,成长率为20%,此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8%。公司最近支付的股利是2元,计算该公司的股票价值。

首先,计算非正常增长期的股利现值:

|年份 |股利 |现值因素 |现值 |
|1 |2[pic]1.2=2.4 |0.8929 |2.1430 |
|2 |2.4[pic]1.2=2.88 |0.7972 |2.2959 |
|3 |2.88[pic]1.2=3.456 |0.7118 |2.4600 |
|合计(3年股利现值) |6.8989 |

其次,按固定股利成长模型计算固定增长部分的股票价值

V3=[pic]=[pic]=93.312(元)

由于这部分股票价值是第三年年底以后的股利折算的内在价值,需将其折算为现值

V3×(P/F,12%,3)=93.312×0.7118=66.419(元)

最后,计算股票目前的内在价值:

V=6.8989+66.419=73.32(元)

(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

1.短期股票收益率的计算

如果企业购买的股票在一年内出售,其投资收益主要包括股票投资价差及股利两

部分,不须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其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

K =(S1-S0+d)/S0 ×100%

=(S1-S0)/S0+d/S0

=预期资本利得收益率+股利收益率

式中:K—短期股票收益率;

S1—股票出售价格;

S0—股票购买价格;

d—股利。

【例7-8】2002年3月10日,凯利公司购买某公司每股市价为20元的股票,2003

年1月,凯利公司每股获现金股利1元。2003年3月10日,凯利公司将该股票以每股22元的价格出售,问投资收益率应为多少?

解:K=(22-20+1)/20 ×100%=15%

该股票的收益率为15%。

2.股票长期持有,股利固定增长的收益率的计算

由固定增长股利价值模型,我们知道:V=d1/(K-g),

将公式移项整理,求K,可得到股利固定增长收益率的计算模型:

K=d1/V + g

【例7-9】有一只股票的价格为40元,预计下一期的股利是2元,该股利将以

大约10%的速度持续增长,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多少?

解:K=2/40+10%=15%

该股票的收益率为15%。

3.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企业进行股票投资可以取得股利,股票出售时也可收回一定资金,

只是股利不同于债券利息,股利是经常变动的,股票投资的收益率是使各期股利及股票售价的复利现值等于股票买价时的贴现率。即:

V=[pic]

式中:V— 股票的买价;

dt—第t期的股利;

K—投资收益率;

Vn—股票出售价格;

n—持有股票的期数。

【例7-10】凯利公司于2000年6月1日投资600万元购买某种股票100万股,在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5月30日分得每股现金股利分别为0.6元、0.8元和0.9元,并于2003年5月30日以每股8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出售,试计算该项投资的收益率。

解:用逐步测试法计算,先用20%的收益率进行测算:

V=60/(1+20%)+80/(1+20%)2+890/(1+20%)3

=60 ×0.8333+80 ×0.6944+890× 0.5787

= 620.59(万元)

由于620.59万元比600万元大,再用24%测试:

V=60/(1+24%)+80/(1+24%)2+890/(1+24%)3

=60×0.8065+80× 0.6504 +890× 0.5245

=567.23(万元)

然后用内插法计算如下:

K=20%+(620.59-600)/(620.59-567.23) × 4%

= 21.54%

(三)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1.股票投资的优点

(1)投资收益高。股票投资风险大,收益也高,只要选择得当,就能取得优厚的投资收益。

(2)购买力风险低。与固定收益的债券相比,普通股能有效地降低购买力风险。因为通货膨胀率较高时,物价普遍上涨,股份公司盈利增加,股利也会随之增加。

(3)拥有经营控制权。普通股股票的投资者是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拥有一定的经营控制权。

2.股票投资的缺点

(1)收入不稳定。普通股股利的有无、多少,须视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而定,很不稳定。

(2)价格不稳定。股票价格受众多因素影响,极不稳定。

(3)求偿权居后。企业破产时,普通股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资产求偿权居于最后,其投资有可能得不到全额补偿。

第三节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组合

一、证券投资风险

风险性是证券投资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证券投资活动中,投资者买卖证券是希望获取预期的收益。在投资者持有证券期间,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预期收益减少甚至使本金遭受损失;持有期间越长,各种因素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越大。与证券投资活动相关的所有风险统称为总风险。总风险按是否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加以回避及消除,可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变动而影响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共同特点是:其影响不是作用于某一种证券,而是对整个证券市场发生作用,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出现风险。由于系统性风险对所有证券的投资总是存在的,并且无法通过投资多样化的方法加以分散、回避与消除,故称不可分散风险。它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自然因素导致的社会风险等。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有价证券的“空头”和“多头”等市场因素所引起

的证券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空头市场即熊市,是证券市场价格指数从某个较高点(波峰)下降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至某一较低点(波谷)结束。多头市场即牛市,是证券市场价格指数从某一个较低点开始上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某个较高点并开始下降时结束。从这一点开始,证券市场又进入空头市场。多头市场和空头市场的这种交替,导致市场证券投资收益发生变动,进而引起市场风险。多头市场的上升和空头市场的下跌都是就市场的总趋势而言,显然,市场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因为市场利率与证券价格具有负相关性,即当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上升;当利率上升时,证券价格下降。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证券投资收益变动,这就是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是基于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与基准利率水平的波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不同,中央银行根据宏观金融调控的要求调节基准利率水平,当中央银行调整利率时,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和价格必然作出灵敏的市场反应,所以利率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3.购买力风险。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所引起的投资者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

由于通货膨胀必然引起企业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融资成本的提高,当企业无法通过涨价或内部消化加以弥补时,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恶化,投资者因此会丧失对股票投资的信心,股市价格随之跌落。一旦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未来态势产生持久的不良预期时,股价暴跌风潮也就无法制止。世界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恶性通货膨胀是引发证券市场混乱的祸根。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起投资者本金与收益的贬值,使投资者货币收入增加却并

不一定真的获利。通货膨胀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的存在必然使投资者承担购买力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会因为投资者退出证券市场就可以避免。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业以及企业本身等因素影响个别企业证券的风险。它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只影响某一证券收益的风险,属个别风险,能够通过投资多样化来抵消,又称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别风险。它包括行业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违约风险等。

1.行业风险。是指由证券发行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所引起的该证券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有些行业本身包含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高新技术行业,而有些行业则包含较少的不确定因素,如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

2.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不善竞争失败,企业业绩下降而使投资者无法获取预期收益或者亏损的可能性

3.违约风险。是指企业不能按照证券发行契约或发行承诺支付投资者债息、股息、红利及偿还债券本金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

二、单一证券投资风险的衡量

衡量单一证券的投资风险对于证券投资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投资者选择合适投资对象的基本出发点。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如果各种证券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率,显然会倾向于风险低的证券。

单一证券投资风险的衡量一般包括算术平均法与概率测定法两种。

(一)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是最早产生的单一证券投资风险的测定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价差率=[pic]

式中:各期价差率=(该时期最高价-最低价)÷(该时期最高价+最低价)/2

n— 为计算时期数。

如果将风险理解为证券价格可能的波动,平均价差率则是一个衡量证券投资风险的较好指标。证券投资决策可以根据平均价差率的大小来判断该证券的风险大小,平均价差率大的证券风险也大;平均价差率小的证券风险则较小。

利用算术平均法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测定,其优点是简单明了,但其测定范围有限,着重于过去的证券价格波动,风险所包含的内容过于狭窄。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该证券投资未来风险的可能趋势。

(二)概率测定法

概率测定法是衡量单一证券投资风险的主要方法,它依据概率分析原理,计算各种可能收益的标准差与标准离差率,以反映相应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

1.标准差。判断实际可能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一般可采用标准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pic]

式中:[pic]— 期望收益率([pic](Ki·Pi);

Ki—第i种可能结果的收益率;

Pi—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n —可能结果的个数;

σ— 标准差。

一般来说,标准差越大,说明实际可能的结果与期望收益率偏离越大,实际收益率不稳定,因而该证券投资的风险大;标准差越小,说明实际可能的结果与期望收益率偏离越小,实际收益率比较稳定,因而该证券投资的风险较小。但标准差只能用来比较期望收益率相同的证券投资风险程度,而不能用来比较期望收益率不同的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

2.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又称标准差系数,可用来比较不同期望收益率的证券投资风险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q=σ÷K ×100%

标准差系数是通过标准差与期望收益率的对比,以消除期望收益率水平高低的影响,可比较不同收益率水平的证券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标准差系数越小,说明该证券投资风险程度相对较低;否则反之。

【例7-11】某企业拟对两种证券进行投资,每种证券均可能遭遇繁荣、衰退两种行情,各自的预期收益率及概率如表7-1所示,试比较A、B两种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

表7-1 两种证券投资的风险比较

|经济趋势 |发生概率(Pi) |收益率(Ki) |
| | |A |B |
|衰退 |50% |-20% |10% |
|繁荣 |50% |70% |30% |

解:(1)分别计算A、B证券的期望收益率。

[pic]=(-20%)×0.5+70%× 0.5=25%

[pic] =10%×0.5+30%× 0.5=20%

(2) 分别计算A、B证券的标准差。

σA=[pic]

=45%

σB=[pic]

=10%

(3)分别计算A、B证券的标准离差率

qA=45%/25%=180%

qB=10%/20% =50%

由此可以判定:尽管证券A的期望收益率高于证券B,但其风险程度也高于证券B。

二、证券投资组合

前已述及,证券投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可采用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即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向单一的某种证券,而是有选择地投向多种证券,这种做法就叫证券的投资组合或者投资的多样化。

(一)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与方法

1.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

(1)冒险型策略

这种策略认为,只要投资组合科学而有效,就能取得远远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收益,这种组合主要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性股票,对于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不屑一顾。

(2)保守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购买尽可能多的证券,以便分散掉全部可分散风险,得到市场的平均收益。这种投资组合的优点:①能分散掉全部可分散风险;②不需要高深的证券投资专业知识;③证券投资管理费较低。这种策略收益不高,风险也不大,故称之为保守型策略。

(3)适中型策略

这种策略介于保守型与冒险型策略之间,采用这种策略的投资者一般都善于对证券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选择高质量的股票或债券组成投资组合。他们认为,股票价格是由企业经营业绩决定的,市场上价格一时的沉浮并不重要。这种投资策略风险不太大,收益却比较高。但进行这种组合的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及进行证券投资的各种专业知识。

2.证券投资组合的方法

(1)选择足够数量的证券进行组合

当证券数量增加时,可分散风险会逐步减少,当数量足够时,大部分可分散风险都能分散掉。

(2)把不同风险程度的证券组合在一起

即三分之一资金投资于风险大的证券,三分之一资金投资于风险中等的证券,三分之一资金投资于风险小的证券。这种组合法虽不会获得太高的收益,但也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

(3)把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放在一起组合

负相关股票是指一种股票的收益上升而另一种股票的收益下降的两种股票,把收益呈负相关的股票组合在一起,能有效分散风险。

(二)证券组合投资的期望收益率

[pic]=[pic]Ki·Wi·Pi=[pic][pic]·Wi

式中:[pic]—证券组合投资的期望收益率;

[pic]—第i种证券的期望收益率;

Wi—第种证券价值占证券组合投资总价值的比重;

n —证券组合中的证券数。

仍沿用例7-11中的资料,如该企业各投资50%于A、B证券,则组合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

[pic]= 25%×0.5+20%×0.5=22.5%

(三)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

证券组合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可由各个证券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而得,但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并不是各个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即[pic]i,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研究表明,理想的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一般要小于单独投资某一证券的风险,通过证券投资组合可以规避各证券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7-12】某企业投资于由W、M两种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投资比重各为50%,从1996-2000年各年的收益率及标准差资料如表7-2所示:

表7-2 完全负相关的两种证券组合

|年度 |证券W收益率KW(%) |证券M收益率KM(%) |WM投资组合收益率Kp |
|1996 |40 |-10 |15 |
|1997 |-10 |40 |15 |
|1998 |35 |-5 |15 |
|1999 |-5 |35 |15 |
|2000 |15 |15 |15 |
|平均收益率 |15 |15 |15 |
|标准差 |22.6 |22.6 |0.0 |

由此可见,如果只投资W或M,它们的风险都很高;但如将两种证券进行组合投资,则其风险为零(标准差为零)。这种组合之所以会风险为零,是因为这两种证券的投资收益率的变动方向正好相反:当W的投资收益率上升时,M的投资收益率下降;反之,当W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时,M的投资收益率上升。这种收益率的反向变动趋势统计学上称之为完全负相关,相关系数r=-1.0。如果两种证券的收益率变动方向完全一致,统计学上称之为完全正相关(r=+1.0),这样的两种证券进行投资组合,不能抵消风险。对于大多数证券,一般表现为正相关,但又不是完全正相关,所以投资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投资风险。一个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组合中各构成证券个别的风险,也决定于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

(四)系统性风险的衡量

前已述及,系统性风险是由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变动影响整个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它使证券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发生变化,但是,每一种具体证券受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pic]值就是用来测定一种证券的收益随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种证券收益相对于整个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变动性或波动性。如果某种股票的[pic]系数为1,说明这种股票的风险情况与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情况一致,即如果市场行情上涨了10%,该股票也会上涨10%;如果市场行情下跌10%,该股票也会下跌10%。如果某种股票的[pic]系数大于1,说明其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的风险;如果某种股票的[pic]系数小于1,说明其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风险。

单一证券的[pic]值通常会由一些投资服务机构定期计算并公布,证券投资组合的[pic]值则可由证券组合投资中各组成证券[pic]值加权计算而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pic]p=[pic]

式中:[pic]p—证券组合的[pic]系数;

wi —证券组合中第i种股票所占的比重;

[pic]i—第i种股票的[pic]系数;

n —证券组合中股票的数量。

【例7-13】某公司持有共100万元的3种股票,该组合中A股票20万元,B股票40万元,[pic]系数均为1.5; C股票40万元, [pic]系数为0.8,则该投资组合的[pic]系数为:[pic]p=20%×1.5+40%×1.5+40%×0.8=1.22

(五)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

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就要求对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股票的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由于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投资组合来抵消,投资者要求补偿的风险主要是系统性风险。因此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是投资者因承担系统性风险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Rp=[pic]p·(Km-Rf)

式中: Rp—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率;

[pic]p—证券组合的[pic]系数;

Km—市场收益率,证券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Rf—无风险收益率,一般用政府公债的利率来衡量。

【例7-14】根据例7-13资料,如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为10%,无风险收益率为6%,试确定该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

解:Rp=1.22×(10%-6%)=4.88%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收益取决于证券投资组合的[pic]系数, [pic]系数越大,风险收益越大; [pic]系数越小,风险收益越小。

2.证券投资的必要收益率

证券投资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收益率,即:

Ki=Rf+[pic](Km-Rf)

这就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

式中:Ki—第i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pic] —第i种股票或证券组合的[pic]系数;

Km—市场收益率,证券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

Rf—无风险收益率。

【例7-15】华为公司股票的[pic]系数为1.5,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平均收益率为8%,则该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多少时,投资者才会购买?

解: Ki= Rf+[pic](Km-Rf)

=4%+1.5×(8%-4%)

=10%

华为公司的股票的收益率达到或超过10%时,投资者才会购买。

本章小结:

1.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和债权,可以有偿转让的凭证,证券具有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个特点。证券投资可分为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及组合投资等。

2.企业要进行证券投资,首先必须进行证券投资的收益评价,评价证券收益水平主要有两个指标,即证券的价值和收益率。债券的价值是指进行债券投资时投资者预期可获得的现金流入的现值。短期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只需考虑债券价差及利息,将其与投资额相比,即可求出短期债券收益率。对于长期债券,其投资收益率一般是指购进债券后一直持有至到期日可获得的收益率,它是使债券利息的年金现值和债券到期收回本金的复利现值之和等于债券购买价格时的贴现率。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一系列的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时售价的现值所构成,通常当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股票内在价值才适宜投资。短期股票收益率=预期资本利得收益率+股利收益率。一般股票投资的收益率是使各期股利及股票售价的复利现值等于股票买价时的贴现率。

3.风险性是证券投资的基本特征之一。风险按是否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加以回避及消除,可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自然因素导致的社会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属个别风险,能够通过投资多样化来抵消,又称可分散风险或公司特别风险。它包括行业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违约风险等。单一证券投资风险的衡量一般包括算术平均法与概率测定法两种。为了规避风险,可采用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有三种:冒险型策略、保守型策略和适中型策略。[pic]值是用来测定一种证券的收益随整个证券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程度的指标。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是投资者因承担系统性风险而要求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收益。其计算公式为:Rp=[pic]p·(Km-Rf)

4.证券投资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收益率,即:Ki=Rf+[pic](Km-Rf),这就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

习 题

一、判断题

1.证券投资的流动性与风险性成正比。( )

2.当[pic]系数等于零时,表明投资无风险,必要收益率等于市场平均收益率。( )

3.当股票种类足够多时,几乎可以把所有的系统风险分散掉。( )

4.[pic]系数反映的是公司特有风险,[pic]系数越大,则公司特有风险越大。( )

5.变动收益证券比固定收益证券风险要小,报酬要高。( )

6.证券组合投资风险的大小,等于组合中各个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 )

7.任何证券都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

8.通货膨胀情况下,债券比股票能更好地避免购买力风险。( )

9.在计算长期证券收益率时,应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

10.就风险而言,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金融证券、公司证券、政府证券。( )

二、单项选择题

1.投资组合能分散( )。

A.所有风险 B.系统性风险

C.非系统风险 D.市场风险

2.当投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时,风险系数应(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0

3.假定某项投资风险系数为1,无风险收益率为10%,市场平均收益率为20%,其必要收益率为( )。

A.15% B.25%

C.30% D.20%

4.当两种证券完全正相关时,由此所形成的证券组合( )。

A.能适当地分散风险 B.不能分散风险

C.风险等于单项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 D.可分散掉全部风险

5.在证券投资中,因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是( )。

A.违约风险 B.利息率风险

C.购买力风险 D.经营风险

6.已知某证券的[pic]系数等于1,则表明( )。

A.无风险 B.风险很低

C.与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一致

D.比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高一倍

7.[pic]系数可以衡量( )。

A.个别公司股票的市场风险 B.个别公司股票的特有风险

C.所有公司股票的市场风险 C.所有公司股票的特有风险

8.两种股票完全负相关时,把这两种股票组合在一起( )。

A.能分散掉全部非系统风险 B.不能分散风险

C.风险等于单项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 D.可分散掉部分风险

9.在证券投资组合方法中,只选取少量成长型股票进行投资的策略是( )。

A.保守型策略 B.冒险型策略

C.适中型策略 D.稳健型策略

10.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予以分散的风险是( )。

A. 通货膨胀 B.技术革新

C.社会经济衰退 D.市场利率上升

三、多项选择题

1.非系统性风险又可称为( )。

A.可分散风险 B.不可分散风险

C.公司特有风险 D.市场风险

2.证券投资的风险主要有( )。

A.违约风险 B.利息率风险

C.购买力风险 D.经营风险

3.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主要有( )。

A.保守型 B.冒险型策略

C.适中型策略 D.稳健型策略

4.[pic]系数是衡量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pic]系数越大,说明风险越大

B.某股票[pic]系数等于0,说明此证券无风险

C.某股票[pic]系数等于1,说明其风险等于市场的平均风险

D.某股票[pic]系数大于1,说明其风险大于市场的平均风险

5.由影响所有公司的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可以称为( )。

A.公司特有风险 B.可分散风险

C.系统风险 D.不可分散风险

6.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影响特定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因素有( )。

A.无风险收益率 B.市场平均收益率

C.特定股票的[pic]系数 D.市场所有股票的[pic]系数

7.债券投资的优点主要有( )。

A.本金安全性高 B.收入稳定性强

C.投资收益高 D.市场流动性好

8.评价债券收益水平的指标是( )。

A.债券票面利率 B.债券价值

C.债券到期前年数 D.债券收益率

9.证券短期投资的收益包括( )。

A.现价与原价的价差 B.股利收益

C.债券利息收益 D.出售收入

10.股票投资的缺点有( )。

A.购买力风险高 B.求偿权居后

C.价格不稳定 D.收入稳定性强

四、计算题

1.某投资者于1999年1月1日以1180元购入一张面值为1 000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日为2004年1月1日的债券。该投资者持有债券至到期日,当时市场利率为8%。

要求:(1)计算该债券价值

(2)计算该债券收益率

2.某企业计划利用一笔长期资金投资购买股票,现有A、B两种股票可供选择。A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8元,上年每股股利为0.15元,预计以后每年以6%的增长率增长。B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7元,上年每股股利为0.6元,采用固定股利政策。该企业所要求的投资必要报酬率为8%。要求:(1)利用股票估价模型,分别计算A、B两种股票的内在价值。(2)如该企业只投资一种股票,请对这两种股票作出分析与决策。

3.某企业于2000年5月5日投资800元购进一张面值1 000元,票面利率8%,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并于2001年5月5日以850元的价格出售。

要求:计算该债券的投资收益率。

4.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为6%,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2%。

要求:(1)市场风险收益率为多少?

(2)如果某一投资计划的[pic]系数为0.6,其预期投资收益率为10%,是否应该投资?

(3)如果某证券的必要收益率为15%,则其[pic]系数为多少?

5.某企业持有甲、乙、丙三种股票构成的证券组合,其[pic]系数分别为1.8, 1.5和0.7, 在证券组合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0%、30%和20%,股票的市场收益率为10%,无风险收益率为5%。

要求:(1)该证券组合的[pic]系数为多少?

(2)该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率是多少?

(3)该证券组合的必要收益率应为多少?

6.某企业股票目前支付的股利为每股1.92元,股票的必要收益率为9%,有关资料如下:(1)股利增长率为-4%;(2)股利零增长;(3)股利固定增长率为4%。

要求:(1)计算上述互不相关情况下股票的价值。

(2)假设该股票为增长率4%的固定增长股票,当时股票市价为45元,你作为投资者是否应购买该股票?

(3)假设该股票为零增长股票,按每股1.92元的股利计算,已知该股票价值为25元,则该股票的必要收益率是多大?

7.某企业欲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可供选择的A、B两种股票的相关资料如下:

A. B公司股票报酬率及概率分布
|经济趋势 |概率分布 |收益率 |
| | |A股票 |B股票 |
|繁荣 |0.2 |40% |70% |
|一般 |0.6 |20% |20% |
|衰退 |0.2 |0 |-20% |

要求:(1)分别计算A、B股票的期望报酬率;

(2)分别计算A、B股票的标准差;

(3)分别计算A、B标准离差率;(4)若想投资于风险较小的股票,作出你的合理选择。

8.某投资者准备将其投资额中的30%购买A公司发行的,面值为5 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5年、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同期市场利率为8%,当时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5 200元;以70%的资金购买B公司股票,该股票未来两年的股利将超常增长,成长率为10%,此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4%,最近一期的股利为每股3元,该股票[pic]系数为2,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0%,国库券年利率为5%。

要求:(1)该投资者是否应购买A公司债券?

(2)B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是多少?

(3)投资于B公司股票可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存货分析模式,掌握信用条件优化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存货资金定额测算的定额日数法,掌握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陆续到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理解流动资产的特点,理解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与成本,理解存货资金定额测算的因素分析法、比例分析法;了解营运资金的概念及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了解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了解应收帐款的作用、成本及日常管理,了解信用标准及收帐政策,了解存货概念、存货成本及存货控制的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适时性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企业用以维持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用流动资产的净额。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负债是指必须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预收款项、应交税金等。营运资金的存在表明企业的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除了以流动负债筹集外,还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筹集。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由于负债在第四章筹资决策中已作介绍,故本章重点论述流动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有以下四项主要特点: (一)流动性 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虽需经历供产销循环周转过程,但这一过程时间很短,使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 (二)继起性 流动资产的价值表现就是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占用形态在时间上表现为依次继起、相继转化。流动资金以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它的每一次转化都是一种形态的结束和另一种形态的开始。这就是继起性。 (三)并存性 流动资金的占用形态从空间上看是并存的,各种占用形态同时分布在供、产、销各个过程中,这是由生产经营的连续不断所决定的。这就是并存性。 (四)补偿性 流动资产的投资回收期短,它的耗费能较快地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即流动资产的实物耗费与价值补偿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内同时完成的。 三、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营运资金的管理就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它既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保证能按时按量偿还各种到期债务。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一)合理确定并控制流动资金的需要量 企业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和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同时也受市场及供、产、销情况的影响。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流动资金的需要量,既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需要,又不能因安排过量而浪费。平时也应控制流动资金的占用,使其纳入计划预算的良性范围内。 (二)合理确定流动资金的来源构成 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及方式,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并使筹资与日后的偿债能力等合理配合。 (三)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 当企业的经营规模一定时,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与流动资金需要量成反方向变化。企业应加强内部责任管理,适度加速存货周转、缩短应收帐款的收款周期、延长应付帐款的付款周期,以改进资金的利用效果。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管理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在资产中,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最强,但货币资金盈利性最弱。现金是非盈利性的资产,银行存款虽有利息生成而利益太小。企业因种种需要必须置存货币资金,但应合理安排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减少货币资金的闲置,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果。 一、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与成本 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支付的需要,如购买原材料、支付人工工资、偿还债务、交纳税款等。这种需要发生频繁,金额较大,是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主要原因。预防性需要是指企业为应付意外的、紧急的情况而需要置存货币资金,如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客户违约等打破原先的货币资金收支平衡。企业为预防性需要而置存货币资金的多少取决于:一是企业临时举债能力;二是企业其他流动资产变现能力;三是企业对货币资金预测的可靠程度;四是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投机性需要是指企业为抓住瞬息即逝的市场机会,投机获利而置存货币资金,如捕捉机会超低价购入有价证券、原材料、商品等,意在短期内抛售获利。 置存货币资金通常会发生四种成本,即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 持有成本是指因置存货币资金而丧失的投资收益,这是一项机会成本,它与置存货币资金的数量有关,货币资金置存越多,持有成本越大。转换成本是指有价证券与货币资金转换时的交易费用,严格地讲转换成本仅指与交易金额无关而与交易次数成正比的交易费用,这才是我们决策中的相关成本。短缺成本是指因置存货币资金太少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如因无钱购买原材料造成停工损失,失去现金折扣,不能及时支付而造成信誉损失等。短缺成本也与置存货币资金的数量有关,货币资金置存越多,短缺成本越小。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置存货币资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安全防盗设施的建造费用等。管理费用一般是固定费用。 二、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确定 如上所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交易、预防、投机等需要,必须置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但货币资金持有太多或太少都对企业不利。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就是指使有关成本之和最小的货币资金持有数额,它的确定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分析模式两种方法。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各相关成本,测算各相关成本之和最小时的货币资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在成本分析模式下应分析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在成本分析模式下不存在转换成本。机会成本随着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增大而增大,一般可按年货币资金持有量平均值的某一百分比计算,这个百分比是该企业的机会性投资的收益率,一般可用有价证券利息率代替。计算公式为: 机会成本=货币资金平均持有量×有价证券利息率 管理成本由于是固定成本,因而是一项无关成本,按理说在决策中不应予以考虑,但本模式下为匡算总成本的大小,仍把它考虑在内,当然对决策结果是不会造成影响的。短缺成本随着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增大而减少,当货币资金持有量增大到一定量时,短缺成本将不存在。 成本分析模式下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可用图解法确定。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横轴表示货币资金持有量,以纵轴表示成本,画出各项成本的图像。一般说,机会成本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的射线,管理成本是一条水平线,短缺成本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的直线或上凹的曲线,它与横轴相交,表示货币资金持有相当大的一笔数额时不再存在短缺成本。总成本线由各项目成本线纵坐标相加后得到,它是一条上凹的曲线,总成本线最低点处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见图8-1:

图8-1 成本分析模式下的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也可用编制货币资金持有成本分析表来确定,见表8-1。由表可知该企业持有60万元货币资金最好,最小持有总成本为8万元。 表8-1 某企业货币资金持有成本分析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甲 |乙 |丙 |丁 |
|货币资金持有量 |50 |60 |70 |80 |
|机会成本 |5 |6 |7 |8 |
|管理成本 |1 |1 |1 |1 |
|短缺成本 |3 |1 |0.5 |0 |
|持有总成本 |9 |8 |8.5 |9 |

(二)存货分析模式 存货分析模式是借用存货管理经济批量公式来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这一模式的使用有如下假定: (1)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需用的货币资金已事先筹措得到,并以短期有价证券的形式存放在证券公司内。 (2)企业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是均匀、稳定、可知的,可通过分批抛售有价证券取得。 (3)短期有价证券利率稳定、可知。 (4)每次将有价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可知。 在存货分析模式下有两项相关成本: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置存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置存货币资金而丧失的将这些资金投资于证券可得到的投资收益,此项成本与有价证券收益率有关,也与置存货币资金的平均余额有关。交易成本(转换成本)是指与交易次数成正比的经纪费用。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若每次抛售有价证券金额大,会使货币资金平均余额大而增加置存成本,但会使交易次数少而减少交易成本;反之,若每次抛售有价证券金额小,会减少置存成本和增加交易成本。存货分析模式旨在使相关总成本,即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假设下列符号: TC——存货分析模式下的相关总成本; T1——相关的置存成本; T2——相关的交易成本; C——一次交易资金量,也即企业最高货币资金存量; i——有价证券收益率; T——一个周期内货币资金总需求量; b——有价证券一次交易固定成本。

|总成本(TC)=T1+T2= |货币资金 |× |
| |平均余额 | |
| 销售额 |200 |240 |
| 销售成本: | | |
| 变动成本 | 60 | 72 |
| 固定成本 | 20 | 20 |
| 毛利 |120 |148 |
| 收帐费用 | 10 | 12 |
| 坏帐损失 | 3 | 5 |

要求: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个信用期限? 解:信用期由20天延长到40天 增加销售利润=148-120=28(万元) 增加机会成本=[pic] =0.42(万元) 增加管理成本=l2-10=2(万元) 增加坏帐成本=5-3=2(万元) 增加净收益=28-(0.42+2+2)=23.58(万元) 结论:应选择40天信用期。 本例中销售利润的增加是指毛利的增加,在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边际贡献的增加。 2.现金折扣 延长信用期限会增加应收账款的占用额及收帐期,从而增加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帐成本。企业为了既能扩大销售,又能及早收回款项,往往在给客户以信用期限的同时推出现金折扣条款。现金折扣是企业给予客户在规定时期内提前付款能按销售额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的优惠政策,它包括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率两个要素。(2/10,N/30)表示信用期限为30天,如客户能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超过10天,则应在30天内足额付款。其中10天是折扣期限,2%是现金折扣率。现金折扣本质上是一种筹资行为,因此现金折扣成本是筹资费用而非应收账款成本。在信用条件优化选择中,现金折扣条款能降低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帐成本,但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现金折扣成本。现金折扣条款有时也会影响销售额(比如有的客户冲着现金折扣条款来购买本企业产品),造成销售利润的改变。现金折扣成本也是信用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信用条件优化的要点是:增加的销售利润能否超过增加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帐成本和折扣成本四项之和。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净额×折扣期内付款的销售额比例×现金折扣率 【例8-4】 根据[例8-3]资料,若企业在采用40天的信用期限的同时,向客户提供(2/10,n/40)的现金折扣,预计将有占销售额60%的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而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均比信用期为40天的方案下降8%。要求:判断该企业应否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 解:在[例8-3]中已判明40天信用期优于20天信用期,因此本例只需在40天信用期的前提下用有现金折扣方案和无现金折扣方案比较。 增加销售利润=0 平均收帐期=10×60%+40×40%=22(天) 增加机会成本=240 ×[pic]×9%×[pic]-240×[pic]×9%×[pic]=-0.324(万元) 增加管理成本=12×(-8%)=-0.96(万元) 增加坏帐成本=5×(-8%)=-0.4(万元) 增加折扣成本=240×60%×2%=2.88(万元) 增加净收益=0-(-0.324-0.96-0.4+2.88)=-1.196(万元) 结论:该企业不应向客户提供现金折扣。 【例8-5】 某企业产销 A产品,单位售价 400元,单位变动成本 300元。现接到某客户的追加定单1 000件,企业尚有生产能力给予接受。但是该客户提出赊账期为60天的付款方式,假如在30天内付款能给予2%的现金折扣,客户愿意有20%的货款在折扣期内支付。该企业根据信用调查,该客户信用等级较低,坏帐损失率可能达到20%。该企业最低投资报酬率15%,收帐管理费用为赊销收入额的2%。 要求:计算并决策该企业是否应接受定单。 解: 增加销售利润=(400—300)×1 000=100 000(元) 增加机会成本=400×[pic]×1 000×(20%×[pic])×15% =6750(元) 增加管理成本=400×1 000×2%=8 000(元) 增加坏帐成本=400×1 000×20%=80 000(元) 增加折扣成本=400×1 000×20%×2%=1 600(元) 增加净收益=100 000一(6 750+8 000+80 000+1 600) =3650(元) 结论:该企业应接受定单。 (三)收帐政策 收帐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企业应投入一定收帐费用以减少坏帐的发生。一般地说,随着收帐费用的增加,坏帐损失会逐渐减少,但收帐费用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收帐费用增加到一定数额后,坏帐损失不再减少,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绝对避免坏帐。收帐费用投入多少为好要在权衡增加的收帐费用和减少的坏帐损失后作出。 其次,企业对客户欠款的催收应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对超过信用期限不多的客户宜采用电话、发信等方式“提醒”对方付款。对久拖不还的欠款,应具体调查分析客户欠款不还的原因。如客户确因财务困难而无力支付,则应与客户相互协商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较理想的办法,甚至对客户予以适当帮助、进行债务重整等。如客户欠款属恣意赖帐、品质恶劣,则应逐渐加强催帐力度,直至诉诸法律,并将该客户从信用名单中排除。对客户的强硬措施应尽量避免,要珍惜与客户之间的友情,以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我们不仅要想到争取更多的回头客,也要想到如果日后与客户地位倒置的话,留下回旋的余地。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监督应收账款的收回 企业对应收账款要落实专人做好备查记录,通过编制应收账款帐龄分析表,实施对应收账款收回情况的监督。见表8-3: 表8-3
应收账款帐龄分析表
|应收账款帐龄 |账户数量 |金额(万元) |比重(%) |
|信用期内 |100 |80 |42.11 |
|超过信用期1月内 |50 |40 |21.05 |
|超过信用期2月内 |40 |30 |15.79 |
|超过信用期3月内 |30 |20 |10.53 |
|超过信用期半年内 |20 |10 | 5.26 |
|超过信用期1年内 |10 | 5 | 2.63 |
|超过信用期1年以上 |15 | 5 | 2.63 |
|合 计 | 265 | 190 | 100 |

从帐龄分析表可以看到企业的应收账款在信用期内及超过信用期各时间档次的金额及比重,也即帐龄结构。一般讲逾期拖欠时间越长,收回的难度越大,也越可能形成坏帐。通过账龄结构分析,做好信用记录,可以研究与制定新的信用政策和收帐政策。 (二)建立坏帐准备金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帐损失难以避免。为使各会计年度合理负担坏帐损失,减少企业的风险,应当建立应收账款坏帐准备金制度。按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年末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帐准备金。

第四节 存货的管理

一、存货与存货成本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据很大比重,但它又是一种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项目。对存货的管理重点在于提高存货效益和力求控制降低存货资金的比重两个方面。 存货成本有: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发生的支出,它由购置成本和订货成本构成。 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即存货的买价,它是存货单价与数量的乘积。在无商业折扣的情况下,购置成本是不随采购次数等变动而变动的,是存货决策的一项无关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为组织采购存货而发生的费用。订货成本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这类固定性的订货成本与决策无关。订货成本中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电费等,这类变动性的订货成本是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储存成本有一部分是固定性的,如仓库折旧费、仓库员工的固定工资等,这类成本与决策无关。储存成本中另一部分为与存货储存数额成正比的变动成本,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损失、存货保险费等,这类变动性的储存成本是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如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短缺造成的延迟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损失;材料缺货而采用替代材料的额外支出。缺货成本中有些是机会成本,只能作大致的估算。当企业允许缺货时,缺货成本随平均存货的减少而增加,它是存货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二、存货资金定额的测算 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的比重很大,做好存货资金定额的测算工作,有助于控制降低存货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提高存货资金的利用效果。测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有定额日数法、比例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一)定额日数法 定额日数法是根据存货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和定额日数来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金定额=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定额日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资金定额的测算。 1.原材料资金定额的测算 原材料资金定额=原材料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原材料资金定额日数 =[pic]
|×( |在途 |+ |验 |+ |整 |+ |
| |日数 | |收 | |理 | |
| | | |日 | |准 | |
| | | |数 | |备 | |
| | | | | |日 | |
| | | | | |数 | |
| | |计划期日数 | | | | |

公式中的在产品成本系数是指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平均成本占产成品成本的百分比,打这个折扣的原因是产品生产成本不一定在生产周期之初一次全额投入的。例如,某产品的单位成本是150元,其中原材料费用为90元,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60元在生产中陆续投入。该产品的在产品成本系数为: [pic] 【例 8-7】 某企业甲产品全年产量 20 000吨,产品单位计划成本500元,生产周期 18天,在产品成本系数为 70%。 要求:计算该在产品资金定额。 解:该在产品资金定额=[pic]×18×70%=350 000(元) 3.产成品资金定额的测算
|产 成 品 | = |计划期生产总量×单位产品计划成本 |×产成品定额日数 |
|资金定额 | | | |
| | |计划期日数 | |

公式中产成品定额日数包括产成品在库储存日数、发运日数和销售款项的结算日数。 【例8-8】 根据[例 8-7]资料,若甲产品完工库存日数为 6天,发运日数为1天,结算日数为2天。 要求:计算甲产品的产成品资金定额。 解: 产成品资金定额=[pic]×(6+1+2)=250 000(元)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基期有关存货资金实际合理占用额为基础,分析有关因素变动情况来测算存货资金定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 |=( |上年存货实际 |- |不合理 |)×(1+ |预测年度 |) |
|金定额 | |平均占用额 | |占用额 | |生产增长% | |
|×(1+ |预测年度 |)×(1- |预测年度存货 |) |
| |价格增长% | |周转速度增长% | |

【例 8-9】 某企业上年度包装物平均占用资金 20万元,其中不合理占用为2万元。假定计划年度生产增长5%,价格上涨10%,资金周转加速5%。 要求:计算计划年度包装物资金定额。 解:包装物资金定额=(200 000-20 000)×(1+5%)×(1+10%)×(1-5%) =197 505(元) (三)比例分析法 比例分析法是根据存货资金占用额的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按比例推算存货资金定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 | = |计划年度某项 |× |上年该项指标 |×(1- |预测计划年度存货 |) |
|金定额 | |指标的数额 | |正常存货率 | |周转速度增长% | |

【例 8-10】 某企业上年度合理存货平均占用额为 40万元,上年销售收入总额800万元,预测计划年度销售收入将增加到1 000万元,计划年度存货周转速度增长10%。 要求:计算计划年度存货资金定额。 解:存货资金定额=1 000×[pic]×(1一10%)=45(万元) 三、存货控制的方法 存货资金定额确定之后,如何取得存货、管理存货,使存货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相关成本最小,效益最大,这就是存货的控制。存货控制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介绍经济批量模型、陆续到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存货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及适时性管理。 (一)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批量是指能使一定时期内某项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小时的订货批量。经济批量模型的分析研究要有若干基本假设,主要是:存货单价不变,不允许缺货,存货的消耗均匀,订货能瞬间一次到达,变动性的单位订货、储存成本都不变等。 经济批量模型中的相关总成本TC是由两项相关成本合成的:变动性订货成本TC。和变动性储存成本TCc。 设存货年需用量为A,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P,全年订货n次,每次订货量为Q,则: TC0=P×n=P×[pic] 设存货年平均单位变动性储存成本为C1,年平均储存量为[pic],则: [pic] 存货的年相关总成本TC是TC。与TCc之和: [pic] (1) 显然,每次订货量少,则储存成本小,但必然导致订货次数增多,引起订货成本增大;反之,每次订货量多,则储存成本大,但可使订货次数减少,导致订货成本降低。可见,每次订货量太多或太少都不好。存货控制就是要寻求最优的订货量Q*,使全年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小值TC*。这个Q*就是经济订货量,或称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模型可以用微分学方法求解: TC’=-[pic] 令TC’=0 可得:[pic] 这时:TC=[pic] 因为TC”=[pic]>0 所以[pic]是TC的最小值 可知,经济批量模型的最优解为: 最优订货批量 Q*=[pic] 最小相关总成本TC*=[pic] 经济批量模型下,存货储存情况如图8-2所示:

图8-2 最优订货批量出现在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之和最小,也即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相等时。 【例8-11】 企业全年耗用甲种材料1 800千克,该材料单价20元,年单位储存成本4元,一次订货成本25元。 要求:确定(1)经济订货批量;(2)最小相关总成本;(3)最佳订货次数;(4)最佳订货周期;(5)最佳存货资金占用额。 解:依上述资料计算: (1)经济批量=[pic](千克) (2)最小相关总成本=[pic](元) (3)最佳订货次数=1 800÷150=12(次) (4)最佳订货周期=360÷12=30(天) (5)最佳存货资金占用额=20×[pic](元) (二)陆续到货模型 经济批量模型中,我们作了六项基本假设,其中有一项是“订货能瞬间一次到达”。然而这一项假设实际未必如此,为此我们分析讨论存货陆续到达情况下的最优决策。 本模型下,存货储存情况应如图8-3所示。图中时间段AC是一订货周期,这一周期分成两部分:在AB段陆续到货又陆续耗用,在BC段只耗用。

设存货年需用量为A,每次订货量为Q,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P,全年订货n次,则相关订货成本TC0为: TC0=P×n=P×[pic] 设存货年平均单位变动性储存成本为C1,年平均储存量为[pic],存货每日到货量为m,每日耗用量为n,则在AB段,每日增加储存m-n,共到货[pic]天。 则最大库存量[pic]及相关储存成本TCc为: [pic]=(m-n)×[pic]=(1-[pic])×Q TCc=C1×[pic]=C1×[pic]=[pic] C1×(1-[pic])×Q 陆续到货模型的相关总成本TC为: TC=TC0+TCc=P×[pic]+[pic] C1×(1-[pic])×Q TC’=-[pic] +[pic] C1×(1-[pic]) 令TC’=0,得Q*=[pic] ∵TC”=[pic]>0 ∴Q*处TC有最小值 TC*=[pic] 陆续到货模型的最优解为: 最优订货批量Q*=[pic] 最小相关总成本TC*=[pic] 【例8-12】明光化工厂全年需A原料2 700千克,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100元,每千克A原料年平均变动性储存成本为6元。每次订货后每天能运达A原料25千克,而该厂每天生产消耗A原料9千克。 要求:计算最优订货批量及全年最小相关总成本 解:最优订货批量=[pic]=375(千克) 最小相关总成本=[pic]=1 440(元) (三)商业折扣模型 经济批量模型中的“存货单价不变”假设也有可能与实际不符,为此我们分析讨论存在商业折扣情况下的最优决策。 设采购单价为K,采购成本为TCk,这时采购成本随采购批量大小变动,是决策的一项相关成本。相关总成本TC为: TC=TCk+TC0+TCc =K×A+P×[pic]+C1×[pic] 本模型可按下述程序求最优解: (1)按经济批量模型求出订货批量。 (2)按商业折扣条款查出与步骤(1)求得的批量对应的采购单价及相关总成本。 (3)按商业折扣条款中采购单价低于步骤(2)求得的单价的各档次的最低批量对应的相关总成本。 (4)比较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为最优解。 【例8-13】假设求精工厂全年需用甲零件10 000件。每次变动性订货成本为50元,每件甲零件年平均变动性储存成本为4元。当采购量小于600件时,单价为10元;当采购量大于或等于600件,但小于1 000件时,单价为9元;当采购量大于或等于1 000件时,单价为8元。 要求:计算最优采购批量及全年最小相关总成本。 解:先计算经济批量 Q1=[pic]=500(件) 这时甲零件单价为10元 相关总成本TC1=10×10 000+[pic]=102 000(元) 当单价为9元时: Q2=600件 TC2=9×10 000+50×[pic]+4×[pic] ≈92 033.33(元) 当单价为8元时: Q3=1 000件 TC3=8×10 000+50×[pic]+4×[pic] =82 500(元) 本例最优采购批量1 000件,全年最少相关总成本为82 500元。 (四)存货ABC控制法 ABC控制法的要点是把企业的存货物资按其金额大小划分为A、B、C三类,然后根据重要性在控制管理中分别对待。 A类物资是指品种少、实物量少而价值高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70%,而实物量不超过20%。 C类物资是指品种多、实物量多而价值低的物资,其成本金额约占10%,而实物量不低于50%。 B类物资介于A类、C类物资之间,其成本金额约占20%,而实物量不超过30%。 对于A类物资应经常检查库存、严格管理、科学地制定其资金定额并按经济批量模型合理进货。对于C类物资不必严加控制,一次进货可适当多些,待发现存量已经不多时再次进货即可。对于B类物资采取比较严格的管理,视具体情况部分参照A类,部分参照C类控制。 当企业存货品种繁多、单价高低悬殊、存量多寡不一时,使用ABC控制法可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区别对待,使存货控制更方便有效。 (五)分级归口控制 分级归口控制是指按照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相结合、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存货资金定额按各职能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归口管理,各职能部门再将资金定额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乃至个人,实行分级管理。 (六)适时性管理 适时性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努力实现经营需求与存货供应同步,存货传送与存货消耗同步,使存货库存最小化。适时性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存货资金的占用,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章小节: 1.流动资产的特点有:流动性、继起性、并存性、补偿性。流动资产如同企业的血液不断地周转循环。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满足偿还短期债务后可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 2.企业置存货币资金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通常会发生四种成本,即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确定有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分析模式。 3.应收帐款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信用条件的优化要点是以增加的销售利润与增加的各项成本之和作比较。 4.存货管理的要点有二个方面:存货资金定额的测算和存货控制。 5.存货资金定额的测算方法有:定额日数法、因素分析法和比例分析法。
定额日数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金定额=每日平均资金占用额×定额日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资金定额的测算。
因素分析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 |=( |上年存货实际 |- |不合理 |)×(1+ |预测年度 |) |
|金定额 | |平均占用额 | |占用额 | |生产增长% | |
|×(1+ |预测年度 |)×(1- |预测年度存货 |) |
| |价格增长% | |周转速度增长% | |

比例分析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 | = |计划年度某项 |× |上年该项指标 |×(1- |预测计划年度存货 |) |
|金定额 | |指标的数额 | |正常存货率 | |周转速度增长% | |

6.存货控制的方法有:经济批量模型、陆续到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存货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及适时性管理。
经济批量模型的最优解为:
最优订货批量 Q*=[pic] 最小相关总成本TC*=[pic]
陆续到货模型的最优解为:
最优订货批量Q*=[pic] 最小相关总成本TC*=[pic]

习 题

一、判断题 1.营运资金就是流动资产。 ( ) 2.置存货币资金的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 ( ) 3.增加收帐费用,就会减少坏帐损失,当收帐费用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发生坏帐损失。 ( ) 4.存货的取得成本是由购置成本和订货成本两部分构成的,这两部分成本都是实际发生的,都是存货控制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 ) 5.流动资金在企业正常经营中是必须的,企业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其中的货币资金越多越好。 ( ) 6.成本分析模式下当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时的货币资金持有量是最佳的。 ( ) 7.企业是否延长信用期限,应将延长信用期后增加的销售利润与增加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帐成本进行比较。 ( ) 8.存货ABC控制法中,C类物资是指数量少、价值低的物质。 ( ) 9.在产品成本系数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费用的递增情况,产品生产费用越集中在生产过程前期发生,则在产品成本系数越小。 ( ) 10.存货分级归口控制要求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相结合、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 ( ) 二、单项选择题 1.现金折扣成本是一项( )。 A.筹资费用 B.销售成本 C.收帐成本 D.管理成本 2.在存货分析模式下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出现在( )时。 A. 置存成本大于交易成本 B. 置存成本小于交易成本 C.置存成本等于交易成本 D.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大 3.信用标准是( )的重要内容。 A.信用条件 B. 信用政策 C.收帐政策 D. 信用期限 4.坏帐损失和收帐费用是( )的考虑要点。 A.制定收帐政策 B.制定信用政策 C.制定信用标准 D.确定信用条件 5.陆续到货模型中,企业该项存货最大库存量是( )。 A.一次进货量 B. 全部需求量 C.一天到货量 D. 进货期内累计增加的库存量 6.在产品成本系数是指生产过程中( )占产成品成本的百分比。 A. 在产品初始投入成本 B.在产品全部费用 C.在产品平均成本 D.投入材料成本 7.供应间隔系数是指材料( )与最高库存量的比值。 A、最低储存量 B.保险储备量 C.平均库存量 D.采购点储备量 8.依据存货每日资金占用额及资金周转期计算存货资金定额的方法叫( )。 A.因素分析法 B.定额日数法 C.比例分析法 D.时间序列法 9.存货控制法中,A类物资属性是( )。 A.金额大、数量多 B.金额小、数量少 C.金额大、数量少 D. 金额小、数量多 10.要获得商业折扣模型的最优解,必须先计算( )的订货批量。 A.经济批量模型 B. 陆续到货模型 C.最小单价段 D.最大单价段 三、多项选择题 1.流动资产的特点有( )。 A.流动性 B. 继起性 C.并存性 D.补偿性 2.货币资金包括( )。 A.银行存款 B. 应收款项 C. 其他货币资金 D.库存现金 3.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是为了满足( )。 A.国家政策性需要 B.交易性需要 C.预防性需要 D.投机性需要 4.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确定的成本分析模式涉及( )。 A.机会成本 B.管理成本 C.转换成本 D.短缺成本 5.货币资金日常管理应注意( )。 A.缩短收款时间 B. 推迟付款日期 C.利用闲置资金 D.尽量不用货币资金 6.产成品定额日数包括( )。 A.在库储存日数 B. 发运日数 C.结算日数 D.保险日数 7.经济批量模型的假设包括( )。 A.存货单价不变 B. 不允许缺货 C.存货消耗均匀 D.订货瞬时到达 8.在产品资金定额是下述项目( )的乘积。 A.平均每日产量 B. 计划单位成本 C.生产周期 D.在产品成本系数 9.存货控制的方法有( )。 A.商业折扣模型 B. 适时性管理 C.经济批量模型 D.分级归口控制 10.存货成本中与订货批量紧密相关的项目是( )。 A.购置成本 B. 变动成本 C.订货成本 D.储存成本 四、计算题 1.某企业预计明年货币资金总需求为500万元,拟用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取得,每次买卖证券的经纪费用为120元,证券月利率为1%。 要求:确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及最小相关总成本。 2.A企业 2003年销售收入 10 000元,销售利润2 000元,边际贡献率30%,固定成本1 000元。假定该企业预测 2004年边际贡献率和固定成本都无变化。A企业准备在2004年延长信用期并提供现金折扣,资料如下表:
|项目 |2003年 |2004年 |
|信用期限 |20天 |30天 |
|现金折扣 |(0/0,n/20) |(2/10,n/30) |
|销售收入 |10 000元 |14 000元 |
|平均收帐期 |20天 |15天 |
|市场利息率 |10% |10% |
|坏帐损失率 |3% |1% |

估计取得现金折扣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为40%。 要求:通过计算判断2004年是否变更信用条件? 3.某企业年计划生产A产品1 000件,每件耗用甲材料 1 000千克,每千克甲材料计划价30元。甲材料在途2天,验收、整理准备各需1天,保险储备2天,一年进货9次,供应间隔系数为60%。 要求:计算甲材料的资金定额。 4.某企业 A产品全年产量 10 000吨,产品单位计划成本1 000元,生产周期36天,原材料费用700元,在生产开始一次投入,其他费用300元,在生产中陆续投入。 要求:计算该在产品的资金定额。 5.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平均日产量为 50件,单位计划成本为1 200元,产品储存日数为2天,发运日数为2天,结算日数为2天。 要求:计算该产成品的资金定额。 6.资料: 1)某工厂计划年度全年计划耗用钢材1 800吨。 2)钢材市场价格每吨3 000元。 3)有甲、乙、丙三个企业愿向本厂供应钢材,有关资料如下:
|供货单位 |供应间隔日数 |每次最低供应量 |在途日数 |
|甲 |30 |240 |5 |
|乙 |36 |150 |9 |
|丙 |40 |200 |7 |

4)供应间隔系数按75%计算,表中供应间隔日数可以延长。 5)生产准备日数为2天,验收、保险日数各为1天。 要求:按照保生产、省资金的原则,从上述三个供应单位中选择一个,作为本厂的钢材供应单位,并计算出本厂计划年度钢材储备资金需要量。 7.某企业A材料上年度平均余额500万元,其中不合理占用额50万元,本年度生产增长10%,材料资金周转加速5%。 要求:计算A材料资金定额。 8.企业某辅助材料上年度实际平均占用额50万元,实际耗用额500万元,计划年度耗用额70O万元,资金周转加速5%。 要求:计算该辅助材料资金定额。 9.企业所需某种材料采购总量1 000吨,材料单价5 000元,每次采购费用800元,每吨材料平均保管费用 40元。 要求:计算经济采购批量及订货周期。 10.A企业全年需K部件10 000件。当采购量小于200件时,单价为50元;当采购量达到200件时,单价为48元;当采购量达到500件时,单价为46元;当采购量达到1 000件时,单价为45元。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20元,每件K部件年变动性储存成本为10元。 要求:计算最优采购批量及最小相关总成本。 11.B企业全年需S原料1 000吨,订货后每天能运达10吨,而企业每天需消耗3吨。每次订货的订货成本为70元,每吨S原料平均储存成本20元。 要求:计算最优订货批量及全年最低相关总成本。

第 八 章 利润分配管理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几种常用的股利分配政策、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公司制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了解利润分配原则和股利支付程序。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企业年度决算后实现的利润总额,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关系着国家、企业、职工及所有者各方面的利益,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和制度执行。利润分配的结果,形成了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投资者的投资报酬和企业的留用利润等不同的项目,其中企业的留用利润是指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由于税法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缴纳税款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看,财务管理中的利润分配,主要指企业的净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的实质就是确定给投资者分红与企业留用利润的比例。 一、利润分配基本原则 (一)依法分配原则 为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国家制定和颁布了若干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大比例。企业的利润分配必须依法进行,这是正确处理企业各项财务关系的关键。 (二)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正确处理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这两者的关系,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企业除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外,可适当留存一部分利润作为积累,这部分未分配利润仍归企业所有者所有。这部分积累的净利润不仅可以为企业扩大生产筹措资金,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供未来年度进行分配,起到以丰补歉、平抑利润分配数额波动、稳定投资报酬率的作用。 (三)兼顾职工利益原则 企业的净利润归投资者所有,是企业的基本制度。但企业职工不一定是企业的投资者,净利润就不一定归他们所有,而企业的利润是由全体职工的劳动创造的,他们除了获得工资和奖金等劳动报酬以外,还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净利润的分配,如在净利润中提取公益金,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公益金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职工对这些福利设施具有使用权并负有保管之责,但没有所有权。 (四)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企业利润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收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即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这是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利益关系的立足点。投资者因投资行为,以出资额依法享有利润分配权,就要求企业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要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不搞幕后交易,不帮助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投资者,任何人不得以在企业中的其他特殊地位谋取私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利润分配程序是指公司制企业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派必须经过的先后步骤。 (一)非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非股份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依法交纳所得税。交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按我国财务和税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年度亏损,可以由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尚不足于弥补的,可以由以后年度的利润继续弥补,但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连续期限不超过5年。5年内弥补不足的,用本年税后利润弥补。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只有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零时,企业才能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可供分配的利润大于零是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的必要条件。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净利润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为基数,按10%提取。即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时,法定盈余公积金计提基数为: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若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时,法定盈余公积金计提基数为本年净利润,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在计算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时计入。当企业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按规定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法定公益金 法定公益金是以法定盈余公积金相同基数的5%—10%计提的职工公共利益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福利设施支出。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本年净利润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余额,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即为企业本年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照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确定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数额。 【例9—1】 某公司1995年初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为37万元,1995年发生亏损100万元,1996—2000年间的每年税前利润为10万元,2001年税前利润为15万元,2002年税前利润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40%,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计提比例为15%。 要求:(1)2001年是否交纳的所得税?是否计提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2)2002年可供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为多少? 解:(1)2001年初未分配利润 = 37-100+10×5 =-13(万元)(为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应弥补的亏损) 2001年应交纳所得税 = 15×40% = 6(万元) 本年税后利润=15-6 =9(万元) 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 = 9-13 =-4(万元),不能计提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2)2002年税后利润=40(1-40%)= 24(万元) 可供给分配的利润 = 24-4 = 20(万元) 计提盈余公积金(公益金) =20×15% = 3(万元) 可供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 20-3 = 17(万元)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是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投资回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应遵循纳税在先、企业积累在先、无盈余不分利的原则,其分配顺序在利润分配的最后阶段,这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权利、义务以及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 (二)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息。一般地,优先股按事先约定的股息率取得股息,不受企业盈利与否或多少的影响。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自行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基数与计提盈余公积金的基数相同,计提比例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 6.支付普通股股利。 从上述利润分配程序看,股利来源于企业的税后利润,但净利润不能全部用于发放股利,股份制企业必须按照有关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顺序、比例,在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才能向优先股股东支付股息,在提取了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后,才能向普通股股东发放股利。如股份公司当年无利润或出现亏损,原则上不得分配股利。但为维护公司股票的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按股票面值较低比率用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支付股利后的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第二节 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企业管理层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股利分配在公司制企业经营理财决策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通常较高的股利,一方面可使股东获取可观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还会引起公司股票市价上涨,从而使股东除股利收入外还获得了资本利得。但是过高的股利必将使公司留存收益大量减少,或者影响公司未来发展,或者大量举债,增加公司资本成本负担,最终影响公司未来收益,进而降低股东权益。而较低的股利,虽然使公司有较多的发展资金,但与公司股东的愿望相背离,股票市价可能下降,公司形象将受到损害。因而对公司管理当局而言,如何均衡股利发放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并使公司股票价格稳中有升,便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层孜孜以求的目标。常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股利分配政策类型 股利分配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确定支付股利与留用利润的比例,即股利支付率问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常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主张,企业未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企业设定的最佳资本结构,确定未来投资所需的权益资金,先最大限度地使用留用利润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例9—2】 某企业遵循剩余股利政策,其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60%。 要求:(1)如果该年的税后利润为60万元,在没有增发新股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从事的最大投资支出是多少? (2)如果企业下一年拟投资100万元,企业将支付股利多少? 解:(1)企业最大的投资支出 = 60 /(1-60%)= 150(万元) (2)企业支付股利 = 60-100×(1-60%)= 20(万元) 剩余股利政策成立的基础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如果企业再投资的收益率高于投资者在同样风险下其他投资的收益率,他们宁愿把利润保留下来用于企业再投资,而不是用于支付股利。如企业有投资收益率达12%的再投资机会,而股东取得股息后再投资的收益率只有10%时,则股东们愿意选择利润保留于企业。股东取得股息再投资后10%的收益率,就是企业利润留存的成本。如果投资者能够找到其他投资机会,使得投资收益大于企业利用保留利润再投资的收益,则投资者更喜欢发放现金股利。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盈利的留存或发放股利毫无偏好,关键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必须大于零。 剩余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再投资的权益资金需要,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并能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它的缺点是忽略了不同股东对资本利得与股利的偏好,损害那些偏好现金股利的股东利益,从而有可能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此外企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是以投资的未来收益为前提的,由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不一定了解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水平,也会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二)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表现为每股股利支付额固定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不论经济情况如何,也不论企业经营好坏,不降低股利的发放额,将企业每年的每股股利支付额,稳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保持不变,只有企业管理当局认为企业的盈利确已增加,而且未来的盈利足以支付更多的股利时,企业才会提高每股股利支付额。 稳定的股利政策的实行比较广泛。如果企业的盈利下降,而股利并未减少,那么,投资者会认为企业未来的经济情况会有好转。因此,一般的投资者都比较喜欢投资于稳定的股利支付政策的企业。而稳定的股利政策则有助于消除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感,对于那些期望每期有固定数额收入的投资者,则更喜欢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努力促使其股利的稳定性。固定股利政策的缺点主要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利相脱节,当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股利,这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稳定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将每年盈利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实行这一政策的企业认为,只有维持固定股利支付率,才能使股利与公司盈利紧密结合,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这样才算真正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股东。这一政策的问题在于,如果企业的盈利各年间波动不定,则其股利也随之波动。由于股利随盈利而波动,会影响股东对企业未来经营的信心,不利于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的稳定与上涨。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四)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介于固定股利与固定股利支付率之间的一种股利政策。其特征是:企业一般每年都支付较低的固定股利,当盈利增长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付额外股利。即当企业盈余较低或现金投资较多时,可维护较低的固定股利,而当企业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加付额外股利。这种政策既能保证股利的稳定性,使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又能做到股利和盈利有较好的配合,使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与现金流量波动不够稳定的企业,因而也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二、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 理论上,股利是否影响企业价值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仍然是要进行股利分配的。当然,企业分配股利并不是无所限制,总是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法律因素、企业因素、股东意愿及其他因素等几个方面: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有关法规对企业的股利分配有如下限制: 1.资本保全限制 资本保全限制规定,企业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如我国法律规定:各种资本公积准备不能转增股本,已实现的资本公积只能转增股本,不能分派现金股利;盈余公积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 2.资本积累限制 企业积累限制规定,企业必须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和基数,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企业当年出现亏损时,一般不得给投资者分配利润。 3.偿债能力限制 偿债能力限制是指企业按时足额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如果企业已经无力偿付到期债务或因支付股利将使其失去偿还能力,则企业不能支付现金股利。 (二)企业因素 企业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便成为对股利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1.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应以一定资产流动性为前提。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好,说明其变现能力越强,股利支付能力也就越强。高速成长的盈利性企业,其资产可能缺乏流动性,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了,这类企业当期利润虽然多但资产变现能力差,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就会削弱。 2.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少发现金股利,将大部分盈余留存下来进行再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保留大量盈余的结果必然是大量资金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所以,处于成长中的企业,因一般具有较多的良好投资机会而多采取低股利政策,许多处于经营收缩期的企业,则因缺少良好的投资机会而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3.筹资能力 如果企业规模大、经营好、利润丰厚,其筹资能力一般很强,那么在决定股利支付数额时,有较大选择余地。但对那些规模小、新创办、风险大的企业,其筹资能力有限,这类企业应尽量减少现金股利支付,而将利润更多地留存在企业,作为内部筹资。 4.盈利的稳定性 企业的现金股利来源于税后利润。盈利相对稳定的企业,有可能支付较高股利,而盈利不稳定的企业,一般采用低股利政策。这是因为,对于盈利不稳定的企业,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利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企业形象受损、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利用于再投资,以提高企业的权益资本比重,减少财务风险。 5.资本成本 留用利润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或举借债务相比,不但筹资成本较低,而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企业如果一方面大量发放股利,而另一方面又以支付高额资本成本为代价筹集其他资本,那么,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无论如何是不恰当的,甚至有损于股东利益。因而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企业扩大规模,需要增加权益资本时,不妨采取低股利政策。 (三)股东意愿 股东在避税、规避风险、稳定收入和股权稀释等方面的意愿,也会对企业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毫无疑问,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可能使每个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制定股利政策的目的在于,对绝大多数股东的财富产生有利影响。 1.避税考虑 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得不受到股东的所得税负影响。在我国,由于现金股利收入的税率是20%,而股票交易尚未征收资本利得税,因此,低股利支付政策,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多的资本利得收入,达到避税目的。 2.规避风险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一部分投资者看来,股利的风险小于资本利得的风险,当期股利的支付解除了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往往会要求企业支付较多的股利,从而减少股东投资风险。 3.稳定收入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很大比例的富有股东,这些股东多半不会依赖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维持生活,它们对定期支付现金股利的要求不会显得十分迫切。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绝大部分股东,属于低收入阶层以及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他们需要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来维持生活或用于发放养老金等,因此,这部分股东特别关注现金股利,尤其是稳定的现金股利发放。 4.股权稀释 企业必须认识到高股利支付率会导致现有股东股权和盈利的稀释,如果企业支付大量现金股利,然后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增加,最终将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的下降,对现有股东产生不利影响。 (四)其他因素 影响股利政策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不属于法规规范的债务合同约束、政府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以及因通货膨胀带来的企业对重置实物资产的特殊考虑等。 1.债务合同约束 企业的债务合同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往往有限制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的条款,这使得企业只能采用低股利政策。 2.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 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储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企业和其他一些机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股票种类的选择,往往与股利特别是稳定股利的支付有关。如果某种股票的连续几年不支付股利或所支付的股利金额起伏较大,则该股票一般不能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因此,如果某一企业想更多地吸引机构投资者,则应采用较高而且稳定的股利政策。 3.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购买水平会下降,会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重置固定资产。这时较多的留存利润就会当作弥补固定资产折旧购买力水平下降的资金来源,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股利政策往往偏紧。 三、股利种类 企业通常以多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支付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广泛采用一部分股票股利和一部分现金股利的做法。其效果是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综合。 (一)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指企业现金的方式向股东支付股利,也称为红利。现金股利是企业最常见的、也是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除了要有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因此,企业在支付现金前,必须做好财务上安排,以便有充足的现金支付股利。因为,企业一旦向股东宣告发放股利,就对股东承担了支付的责任,必须如期履约,否则,不仅会丧失企业信誉,而且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应分给股东的股利以额外增发股票形式来发放。以股票作为股利,一般都是按在册股东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来发放,对于不满一股的股利仍采用现金发放。股票股利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约现金支出,因而常被现金短缺的企业所采用。 发放股票股利时,在企业账面上,只需减少未分配利润项目金额的同时,增加股本和资本公积等项目金额,并通过中央清算登记系统增加股东持股数量。显然,发放股票股利是一种增资行为,需经股东大会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办理增资手续。但发放股票股利与其他的增资行为不同的是,它不增加股东财富,企业的财产价值和股东的股权结构也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股东权益内部各项目的金额。 3. 某企业在发放股票股利前,股东权益情况如表9—1所示。

表9—1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东权益情况 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
|普通股股本(面值1元,已发行200 000股)盈余公积(含公益金) |200 000 |
|资本公积 |400 000 |
|未分配利润 |400 000 |
| |2000 000 |
|股东权益合计 |3000 000 |

假定该企业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即发放20 000股普通股股票,现有股东每持100股可得10股新发股票。如该股票当时市价20元,发放股票股利以市价计算。则:
未分配利润划出的资金为:20×200 000×10% = 400 000(元)
普通股股本增加为:1×200 000×10% = 20 000(元)
资本公积增加为:400 000-20 000 = 380 000(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企业股东权益各项目如表9—2所示。

表9—2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东权益情况 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
|普通股股本(面值1元,已发行220 000股) |220 000 |
|盈余公积(含公益金) |400 000 |
|资本公积 |780 000 |
|未分配利润 |1600 000 |
|股东权益合计 |3000 000 |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企业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之间的再分配。 值得说明的是,上例中以市价计算股票股利价格的做法,是很多西方国家所通行的;我国股票股利价格是以股票面值计算的。 发放股票股利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会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 【例9—4】 假定上述企业本年盈利440 000元,某股东持有20 000股普通股,发放股票股利对该股东的影响如表9—3所示。

表9—3 发放股票股利后对股东的影响 单位:元
|项 目 |发 放 前 |发 放 后 |
|每股盈余 |440 000/200 000 = 2.2 |2.2/(1+10%) = 2 |
|每股市价 |20 |20/(1+10%)= 18.18 |
|持股比例 |20 000/200 000 = 10% |22 000/220 000 = 10% |
|所持股总价值 |20×20 000 = 400 000 |8.18×22 000 = 400 000 |

发放股票股利后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的计算公式为: EPS0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盈余=
1 + D M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
1 + D
式中 EPS0——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盈余; M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 D ——股票股利发放率。 【例9—5】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有关资料如表9—4所示。

表9—4
|项 目 |金 额 |
|年初未分配利润 |1 000万元 |
|本年税后利润 |2 000万元 |
|普通股股本(500万股,每股1元) |500万元 |
|资本公积金 |100万元 |
|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400万元 |
|所有者权益合计 |4 000万元 |
|每股市价 |40元 |

该公司决定:本年按规定比例15%提取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发放股票股利10%,并且按发放股票股利的股数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1元。 要求:假设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成正比例,计算利润分配后的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股本、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数额和预计的普通股每股市价。 解:由于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1 000+2 000)>0,可按本年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余额 = 400 + 2 000×15% = 400 + 300 = 700(万元) 股本余额 = 500(1+10%)= 550(万元) 股票股利 = 40 ×500×10% = 2 000(万元) 资本公积金余额 = 100 +(40-1)× 500 ×10% = 2 050(万元) 现金股利 = 500(1+10%)×0.1 = 55(万元) 未分配利润余额 = 1 000 +(2 000-300-2 000-55)=645(万元) 利润分配后所有者权益合计 = 645 + 2 050 + 700 + 550 = 3 945(万元)或 = 4 000-55 = 3 945(万元) 利润分配前每股净资产 = 4 000/500 = 8(元) 利润分配后每股净资产 = 3 945/550 = 7.17(元) 利润分配后预计每股市价 = 40×7.17/8 = 35.85(元) 尽管股票股利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也不增加企业的价值,但对股东和企业都有好处。 对股东的意义在于: (1)如果企业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股东会因为持股数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 (2)有时企业发行股票股利后,股价并不成同比例下降,这样便增加了股东的财富。因为股票股利通常为成长中的企业所采用,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企业的盈余将会有大幅度增长,并能抵销增发股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股价稳定不变或略有上升。 (3)在股东需要现金时,可以将分得的股票股利出售,从中获得纳税上的好处。 对企业的意义在于: (1)能达到节约现金的目的。企业采用股票股利或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相互配合的政策,既能使股东满意,又能使企业留存一定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2)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股利支付程序 企业通常在年度末,计算出当期盈利之后,才决定向股东发放股利。但是,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可以自由交换,公司的股东也经常变换。那么,哪些人应该领取股利,对此,公司必须事先确定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时间界限。这个时间界限包括: 1.股利宣告日。 股利一般是按每年度或每半年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分配股利首先要由公司董事会向公众发布分红预案,在发布分红预案的同时或之后,公司董事会将公告召开公司股东大会的日期。股利宣告日是指董事会将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分红方案(或发放股利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在公告中将宣布每股股利、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支付日等事项。 2.股权登记日 股权登记日是指有权领取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只有在股权登记日前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名的股东,才有权分享当期股利,在股权登记日以后列入名单的股东无权领取股利。 3.除息日 除息日是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在除息日前,股利权从属与股票,持有股票者即享有领取股利的权利;从除息日开始,股利权与股票相分离,新购入股票的人不能享有股利。除息日的确定是证券市场交割方式决定的。因为股票的买卖的交接、过户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美国,当股票交割方式采用例行日交割时,股票在成交后的第五个营业日才办理交割,也即在股票登记日的四个营业日以前购入股票的新股东,才有资格领取股利。在我国,由于采用次日交割方式,则除息日与登记日差一个工作日。 4.股利发放日 即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某股份公司董事会在股东大会召开后公布最后分红方案的公告中称:“在2003年3月10日M公司在某地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通过了董事会关于每股普通股分派股息0.4元的2002年度股息分配方案。股权登记日是2003年4月17日,除息日是2003年4月18日,股利支付日为2003年4月24日,特此公告。”此例中,股利宣告日是3月10日;股权登记日是4月17日;除息日是4月18日;股利发放日为4月24日。

本章小节 1.财务管理中的利润分配,主要指企业的净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的实质就是确定给投资者分红与企业留用利润的比例。为了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利润分配必须遵循依法分配原则、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兼顾职工利益原则和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2.利润分配程序是指公司制企业根据适用法律、法规或规定,对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派必须经过的先后步骤。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非股份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依法交纳所得税。交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法定公益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法定公益金(4)支付优先股股息(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6)支付普通股股利。 3.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企业管理层对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其核心问题是确定股利支付率。目前财务管理中,常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剩余股利政策(2)固定股利政策(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4)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4.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法律因素、企业因素、股东意愿及其他因素等。其中法律因素有:(1)资本保全限制(2)资本积累限制(3)偿债能力限制。企业因素有:(1)资产的流动性(2)投资机会(3)筹资能力(4)盈利的稳定性(5)资本成本。股东意愿有:(1)避税考虑(2)规避风险(3)稳定收入(4)股权稀释。其他因素有:(1)债务合同约束(2)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3)通货膨胀的影响。 5.股利种类。企业股利支付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1)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是指企业现金的方式向股东支付股利,也称为红利。现金股利是企业最常见的、也是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现金股利支付,会使企业的现金与未分配利润同时减少(2)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指应分给股东的股利以额外增发股票形式来发放。股票股利发放,只涉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调整,但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6.股利支付程序。企业通常在利润分配时,公司必须事先确定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时间界限。这个时间界限包括:(1)股利宣告日(2)股权登记日(3)除息日(4)股利发放日。

习 题

1. 判断题 1.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结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的原则。( ) 2.成长中的企业,一般采用低股利政策;处于经营收缩期的企业,则可能采用高股利政策。( ) 3.由于发放股票股利后,增加了市场流通的股票股数,从而使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增加。( ) 4.一个新股东要想取得本期股利,必须在除权日之前购入股票,否则即使持有股票也无权领取股利。( ) 5.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均可用于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 ) 6.财务风险大、资金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追加投资时,应尽可能从企业内部融资,以调整资金结构降低风险。( ) 7.企业发放股票股利将使同期每股盈余下降。( ) 8.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在支付优先股股利之后但在分配普通股股利之前。( ) 9.股东为防止控制权稀释,往往希望公司提高股利支付率。( ) 10.企业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但可以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 11.只要公司拥有足够现金,就可以发放现金股利。( ) 12.弥补亏损可由税前利润、税后利润和盈余公积弥补。( ) 13.按照利润分配的积累优先原则,企业税后利润分配,不论什么条件下均应优先提取法定公积金。( ) 14.如果发放股票股利的比例大于股价下降的比例,股东就可得到收益。( ) 15.股份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遵循“无利不分”的原则,公司当年无盈利就不能支付股利。 ( )

二、单项选择题 1.极易造成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盈余相脱节的股利政策是( )。 A.固定股利政策 B.剩余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2.上市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 )时,可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A.15% B.25% C.40% D.50% 3.公司为了稀释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票价格,对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采用( )。 A.现金股利 B.财产股利 C.负债股利 D.股票股利 4.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5.以下项目中不属于利润分配的项目是( )。 A.盈余公积金 B.公益金 C.股利 D.所得税 6.制定股利政策时,应考虑的股东因素是( ) A.资本保全 B.筹资成本 C.通货膨胀 D.股权稀释 7若要保持目标资本结构,应采用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8.( )是一种企业最常见也是投资者最容易接受的股利支付形式。 A.现金股利 B.股票股利 C.财产股利 D.负债股利 9.只有在( )这一天登记在册的股东,才有资格领取本期股利。 A.股利宣告日 B.股权登记日 C.除息日 D.股利发放日 10.下列各项中,( )不能用于弥补亏损。 A.税后利润 B.盈余公积金 C.资本公积金 D.税前利润 11.我国公司常采用( )两种股利分配方式。 A.现金股利和财产股利 B.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C.现金股利和负债股利 D.财产股利和股票股利 12.( )开始的股票交易,其交易价格可能会下降。 A.股利宣告日 B.股权登记日 C.除息日 D.股利发放日 13.企业在( )情况下,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A. 存在年初累计亏损 B. 本年税后利润与计划相同 C. 本年税后利润与上年相同 D.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 14.某公司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的税后利润为5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1:1,假定该公司第二年投资计划所需资金60万元,当年流通在外普通股10万股,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该年度股东可获每股股利为( ) A.1元 B.2元 C.3元 D.5元 15.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800万元,股票市价20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公司资本公积的报表列示将为( )。 A.190万元 B.290万元 C.490万元 D.300万元

三、多项选择题 1.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支付的程序包括( )。 A.除息日 B.股权登记日 C.股利宣告日 D.股利发放日 2.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股东因素有( )。 A.控制权考虑 B.资本保全约束 C.避税考虑 D.规避风险 3.企业发放股票股利其意义在于( )。 A..企业盈利的资本化 B.可节约企业的现金 C.股票价格不至于太高 D.会使企业财产价值增加 4.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限制有( )。 A.资本保全 B.不允许股权稀释 C.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D.按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5.发放股票股利后,不会( )。 A.改变股东的股权比例 B.增加企业的资产 C.引起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发生变化 D.引起股东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6.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方式主要有( ) A.现金股利 B.负债股利 C.财产股利 D.股票股利 7.下列各项目中,属于税后利润分配项目的有( )。 A.法定公积金 B.法定公益金 C.资本公积金 D.股利支出 8.从企业的角度看,制约股利分配的因素有( )。 A.控制权稀释 B.筹资能力大小 C.盈利变化 D.未来投资机会 9.采用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的理由是( )。 A.有利于保持最优资本结构 B.使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C.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D.吸引住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 10.主要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和养老基金管理人赞成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股利政策 C.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D.固定股利比率政策

四、计算题 1.M公司1994年开业,历年的税前利润如下(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40%)。
|1994年 |亏损 |100 000元 |
|1995年 |利润 |40 000元 |
|1996年 |亏损 |30 000元 |
|1997年 |利润 |10 000元 |
|1998年 |利润 |10 000元 |
|1999年 |利润 |10 000元 |
|2000年 |利润 |10 000元 |
|2001年 |利润 |40 000元 |
|2002年 |利润 |20 000元 |

要求计算回答:(1)2000年应否交纳所得税?应否提取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2)2001年应否交纳所得税?应否提取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 (3)2002年应否提取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可否给股东分配股利?

2.N公司2001年的税后利润为260万元,目前最佳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45%,执行20%的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因产品销路稳定,2002年拟投资600万元扩大生产能力。 要求计算:(1)公司需留存利润 (2)公司外部权益资本筹资额

3.某公司的本年税后利润为300万元,下年拟投资一新项目,需投资4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负债与权益之比2:3,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200万股,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要求计算:(1)公司本年可发放的股利额 (2)股利支付率 (3)每股股利

4.某企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 480万元,全年固定成本570万元,变动成本率55%,所得税率33%。2002年应用税后利润弥补上年度亏损40万元,按10%提取盈余公积金,按5%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比率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40%。 要求计算:(1)2002年税后利润 (2)2002年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 5.F公司2002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年末在分配股利前的股东权益帐户余额如下:

|股本(面值1元) |1 000万元 |
|盈余公积 |500万元 |
|资本公积 |4 000万元 |
|未分配利润 |1 500万元 |
|合 计 |7 000万元 |

若公司决定发放10%的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支付现金股利,每股0.1元,该公司股票目前市价为10元。 要求:计算回答以下互不相关的问题: 1. 发放股利后该公司股东权益结构有何变化(计算各账户余额)。 2. 预计2003年净利润将增长5%,若保持10%的股票股利发放率与固定股利支付率,则2003年发放多少股利。

第九章财务预算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财务预算的具体构成内容,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具体方法的特征及操作技巧;理解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了解财务预算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的含义及内容。

第一节 财务预算概述

一、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内容 全面预算就是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具体目标的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具体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其中,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总称。具体包括反映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预计损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二、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在全面预算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必须服从决策目标的要求,尽量做到全面地、
综合地协调、规划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规定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各自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
2. 财务预算是总预算,其余预算是辅助预算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特
种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使预算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3. 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标准,以预算数作为标准的依据,
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并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指导与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提高预见性,减少盲目性,使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1. 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把企业预算期的业务量固定在某一预计水平上,此
为基础来确定其它项目预计数的预算方法。也就是说,预算期内编制财务预算所依据的成本费用和利润信息都只是在一个预定的业务量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显然,以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所编制的预算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预计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相一致(或相差很小),才比较适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预计业务量与实际水平相差比较远时,预计业务量与实际业务量相差甚远势,必然导致有关成本费用及利润的实际水平与预算水平因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不利于开展控制与考核。而且有时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例如,编制财务预算时,预计业务量为生产能力的90%,其成本预算总额为40 000元,而实际能力的110%,其成本预算总额为55 000元,实际成本与预算相业务量为生产比,则超支很大,但是,实际成本脱离预算成本的差异包括了因业务量增长而增加的成本差异,而业务量差异对成本分析来说是无意义的。 2. 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是固定预算的对称,它关键在于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本
与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在编制预算时,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予以增减,固定成本则在相关的业务量范围内稳定不变。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编制的能适应企业在预算期内任何生产经营水平的预算。由于这种预算是随着业务量的变动作机动调整,适用面广,具有弹性,故称为弹性预算或变动预算。
由于未来业务量的变动会影响到成本费用和利润各个方面,因此,弹性预算理
论上讲适用于全面预算中与业务量有关的各种预算。但从实用角度看,主要用于编制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等半变动成本(费用)的预算和利润预算。
制造费用与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弹性预算,均可按下列弹性预算公式进行计算: 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数+∑(单位变动成本预算数×预计业务量) 但两者略有区别,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是按照生产业务量(生产量、机器工作小时等)来编制;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弹性预算是按照销售业务量(销售量、销售收入)来编制。 成本的弹性预算编制出来以后,就可以编制利润的弹性预算。它是以预算的各种销售收入为出发点,按照成本的性态,扣减相应的成本,从而反映企业预算期内各种业务量水平上应该获得的利润指标。 【例10-1】 A公司第一车间,生产能力为20 000机器工作小时,按生产能力80%、90%、100%、110%编制2002年9月份该车间制造费用弹性预算,见表10-1。

表10-1 弹 性 预 算
部门:第一车间
|预算期:2002年9月份 20 000机器工作小时 |
| |变动 |生产能力(机器工作小时) |
|费用项目 |费用率 | |
| |(元/小时) | |
| | |80% |90% |100% |110% |
| | |16 000 |18 000 |20 000 |22 000 |
|变动费用 | | | | | |
|间接材料 |0.5 |8 000 |9 000 |10 000 |11 000 |
|间接人工 |1.5 |24 000 |27 000 |30 000 |33 000 |
|维修费用 |2 |32 000 |36 000 |40 000 |44 000 |
|电 力 |0.45 |7 200 |8 100 | 9 000 | 9 900 |
|水 费 |0.3 |4 800 |5 400 | 6 000 | 6 600 |
|电 话 费 |0.25 |4 000 |4 500 | 5 000 | 5 500 |
|小 计 |5 |80 000 |90 000 |100 000 |110 000 |
|固定费用 | | | | | |
|间接人工 | |4 000 |4 000 | 4 000 | 4 500 |
|维修费用 | |5 000 |5 000 | 5 000 | 5 500 |
|电话费 |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
|折 旧 | |10 000 |10 000 |10 000 |14 000 |
|小 计 | |20 000 |20 000 |20 000 |25 000 |
|合 计 | |100 000 |110 000 |120 000 |135 000 |
|小时费用率 | |6.25 |6.11 |6 |6.14 |

从表10-1可知,当生产能力超过100%达到110%时,固定费用中的有些费用项目将发生变化,间接人工、维修费用各增加500元,折旧增加4 000元。这就说明固定成本超过一定的业务量范围,成本总额也会发生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弹性预算中也可以看到,当生产能力达到100%时,小时费用率为最低6元,它说明企业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且产品销路没有问题时,应向这个目标努力,从而使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假定该企业9月份的实际生产能力达到90%,有了弹性预算,就可以据以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衡量其业绩,并分析其差异。 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可通过编制弹性预算执行报告,见表10-2: 表10-2
| 弹性预算执行报告 |
|部门:第一车间 |正常生产能力(100%)20 000机器工作小时 |
|预算期:2002年9月份 |实际生产能力(90%)18 000机器工作小时 |
|费用项目 |预算 |实际 |差异 |
|间接材料 |9 000 | 9 500 | 500 |
|间接人工 |31 000 |30 000 |-1 000 |
|维修费用 |41 000 |39 000 |-2 000 |
|电 力 |8 100 | 8 500 | 400 |
|水 费 |5 400 | 6 000 | 600 |
|电话费 |5 500 | 5 600 | 100 |
|折旧费 |10 000 |10 000 |0 |
|合 计 |110 000 |108 600 | -1 400 |

【例10-2】 A公司2002年9月份利润弹性预算见表10-3:
|表10-3 利润弹性预算 |
|预算期:2002年9月份 单位:元 |
|销售收入百分比 |90% |100% |110% |
|销售收入 |810 000 |900 000 |990 000 |
|变动生产成本 |330 750 |367 500 |404 250 |
|变动销管费用 |115 830 |128 700 |141 570 |
|边际贡献 |363 420 |403 800 |444 180 |
|固定制造费用 |250 000 |250 000 |250 000 |
|固定销管费用 |83 000 |83 000 |83 000 |
|利润 |30 420 |70 800 |111 180 |

从表10-3中可知,利润的弹性预算,是以成本的弹性预算为其编制的基础。现假定实际销售收入为900 000元,为了考核利润预算完成情况,评价工作成绩,还须编制利润弹性预算执行报告,见表10-4

|表10-4 |
|利润弹性预算执行报告 |
|预算期:2002年9月份 | | 单位:元 |
|项 目 |预 算 |实 际 |差 异 |
|销售收入 |900 000 |900 000 | 0 |
|变动生产成本 |367 500 |372 300 |4 800 |
|变动销管费用 |128 700 |123 600 |-5 100 |
|边际贡献 |403 800 |404 100 | 300 |
|固定制造费用 |250 000 |248 000 |-2 000 |
|固定销管费用 |83 000 |83 000 | 0 |
|利润 |70 800 |73 100 | 2 300 |

弹性预算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经营活动情况的变化,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使预算能真正起到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 2.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1. 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低
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原有成本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预算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实际上就是承认过去是合理的,无需改进。因此往往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成本项目,或按主观臆断平均削减,或只增不减,这样容易造成预算的不足,或者是安于现状,造成预算不合理的开支。
2. 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
基础,不考虑其以往情况如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研究分析各项预算费用开支是否必要合理,进行综合平衡,从而确定预算费用。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修修补补,而是以零为出发点,一切推到重来,零基预算即因此而得名。
零基预算编制的程序是:首先,根据企业在预算期内的总体目标,对每一项业务说明其性质、目的,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项业务所需要的开支或费用;其次,按“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每一项预算费用是否必要,能否避免,以及它所产生的效益,以便区别对待;第三,对不可避免费用项目优先分配资金,对可延缓成本则根据可动用资金情况,按轻重缓急,以及每项项目所需经费的多少分成等级,逐项下达费用预算。 零基预算的优点是不受现有条条框框限制,对一切费用都以零为出发点,这样不仅能压缩资金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而调动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效益。其缺点是由于一切支出均以零为起点进行分析、研究,势必带来繁重的工作量,有时甚至得不偿失,难以突出重点。为了弥补零基预算这一缺点,企业不是每年都按零基预算来编制预算,而是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零基预算,以后几年内略作适当调整,这样既减轻了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又能适当控制费用。 3.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1. 定期预算 定期预算就是以会计年度为单位编制的各类预算。这种定期预算有三大缺点第
一,盲目性。因为定期预算多在其执行年度开始前两、三个月进行,难以预测预算期后期情况,特别是在多变的市场下,许多数据资料只能估计,具有盲目性。第二,不变性。预算执行中,许多不测因素会妨碍预算的指导功能,甚至使之失去作用,而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又往往不能进行调整。第三,间断性。预算的连续性差,定期预算只考虑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即使年中修订的预算也只是针对剩余的预算期,对下一个会计年度很少考虑,形成人为的预算间断。

2. 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在于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始
终保持十二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钉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预算基础上增补下一个月预算,从而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地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经营活动。这种预算要求一年中,头几个月的预算要详细完整,后几个月可以略粗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较粗的预算逐渐由粗变细,后面随之又补充新的较粗的预算,以此不断滚动。如某企业2002年月1月份和2月份滚动预算的编制方式如图10-1所示:

|2002年预算(一) |
|1 |
|月 |
| |
|预算调整和修订因素 | |
| | | | |
|预算与实际差异分析 |客观条件变化 |经营方针调整 | |
| |
| 2002年预算(二) |2003年 |
|2 |
|月 |
| |

滚动预算可以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
因此,企业的预算也应该全面地反映这一延续不断的过程,使预算方法与生产经营过程相适应,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复杂的,而滚动预算便于随时修订预算,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秩序的稳定性,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与控制作用。滚动预算能克服传统定期预算的盲目性、不变性和间断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编制预算已不再仅仅是每年末才开展的工作了,而是与日常管理密切结合的一项措施。当然,滚动预算采用按月滚动的方法,预算编制工作比较繁重,所以,也可以采用按季度滚动来编制预算。

第三节 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1. 现金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又称为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预算期企业全部现金收入和全部现金支出的预算。完整的现金预算,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1)现金收入;(2)现金支出;(3)现金收支差额;(4)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现金收入主要指经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主要来自于现金余额和产品销售现金收入。现金支出除了涉及有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及管理费用、缴纳税金、股利分配等方面的经营性现金支出外,还包括购买设备等资本性支出。现金收支差额反映了现金收入合计与现金支出合计之间的差额,差额为正说明现金有多余,可用于偿还过去向银行取得的借款,或用于购买短期证券;差额为负,说明现金不足要向银行取得新的借款。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主要是反映了预算期内向银行借款还款、支付利息以及进行短期投资及投资收回等内容。 现金预算实际上是其它预算有关现金收支部分的汇总,以及收支差额平衡措施的具体计划。它的编制,要以其它各项预算为基础,或者说其它预算在编制时要为现金预算做好数据准备。 下面分别介绍各项预算的编制,为现金预算的编制提供数据以及编制依据。 1. 销售预算 销售预算是整个预算的编制起点,其它预算的编制都以销售预算作为基础,根
据预算期现销收入与回收赊销货款的可能情况反映现金收入,以便为编制现金收支预算提供信息。
【例10-3】 假定辉映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产品,根据2002年各季度的销售量及售价的有关资料编制“销售预算表”,见表10-5:

|表10-5 |
|辉映有限公司销售预算表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
|预计销售量(件) |5 000 |7 500 |10 000 |9 000 |31 500 |
|预计单位售价(元/件) | 20 | 20 | 20 | 20 | 20 |
|销售收入 |100 000 |150 000 |200 000 |180 000 |630 000 |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销售往往不是现购现销的,即产生了很大数额的应收账款,所以,销售预算中通常还包括预计现金收入的计算,其目的是为编制现金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 假设本例中,每季度销售收入在本季收到现金60%,其余赊销在下季度收账。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预计现金收入表见表10-6:

|表10-6 |
|辉映有限公司预计现金收入表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本期发生额 |现金收入 | | | |
| |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
|期初数 | 31 000 |31 000 | | | |
|第一季度 |100 000 |60 000 |40 000 | | |
|第二季度 |150 000 | |90 000 |60 000 | |
|第三季度 |200 000 | | |120 000 |80 000 |
|第四季度 |180 000 | | | |108 000 |
|期末数 |(72 000) | | | | |
|合 计 |589 000 |91 000 |130 000 |180 000 |188 000 |

2. 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通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做到“同步量”,
生产数量除了满足销售数量外,还需要设置一定的存货,以保证能在发生意外需求时按时供货,并可均衡生产,节省赶工的额外开支。预计生产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量–预计期初存货量 【例10-4】 假设【例10-3】中,辉映有限公司希望能在每季末保持相当于下季度销售量10%的期末存货,上年末产品的期末存货为500件,单位成本8元,共计4 000元。预计下年第一季度销售量为10 000件,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生产预算见表10-7:

|表10-7 |
|辉映有限公司生产预算表 |
|2002年度 | 单位:件 |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预计销售量 |5 000 |7 500 |10 000 |9 000 |31 500 |
|加:期末存货 | 750 |1 000 | 900 |1 000 | 1 000 |
| 合 计 |5 750 |8 500 |10 900 |10 000 |32 500 |
|减:期初存货 | 500 | 750 | 1 000 | 900 | 500 |
|预计生产量 |5 250 |7 750 | 9 900 |9 100 |32 000 |

3. 直接材料预算 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编制直接材料预算,但同时还要考虑期初、末
原材料存货的水平。直接材料生产上的需要量同预计采购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预计采购量=生产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 期末库存量一般是按照下期生产需要量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的。 生产需要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 【例10-5】 根据【例10-4】资料,假设甲产品只耗用一种材料,辉映有限公司期望每季末材料库存量分别为2 100千克、3 100千克、3 960千克、3 640千克。上年末库存材料1 500千克。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直接材料预算见表10-8:

|表10-8 |
|辉映有限公司直接材料预算 |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预计生产量(件) | 5 250 | 7 750 | 9 900 | 9 100 |32 000 |
|单位产品材料用量(千克/件) | 2 | 2 | 2 | 2 | 2 |
|生产需用量(千克) |10 500 |15 500 |19 800 |18 200 |64 000 |
|加:预计期末存量 | 2 100 | 3 100 | 3 960 | 3 640 | 3 640 |
|合 计 |12 600 |18 600 |23 760 |21 840 |67 640 |
|减:预计期初存量 | 1 500 | 2 100 | 3 100 | 3 960 | 1 500 |
|预计采购量 |11 100 |16 500 |20 660 |17 880 |66 140 |
|单价(元/千克) | 2.5 | 2.5 | 2.5 | 2.5 | 2.5 |
|预计采购金额(元) |27 750 |41 250 |51 650 |44 700 |165 350 |

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销售有相类似处,即货款也不是马上用现金全部支付的,这样就可能存在一部分应付款项,所以,对于材料采购我们还须编制现金支出预算,目的为了便于编制现金预算。 假设本例材料采购的货款有50%在本季度内付清,另外50%在下季度付清。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预计现金支出表见表10-9:

|表10-9 |
|辉映有限公司预计现金支出表 |
| 2002年度 | 单位:元 |
| | |现 金 支 出 |
|项 目 |本期发生额 | |
| |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
|期 初 数 |11 000 |11 000 | | | |
|第一季度 |27 750 |13 875 |13 875 | | |
|第二季度 |41 250 | |20 625 |20 625 | |
|第三季度 |51 650 | | |25 825 |25 825 |
|第四季度 |44 700 | | | |22 350 |
|期 末 数 |(22 350) | | | | |
|合 计 |154 000 |24 875 |34 500 |46 450 |48 175 |

4. 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也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内容有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工时、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和人工总成本。直接人工预算也能为编制现金预算提供资料。 【例10-6】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直接人工预算见表10-10:

|表10-10 |
|辉映有限公司直接人工预算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预计生产量(件) |5 250 |7 750 |9 900 |9 100 |32 000 |
|单位产品工时(小时) | 0.2 | 0.2 | 0.2 | 0.2 | 0.2 |
|人工总工时(小时) |1 050 |1 550 |1 980 |1 820 |6 400 |
|每小时人工成本(元) | 10 | 10 | 10 | 10 | 10 |
|人工总成本(元) |10 500 |15 500 |19 800 |18 200 |64 000 |

5. 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指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预算以外的其它一切生产成本的预算。制造费用按其成本性态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即根据预计生产量和预计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来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直接列入损益作为当期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本期的生产量无关,一般可以按照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 [例10-7]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制造费用预算见表10-11:

|表10-11 |
|辉映有限公司制造费用预算 |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 |每小时费 | | | | | |
|项 目 |用分配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 |(元/小时) | | | | | |
|预计人工总工时(小时) | |1 050 |1 550 |1 980 |1 820 |6 400 |
|变动制造费用 | | | | | | |
|间接材料 |1 |1 050 |1 550 |1 980 |1 820 |6 400 |
|间接人工 |0.6 | 630 | 930 |1 188 |1 092 |3 840 |
|修理费 | 0.4 | 420 | 620 | 792 | 728 |2 560 |
|水电费 |0.5 | 525 | 775 | 990 | 910 |3 200 |
|小 计 | 2.5 |2 625 |3 875 |4 950 |4 550 |16 000 |
|固定制造费用 | | | | | | |
|修理费 | |3 000 |3 000 |3 000 |3 000 |12 000 |
|水电费 |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4 000 |
|管理人员工资 | |2 000 |2 000 |2 000 |2 000 |8 000 |
|折 旧 |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20 000 |
|保险费 |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4 000 |
|小 计 | |12 000 |12 000 |12 000 |12 000 |48 000 |
|合 计 | |14 625 |15 875 |16 950 |16 550 |64 000 |
|减:折旧 |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20 000 |
|现金支出费用 | |9 625 |10 875 |11 950 |11 550 |44 000 |

在制造费用预算中,除了折旧费以外都需支付现金。为了便于编制现金预算,需要预计现金支出,将制造费用预算额扣除折旧费后,调整为“现金支出的费用” 6. 产品生产成本预算 为了计算产品的销售成本,必须先确定产品的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产品产
成本预算是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例10-8】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产品生产成本预算见表10-12:

|表10-12 |
| 辉映有限公司产品生产成本预算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 |全年生产量32000(件) |
|成本项目 |单耗 |单价 |单位成本 |总成本 |
| |(千克/件或小时/件) |(元/千克或元/小时) |(元/件) | |
|直接材料 |2 | 2.5 |5 |160 000 |
|直接人工 |0.2 |10 |2 | 64 000 |
|变动制造费用 |0.2 | 2.5 | 0.5 | 16 000 |
|合 计 | | | 7.5 |240 000 |
|产成品存货 |数量(件) |单位成本(元) |总成本 |
|年初存货 | 500 |8 |4 000 |
|年末存货 |1 000 | 7.5 |7 500 |
|本年销售 |31 500 | |236 500 |

由于期初存货的单位成本为8元,而本年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为7.5元,两者不一致,所以,存货流转采用先进先出法。 7.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是指为了实现产品销售和维持一般管理业务所发生的项
费用。它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按照成本的性态分为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和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其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预算相同。
【例10-9】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见表10-13:

|表10-13 |
|辉映有限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
|项 目 |变动费用率(按销售收入)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
|预计销售收入 | |100 000 |150 000 |200 000 |180 000 |630 000 | |
|变动销管费用 | | | | | | | |
| 销售佣金 |1% |1 000 |1 500 |2 000 |1 800 |6 300 | |
|运输费 |1.60% |1 600 |2 400 |3 200 |2 880 |10 080 | |
|广告费 |5% |5 000 |7 500 |10 000 |9 000 |31 500 | |
|小 计 |7.60% |7 600 |11 400 |15 200 |13 680 |47 880 | |
|固定销管费用 | | | | | | | |
| 薪 金 | |5 000 |5 000 |5 000 |5 000 |20 000 | |
|办公用品 | |4 500 |4 500 |4 500 |4 500 |18 000 | |
|杂 项 | |3 500 |3 500 |3 500 |3 500 |14 000 | |
|小 计 | |13 000 |13 000 |13 000 |13 000 |52 000 | |
|合 计 | |20 600 |24 400 |28 200 |26 680 |99 880 | |

8. 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的编制,是以各项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来反映各预算的收入款项和支出款项。其目的在于资金不足时如何筹措资金,资金多余时怎样运用资金,并且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限额,以便发挥现金管理的作用。 【例10-10】 根据【例10-3】至【例10-9】 所编制的各种预算提供的资料,并假设辉映有限公司每季度末应保持现金余额10 000元,若资金不足或多余,可以以2 000元为单位进行借入或偿还,借款年利率为8%,于每季初借入,每季末偿还,借款利息于偿还本金时一起支付。同时,在2002年度辉映有限公司准备投资100 000元购入设备,于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分别支付价款50%;每季度预交所得税20 000元;预算在第三季度发放现金股利30 000元;第四季度购买国库券10 000元。 依上述资料编制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现金预算表见表10-14:

|表10-14 | |
| 辉映有限公司现金预算表 |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 期初现金余额 | 8 000 | 13 400 | 10 125 | 11 725 | 8 000 |
|加:销货现金收入 |91 000 |130 000 |180 000 |188 000 |589 000 |
| 可供使用现金 |99 000 |143 400 |190 125 |199 725 |597 000 |
|减:现金支出 | | | | | | |
| 直接材料 |24 875 |34 500 |46 450 |48 175 |154 000 | | |
| 直接人工 |10 500 |15 500 |19 800 |18 200 |64 000 | | |
| 制造费用 |9 625 |10 875 |11 950 |11 550 |44 000 | | |
| 销售及管理费用 |20 600 |24 400 |28 200 |26 680 |99 880 | | |
| 预交所得税 |20 000 |20 000 |20 000 |20 000 |80 000 |
| 购买国库券 | | | |10 000 |10 000 |
| 发放股利 | | |30 000 | |30 000 | | |
| 购买设备 | |50 000 |50 000 | |100 000 | | |
| 支出合计 |85 600 |155 275 |206 400 |134 605 |581 880 | | |
|现金收支差额 |13 400 |(11 875) |(16 275) |65 120 |15 120 | | |
|向银行借款 | |22 000 |28 000 | |50 000 | | |
|归还银行借款 | | | |50 000 |50 000 | | |
|借款利息(年利8%) | | | |2 440 |2 440 | | |
|期末现金余额 |13 400 | 10 125 | 11 725 | 12 680 | 12 680 | | |

2. 预算财务报表的编制 预计的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预计的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1. 预计损益表 【例10-11】根据前述的各种预算,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的预计损益表见表10-15: 表10-15 辉映有限公司预计损益表 2002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销售收入 |100000 |150000 |200000 | 180000 | 630000 |
|减:变动生产成本 |37750① |56250 |75000 |67500 |236500 |
|变动销管费用 |7600 45350 |11400 67650 |15200 90200 |13680 81180 |47880 284380 |
|边际贡献 |54650 |82350 |109800 |98820 |345620 |
|减:固定制造费用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48000 |
|固定销管费用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52000 |
|利息支出 |25000 |25000 |25000 |27440 |102440 |
|税前利润 |29650 |57350 |84800 |71380 |243180 |
|减:所得税(40%) |11860 |22940 |33920 |28552 |97272 |
|税后利润 |17790 |34410 |50880 |42828 |145908 |

①变动生产成本(第一季度)=500×8+4 500×7.5=37 750
(二)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以货币单位反映预算期末财务状况的总括性预算。编制时,以期初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根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调整编制的。 【例10-12】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的预计资产负债表见表10-16: 表10-16 辉映有限公司预计资产负债表 2002年度 单位:元
|资产 |期初数 |期末数 |负债和权益 |期初数 |期末数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现金 |8 000 |12 680 |应付帐款 |11 000 |22 350 |
|应收帐款 |31 000 |72 000 |应付所得税 | |17 272③ |
|原材料 |3 750 |9 100 | | | |
|产成品 |4 000 |7 500 |流动负债合计 |11 000 |39 622 |
|短期投资 | |10 000 |长期负债 | | |
|流动资产合计 |46 750 |111 280 |长期借款 |40 000 |40 000 |
|固定资产原值 |270 000 |370 000① |股东权益 | | |
|减:累计折旧 |32 250 |52 250② |普通股 | |200 000 |
|固定资产净值 |237 750 |317 750 |留存收益 |200 000 |149 408④ |
| | | | |33 500 | |
|资产总计 |284 500 |429 030 |负债和权益总计 |284 500 |429 030 |

①=270 000+100 000(表10-14) ②=32 250+20 000(表10-11) ③=97 272-80 000(表10-14、表10-15) ④=33 500+145 908-30 000(表10-14、表10-15) (三)预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该表能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够为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财务收支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用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本教材以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例10-13】 辉映有限公司2002年度预计现金流量表见表10-17:
|表10-17 | | | | | | |
| 辉映有限公司预计现金流量表 | | | | | | |
| 2002年度 单位:元 | | | | | | |
|项 目 |金 额 |备 注 | | | | | |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 | | |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589 000 |表10-6 | | | | | |
|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 | | | |
| 现金流入小计 |589 000 | | | | | | | |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 |198 000 |表10-9、表10-11 | | | | | | |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64 000 |表10-10 | | | | | | |
|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99 880 |表10-13 | | | | | | |
| 支付预交的所得税 |80 000 |表10-14 | | | | | | |
| 现金流出小计 |441 880 | | | | | |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47 120 | | | | | | |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 | | |
|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 | | | | | | |
| 收回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 | | | | |
| 现金流入小计 |0 | | | | | | | |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100 000 |表10-14 | | | | | | |
| 支付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10 000 | | | | | | | |
| 现金流出小计 |110 000 | | | | | | |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0 000 | | | | | | |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 | | | | |
| 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 | | | | | | |
| 发行债券所支付的现金 | | | | | | | | |
|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50 000 |表10-14 | | | | | | |
|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 | | | | |
| 现金流入小计 |50 000 | | | | | | | |
|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50 000 |表10-14 | | | | | | |
| 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30 000 |表10-14 | | | | | | |
| 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2 440 |表10-14 | | | | | | |
|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 | | | | |
| 现金流出小计 |82 440 | | | | | | |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2 440 | | | | | | | |
| 现金流量净增加额 |4 680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章小结: 1.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总称。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财务预算的作用,包括: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财务预算是总预算,其余预算是辅助预算;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2.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特点:固定预算是针对某一特定业务量编制的;弹性预算是针对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编制的。 3.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特点: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零基预算是一切从零开始。 4.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特点:定期预算一般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定期编制;滚动预算的要点在于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始终保持在12个月。 5.现金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收支差额和资金的筹集及应用。现金预算实际上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生产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部分的汇总。现金预算的编制,要以其它各项预算为基础。 6.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预计利润表的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预计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习 题

1. 判断题
1.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应将固定资产折旧费剔除。 ( )
2.财务预算是关于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总称。 ( )
3.在编制零基预算时,应以企业现有的费用水平为基础。( )
4.能够克服固定预算缺点的预算方法是滚动预算。( )
5.销售管理费用预算是根据生产预算来编制的。( )
6.滚动预算的主要特点是预算期永远保持十二个月。( )
7.销售量和单价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的质量。( )
8.预计资产负债表是以本期期初实际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字为基础,作必要的调整来进行编制的。( )
9.预算比决策估算更细致、更精确。( )
10.生产预算是日常业务预算中唯一仅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的预算,不直接涉及现金收支。( )

2. 单项选择题
1.在现金预算表内,( )应分类列示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一切。
A. 现金收支项目 B. 资金增减项目
C. 资金流入和流出项目 D. 营业收入和支出项目
2. 生产预算的编制依据是( )。
A. 现金预算 B. 资本预算
C. 成本预算 D. 销售预算
3. 增量预算的对称是( )。
A. 静态预算 B. 滚动预算
C. 零基预算 D. 弹性预算
4. 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预算是根据( )直接确定的。
A. 销售预算 B. 成本预算
C. 现金预算 D. 生产预算
5. 预计人工总成本=( )×(单位产品工时×每工时工资率)
A. 预计销售量 B. 预计生产量
C. 预计工时量 D. 预计材料消耗量
6.某企业编制“直接材料预算”,预计第四季度期初存量456千克,季度生产需要量2120千克,预计期末存量为350千克,材料单价为10元,若材料采购货款有50%在本季度内付清,另外50%在下季度付清,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预计资产负债表年末“应付帐款”项目为( )元。
A. 11130 B. 14630
C. 10070 D. 13560
7. 全面预算体系的各种预算,是以企业决策确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按照先( ),后( )的顺序编制的。
A.经营预算 财务预算 B.财务预算 经营预算
C.经营预算 现金预算 D.现金预算 财务预算
8. 需按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将企业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固定预算 B. 零基预算
C 滚动预算 D .弹性预算
9. 零基预算在编制时,对于所有的预算费用支出均以( )为基底。
A 可能需要 B. 零字
C .现有费用支出 D. 基期费用支出
10.下列各项预算中,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最后环节的是( )。
A 财务预算 B .日常业务预算
C. 销售预算 D. 特种决策预算

3. 多项选择题 1. 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 )。
A. 弹性预算 B. 零基预算
C. 全面预算 D .滚动预算 2. 在实际工作中,弹性预算主要适用于编制与业务量有关的各种预算,因而主要用于编制( )等。
A. 直接材料预算 B. 直接人工预算
C. 制造费用预算 D. 销售管理费用预算 3. 现金预算的组成部分包括( )。
A. 现金收入 B. 现金收支差额
C. 现金支出 D. 资金筹集与运用 4. 财务预算包括( )。
A. 现金预算 B. 业务预算
C. 预计损益表 D. 预计资产负债表 5. 为编制现金预算提供依据的预算有( )。
A. 销售预算 B. 预计现金流量表
C. 成本预算 D. 资本支出预算 6. 财务预算能使决策目标( )。
A. 定性化 B. 定量化
C. 系统化 D. 具体化
7.下列预算中,能够既反映经营业务又反映现金收支内容的有( )。
A .销售预算 B.直接材料预算
C.生产预算 D.制造费用预算。
8. 在下列各项预算中,( )是编制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的基础。
A. 支付各项利息 B. 生产预算
C. 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 D. 直接人工预算

4. 计算题
1. 企业生产A产品,年生产能力20 000件,每件产品工时定额为2小时,2002
年制造费用资料如下:
|项 目 |每小时变动费用率(元) |全年预算固定成本(元) |全年实际费用(元)18 000件 |
|间接材料 |0.5 |10 000 |28 800 |
|间接人工 |0.25 |2 000 |10 700 |
|电 力 |0.1 |1 000 |5 000 |
|修 理 费 |0.15 |3 000 |7 400 |
|折 旧 | |8 000 |8 000 |
|其 他 | |2 000 |1 800 |
|合 计 |1.00 |26 000 |61 700 |

如果产量达到正常生产能力的120%,则固定成本中的间接材料将增加2%,修理费用增加10%,折旧增加5%。 要求: 1. 根据上列资料,按正常生产能力的70%、90%、100%、120%分别编 制制造费用弹性预算。 2. 编制弹性预算执行报告。

2. 将下列现金预算中的空缺数据按其内在联系填补齐全。假设期末现金最低余额为
4 000元,银行借款起点为1 000,贷款利率每年6%,还本时付息,于每季初借入,每季末偿还。
现金预算 ` 2002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合计 |
|期初余额 |4 000 |(6) |(12) |4 561 |(25) |
|加:现金收入 |(1) |16 300 |17 700 |(17) |65 900 |
|可动用现金合计 |16 800 |(7) |22 620 |(18) |(26) |
|减:现金支出 | | | | | |
| 采购材料 |4675 |4 470 |(13) |4 990 |(27) |
| 人工成本 |6 780 |7 380 |7 980 |(19) |30 660 |
| 费用 |(2) |2 713 |2 794 |2 869 |(28) |
| 支付股息 |1 000 |- |- |- |(29) |
| 购买设备 |- |500 |1 500 |- |(30) |
|现金支出合计 |(3) |15 063 |(14) |(20) |(31) |
|现金收支差额 |1713 |(8) |5 606 |(21) |(32) |
| 银行借款 |(4) |- |- |- |3 000 |
| 偿还借款 |- |(9) |1 000 |(22) |(33) |
| 利息 |- |(10) |(15) |(23) |(34) |
|期末余额 |(5) |(11) |(16) |(24) |(35) |

3.某企业第三季度销售预算如下表所列: 单位:元
|项 目 |预计销售金额 |预期现金收入 |
| |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
|期初应收帐款 |52 500 |(1) |(2) | |
|7月份销售收入 |100 000 |(3) |(4) |(5) |
|8月份销售收入 |150 000 | |(6) |(7) |
|9月份销售收入 |170 000 | | |(8) |
|期末应收帐款 |(9) | | | |
|合 计 |(10) |(11) |(12) |(13) |

该企业销售货款当月可收回55%,次月收回30%,第三个月收回余额。 期初应收帐款52 500元,其中5月份销售的应收帐款为12 000元,6月份销售的应收帐款为40 500元。 要求: 1. 计算5月份与6月份的销售收入。 2. 计算第三季度的预期现金收入,填入上表各栏。 3. 计算第三季度末应收帐款。
4. 某企业有关预算资料如下: a) 该企业3~7月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0 000元、50 000元、60 000元、70 000元、80 000元。每月销售收入中,当月收到现金30%,下月收到现金70%。 b) 各月直接材料采购成本按下月销售收入的60%计算,所购材料款于当月支付现金50%,下月支付现金50%。 c) 该企业4~6月份的制造费用分别为4 000元、4 500元、4 200元,每月制造费用中包括折旧费1 000元。 d) 该企业4月份购置固定资产,需要现金15 000元。 e) 该企业在现金不足时,向银行借款(为1 000元的倍数);现金有多余时,归还银行借款(为1 000元的倍数)。借款在初期,还款在期末,借款年利率12%,利随本清。 f) 该企业期末现金余额最低为6 000元,其他资料见现金预算。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完成该企业4~6月份现金预算的编制工作。 现金预算
|月 份 |4 |5 |6 |
|(1)期初现金余额 |7 000 | | |
|(2)经营现金收入 | | | |
|(3)直接材料采购支出 | | | |
|(4)直接工资支出 |2 000 |3 500 |2 800 |
|(5)制造费用支出 | | | |
|(6)其他费用支出 |800 |900 |750 |
|(7)预交所得税 | | |8 000 |
|(8)购置固定资产 | | | |
|(9)现金余缺 | | | |
|(10)向银行借款 | | | |
|(11)归还银行借款 | | | |
|(12)支付借款利息 | | | |
|(13)期末现金余额 | | | |

第 十 章 财务控制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基本内容和考核指标;理解财务控制、责任中心和内部转移价格含义;了解财务控制特征、财务控制应具备的条件及内部转移价格的几种类型。

第一节 财务控制概述

一、企业财务控制概念与特征。 企业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影响或调节,以保证其财务预算实现的全过程。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特征: 1.价值控制。财务控制对象是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的财务活动,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决定了财务控制必须实行价值控制。 2.综合控制。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可以将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的各种业务活动综合起来,实行目标控制。 二、财务控制应具备的条件 1.建立组织机构。企业通常情况下,为了确定财务预算,应建立决策和预算编制机构;为了组织和实施日常财务控制,应建立日常监督、协调、仲裁机构;为了考评预算的执行情况,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将这些机构的职能进行归并或合并到企业的常设机构中。为将企业财务预算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层次和各岗位,还要建立各种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按照财务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组织机构,是实施企业财务控制的组织保证。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的财务预算通过责任中心形成责任预算,而责任预算和总预算的执行情况都必须由会计核算来提供。通过责任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正确地考核与评价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通过责任会计汇总核算,进而了解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提高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和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3.制定奖罚制度。一般而言,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往往受到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极大影响。通过制定奖罚制度,明确业绩与奖惩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地引导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取尽可能好的业绩。恰当的奖惩制度,是保证企业财务控制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奖惩制度的制定,要体现财务预算目标要求,要体现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原则,要体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结合,真正发挥奖惩制度在企业财务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控制原则 1.经济原则。实施财务控制总是有成本发生的,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目标要求,有效地组织企业日常财务控制,只有当财务控制所取得的收益大于其代价时,这种财务控制措施才是必要的、可行的。 2.目标管理及责任落实原则 企业的目标管理要求已纳入财务预算,将财务预算层层分解,明确规定有关方面或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控制义务,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使财务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成为考核的依据。 3.例外管理原则 企业日常财务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财务控制人员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重要的、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预算执行差异上。通过例外管理,一方面可以分析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来达到日常控制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检验预算的制定是否科学与先进。

第二节 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是一个责权利结合的实体。划分责任中心的标准是:凡是可以划清管理范围,明确经济责任,能够单独进行业绩考核的内部单位,无论大小都可成为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一、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指对成本或费用承担责任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往往没有收入,其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一般包括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的部门和有一定费用控制指标的企业管理部门。 成本中心是责任中心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责任中心形式。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上至企业,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规模不一,一个成本中心可以由若干个更小的成本中心组成,因而在企业可以形成一个逐级控制,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 (一)成本中心的类型 广义的成本中心有两种类型: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是以实际产出量为基础,并按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的成本中心。通常,制造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在产品生产中,这类成本中心的投入与产出有着明确的函数对应关系,它不仅能够计量产品产出的实际数量,而且每个产品因有明确的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从而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弹性成本控制。实际上,任何一项重复性活动,只要能够计量产出的实际数量,并且能够建立起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都可以作为标准成本中心。 费用中心是指产出物不能以财务指标衡量,或者投入与产出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有费用发生的单位,通常包括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及某些销售部门。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的产出难以度量,研究开发和销售活动的投入量与产出量没有密切的联系。费用中心的费用控制应重在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狭义成本中心是将标准成本中心划分为基本成本中心和复合成本中心两种,前者是指没有下属的成本中心,它是属于较低层次的成本中心。后者是指有若干个下属成本中心,它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成本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 由成本中心承担责任的成本就是责任成本,它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基本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就是其可控成本,复合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既包括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也包括下属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之和即是企业的总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责任单位在特定时期内,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作为可控成本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预知成本的发生; 第二、责任中心能够对发生的成本进行的计量; 第三、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这些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第四、责任中心可以将这些成本的责任分解落实。 凡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成本就是不可控成本。对于特定成本中心来说,它不应当承担不可控成本的相应责任。 正确判断成本的可控性是成本中心承担责任成本的前提。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较长时间来看,所有的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行为的结果,都是可控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人或时间来说,则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所以,对成本的可控性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的可控性总是与特定责任中心相关,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同一成本项目,受到责任中心层次高低影响其可控性不同。就整个企业而言,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来讲,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有些成本对于较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说属于可控成本,而对于其下属的较低层次的责任中心来讲,可能就是不可控成本,比如,车间主任的工资,尽管要计入产品成本,但不是车间的可控成本,而它的上级则可以控制。反之,属于较低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则一定是其所属较高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至于下级责任中心的某项不可控成本对于上一级的责任中心来说,就有两种可能,要么仍然属于不可控成本,要么是可控成本。 成本的可控性要受到管理权限和控制范围的约束。同一成本项目,对于某一责任中心来讲是可控成本,而对于处在同一层次的另一责任中心来讲却是不可控成本。比如广告费,对于销售部门是可控的,但对于生产部门却是不可控的;又如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对于采购部门来说是可控的,但对于生产耗用部门却是不可控的。 2.成本的可控性要联系时间范围考虑。 一般说来,在消耗或支付的当期成本是可控的,一旦消耗或支付就不在可控了。如折旧费、租赁费等成本是过去决策的结果,这在添置设备和签定租约时是可控的,而使用设备或执行契约时就无法控制了。成本的可控性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时间推移,成本的可控性还会随企业管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某成本中心管理人员工资过去是不可控成本,但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该责任中心既能决定工资水平,有能决定用工人数,则管理人员工资成本就转化为可控成本了。 3.成本的可控性与成本性态和成本可辨认性的关系。 一般来讲,一个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都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都是不可控成本。直接成本大都是可控成本,间接成本大都是不可控成本。但实际上也并不如此,需要结合有关情况具体分析。如广告费、科研开发费、教育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可控的。某个成本中心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直接成本,但不是可控成本。 (三)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 作为产品制造的标准成本中心,必然会同时面对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两个问题,承担责任成本还必须了解这两个成本的区别与联系。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主要区别是: 1.成本归集的对象不同。责任成本是以责任成本中心为归集对象;产品成本则以产品为对象。 2.遵循的原则不同。责任成本遵循“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承担责任成本的是“人”;产品成本则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负担产品成本的是“物”。 3.核算的内容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内容是可控成本;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是指应归属于产品的全部成本,它既包括可控成本,又包括不可控成本。 4.核算的目的不同。责任成本的核算目的是为了实现责权利的协调统一,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产品成本的核算目的是为了反映生产经营过程的耗费,规定配比的补偿尺度,确定经营成果。 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的联系是:两者内容同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就一个企业而言,一定时期发生的广义产品成本总额应当等于同期发生的责任成本总额。 (四)成本中心考核指标 由于成本中心只对成本负责,对其评价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责任成本,即通过各责任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与预算责任成本的比较,以此评价各成本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成本中心考核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变动额和变动率两个指标,计算公式是: 成本(费用)变动额 = 实际责任成本(或费用)- 预算责任成本(或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 = 成本(费用)变动额 / 预算责任成本(费用)×100% 在进行成本中心指标考核时,如果预算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致时,应按弹性预算的方法先行调整预算指标,然后再按上述指标进行计算。 【例11—1】 某企业内部一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4 000件,单位成本100元;实际产量5 000件,单位成本95元。 要求:计算该成本中心的成本变动额和变动率。 解:成本变动额 = 95×5000 -100×5 000 = -25 000(元) 成本变动率 = -25 000 / (100×5 000) = -5% (五)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成本中心责任报告是以实际产量为基础,反映责任成本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实际责任成本与预算责任成本差异的内部报告。成本中心通过编制责任报告,以反映、考核和评价责任中心责任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 【例11—2】 表11—1是某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表11—1 某成本中心责任报告 单位:元
|项 目 |实 际 |预 算 |差 异 |
|下属责任中心转来的责任成本 | | | |
|甲班组 |11 400 |11 000 |+400 |
|乙班组 |13 700 |14 000 |-300 |
|合 计 |25 100 |25 000 |+100 |
|本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 | | | |
|间接人工 |1 580 |1 500 |+80 |
|管理人员工资 |2 750 |2 800 |-50 |
|设备维修费 |1 300 |1 200 |+100 |
|合 计 |5 630 |5 500 |+130 |
|本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合计 | 30 730 | 30 500 | +230 |

由表中计算可知,该成本中心实际责任成本较之预算责任成本增加230元,上升了0.8%,主要在于本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增加130元和下属责任中心转来的责任成本增加100元所致,究其主要原因是设备维修费超支100元和甲班组责任成本超支400元,没有完成责任成本预算。乙班组责任成本减少300元,初步表明责任成本控制有成效。 二、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处于比成本中心高一层次的责任中心,其权利和责任都相对较大。利润中心通常是那些具有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部门。 (一)利润中心类型 利润中心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 自然利润中心是指能直接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收入而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利润中心。这类责任中心一般具有产品销售权、价格制定权、材料采购权和生产决策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人为利润中心是不能直接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只能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按照内部转移价格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利润中心。大多数成本中心都可以转化为人为利润中心。这类责任中心一般也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权,既能够自主决定本利润中心生产的产品品种、产品产量、作业方法、人员调配和资金使用等。但这些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在企业内部转移,很少对外销售。 (二)利润中心考核指标 由于利润中心既是对其发生的成本负责,又对其发生的收入和实现的利润负责。所以,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和考核的重点是边际贡献和利润,但对于不同范围的利润中心来说,其指标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如某公司采用事业部制,其考核指标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部门边际贡献 = 部门销售收入总额-部门变动成本总额 部门经理可控利润 =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经理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可控利润= 部门经理边际贡献-部门经理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税前利润 = 部门边际贡献-分配的公司管理费用 指标一,部门边际贡献是利润中心考核指标中的一个中间指标。指标二,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部门经理可控制收入,以及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可以对可控利润承担责任,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部门经理的经营业绩。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要将各部门的固定成本进一步区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这是因为有些费用虽然可以追溯到有关部门,却不为部门经理所控制,如广告费、保险费等。因此在考核部门经理业绩时,应将其不可控成本从中剔除。指标三,主要用于对部门的业绩评价和考核,用以反映该部门补偿共同性固定成本后对企业利润所作的贡献。如果要决定该部门的取舍,部门可控利润是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指标四,用于计算部门提供的可控利润必须抵补总部的管理费用等,否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盈利。这样,部门经理可集中精力增加收入并降低可控成本,为企业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例11—3】 某企业的某部门(利润中心)的有关资料如下: 部门销售收入 100万元 部门销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性销售费用 74万元 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6万元 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8万元 分配的公司管理费用 5万元 该部门的各级利润考核指标分别是: (1)部门边际贡献 = 100-74 = 26(万元) (2)部门经理可控利润 = 26-6 = 20(万元) (3)部门可控利润 = 20-8= 12(万元) (4)部门税前利润 = 12-5 = 7(万元) (三)利润中心责任报告 利润中心通过编制责任报告,可以集中反映利润预算的完成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差异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4. 表11—2是某利润中心责任报告。

表11—2 某利润中心责任报告 单位:万元

| 项 目 | 实 际 | 预 算 | 差 异 |
| 销售收入 |250 |240 |+10 |
|变动成本 | | | |
|变动生产成本 |154 |148 |+6 |
|变动销售成本 |34 |35 |-1 |
|变动成本合计 |188 |183 |+5 |
|边际贡献 |62 |57 |+5 |
|固定成本 | | | |
|直接发生的固定成本 |16.4 |16 |+0.4 |
|上级分配的固定成本 |13 |13.5 |-0.5 |
|固定成本合计 |29.4 |29.5 |-0.1 |
|营业利润 |32.6 |27.5 |+5.1 |

由表中计算可知,该利润中心的实际利润超额完成预算5.1万元,如果剔除上级分配来的固定成本这一因素,利润超额完成4.6万元。 三、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指既要对成本、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的主要区别是: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需要在企业确定投资方向后组织具体的经营;而投资中心则不仅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具有投资决策权,能够相对独立地运用其所掌握的资金,有权购置或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削减现有的生产能力。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一般而言,大型集团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往往都是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拥有投资决策权和经营决策权,同时各投资中心在资产和权益方面应划分清楚,以便准确地算出各投资中心的经济效益,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考核。 (一)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投资中心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是利润及投资效果,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1.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占投资额(或经营资产)的比率,可以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报酬率 = 净利润(或营业利润)/ 投资额(或经营资产)×100% 投资报酬率指标可分解为: 投资报酬率 = 投资(或经营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上述公式中,投资额(或经营资产)应按平均投资额(或平均经营资产)计算。 投资报酬率是个相对数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目前,有许多企业采用投资报酬率作为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该指标的优点是:投资报酬率能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且由于剔除了因投资额不同而导致的利润差异的不可比因素,因而具有横向可比性,有利于判断各投资中心经营业绩的优劣;此外,投资利润率可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这一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全局观念。当一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于某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而高于整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时,虽然企业希望接受这个投资项目,但该投资中心可能拒绝它;当一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高于该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而低于整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时,该投资中心可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接受它,而不顾企业整体利益是否受到损害。 假设某个部门现有资产200万元,年净利润44万元,投资报酬率为22%。部门经理目前面临一个投资报酬率为17%的投资机会,投资额为50万元,每年净利8.5万元。企业投资报酬率为15%。尽管对整个企业来说,由于该项目投资报酬率高于企业投资报酬率应当利用这个投资机会,但是它却使这个部门的投资报酬率由过去的22%下降到21%。 投资报酬率 = (44 + 8.5) / ( 200 + 50) = 21 % 同样道理,当情况与此相反,假设该部门现有一项资产价值50万元,每年获利8.5万元,投资报酬率17 %,该部门经理却愿意放弃该项资产,以提高部门的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 = (44 – 8.5) / (200 – 50 ) = 23.67 % 当使用投资报酬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时,部门经理可以通过加大公式分子或减少公式的分母来提高这个比率。这样做,会失去不是最有利但可以扩大企业总净利的项目。从引导部门经理采取与企业总体利益一致的决策来看,投资报酬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因此为了使投资中心的局部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弥补投资报酬率这一指标的不足,还可以采用剩余收益指标来评价、考核投资中心的业绩。 2.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投资额按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剩余收益 = 利润—投资额×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剩余收益 = 投资额(投资利润率—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 以剩余收益作为投资中心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各投资中心只要投资利润率大于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即剩余收益大于零,该项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剩余收益是个绝对数正指标,这个指标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 【例11—5】 某企业有若干个投资中心,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5%,其中甲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为20%,该中心的经营资产平均余额为150万元。预算期甲投资中心有一追加投资的机会,投资额为100万元,预计利润为16万元。投资报酬率为16%。 要求:(1)假定预算期甲投资中心接受了上述投资项目,分别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来评价考核甲投资中心追加投资后的工作业绩。 (2)分别从整个企业和甲投资中心的角度,说明是否应当接受这一追加投资项目。 解:(1)甲投资中心接受投资后的评价指标分别为: 投资报酬率 = (150×20% +16) /(150 +100)= 18.40% 剩余收益 = 1 6-100×15% = 1(万元) 从投资报酬率指标看,甲投资中心接受投资后的投资报酬率为18.40%,低于该中心原有的投资报酬率20%,追加投资使甲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指标降低了。从剩余收益指标看,甲投资中心接受投资后可增加剩余收益1万元,大于零,表明追加投资使甲投资中心有行。 (2)如果从整个企业的角度看,该追加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16%,高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15%;剩余收益为1万元,大于零。结论是:无论从哪个指标看,企业都应当接受该项追加投资。 如果从甲投资中心看,该追加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16%,低于该中心的投资报酬率20%,若仅用这个指标来考核投资中心的业绩,则甲投资中心不会接受这项追加投资(因为这将导致甲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指标由20%降低为18.40%);但若以剩余收益指标来考核投资中心的业绩,则甲投资中心会因为剩余收益增加了1万元,而愿意接受该项追加投资。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利用剩余收益指标考核投资中心的工作业绩,能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局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达到一致,避免投资中心本位主义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所采用的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对剩余收益的影响很大,通常应以整个企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作为最低报酬率。 (二)投资中心责任报告 投资中心责任报告的结构与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类似。通过编制投资中心责任报告,可以反映该投资中心投资业绩的具体情况。 【例11—6】 表11—3是某投资中心责任报告。

表11—3 某投资中心责任报告 单位:万元
|项 目 |实 际 |预 算 |差 异 |
|营业利润(1) |600 | 450 |+150 |
|平均经营资产(2) |3 000 |2 500 |+500 |
|投资报酬率(3)=(1)/(2) |20% |18% |+2% |
|按最低投资报酬率15%计算的投资报酬 | | | |
|(4)=(2)×15% |450 |375 |+75 |
|剩余收益(5)=(1)-(4) |150 |75 |+75 |

由表中计算可知,该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都超额完成了预算,表明给投资中心投资业绩比较好。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

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开展各自的活动,它们经常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为了正确评价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明确区分各自的经济责任,使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企业必须根据各自责任中心业务活动的具体特点,正确制定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 1. 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内部结算和进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计价标准。例如,上道工序加工完成的产品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辅助生产部门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等,都是一个责任中心向另一个责任中心“出售”产品或提供劳务,都必须采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又如,某工厂生产车间与材料采购部门是两个成本中心,若生产车间所耗用的原材料由于质量不符合原定标准,而发生的超过消耗定额的不利差异,也应由生产车间以内部转移价格结转给采购部门。 在任何企业中,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结算,以及责任成本的转帐业务都是经常发生的,它们都需要依赖一个公正、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的标准。由于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部门来说表示收入,对于使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购买部门来说则表示成本,所以,这种内部转移价格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在内部转移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卖方(产品或劳务的提供方)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和费用,以其收入抵偿支出,取得更多利润。买方(产品或劳务的接受方)则必须在一定的购置成本下,千方百计降低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2.内部转移价格所影响的买卖双方都存在于同一企业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变化会使买卖双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向相反方向变化,但就企业整体来看,内部转移价格无论怎样变化,企业总利润是不变的,变动的只是内部利润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分配份额。 2. 内部转移价格种类 内部转移价格主要有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和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四种。 (一)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供应价格作为计价基础。以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责任中心,应该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通常是假定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都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即有权决定生产的数量、出售或购买的对象及其相应的价格。在西方国家,通常认为市场价格是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最好依据。因为市场价格客观公正,对买卖双方无所偏袒,而且还能激励卖方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每个利润中心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生产经营单位,以利于相互竞争,最终通过利润指标来考核和评价其工作成果。 在采用市价作为计价基础时,为了保证各责任中心的竞争建立在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内部的买卖双方一般应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则:(1)如果卖方愿意对内销售,且售价不高于市价时,买方有购买的义务,不得拒绝;(2)如果卖方售价高于市价,买方有改向外界市场购入的自由;(3)若卖方宁愿对外界销售,则应有不对内销售的权利。 然而,以市场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计价基础,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企业内部相互转让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往往是本企业专门生产的,具有特定的规格,或需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出售的中间产品,因而往往没有相应的市价作为依据。 (二)协商价格 协商价格,简称“议价”,它是指买卖双方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定期共同协商,确定出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作为计价标准。成功的协商价格依赖于两个条件:(1)要有一个某种形式的外部市场,两个部门的经理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或是拒绝某一价格。如果根本没有可能从外部取得或销售中间产品,就会使一方处于垄断状态,这样的价格不是协商价格,而是垄断价格;(2)当价格协商的双方发生矛盾不能自行解决,或双方谈判可能导致企业非最优决策时,企业的高一级管理阶层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当然这种干预是有限的、得体的,不能使整个谈判变成上级领导裁决一切问题。 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具体价格应由买卖双方在其上下限范围内协商议定,这是由于:(1)外部售价一般包括销售费、广告费及运输费等,这是内部转移价格中所不包含的,因而内部转移价格会低于外部售价;(2)内部转移的中间产品一般数量较大,故单位成本较低;(3)售出单位大多拥有剩余生产能力,因而议价只需略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就行。 采用协商价格的缺陷是:在双方协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当买卖双方的负责人协商相持不下时,往往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裁定。这样就丧失了分权管理的初衷,也很难发挥激励责任单位的作用。 (三)双重价格 双重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分别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的基础。如对产品(半成品)的“出售”部门,可按协商的市场价格计价;而对“购买”部门,则按“出售”部门的单位变动成本计价;其差额由会计部门进行调整。西方国家采用的双重价格通常有两种形式:(1)双重市场价格。即当某种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出现几种不同价格时,买方采用最低的市价,卖方则采用最高的市价。(2)双重转移价格。即卖方按市价或协议价作为计价基础,而买方则按卖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基础。 采用双重价格的好处是;既可较好地满足买卖双方不同的需要,也便于激励双方在生产经营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是制定转移价格的最简单方法。由于成本的概念不同,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也有多种不同形式,它们对转移价格的制定、业绩评价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1.标准成本法。即以各中间产品的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中心产品(半成品)或劳务的转移,其最大优点是能将管理和核算工作结合起来。由于标准成本在制定时就已排除无效率的耗费,因此,以标准成本作为转移价格能促进企业内买卖双方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其缺点是不一定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如中间产品标准成本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24元,卖方有闲置生产能力,当买方只能接受26元以下的内部转移价格时,此法不能促成内部交易,从而使企业整体丧失一部分利益。 2.标准成本加成法。即根据产品(半成品)或劳务的标准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润作为计价基础。当转移产品(半成品)或劳务涉及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时,可以将标准成本加利润作为转移价格,以分清双方责任。但利润的确定,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 3.标准变动成本。它是以产品(半成品)或劳务的标准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符合成本习性,能够明确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也利于经营决策。不足之处是产品(半成品)或劳务中不包含固定成本,不能鼓励企业内卖方进行技术革新,也不利于长期投资项目的决策。 本章小结: 1.企业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影响或调节,以保证其财务预算实现的全过程。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价值控制、综合控制的特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建立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制定奖惩制度是实行财务控制应具备的条件,财务控制要遵循讲求效益、目标管理及责任落实和例外管理原则。 2.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划分责任中心的标准是:凡是可以划清管理范围,明确经济责任,能够单独进行业绩考核的内部单位,无论大小都可成为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按其责任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3.成本中心是指只对成本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指不形成收入、只负责产品生产的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的部门和有一定费用控制指标的企业管理部门。由成本中心承担责任的成本就是责任成本,它是该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之和。正确判断成本的可控性是成本中心承担责任成本的前提,对成本的可控性理解应注意:成本的可控性总是与特定责任中心相关,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成本的可控性要受到管理权限和控制范围的约束,成本的可控性要联系时间范围考虑,要区别成本的可控性与成本性态和成本可辨认性的关系,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成本中心考核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变动额和变动率两个指标。 4.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的责任中心,它是处于比成本中心高一层次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通常是那些具有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部门。利润中心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利润中心业绩评价和考核的重点是边际贡献和利润,但对于不同范围的利润中心来说,其指标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5.投资中心是指既要对成本、利润负责,又要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投资中心评价与考核的内容是利润及投资效果,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主要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6.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内部结算和进行内部责任结转所使用的计价标准。内部转移价格主要有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和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四种。

习 题

一、判断题
1.因为企业内部个人不能构成责任实体,所以企业内部个人不能作为责任会计责
任中心。( )
2.只要制定出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可以将企业大多数生产的半成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中心改造成自然利润中心。( )
3.某项会导致个别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提高的投资,不一定会使整个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提高;某项会导致个别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指标提高的投资,则一定会使整个企业的剩余收益提高。( )
4、内部转移价格只能用于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由于进行产品(半成品)或劳务的流转而进行的内部结算。( )
5.同一成本项目,对有的部门来说是可控的,而对另一个部门则可能是不可控的。也就是说,成本的可控与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6.编制责任预算需要在责任报告上进行;责任报告是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的载体。( )
7.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个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的大小与企业最低投资报酬率呈反向变动。( )
8.利润中心必然是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必然是利润中心,所以投资中心首先是成本中心,但利润中心并不一定都是投资中心。( )
9.为了体现公平性原则,所采用的内部转移价格双方必须一致,否则将有失公正
( )
10.只有组织内部结算,才需要内部仲裁。( )

二、单项选择题
1.责任会计核算的主体是( )。
A.责任中心 B.产品成本
C.生产部门 D.管理部门
2.产品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销售,只能按内部转移价格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
是( )。
A.自然利润中心 B.人为利润中心
C.利润中心 D.投资中心
3.具有最大的决策权,承担最大的责任,处于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是( )。
A.成本中心 B.人为利润中心
C.自然利润中心 D.投资中心
4.协商价格的下限是( )。
A.生产成本 B.市价
C.单位固定成本 D.单位变动成本
5.成本中心控制和考核的内容是( )。
A.目标成本 B.责任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6.在投资中心的主要指标考核中,( )指标能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局部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相一致。
A.投资利润率 B.利润总额
C.剩余收益 D.责任成本
7.在责任会计中,企业办理内部交易结算和内部责任结转所采用的价格是( )。
A.变动成本 B.单位责任成本
C.内部转移价格 D.重置价格
8.在责任预算的基础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用来反映与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内部报告是( )。
A.差异分析表 B.责任报告
C.预算执行情况表 D.实际情况与预算比较表
9.对于任何一个成本中心来说,其责任成本应等于该中心的( )。
A.产品成本 B.固定成本之和
C.可控成本之和 D.不可控成本之和
10.某公司某部门的有关数据为:销售收入50 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30 000元,可控固定成本2 500元,不可控固定成本3 000元,分配来的公司管理费用为1 500元。那么,该部门的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为( )。
A.20 000元 B.17 500元
C.14 500元 D.10 750元

三、多项选择题
1.责任中心一般可分为( )。
A.成本中心 B.生产中心
C.利润中心 D.投资中心
2.考核投资中心投资效果的主要指标有( )。
A.责任成本 B.营业收入
C.剩余收益 D.投资报酬率
3.不适宜作为考核利润中心负责人业绩的指标是( )。
A.利润中心边际贡献 B.公司利润总额
C.利润中心可控利润 D.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
4.划分责任中心的标准包括( )。
A.可以划清管理范围 B.能明确经济责任
C.必须自负盈亏 D.能单独进行业绩考核
5.内部转移价格的主要类型有( )。
A.市场价格 B.协商价格
C.双重价格 D.成本转移价格
6.下列项目中,属于责任中心考核指标的有( )。
A.剩余收益 B.可控成本
C.利润 D.投资报酬率
7.影响剩余收益的因素有( )。
A.利润 B.投资额
C.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D.利润留存比率
8.甲利润中心常年向乙利润中心提供劳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提高劳务的内部转移价格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利润中心内部利润增加 B.乙利润中心内部利润减少
C.企业利润总额增加 D.企业利润总额不变
9.下列各项中,属于揭示自然利润中心特征的表述包括( )。
A.直接面向市场 B.具有部分经营权
C.对投资效果负责 D.对外销售产品而取得收入
10.投资报酬率可分解为( )。
A.边际贡献率 B.投资周转率
C.销售利润率 D.销售成本率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公司下设A、B两个分公司,其中A分公司2002年营业利润60万元,平均经营资产为200万元,总公司决定2003年追加投资100万元扩大A分公司经营规模,预计当年可增加营业利润24万元,总公司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20%。
要求:(1)计算A分公司2002年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2)计算A分公司2003年追加投资后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别以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评价A分公司的经营业绩,并说明A分公司接受该追加投资是否有利。

2.A公司下设甲、乙两个投资中心。甲投资中心的投资额为200万元,投资报酬率为15%;乙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为17%,剩余收益为20万元。A公司要求的平均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2%。A公司决定追加投资100万元,若投向甲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利润20万元;若投向乙投资中心,每年可增加利润15万元。 要求:(1)计算追加投资前甲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 (2)计算追加投资前乙投资中心的投资额。 (3)计算追加投资前A公司的投资报酬率。 (4)若甲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剩余收益。 (5)若乙投资中心接受追加投资,计算其投资报酬率。

3.某百货公司下设一鞋帽部2002年销售收入为200万,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为30万,其中折旧10万。 要求:对以下两个互不相干的问题计算与回答: (1)若该鞋帽部为利润中心,其固定成本中只有折旧为不可控的,试评价该部门经理业绩,评价该部门对百货公司的贡献有多大? (2)若该部门为投资中心,其所占用的资产平均额为100万,剩余收益为35万元,则该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利润率为多大?

4.某公司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3%,其所属A投资中心的经营资产为800万元。经营净利润为130万元。销售收入为2 000万元。 要求:(1)计算A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2)假定对该投资中心追加投资300万元,追加投资后该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达到33万元,计算追加投资增加的净利润。 (3)另一B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与原A投资中心的报酬率相同,其销售净利率为5%。分别计算A.B两中心的资产周转率。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掌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理解财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理解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了解沃尔比重分析法。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载体,但财务报表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如果孤立地看,并无多大意义,必须与其他数据相比较,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这种参照一定标准将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有关数据进行比较、评价就是企业财务分析。具体地说,财务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既是财务预测的前提,也是过去经营活动的总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 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合理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以奖优罚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 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理财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不断挖掘潜力,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寻找利用不当的原因,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3.财务分析是实施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投资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了解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从而进一步预测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如期偿付债务的能力,它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由于短期债务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弥补营运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短期资金的营运能力以及营运资金的周转状况。通过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仅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融通资金的能力,因为长期负债是企业资本化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而从债权人的角度看,通过偿债能力分析,有助于了解其贷款的安全性,以保其债务本息能够即时、足额地得以偿还。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从企业所运用的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分析企业各项资产的使用效果、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挖掘资金的潜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通过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经营成果相结合来分析企业的各项报酬率指标,从而从不同角度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

4.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通过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财务弹性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融投资能力和财务弹性。

以上四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中,偿债能力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营运能力与现金流量是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三者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情况的分析方法。比率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类:

1.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率,以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等指标。

2.结构比率

结构比率又称构成比率,是某项经济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总体数额

利用结构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部分形成与安排的合理性,以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3.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将两个不同但又有一定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得出的比率,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各种相互关系。实际上财务分析的许多指标都是这种相关比率,如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分析,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进行比较。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计算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比性。构成比率指标必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效率比率指标要具有某种投入产出关系;相关比率指标分子、分母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比较就毫无意义。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要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参照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

(二)因素分析法

一个经济指标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它们各自对某一个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将这一综合性的指标分解成各个构成因素,才能从数量上把握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给工作指明方向,这种通过逐步分解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一综合性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叫因素分析法或连环替代法。

例如,某项财务指标P是由A、B、C三大因素的乘积构成,其实际指标与标准指标以及有关因素关系由下式构成:

实际指标:Pa=Aa×Ba×Ca

计划指标:Ps=As×Bs×Cs

实际与计划的总差异为Pa-Ps,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变动对指标总差异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下式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影响:(Aa-As)×Bs×Cs

B因素变动影响:Aa×(Ba-Bs)×Cs

C因素变动影响:Aa×Ba×(Ca-Cs)

将以上三因素的影响数相加应该等于总差异Pa-Ps。

【例3-1】某企业甲产品的材料成本见表3-1,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表3-1 材料成本资料表

|项目 |计量单位 |计划数 |实际数 |
|产品产量 |件 |160 |180 |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千克/件 |14 |12 |
|材料单价 |元/千克 |8 |10 |
|材料总成本 |元 |17 920 |21 600 |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如下:

材料成本=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材料成本总差异=21 600-17 920=3 680(元)

产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值:(180-160)×14×8=2 240(元)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值:180×(12-14)×8= -2 880(元)

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值:180×12×(10-8)=4 320(元)

将以上三因素的影响值相加:2 240+(-2 880)+4 320=3 680(元)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颇为广泛,但应用因素分析法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构成经济指标的各因素确实是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因果关系。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顺序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各个因素的影响值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替代数量因素,后替代质量因素;先替代实物量、劳动量因素,后替代价值量因素;先替代原始的、主要的因素,后替代派生的、次要的因素;在有除号的关系式中,先替代分子,后替代分母。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每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数值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只有保持这种连环性,才能使各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总差异。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由于因素分析法计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值会因替代计算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具有一定顺序上的假定性和近似性。

(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比较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的重要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幅度及发展趋势。它又分两种比率:

(1)定基动态比率。它是将分析期数额与某一固定基期数额对比计算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固定基期指标

(2)环比动态比率。它是将每一分析期数额与前一期同一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指标/分析前期指标

2.会计报表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有关数字并行排列,比较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及幅度,以此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一般可以通过编制比较资产负债表,比较损益表及比较现金流量表来进行,计算出各有关项目增减变动的金额及变动百分比。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这种方法是以会计报表中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报表各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依次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及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即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并且还可以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助于正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但采用趋势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于对比的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

(2)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使分析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

(3)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要作重点分析。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前已述及,财务指标分析的内容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四个方面,以下将分别加以介绍。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偿债能力低不仅说明企业资金紧张,难以支付日常经营支出,而且说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债务,甚至面临破产危险。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短期债务一般要用流动资产来偿付,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因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

运用流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流动比率高,一般认为偿债保证程度较强,但并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偿债,因为流动资产除了货币资金以外,还有存货、应收帐款、待摊费用等项目,有可能出现虽说流动比率高,但真正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的现象,所以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的构成项目。

(2)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这种比较通常并不能说明流动比率为什么这么高或低,要找出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例3-2】为便于说明,本章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将主要采用XYZ公司作为例子,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如表3-2、3-3所示:

资产负债表

表3-2

编制单位:XYZ公司 200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 产 |年初数 |年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年末数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125 |250 |短期借款 |225 |300 |
|短期投资 |60 |30 |应付票据 |20 |25 |
|应收票据 |55 |40 |应付帐款 |545 |500 |
|应收帐款 |995 |1 990 |预收帐款 |20 |50 |
|预付帐款 |20 |60 |其他应付款 |60 |35 |
|其他应收款 |110 |110 |应付工资 |5 |10 |
|存货 |1 630 |595 |应付福利费 |80 |60 |
|待摊费用 |55 |200 |未交税金 |20 |25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0 |225 |未付利润 |50 |140 |
|流动资产合计 |3 050 |3 500 |其他未交款 |5 |35 |
| | | |预提费用 |25 |45 |
|长期投资 |225 |150 |待扣税金 |20 |10 |
|固定资产: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0 |250 |
|固定资产原价 |8 085 |10 000 |其他流动负债 |25 |15 |
|减:累计折旧 |3 310 |3 810 |流动负债合计 |1 100 |1 500 |
|固定资产净值 |4 775 |6 190 |长期负债: | | |
|固定资产清理 |60 |0 |长期借款 |1 225 |2 250 |
|在建工程 |175 |90 |应付债券 |1 300 |1 200 |
|固定资产合计 |5 010 |6 280 |其他长期负债 |375 |350 |
|无形及递延资产: | | |长期负债合计 |2 900 |3 800 |
|无形资产 |40 |30 |所有者权益: | | |
|递延资产 |75 |25 |实收资本 |3 000 |3 000 |
|其他长期资产 |0 |15 |资本公积 |50 |80 |
| | | |盈余公积 |200 |370 |
| | | |未分配利润 |1 150 |1 250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4 400 |4 700 |
|资 产 总 计 |8 400 |10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8 400 |10 000 |

表3-3 利润表

编制单位:XYZ公司 2002年度 单位:万元

|项 目 |上年实际 |本年累计 |
|主营业务收入 |14 250 |15 0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12 515 |13 22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40 |140 |
|主营业务利润 |1 595 |1 64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180 |100 |
|减:营业费用 |100 |110 |
|管理费用 |200 |230 |
|财务费用 |480 |550 |
|营业利润 |995 |850 |
|加:投资收益 |120 |200 |
|营业外收入 |85 |50 |
|减:营业外支出 |25 |100 |
|利润总额 |1 175 |1 000 |
|减:所得税 |375 |320 |
|五、净利润 |800 |680 |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2002年年初与年末的流动资产分别为3 050万元、3 500万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 100万元、1 500万元,则该公司流动比率为:

年初流动比率=3 050÷1 100=2.773

年末流动比率=3 500÷1 500=2.333

XYZ公司年初年末流动比率均大于2,说明该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流动资产中包含象存货这类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如能将其剔除,其所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这个指标就是速动比率。

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等后的余额。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能更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较合适,速动比率过低,企业面临偿债风险;但速动比率过高,会因占用现金及应收帐款过多而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2002年的年初速动资产为1 365万元(125+60+55+995+20+110),年末速动资产为2 480万元( 250+30+40+

1 990+110+60)。XYZ公司的速动比率为:

年初速动比率=1 365÷1 100=1.24

年末速动比率=2 480÷1 500=1.65

XYZ公司2002年年初年末的速动比率都比一般公认标准高,一般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XYZ公司的速动资产中应收帐款比重很高(分别占73%和80%),而应收帐款不一定能按时收回,所以我们还必须计算分析第三个重要比率—现金比率。

3.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它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现金比率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的现金比率为:

年初现金比率=(125+60)÷1 100=0.168

年末现金比率 =(250+30)÷1 500=0.186

XYZ公司虽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高,而现金比率偏低,说明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还是有一定风险,应缩短收帐期,加大应收帐款催帐力度,以加速应收帐款资金的周转。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有三项: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事实上,对这一比率的分析,还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从债权人的立场看,债务比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率越大越好,因为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在进行借入资本决策时,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

年初资产负债率=(1 100+2 900)÷8 400×100%=47.62%

年末资产负债率=(1 500+3 800)÷1 0000×100%=53%

XYZ公司年初资产负债率为47.62%,低于50%,而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0%,虽然偏高,但在合理的范围内,说明XYZ公司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经营能力。

但是,并非企业所有的资产都可以作为偿债的物质保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不仅在清算状态下难以作为偿债的保证,即便在持续经营期间,上述资产的摊销价值也需要依靠存货等资产的价值才能得以补偿和收回,其本身并无直接的变现能力,相反,还会削弱其他资产的变现能力,无形资产能否用于偿债,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形资产负债率相对于资产负债率而言更稳健。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资产总额×100%

其中:有形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待摊费用)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的有形资产负债率为:

年初有形资产负债率=[pic]×100%=[pic]×100%=48.6%

年末有形资产负债率=[pic]×100%=[pic]×100%=54.4%

相对于资产负债率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指标将企业偿债安全性的分析建立在更加切实可靠的物质保障基础之上。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又称资本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它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

产权比率不仅反映了由债务人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而且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安全有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为1﹕1,即100%以下时,应该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这时的产权比率可适当高些。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的产权比率为:

年初产权比率=(1 100+2 900)÷4 400×100%=90.91%

年末产权比率=(1 500+3 800)÷4 700×100%=112.77%

由计算可知,XYZ公司年初的产权比率不是很高,而年末的产权比率偏高,表明年末该公司举债经营程度偏高,财务结构不很稳定。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一致,只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与设置有形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原因相同,对产权比率也可适当调整成为有形净值负债率,其计算公式为:

有形净值负债率=负债总额÷有形净值总额×100%

其中:有形净值总额=有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根据表3-2资料,XYZ公司有形净值负债率为:

年初有形净值负债率=[pic]×100%

=94.56%

年末有形净值负债率=[pic]×100%

=119.24%

有形净值负债率指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能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对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根据表3-3资料,假定表中财务费用全部为利息费用,资本化利息为0,则XYZ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为:

上年利息保障倍数=(1 175+480)÷480=3.45

本年利息保障倍数=(1 000+550)÷550=2.82

从以上计算结果看,XYZ公司这两年的利息保障倍数虽不太高,但大于1,说明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还需要与其他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分析评价。从稳健角度看,还要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二、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各项资产的运用,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对各项资产的周转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般而言,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越高,资金利用效率越高。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方面。

1.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帐款 ,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帐款的效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应收帐款平均收回的次数,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2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净额

公式中的应收帐款包括会计报表中“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帐款在内,且其金额应为扣除坏帐后的金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快慢及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在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表明:

1. 企业收帐迅速,信用销售管理严格。 2. 应收帐款流动性强,从而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3. 可以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损失,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4. 通过比较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及企业信用期限,可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
调整企业信用政策。

根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2年度销售收入净额15000万元,2002年年末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净额为2 030(1 990+40)万元,年初数为1050(995+55)万元;则2002年该公司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计算如下: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pic]=9.74(次)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9.74=37 (天)

在评价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时,应将计算出的指标与该企业前期、与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相比较来判断该指标的高低。

2.存货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

根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2年度销售成本为13 220万元,期初存货1 630万元,期末存货595万元,该公司存货周转率指标为:

存货周转次数=[pic]=11.88(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11.88=30(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是一定时期销售收入净额与企业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销售收入净额

式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销售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越短,可相对节约流动资产,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根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2年销售收入净额15 000万元,2002年流动资产期初数为3 050万元,期末数为3 500万元,则该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指标计算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pic]=4.58(次)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4.58=78.6(天)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式中:固定资产平均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合理,利用效率高;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根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1、2002年的销售收入净额分别为14 250万元、15 000万元,2002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为4 775万元,2002年年末为6 190万元。假设2001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为4 000万元,则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如下:

2001年固定资产周转率=[pic]=3.25(次)

2002年固定资产周转率=[pic]=2.74(次)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2002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2.74次,2001年固定资产周转率为3.25次,说明2002年度周转速度要比上年要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固定资产净值增加幅度要大于销售收入净额增长幅度,说明企业营运能力有所减弱,这种减弱幅度是否合理,还要视公司目标及同行业水平的比较而定。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如果企业各期资产总额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则: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则:

月平均资产总额=(月初资产总额+月末资产总额)÷2

季平均占用额=(1/2季初+第一月末+第二月末+1/2季末)÷3

年平均占用额=(1/2年初+第一季末+第二季末+第三季末+1/2年末)÷4

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时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应保持一致。

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该比率较低,说明企业全

部资产营运效率较低,可采用薄利多销或处理多余资产等方法,加速资产周转,提高运营效率;如果该比率较高,说明资产周转快,销售能力强,资产运营效率高。

根据表3-2、3-3资料,2001年XYZ公司销售收入净额为14 250万元,2002年为15 000万元,2002年年初资产总额为8 400万元,2002年年末为10 000万元。假设2001年初资产总额为7 500万元,则该公司2001、2002年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如下:

2001年总资产周转率=[pic]=1.79(次)

2002年总资产周转率=[pic]=1.63(次)

从以上计算可知,XYZ公司2002年总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减慢,这与前面计算分析固定资产周转速度减慢结论一致,该公司应扩大销售额,处理闲置资产,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经理人员,都会非常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获取利润、资金不断增殖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一)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

其中: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

根据表3-3资料,可计算XYZ公司销售毛利率如下:

2001年销售毛利率=(14 250-12 515)÷14 250=12.18%

2002年销售毛利率=(15 000-13 220)÷15 000=11.87%

2.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根据表3-3资料,可计算销售净利率如下:

2001年销售净利率=800÷14 250=5.61%

2002年销售净利率=680÷15 000=4.53%

从上述计算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各项销售利润率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说明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企业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盈利水平。

(三)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利润与成本之比。成本有多种形式,但这里成本主要指经营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成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成本

其中:经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根据表3-3资料,可计算成本利润率如下:

2001年经营成本利润率=1 595÷(12 515+140)=12.60%

2002年经营成本利润率=1 640÷(13 220+140)=12.28%

从以上计算可知,XYZ公司2001年成本利润率指标比2002年也有所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前面销售利润率指标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其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应进一步分析利润下降、成本上升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四)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由于资产总额等于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所以该比率既可以衡量企业资产综合利用的效果,又可以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及所有者提供资本的盈利能力和增值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pic]=[pic]

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低,应分析差异原因,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1净利润为800万元,所得税375万元,财务费用48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8 400万元;2002年净利润680万元,所得税320万元,财务费用55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10 000万元。假设2001年初资产总额 7 500万元,则XYZ公司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如下:

2001年总资产报酬率=[pic]×100%=20.82%

2002年总资产报酬率=[pic]×100%=16.85%

由计算结果可知,XYZ公司2002年总资产报酬率要大大低于上年,需要对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增产节约情况,结合成本效益指标一起分析,以改进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

(五)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叫自有资金利润率或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它反映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的核心,也是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据表3-2、3-3资料,XYZ公司2001年净利润为80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为4 400万元;2002年净利润为68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为4 700万元。假设2001年初所有者权益为4 000万元,则XYZ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

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pic]×100%=19.05%

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pic]×100%=14.95%

由于该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快于净利润的增长,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要比上年低了4个多百分点,盈利能力明显降低。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利润增加,必然会使期末所有者权益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所以该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当然,这一指标的高低,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外,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

根据前面净资产收益率的有关资料,XYZ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如下:

2001年资本保值增值率=4 400/4 000×100%=110%

2002年资本保值增值率=4 700/4 400×100%=107%

可见该公司2002年资本保值增值率比上年有所降低。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一般包括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流动性分析、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财务弹性分析及收益质量分析。这里将主要介绍获取现金能力分析及收益质量分析。

1.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可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投入资源之比来反映。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营运资金净额、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等。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

如果A公司销售收入(含增值税)为15 000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 716.5万元,则:

销售现金比率=5 716.5÷15 000=0.38

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收入得到的现金流量净额,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普通股股数之比来反映的。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假设A公司有普通股40 000万股,则: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5 716.5÷40 000=0.14(元/股)

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可能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企业资产总额之比来反映的,它说明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企业资产总额×100%

假设A公司全部资产总额为85 000万元,则: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5 716.5÷85 000×100%=6.73%

如果同行业平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为7%,说明A公司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较弱。

(二)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会计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业绩,则其收益质量高;反之,则收益质量不高。收益质量分析,主要包括净收益营运指数分析与现金营运指数分析。

1. 净收益营运指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净利润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其中: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假设A公司有关收益质量的现金流量补充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3-4

A公司现金流量补充资料 单位:万元

|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流量 |金额 | 说明 |
|净利润 |3 568.5 | |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13.5 |非付现费用共3 913.5万元,少提取这类费用,可 |
| | |增加会计收益却不会增加现金流入,会使收益质 |
| | |量下降。 |
|固定资产折旧 |1 500 | |
|无形资产摊销 |900 | |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0 | |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1 500 | |
|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 |-750 |非经营净收益604.5万元,不代表正常的收益能力|
| | |。 |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295.5 | |
|财务费用 |322.5 | |
|投资损失(减收益) |-472.5 | |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0 | |
|存货减少(减增加) |79.5 |经营资产净增加655.5万元,如收益不变而现金减|
| | |少,收益质量下降(收入未收到现金),应查明应 |
| | |收项目增加的原因。 |
|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 |-735 | |
|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 |-790.5 |无息负债净减少505.5万元,收益不变而现金减少|
| | |,收益质量下降。 |
|其他 |285 |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716.5 | |

根据表3-4资料,A公司净收益营运指数计算如下:

A公司经营活动净收益=3 568.5-604.5=2 964(万元)

净收益营运指数=2 964÷3 568.5=0.83

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非经营收益所占比重越大,收益质量越差,因为非经营收益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及正常的收益能力,可持续性较低。

2. 现金营运指数 现金营运指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企业经营所得现金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公式中,经营所得现金是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

根据表3-4资料,A公司现金营运指数计算如下: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2 964+3 913.5=6 877.5(万元)

现金营运指数=5 716.5÷6 877.5=0.83

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收益质量不够好。A公司每1元的经营活动收益,只收回约0.83元。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而实物或债权资产的风险大于现金,应收帐款不一定能足额变现,存货也有贬值的风险,所以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低于已收现的收益。其次,现金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营运资金增加了,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加了,同样的收益代表着较差的业绩。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一、财务综合分析概述

(一)财务综合分析的概念

在第二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等各种财务分析指标,但单独分析任何一项财务指标,就跟盲人摸象一样,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要作全面的分析,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企业财务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所谓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之中,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二)财务综合分析的特点

一个健全有效的财务综合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 评价指标要全面

设置的评价指标要尽可能涵盖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要求。

2.主辅指标功能要匹配

在分析中要做到:(1)要明确企业分析指标的主辅地位;(2)要能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经营业绩。

3.满足各方面经济需求

设置的指标评价体系既要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决策的需要,也要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决策及实施宏观调控的要求。

二、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

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

这种分析方法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经理创立并首先在杜邦公司成功运用,称之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t System),它是利用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能力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的方法。

根据表3-2、表3-3资料,可做出XYZ杜邦财务分析的基本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在杜邦分析图中,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它是一个综合性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指标,是杜邦系统的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净利率与权益乘数。

总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它等于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之积。

权益乘数是平均资产与平均权益之比,等于1-资产负债率的倒数,用公式表示: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式中:资产负债率是指全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它是企业全年平均负债总额与全年平均资产总额之比。

净资产收益率14.94%

资产净利率7.39% × 权益乘数2.022

销售净利率4.53% × 资产周转率1.6304 1÷(1-资产负债率50.54%) 净利 ÷ 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 ÷ 资产平均总额 平均负债总额 ÷ 平均资产总额

680 15000 15000 年初8400 年初4000 年初8400

年末10000 年末5300 年末10000

销售收入 - 全部成本 + 其他利润 - 所得税

15000 14250 250 320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3220 140 110 230 550 100 200 50 100

图3-1 杜邦分析图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大,权益乘数就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风险。企业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全部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又要妥善安排资金结构。

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它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这一比率的途径有:扩大销售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等。

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总额之比,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除了对资产构成部分从总占有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可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使用效率的分析,以判明影响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所在。

杜邦财务指标体系的作用在于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

假设前例中XYZ公司第二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有关数据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第一年 14.93% = 7.93% × 2.02

第二年 12.12% = 6% × 2.02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 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不在于资本结构(权益乘数没变),而是资产利用或成本控制发生了问题,造成了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这种分解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如可以对资产净利率进一步分解: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第一年 7.39% = 4.53% × 1.6304

第二年 6% = 3% × 2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了,但由此带来的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而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售价太低、成本太高或费用过大,需进一步通过分解指标来揭示。

可见,杜邦体系就是通过自上而下地分析、指标的层层分解来揭示出企业各项指标间的结构关系,查明各主要指标的影响因素,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理财状况,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思路。

(二)沃尔比重评分法

亚历山大·沃尔在本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总评分。

沃尔比重评分法有两个缺陷:一是选择这7个比率及给定的比重缺乏说服力;二是如果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本章小结:

1.财务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过程。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2.财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3.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有三项: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方面。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4.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之中,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习 题

一、判断题

1.相关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

2.在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可任意颠倒顺序,其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

3.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分析企业各项资产的使用效果。( )

4.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存货平均余额之比。( )

5.现金营运指数是经营净收益与净利润之比。( )

6.获取现金能力可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投入资源之比来反映。( )

7.在杜邦分析体系中计算权益乘数时,资产负债率是用期末负债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来计算的。( )

8.采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性质,并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

9.在总资产净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

10.产权比率高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表明债权人的利益因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较大而具有充分保障。( )

二、单项选择题

1.( )不是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

A.销售现金比率 B.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C.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D.现金负债率

2. 权益乘数是( )

A.1÷(1-产权比率) B.1÷(1-资产负债率)

C.1-资产负债率 D.1-净资产收益率

3. 某企业2002年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50万元和400万元,则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

A.62.5% B.160%

C.60% D.40%

4.如果营运资金大于0,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

A. 速动比率大于1 B.现金比率大于1

C.流动比率大于1 D.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有保障

5.( )指标不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 现金比率 D.产权比率

6.( )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

A.资产负债率 B.产权比率

C. 现金比率 D.流动比率

7.当企业流动比率大于1时,增加流动资金借款会使当期流动比率( )。

A. 降低 B.不变

C. 提高 D.不确定

8.有形净值债务率中的“有形净值”是指( )。

A.所有者权益 B.有形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

C.有形资产总额 D.固定资产净值

9.下列分析法中,属于财务综合分析方法的是( )。

A.因素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趋势分析法 D.沃尔比重分析法

10. ( )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

A. 销售利润率 B.资产周转率

C. 权益乘数 D.净资产收益率

三、多项选择题

1. 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有( )。

A.因素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 D.沃尔比重评分法

2. 关于现金营运指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不含有非付现费用 B.该指数越大,说明收益质量越不好

C.该指数小于1,说明有部分收益仍停留在债权形态

D.该指数小于1,说明没有增加收益而多占用了营运资金

3.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指标有( )。

A.销售现金比率 B.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C.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D.现金营运指数

4.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 )。

A. 现金流量分析 B.营运能力分析

C.盈利能力分析 D.偿债能力分析

5.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

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速动比率 D.现金比率

6.应收帐款周转率提高,意味着企业( )。

A.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B.盈利能力提高

C.坏帐成本下降 D.流动比率提高

7.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有( )。

A.销售收入 B.销货成本

C.存货计价方法 D.存货余额

8.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

A.产权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利息保障倍数

9.属于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有( )。

A.存货周转率 B.应收帐款周转率

C.固定资产周转率 D.流动资产周转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运用的指标有( )。

A.资本保值增值率 B.成本利润率

C.权益乘数 D.总资产周转率

四、计算题

1.凯旋公司总资产期初数800万元,期末数1 000万元,其中:存货期初数为180万元,期末数为240万元;期初流动负债为150万元,期末流动负债为225万元,期初速动比率为0.75,期末流动比率为1.6,本期总资产周转次数为1.2次(假定该公司流动资产等于速动资产加存货)。

要求:

(1)计算该公司流动资产的期初数与期末数;

(2)计算该公司本期销售收入;

(3)计算该公司本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2.某公司年初存货为15万元,应收帐款为12万元。年末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5,存货周转率为4次,流动资产为42万元,其中现金类资产10万元,本期销售成本率为80%(假设该公司流动资产包括存货、应收帐款和现金类资产,其他忽略不计)。

要求:计算该公司的本年销售额和应收帐款的平均收帐期。

3.某公司2002年末有关资料如下:

(1)货币资产为75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6 100万元,资产总额为16 200万元;

(2)应交税金为50万元,实收资本为7 500万元;

(3)存货周转率为6次,期初存货为1 500万元,本期销售成本14 700万元;

(4)流动比率为2,产权比率为0.7。

要求:计算下表中未知项目,将该简要资产负债表填列完整。

XX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2年12月31日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
|货币资产 (1) | |应付帐款 (6) | |
|应收帐款 (2) | |应交税款 (7) | |
|存货 (3) | |长期负债 (8) | |
| | |实收资本 (9) | |
|固定资产净值(4) | |未分配利润 (10) | |
|资产合计 (5)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11) | |

4.某公司上年利润总额为1 250万元,销售收入为3 750万元,资产平均占用额为4 687.5万元,所有者权益为2 812.5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33%。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销售净利率;

(2)总资产周转率;

(3)总资产净利率;

(4)自有资金净利率。

5.某公司2002年末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现金(年初1 528) 620 |应付帐款 1 032 |
|应收帐款(年初2 312) 2 688 |应付票据 672 |
|存货(年初1 400) 1 932 |其他流动负债 936 |
|固定资产净额(年初2 340) 2 340 |长期负债 2 052 |
| |实收资本 2 888 |
|资产总计(年初7 580) 7 58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7 580 |

2002年损益表有关资料如下:销售收入12 860万元,销售成本11 140万元,毛利1 720万元,管理费用1 160万元,利息费用196万元,利润总额364万元,所得税144万元,净利润220万元。

要求:

(1)计算并填列该公司财务比率表:

|比率名称 |本公司 |行业平均数 |
|流动比率 (1) | |1.98 |
|资产负债率 (2) | |62% |
|利息保障倍数 (3) | |3.8 |
|存货周转率 (4) | |6次 |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5) | |35天 |
|固定资产周转率 (6) | |13次 |
|总资产周转率 (7) | |3次 |
|销售净利率 (8) | |1.3% |
|总资产净利率 (9) | |3.4% |
|净资产收益率 (10) | |8.3% |

(2)与行业平均财务比率比较,说明该公司经营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6.已知若雪公司资产负债表如下:

若雪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产 |年初 |年末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 |年末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合计 |210 |300 |
|货币资金 |100 |90 |长期负债合计 |490 |400 |
|应收帐款净额 |120 |180 |负债合计 |700 |700 |
|存货 |184 |288 | | | |
|待摊费用 |46 |72 | | | |
|流动资产合计 |450 |630 |所有者权益合计 |700 |700 |
|固定资产净值 |950 |770 | | | |
|总 计 |1 400 |1 400 |总 计 |1 400 |1 400 |

该公司2001年度销售利润率16%,总资产周转率0.5次,权益乘数为2.5,净资产收益率为20%,2002年度销售收入为700万元,净利润为12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2002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

(2)计算2002年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3)分析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
[pic]

i=12%

IRR

i=10%

i=28%

△IRR

i=32%

调整

Similar Documents

Premium Essay

Cosmetics

...A Study on Purchase Pattern of Cosmetics among Consumers in Kerala Dr. Vinith Kumar Nair* Dr. Prakash Pillai R* Introduction Understanding behaviour of consumers is a key to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Marketing personnel are constantly analyzing the patterns of buying behaviour and purchase decisions to predict the future trends. Consumer behaviour can be explained as the analysis of how, when, what and why people buy. Consumer behavior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decision proc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dividuals engage in when evaluating, acquiring, using, or disposing of goods and services." (Loudon and Della Bitta, 1980). Nowadays, this phenomenon, can also be illustrated in the following way: "activities people undertake when obtaining, consuming, and disposing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Blakwell, Minard and Engel, 2001). A study by Voss and Parasuraman (2003) suggests that the purchase preference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price than quality during pre-purchase evaluation. Given explicit quality information, price had no effect on pre-purchase or post-consumption quality perceptions. Instead, post consumption quality evaluations had a favorable impact on price evaluations. Another study by Chernev (1997) analyzed the effect of common features on brand choi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ttribute importance. It is argued that when brand attributes differ in importance, with the best value on the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 thus further polarizing brands’ choice shares...

Words: 8126 - Pages: 33

Premium Essay

Cosmetics

...Cosmetics’ Effect on College Girls Today, when walking around the college campus, you will have a hard time finding a college girl without any makeup. Many college girls show off their “beauty” with a magical mask—makeup. Under the decoration of cosmetics, each of them hides their physical flaws very successfully, hiding their natural beauty as well. Since cosmetics give them confidence, they do not want to look at the health problem that it causes. And they are absolutely willing to spend a lot of their time applying makeup and a good portion of their money buying makeup. As a result, their grades become lower while they become addicted to cosmetics, and they feel anxious and uncomfortable to see themselves when they remove their masks. Despite the positive effect that makeup has on beauty, restraining from using cosmetics can help college girls attain a more successful college life. Media always has a huge effect on the way people think. In many fashion magazines, TV shows or advertisements, we can see most women wear makeup such as mascara, lipsticks, eye shadow, eye liners, and foundation. They tell us how they feel confident under the cosmetic condition. Eventually, they affect people’s perception of female’s beauty—if women want to show their attractiveness, they must wear makeup. Many college girls like fashion. Through the media, the images of those beautiful women plant an inaccurate message in college girls’ minds: cosmetics can make them as attractive as those models...

Words: 1325 - Pages: 6

Free Essay

Cosmetics

...Cosmetics can be injurious to Health Chemistry or chemicals are a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e use chemical on a regular basis to help enhance ourselves like Cosmetics. Women of all ages use cosmetics in one way or another to help them look flawless. “According to our survey of 2300 people, on average, respondents use nine products daily. These contain 126 unique ingredients. One man in 100 and fully 25 percent of women surveyed apply 15 or more products each day.” (ewg.org) But the price they pay for that flawless look is beyond imaginable; research indicate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ntains 10,500 unique chemical ingredients and some of them can be carcinogens, affect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because of disruption in the endocrine system (ewg.org). Almost all cosmetic products have chemicals in them and those chemicals can be very harmful for the human body. Today, we are going to focus on one of the cosmetic product Mascara; we are going to be looking at the harmful chemicals mascara contains and their short-term and long term effects on the human body. In the ancients day’s men and women used paint to bring out their eyes. The eye paint primarily contained copper-based green ore called malachite that was mined from nearby quarries (Castro, 2006). But now a days people use Mascara which contains iron oxides, carbon black, ultramarine blue, pigments, beeswax, carnauba wax and paraffin wax, water, color additive, thickening polymers like ceresin, gum tragacanth, methyl...

Words: 642 - Pages: 3

Free Essay

Cosmetics

...and people go to any measure to make ourselves more readily acceptable to others. For everyone,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to improve confidence and self-image is the use of cosmetics. Cosmetics are products you apply to the body to clean it, make it more attractive, or change the way it looks. A powder, lotion, lipstick, rouge, or other preparation of beautifying the face, skin, hair, nails, and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Cosmetics products are today part of our regular culture and fashion, but that was not always the case. The first human made cosmetics appeared in early modern civilizations some six thousand years ago as the way to enhance the appearance and odor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ancient Egyptian time they use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smetics to the scientifically advanced products of today that can do everything from hide pores, smooth complexions, and turn pale green of your eyes a vivid shade of emerald. Make up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ki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ver the centuries, women used burnt matches to darken their eyes, berries to stain their lips and young boy’s urine to fade their freckles. They even swallowed ox blood in some misguided attempt to improve their complexions. Women throughout history put their health at risk with many of their homemade cosmetics. In some cultures, for example, women used arsenic, lead, mercury, and even leeches to give themselves the pale appearance deemed beautiful in the old days. Thankfully, people...

Words: 354 - Pages: 2

Premium Essay

Cosmetic

...1.1 Introduction Consumer behavior is the act or process that been taken by buyer before purchased any kind of product or goods. According to Solomon, 2006 consumer behavior is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involved when individual or group select, purchase, use product or services to satisfy they need and wants. (p.6) Even though Solomon said that consumer behavior is the process of purchasing but Schiffman ANDKanuk (2007) agreed that consumer behavior its not only about the process itself but it also about method and approaches that been use to evaluate the decision making. Blakewell, 2001 also agreed with Schiffman and said that consumer behavior has responded to the modern marketing. Consumer are viewed as rational decision maker by Zinkhan 1992 always concerned with their self interest before purchase but due to modern marketing approaches their have five different aspect including advertisement give a huge impact to decision-making (Foxall, 1990). On 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buyer will consider price as one of the aspect that will evaluate before purchased product but in modern marketing consumer will buy whatever product even though the price was higher as long supplier know how to attract the consumer to buy the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ffect attitudes towards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ability to attract customer for future growth. It assesses the role of articulation of marketing strategy to fine tune business trends in promoting the product image and attractiveness...

Words: 1702 - Pages: 7

Premium Essay

Natural Cosmetic

...1.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product in this study comprise of Face & Skin Creams & Lotions under HS 3304910 2. Import Restrictions The import, export and transshipment of Cosmetic (Natural Base) are regulated under the new subsidiary legislation “Health Products (Cosmetic Products – Asean Cosmetic Directive) Regulations 2007’’ supersedes the previous legislation governing the control of cosmetic products under the Medicines. Any person who introduces a cosmetic product into Singapore must ensure that the cosmetic product is safe for human use when applied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 and does not contain any banned or restricted substance stipulated for cosmetic products as listed in the legislation. Product Types The illustrative list provided below is not an exhaustive list on types of cosmetic products. Product forms and types not listed should be considered against the definition of a cosmetic product. • Creams, emulsions, lotions, gels and oils for the skin (hands, face, feet etc.) • Face masks ( with the exception of chemical peeling products) • Tinted bases( liquids, pastes, powders) • Make-up powders, after –bath powders, hygiene powers etc • Toilet soaps, deodorant soaps etc • Shaving products ( creams, foams, lotions etc) • Products for making-up and removing make-up from the face and the eyes • Products intended for the application to the lips • Products...

Words: 3548 - Pages: 15

Premium Essay

Halal Cosmetics

...HALAL COSMETICS WHAT HALAL MEANS • Halal originates from the Arabic word that means 'permissible' or 'allowed‘ by the laws based on Islamic teachings. • Jakim outlines that the laws encompasses Islamic laws from the Syafie laws or any of the Maliki, Hambali or Hanafi laws that has been agreed upon by the Yang di-Pertuan Agong. • The Halalan Thoyiban concept is not limited to being free from pork or other contaminants but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wider aspects in whatever is consumed or used. • This includes the way it is obtained which must be through Halal means and not by stealing, robbing or illicit means and includes the processing and storing methods. DEFINITION UNDER TRADE DESCRIPTION ACT • Apart from this, the 'Halal' definition is also described under the Trade Description Act (APD) 1972. • According to the Trade Description Order (Use of Expression Halal) 1975, the 'Halal' definition covers things not made of, or containing any part or substance from animals which are forbidden to be consumed by Muslims, according to Islamic laws. • It also means that anything Halal should not contain any substances that are declared as filth according to Islamic Laws. •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ot prepared, processed or manufactured using equipment which are not free from filthy substances as directed by Islamic Laws 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Views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and definitions for halal cosmetics were encountered. • “Even as they lean towards western-style...

Words: 1208 - Pages: 5

Premium Essay

Cosmetic Industry

...Potential Analysis – A study of the Cosmetics Industry in the ABC Islands Master Thesis with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uthor: Danny Reijntjes Ryan Wagijo Tutor: Jönköping Desalegn Abraha May 2012 Master Thesis with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itle: Market Potential Analysis – A study of the Cosmetics Industry in the ABC Islands Authors: Danny Reijntjes & Ryan Wagijo Tutor: Desalegn Abraha Date: 2012-05-14 Subject terms: Market potential, Aruba, Bonaire, Curacao, Cosmetics.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main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focus on the market potential of the cosmetic brands in the market of Aruba, Bonaire and Curacao (ABC islands). These islands are located in the Caribbean Sea in front of the coast of South-America. Before starting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first search for potential suitable markets to invest i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a potential market for the cosmetic products of the companies on the ABCislands. The purpose of the Master thesis is to find out if there is a potential market for new cosmetic products on the ABC islan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he research addresses the market potential analysis. The market of Aruba and Curacao offer a great number of potential clients and a good future prospect. These findings are also supported by research that was conducted in 2007 by the Icongrouponline. Majority of the consumers on the islands are willing to try new professional cosmetics products. Additionally, the tourism...

Words: 37005 - Pages: 149

Premium Essay

Giants in Cosmetics

...To L'Oréal, Brazil's Women Need New Style of Shopping By CHRISTINA PASSARIELLO (See Correction & Amplification below .) RIO DE JANEIRO—Brazilian women are among the biggest spenders on beauty products anywhere. But the world's largest cosmetics company, L'Oréal SA, has faltered in Brazil. The reason: Brazilian women from the banks of the Amazon to Sao Paulo's slums and the affluent beach communities of Rio de Janeiro have traditionally bought their skin creams and mascaras from door-to-door sales representatives, not the shops where L'Oréal sells its brands. Cosmetics giant L'Oreal is trying to change the way Brazilian women buy makeup. WSJ's Christina Passariello reports from Rio De Janeiro. The French company won't use the direct-sales approach, but the company has adopted a strategy that takes a page from it: introducing personal beauty advisers at department stores. L'Oréal also plans to offer a new line of lightening creams at pharmacies. "Our big bet here is to create a makeup business in retail from scratch," said Jean-Paul Agon, L'Oréal chief executive, as he picked up a tube of Maybelline mascara, one of his company's many brands, in a Lojas Americanas department store in a middle-class Rio neighborhood. "The more the market develops, the less relevant direct sales will be." For L'Oréal, winning over Brazilian women is crucial if it is to meet its goal of adding one billion consumers—a doubling of its current clientele—over the next decade. L'Oréal currently...

Words: 1173 - Pages: 5

Premium Essay

Importance of Cosmetics

...IMPORTANCE OF COSMETIC PRODUCTS Hi dear friends! Hope you all doing well. Today I am back with informative information for you. Now I am going to give you some interesting stuff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osmetics products. In today’s societ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en and women using cosmetics and beauty products. Some of them use to present themselves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while others use it to improve their appearance and increase their confidence. In general, most of us use cosmetics to better feel about ourselves. The picture we see in the mirror as good a reason to smile throughout our days, and the opposite. Our skin and our body needs nutrients all the time and sometimes is not enough, what we see in our body. Healthy food for all nutrients needs certainly help, but it is not always sufficient for our skin to ensure the beauty and fresh look, we have to cosmetics and / or beauty products. So I said cosmetic and / or beauty products? If you use beauty products that they are here to ensure that your body gets all the attention and help to look healthy and beautiful. These beauty products are usually the health of our body product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to help.  The cosmetics are mostly used as a cover for deficiencies in our body or part of strengthening. Although sometimes it is a good prevention for use beauty products from the first year to ensure your body is well cared for, sometimes it’s just not enough. To cover our little mistakes cosmetics gives us...

Words: 401 - Pages: 2

Premium Essay

Cosmetics Advertising

...Cosmetics advertising works by using several different techniques that encourage its target to buy specific cosmetics and skincare products based on their nee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vertising typically depends on convincing people that the product being advertised actually can improve their beauty and that most importantly, they are in need of an appearance enhancement. L’oreal,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smetic companies coming out of Paris, France. They have succeeded in this field largely due to it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ads persuading women around the world to purchase their product and instantly become more beautiful. By analyzing their ads and products released in 2010 compared to 2014, it seems as though colors seemed to be the trend. I noticed in their ads, all of their models were marketing bright or bold colors. Whether it was eye shadow, lipstick, and even the color of their hair, it was more fashionable. In today’s advertising I noticed more of the naked/natural look with matching skin tone makeup, black or shadows, and also products promising to reduce wrinkles in older women. In a time of high unemployment, in which older workers may be concerned about age discrimination, this type of advertising can be very effective. According L’oreals annual sales report of 2010, the sales profit came out to 19.5 billion in euros at a +18.6% operating profit. The 2014 annual profit has not been released yet but according to L’oreal, the company reported...

Words: 468 - Pages: 2

Premium Essay

Lush Cosmetics

...MARKETING ASSIGNMENT REPORT WRITING ON LUSH COSMETICS EXECUTIVE SUMMARY: This report is on LUSH cosmetics – a sustainable brand in cosmetic industry. This report will describe about marketing history, company ethics and current market position of LUSH. This report also deals how LUSH is making their products with sustainability and what marketing strategy they are following. We will discuss about marketing mix of LUSH, How they are doing ethical business and their position in competitive market. We will also do SWOT analysis and LUSH position mapping with other brands. This report also concentrates how LUSH can improve its marketing strategy. Keywords: Organic, Cosmetic, Sustainability, Product Portfolio, Marketing mix, Customer, Social Media, Competitive.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5 1.1 MARKETING BACKGROUND OF LUSH: ………………………………………………...6 1.2 COMPANY PROFILE: ……………………………………….……………………………...7 2 LUSH AND SUSTAINABILITY:……………………….……………………………………8 2.1 LUSH AND GREEN SUPPLY CHAIN: ……………………………………………………8 2.2 LUSH AND SOCIAL INFLUENCE: ……………………………………………………….9 3 LUSH PRODUCT ANALYSIS: ……………………………………………………………..10 3.1 LUSH PRODUCTS: ……………………………………………………………………….10 3.2 PRODUCT PORTFOLIO: ………………………………………………………………….11 3.3 LUSH SERVICES: ……………………………………………………………………….…11 3.4 LUSH AND THEIR SUPPLIER: ………………………………………………………..…11 3.5 LUSH AND THEIR CUSTOMERS: …………………………………………….…………12 4 MARKETING STRATEGY OF LUSH: …………………………………………………...

Words: 3733 - Pages: 15

Premium Essay

Cosmetic Science Essay

...people’s appearance? What ingredients are used in cosmetics? Why being able to read cosmetic labels are important? Although wearing makeup can enhances one’s appearance, some ingredients in makeup can raise risks of skin damage. There are many various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cosmetics. There are foundation, creams, eyeliners, lip gloss, mascaras and concealers just to name a few types makeup. All of these products, when applied properly and moderately, are capable of enhancing a person's facial appearance. It can enhance their skin to have smoother and more balanced skin tone. Foundation specifically softens a person’s skin to give it a refine blend. Eye liners and mascaras on the other hand, can make his or her eyes look bigger and brighter, which is the focal point of a person’s face. Blushes add color to person face so they would not look so pale. Bronzer makes person’s face look skinnier and highlights make they shine out at night. Concealer can cover acne, dark spots, and imperfections that one would not want other people to see. According to Stan Place, an author of ‘Art and Science of Professional Makeup” state, “Some women can wear a strong eye shadow colors to match clothing colors, however, when the color is not flattering to skin and hair, the effect will not be pleasing.” It is better to strive for harmony of hair, skin, and eye color, than to insist on matching clothing colors. Ingredient use in cosmetics can enhance a person's appearance. There are more...

Words: 670 - Pages: 3

Premium Essay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Jack Welch Management Institute Introduction Social media campaign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oday’s marketing. Awareness of a product/service is the only way your campaign can be successful. People cannot buy or support what they do not know about. In order to optimize sales and revenue, it is wise to utilize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ampaign that attracts attention, draws interest, creates desire, and calls to action (Week Eight, Lecture One). The strategy of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via social media is a success that has been proven over and over again.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Women all over the world use cosmetics, hair products, and facial products on a daily basis. No wonder there is constant concern with the ingredient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ings that we put in or on our body every day. Many cosmetics or personal care products, especially those that are chemically based, are often tested on animals and not humans. That makes true reactions to the products unpredictable and sometimes inaccurate. Animal skin is more durable, adaptable, and less sensitive thank humans, so this could provide a false reading in testing scenarios. There are many campaigns and advocates for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safety verifications with regards to cosmetic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that are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about it, as opposed to just talking about it. The Campaign for Safe Cosmetics is a non-profit coalition...

Words: 974 - Pages: 4

Premium Essay

Cosmetic War: the Influence of Cosmetic Advertising in Our Society

...Cosmetic War: 
The Influence of Cosmetic Advertising in our Society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 massive part of our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an be seen at large throughout any industrialized society. Nowadays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avoid ads while carrying on with your daily life. Our daily dosage comes from television, radio, magazines, newspapers, billboards, and most recently, social media, among others. The average person is exposed to as many as 5,000 advertisements a day, and nearly 10,000,000 in their lifetime (Gustafson). With that said, advertising’s impact in society is so prevalent that if advertisers do not take caution, it can also become easily detrimental. Cosmetic advertising can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feeding especially women with unrealistic results and false standards of beauty. The problems with cosmetic advertising and the effect it has mainly on, but not limited to, women are innumerable.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cosmetics are a major expenditure for many women, with the cosmetics industry grossing around 7 billion dollars a year,” cosmetic advertising is a practice that should be approached with caution, as it affects so many women daily (Thompson). The most simplistic and widely targeted critique of cosmetic advertising comes from the excessive use of photo manipulation in ads, including Photoshop and the use of filters. These tools create unrealistic images of the benefits the product can actually offer, causing women to become more dissatisfied...

Words: 1672 - Page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