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Essay

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思考

In:

Submitted By liyipear11
Words 701
Pages 3
内 容 摘 要

通过对常设机构认定现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常设机构认定所面临的信息经济所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基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传统做法的研究和对国内外各机构,专家学者提出的新方案,新政策的借鉴,本文研究显示,应该在遵循税收中性,防止避税,便于操作,实质重于形式的宏观原则下,对服务器和网络供应商有条件地认定为常设机构,而不将单纯的网址列入常设机构。本文创新性地将税收领域和会计领域中的几项基本原则引入到常设机构的认定中,对于经济决策者制定关于常设机构认定的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常设机构 信息经济

ABSTRACT

Identified study on the status of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identified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propose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identified by th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and agencies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ts and scholars, new programs, new policy reference, this study shows that should follow the tax neutrality, to prevent tax avoidance, easy to operate, substance over form macro principle, conditional on the server and network suppliers identified as permanent body, rather than a simple URL included in th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This innovation will introduced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and accounting fields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for economic policy makers to develop polic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ermanent Establishments with a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permanent establishment Information Economy

目 录

一、 常设机构认定的一般性作法 1 (一)国际惯例:《OECD范本》和《UN范本》 1 (二)中国的实践 2 二、 现代信息经济对传统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 2 (一)信息经济条件下互联网络带来的挑战 3 (二)信息经济条件下服务器带来的挑战 3 (三)信息经济条件下其他主体提出的挑战 3 三、 国内外应对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4 (一)国外学术界的议案及其启示 4 (二)欧美各国政府政策及其启示 4 (三)国际组织协调政策及其启示 5 (四)国内相关对策的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5 四、关于完善信息经济条件下常设机构认定的建议 5 (一)将税务领域的相关原则引入常设机构的认定中 6 (二)借鉴会计的相关准则 6 (三)制定常设机构认定细则时应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区分对待 6

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和思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这也使信息经济来往的方式出现了规模扩大的趋势。如:在A国注册的公司通过在C国的服务器上注册网址,从而通过该网址进行销售产品,广告宣传,在产品交易完成后,通过其设立在B国的厂家向该产品的消费者发货。这种灵活的经济往来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广大的降低成本的空间,为提供产品能迅速销往世界的信息网络。进而也给百姓们带来了选择上的多样性和满足需求的多样性,也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些灵活的经济往来方式也为各国税款的征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上述的例子中,就存在这个问题。该公司的利润来源为C国,并且C国政府通过种种方式为该公司提供过例如交通运输,能源基础设施等的服务,从投入与收益,成本与补偿的来看C国应该享有税收管辖权,从而弥补它的为提供公共服务所付出的成本。但从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居民国管辖权的情况来看,C国并不可能完全拥有其管辖权,甚至说没有管辖权。这在学术界被定义为企业注册地国与收入来源地国的冲突。很好地把这种不和谐限制甚至可以说扼杀在摇篮之中,可以更好地分配各国之间的税收权益,使各国的管辖有明确的划分明确的条件,即什么时候管辖权在收入来源国,什么时候在居民国,因此,这样一来,也就方便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和减少跨国企业的缴纳时发生的成本,便需要制定出常设机构,所以,它传统的概念也就受到了信息经济所带来的挑战。

一、 常设机构认定的一般性作法

(一)国际惯例:《OECD范本》和《UN范本》

目前,国际社会上比较认可的是《OECD范本》和《UN范本》中对常设机构的认定的原则的应用。《UN范本》中第二章第五条就常设机构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该条协议共八条,其中第一条就“常设机构”这个概念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突出强调常设机构应符合以下几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具有固定性,必须是场所型的,企业通过它进行营业活动。第二条将一些比较常见的,而第一条的一般性阐述未能将其囊括入内的常设机构列入其中,如:管理机构办事处等分别被列入其中。提现了联合国范本对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的考虑。第三条则就“建筑型常设机构”和“劳工型常设机构”进行了专门的列举,充分提现了该范本对这两种特殊情况的考虑,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第四条则进行了排除性列举,即将为企业进行帮助性和筹备性活动的场所排除开。第五条到第七条则对代理类型的常设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人问题进行了阐述。因为代理人虽然与企业在形式上不是同一主体,但从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条件性地列入,也是体现了该范本对经济实际情况的把握。第六条则是就再保险人的情况对第五条进行了补充规定。第七条则是对第五条的规定进行了排除性的补充说明。第八条则说明了控股公司之间利益协调的问题。 《OECD范本》)中关于常设机构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共七个部分和一个效应分析。第一段就常设机构进行了泛泛的论述。第二段则进行了一些举例:并对下文的几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三段则专门强调了“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第四段则进行了排除性的列举。第五段则是对第三段中的“固定的营业场所”进行了补充性的说明。第六段则是对常设机构加以严格的限制。第七段则对辅助性机构进行了排除性的说明。最后对此协定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此协定对常设机构的门槛的设置相比UN范本要高,原因在于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经合组织充分考虑了发达国家多作为资本和劳务输出国,如果常设机构的门槛放低,则会使发达国家的税源流失,从而对其国家不利。正是出于对此的考虑,它才会把常设机构的门槛设高。

(二)中国的实践

目前来说,我国关于常设机构的规定主要是在借鉴了上述的两个范本所提供的一般性原理之后,见诸于我国与国外的各种形式的税收的协定之中。它们大都是在对“常设机构”这个概念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突出强调常设机构应符合以下三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具有固定性,必须是场所型的,企业通过它进行营业活动。然后将一些比较常见的,而第一条的一般性阐述未能将其囊括入内的常设机构列入其中,如:管理机构办事处等分别被列入其中。提现了联合国范本对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的考虑。或者就“建筑型常设机构”和“劳工型常设机构”进行了专门的列举,充分提现了该范本对这两种特殊情况的考虑,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运行。或者进行了排除性列举,即将为企业进行帮助性和筹备性活动的场所排除开。最后则对代理类型的常设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就代理人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因为代理人虽然与企业在形式上不是同一主体,但从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条件性地列入,也是体现了该范本对经济实际情况的把握。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居民企业的认定原则就引入了常设机构的原理,例如:关于管理机构也被认定为居民企业,也正是出于对此项原则的考虑。

二、 现代信息经济对传统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交易中所有的直接性与实体交易的特征所不同,信息经济给人们带来了交易的虚拟化和非中介性。这种交易往往通过交互式的网络进行。整个交易的流程,如:物品样品查询,价格议定,订单处理等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这种方式,给之前的常设机构认定中的以人的要素或物的要素作为核心要件来进行评判的方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一)信息经济条件下互联网络带来的挑战

首先,信息经济的条件下,交易多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里的互联网是由各种数字构成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它只是二维的代码,不依附于任何实物,这就使它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常设机构所必须具备的空间和时间的可感的特性了。而且从实物形态的角度来看,这种计算机程序虽然具有可视性,但是却没有一种具体的形态,因此,它无法满足传统的认定规则中所要求常设机构必须具备的物理形态的特征。加上互联网络本身的便于转移的特点,更使得它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

(二)信息经济条件下服务器带来的挑战

其次,就服务器而言。即使网络所依赖的服务器满足了固定性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但是在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该服务器并非该网址的拥有企业所专属,该企业只是租用了服务器上很小的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建立网络,并不享有对该服务器的实际支配权。它只是与其他相类似的网络用户合用该服务器,而专门的ISP则拥有该服务器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该服务器带来的风险和产生的收益应该归ISP所有。这样,境外的企业不是该服务器的实际控制人,服务器也就自然不成为公司机构的一部分,我们也就无从将其认定为该企业的常设机构了。

(三)信息经济条件下其他主体提出的挑战

再次,在信息经济的推动下,代理业务迅速增加,代理关系也日益复杂。网络服务提供商与其他企业间是否构成代理关系进而可以被判定为常设机构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其他的主体如:物流代理企业等,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传统的常设机构的认定提出了挑战。 在现行的国际税收体制的框架下,常设机构往往是居民国和收入来源地国之间合理划分税收利润的基本标准,而上述的情况却恰恰说明了在现有的税收体制下,一国企业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另一国进行的营业销售活动,不会被判定为常设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类型的交易额占总体经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这方面的重要性也就随即凸显。因此,常设机构受到了来自信息经济的挑战。原有的常设机构的概念能否继续在信息经济时代继续存在下去。是另辟出一个崭新的概念还是对原有的概念进行一个调整性的修改,对此,各国学者及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纷纷提出了政策主张或对策方案。

三、 国内外应对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国外学术界的议案及其启示

关于如何应对信息经济对传统的常设机构的冲击,国内外各个权威机构以及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1.开辟新的税种。如:底特律税,托尼税,电讯税等。这种比较彻底的改革方案能使税收很好地与信息技术的特点相匹配,是对原有常设机构概念的一个巨大的发展。但是这种方案固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首先,最为直接的是它给厂商带来了额外的税收负担。其次,这种方案所选择的计税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它一般选择流量作为计税基础,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很好地反映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毕竟,流量与经济收入不是一个直接挂钩的概念 2.保留原有的关于常设机构的概念的方案。即在保留原有的常设机构的概念的大的框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节性的调整。这种方案固然有利于保留常设机构这一法律文化遗产,但它更多的是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自然不能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3.对营业所得提前预征所得税的方案。这种方案吸收了对资本投资预提所得税作法的精髓,但它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所得作同样的处理,明显是有失公平的。且这种方案与各国税法所体现的精神相违背,显然是不利于信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 4单列常设机构方案。即为电子商务机构单独开辟出相关的定义。这种方案没有抛弃常设机构传统精华,而是为了应付新的挑战,对其单列了一种特殊方案。这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比较合理。但目前而言,学术界对并未完全协调得当,以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二)欧美各国政府政策及其启示

相对而言,欧美各国的政府机构比较青睐保守性的方案以及目前而言比较新颖的预提所得税方案。它们的理由是,这些原有的关于常设机构的概念本身就已经留有足够的弹性,可以应对信息经济的发展对常设机构认定的冲击。它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是因为欧美作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采取对常设机构的保守性方案意味着对发展中国家认定一家机构为常设机构从而对其进行征税设置了一个较为苛刻的门槛,这样,发展中国家就难以对来源其国内的所得进行征税,从而使大部分的征收权利保留在本国,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从发展中国家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不少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不进行征收税款以弥补它们的成本,这无异于就是让跨国企业间接地免费享有了该国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三)国际组织协调政策及其启示

国际组织关于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比较典型的是《UN范本》和《OECD范本》中关于常设机构的概念的论点。主要有以下的分歧:1.从概念的类型上来看,UN范本对电子型常设机构进行了补充说明的陈述 2.从内容实质来看,UN范本对电子型常设机构的范畴进行了扩大 3.从立场来看,UN范本多考虑的是发展中国的权益,而OECD范本则代表的多是资本输出国家的利益 4.从实际效应来看,其代表的是两国利益的一种协商和调节。它们都是出于使经济更有效率的运行的目的而进行的国际协调。同时应强调,在认定某个服务器为常设机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税收中性原则,不扭曲纳税人的经济性选择 2.防止避税原则,不留给企业利用常设机构的规定进行避税逃税的空间 3便于操作原则,一来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负担,二来则是减少征收成本 4强调实质原则,对常设机构的认定,不能流于表面,毕竟,形式是为实质服务的,常设机构的认定也不例外,我们应该从为合理划分国家之间的税收征收权的大局出发,灵活的,根据实际的变换我们的思路,以使它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

(四)国内相关对策的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面对信息经济对传统常设机构的挑战,我国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关于信息经济形势下常设机构认定变革的大原则,朱炎生(2002)认为应该强调收入来源地国原则。具体到常设机构的认定规则制定,廖益新(2003)认为应将传统的商业交易的形式与电商交易形式区分对待,进一步地,黄素梅(2006)认为应根据电商交易中的不同类型主体应制定不同的认定常设机构的标准。同时,孟丽梅(2010)认为应尽早廓清非关联性常设机构的概念。

四、关于完善信息经济条件下常设机构认定的建议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虽然我国信息经济总的来说规模在逐渐增大,而且产业链也是在日益完善齐全,这就意味着跨国电子商务所引起的法律问题也日趋凸显,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作为信息产业净输入国的地位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利润来源地所在国管辖的原则不动摇。再者,常设机构的概念的发展脉络,过程启示我们,常设机构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所以,我们也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目光去看待它,不断地改革我们的思想,使之与实际相符合。具体来说,对我国针对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将税务领域的相关原则引入常设机构的认定中

如上文所述,应对信息经济的冲击,我们在把握常设机构的认定有几个具体的核心的要素:稳定性,联系性和营业性的前提下借。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来赋予常设机构定义的新的内涵的赋予应注意下面几个原则。1. 税收中性原则,尽量减少对企业经济性选择的影响。在不违反《UN范本》和《OECD范本》的基本精神的情况下,应该公平平等地对待经济主体,在经济主体从经济实质上是一致时,应将它们同等对待。进而减少税收对经济运行过程的扭曲,为整个市场的公平竞争提供一个大环境。促使经济的高速合理的发展。常设机构的认定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将各方的成本考虑进去,这样让税收作为一个杠杆,使经济回归到最有效率的区间 2.防止利用协议进行避税。尽管纳税人可能会尽量地采取不违法的行为来进行国际间避税,要完全避免这种行为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应尽量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可以严格规范协定中的措辞,增加明确的,详细的补充说明条款,从而减少税收协定中的“语言漏洞”,减少被税收筹划的机会。例如将常设机构设置到无税或者低税的“避税港”等。 3.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原则。从税收的实践来看,制度的完善与操作的可能(或者说操作的便捷性)往往是不可兼得的两样东西。一个完善的制度付之于实践时,往往需要很大的执行成本,这样一来,可能执行成本就大于这种制度给人们带来的福利,这样这套制度的执行就与它的初衷相背离,因此应该要考虑常设机构认定时操作的便捷性。在税收上来说就是,纳税成本高于征收的税款。因此,我们不妨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利微本薄的企业尽可以给他们一些灵活便捷的空间。这既是对常设机构认定的灵活运用,也是对这些企业的帮扶。

(二)借鉴会计的相关准则

坚持抓住实质的原则。我们必须摆脱形而上学的“形式”的一般性的争论而把问题引向实质性的层面。在会计原则中有一条叫做“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我们不妨可以借鉴过来。在现实中,形式与实质的偏离几有发生,我们必须从实质的角度出发,制定规则,利用规则,让规则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我们的实践。

(三)制定常设机构认定细则时应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区分对待

在实际工作中,关于如何应对信息经济给传统常设机构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的应对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实际。就服务器的能否被认为是常设机构,笔者认为:1.根据有关范本规定所体现的精神,单纯的网址不应成为常设机构。因为单纯的网址作为一种数字集合,这就决定了很难满足常设机构认定中的时间和空间上稳定性的标准,而且对于没有具体形态的网址,我们也很难给它定义一个归属地。假如单纯的网址也被认定为常设机构势必增加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因此,建议不将单纯的网址列为常设机构。2.服务器在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可以成为常设机构:1)服务器能被企业所有。即企业拥有对该服务器的实际控制支配的权力,包括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或实际所有权。 2)服务器具有相对稳定性。即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稳定的。3)企业部分或全部营业活动的载体4)服务器所进行的活动是核心的业务。对服务器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列为常设机构是出于对具体问题的考虑。因为从物质形态上来看,服务器属于有具体形态的物体,但其本身自然无法满足常设机构的要求,它只是一个没有自己自由行为能力的死物。如果不加条件地将它列举为常设机构,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它满足了上述的条件后,我们就应该将它视为跨国企业在机构上的延伸,从而将它列入常设机构的范畴。3在一般情况下,网络提供商不满足此项需求。因为网络提供商作为一个利益相对较为独立的机构,不应与国外的企业捆绑在一起,视为税收上的共同体。当然这也有例外的情况,限于文章的篇幅不作详细深入的论述。最后,笔者认为,就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上处于净输入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目前作为一个资本输入国的基本国情,许多外资企业纷纷在我国设立机构,或者通过形形色色的互联网络技术在我国境内销售商品,如果我们采用了企业注册地优先的原则对我国而言,是无疑是主动放弃了税收的征管权,这意味着重大的税款流失,所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应选择合适我国的协调原则。合理地规避信息经济给传统常设机构带来的冲击从而导致的我国税源的流失,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董鲲.非居民企业股息、利息、财产收益税收管理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5).
[2] 顾学锋.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对策[J].新会计,2010(3).
[3] 王丽华.国际税法视角下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探析[J].会计之友,2009(24).
[4] 穆凤英.浅议新企业所得税法对非居民企业纳税的影响[J].现代经济息,2009(14).
[5] 梁译丹.完善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研究[J].西部财会,2011(5).
[6] 周奥博.非居民税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J].当代经济,2010(6).
[7] 杨美莲.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分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报,2010(1).
[8] 陆权汉.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收管理相关问题解析[J].涉外税务,2004(10).
[9] 宋兴义.中国非居民企业转让股权的企业所得税处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10] 徐长英,张红东. 非居民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涉外务,2007(3).
[11]廖益新.论适用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常设机构概念[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2]王裕康.论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权划分的影响[J].涉外税务, 2004(07).

Similar Documents

Free Essay

Giadjojwfaphfi

...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它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 信托业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信托业诞生于混沌当中、在监管当局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极富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监管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资本市场、货币市 场和实业领域的机构,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证券承销、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供一站式的全程金融服务。 随着国民财富的规模迅速增长,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扩大,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对信托行业认可度逐渐提升,信托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信托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7年新“一法两规”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进入了高速良性的发展轨道。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己经达到48114.38亿元,相比于2010年3.04万亿元的信托规模,增加了 58.25%。而这一数据在2007年仅为9400亿元,四年的时间实现了5倍的增长。目前信托业的信托资产总规模已远超公募基金,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支持产业经济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信托的综合优势正在得以充分发挥,信托新政框架下监管机构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托公司对其功能和市场清晰定位,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社会对信托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信托知识还不够普及,合格投资者尚需培育,私募基金成本显著高于金融同业,信托公司自身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外界认同度有待提升;信托产品缺乏公开交易市场,整体流动性低;信托计划开立证券账户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所谓‘、金融百货公司”的制度优势在我国目前基于法人实体的分业监管模式下遭遇尴尬。信托业务转型要求重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但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仍不完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理财市场竞争激烈、监管规则不统一,信托公司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被削弱,面临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看待中国信托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充分认识信托的独特价值、真实领悟信托的丰富内涵、正确运用信托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提升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同银行、保险、证券“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的四大支柱之一,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信托业如何充分利用新监管政策为其创造的条件,如何应对同行业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 而信托公司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其效率,这就是说,要全面提高中国信托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信托业的效率分析,测度当前我国信托业的效率水平和并考察其经营过程中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目的所在。 1.2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虽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已成为金融...

Words: 1728 - Pages: 7

Free Essay

Management

...罗宾斯 第七版 管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 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 中层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 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 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 7、管理与经营 管理  经营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 背景: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  提高效率  提高效益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境)适用:  一切组织 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2)大胆地引进吸收 (3)批判地吸收(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Words: 1355 - Pages: 6

Premium Essay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分析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分析 绪论 ㈠ 研究背景 1938年,震惊世界的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公司舞弊案爆发后,内部控制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以来,中外财务舞弊案件更是层出不穷,从美国安然和世通的造假丑闻到中国的长虹事件和伊利事件,无不昭示着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事态的严重性。当然,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上先进水平脱轨,这也间接导致了我国舞弊丑闻的频频曝光。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我们可以同情自己的理由。我们应该反思企业管理,在如何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上下功夫,同时也应该审视“内部控制”这个舶来品,如何在选择性的吸收的基础上改进它将是我国每一个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㈡ 研究意义 一套制度完善且能够被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企业治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自身局限性,内部控制合谋和自身制度的失效会导致一个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名存实亡, 使其失去应有的功能。2002年,美国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国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规范。因此,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分析其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对我国企业的稳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㈢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本文开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然后着重对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尤其是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引出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㈠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和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15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意大利出现的复式记账方法为标志,内部牵制渐趋成熟,它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一定程度的岗位分离;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公司制企业开始出现,特别是公司内部稽核制度因收效显著而为各大企业纷纷效仿。20世纪初期,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以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美国的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办法,特别是“内部牵制制度”。当时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第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基于此,人们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实践证明,这些设想是合理的,内部牵制机制确实有效地减少了错误和舞弊行为。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2年12月美国AICPA所属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公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划及与管理部门业务授权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规划和涉及保护资产与财务记录可靠性的程序和记录。 ...

Words: 611 - Pages: 3

Free Essay

Master

...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 阎达五 支晓强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100872) 【摘要】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已经渗透到了会计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对我国与国外会计研 究中经济学理论的状况做了介绍。并举代理理论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对经济学理论的借 鉴, 来说明在利用经济学理论为会计研究所用中要注意深度和广度。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应该是一种解释会 计现象与拓展会计新领域的工具。 【关键词】经济学 代理理论 人力资源会计 会计研究 在会计理论发展的道路上, 经济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七八十年代的马克思理论到现在盛行 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会计学者们或使用着各种经济理论来佐证他们的观点, 或另辟蹊径, 开拓一片新天 地。但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滥觞, 会计学者们也在思考: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学? 在引入经济学理 念研究会计问题时, 经济学的地位到底怎样, 应该如何利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会计学? 本文试图结合中 外的会计理论研究状况对上述问题作些分析, 以指明方向, 有益于今后的会计研究。本文将介绍中外会 计研究中对经济学的利用状况, 然后再通过实例说明借鉴经济学应注意深度和广度, 最后我们就未来的 研究提出几点意见。 一、我国会计研究中的经济学 自1980 年以来, 我国的会计研究呈现一片繁荣的局面, 除了纯会计理论的探讨, 也有很多基于经济 学理论的研究。会计研究中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0 年到1990 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会计理论研究中所利用的经济学理论几乎全为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尤为著名的是“过程的控制与观念的总结”, 在谈及会计职能时是必然要引用的。马克思的成本补 偿理论、价值与使用价值理论、资本流通理论等都被学者们从各种不同角度作了诠释。这与当时会计学 者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绝大多数研究者在学校中只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种情况与当时的客观 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其时的经济学界也都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作为研究工具, 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并未形 成今日之大潮。在这一阶段, 会计学界也引入了西方的一些会计理论, 但这方面的书籍与文章主要侧重 于会计角度的规范论述, 并没有涉及过多的经济理论。不过, 在这一阶段, 会计学界对管理理论、组织 行为学等理论却引入较多, 如“会计管理”的创立以及会计行为学的研究。 1991 年到1996 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 会计界逐渐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 注重了对西方经济学的吸收。《会计研究》1992 年第6 期发表的《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刘峰, 黄少安, 1992) 标志着年轻一辈会计学者在吸收经济理论为会计所用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这一期间, 中国经济 学界正有一股新制度经济学热。所以, 会计学界的论文里也充斥着产权、制度、交易成本等摩登词汇。 1994 年, 会计领域又出现了一大批现代企业制度有关会计问题的研究, 主要动因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改革思路。但这一阶段的很多研究都不很深刻, 赶时髦的风气很浓, 关键在于没有对经济理论进行深 层次探讨, 所以对大的方面说的较多, 而没有深入到具体问题上。此时, 也有会计学者介绍实证研究方 法, 瓦茨、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也有了中文译本, 但各种条件所限, 并未全面形成潮流。 1997 年至今是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 实证会计研究逐渐成为了会计研究中的热点, 关于资本市场 的研究成果很多。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刊载了相当一部分会计文章...

Words: 878 - Pages: 4

Free Essay

Acing in Business

...庇佑着农业丰收。 被人喻为 “巨龙” 的中国 大型资源企业如今行走天下, 探囊取物, 并购海外资 产。 然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并不顺风顺水。 对任 何企业来说, 跨境并购最难的不是交易成功, 而是并 购能否实现整合, 创造价值。 这二十多年来, 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 据预测, 2013年中国对海外 1 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将分别达到60%和30%。随着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 长和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中国企业成为国际最主要的并购力量之一。 仅 在2012年, 全球最大的十宗并购交易中就有七宗由中国公司完成, 而其中四宗 2 交易发生在资源行业。 中国公司正在积极通过国际化发展, 从海外市场获得 必需的原材料、 资产、 技术和能力。 我们预期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将继续在三 个资源领域中快速发展——分别是金属和采矿、 石油和天然气, 以及可替代能 源。 然而, 许多中国公司, 尤其是过去五年占据全球大型并购半壁山河的国有 企业, 在继续追求其国际化战略之时, 试图以很小程度的整合来完成业务组 合。 我们观察到, 中国企业在并购完成后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和向 总部进行报告方面, 制定一个帮助企业通过运营整合创造商业价值和建立新 能力的整合路线图却远未获得重视。 然而后者通常将决定并购是否将为企业 创造长期价值。 基于长期的客户经验, 埃森哲建议, 志在成为全球行业龙头的中国资源企 业可以遵循五步曲路径实现海外并购的价值。 2 3 巨龙崛起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以来, 中国企业在跨境收购方面 变得日益活跃。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 企业 “走出去” 战略, 推动对外投 资和鼓励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 从2002到 2012的十余年间, 中国企业海外并 购经历了高达32%的年均复合增长 率; 仅在2012年, 中国就在海外并 3 购中投入了646亿美元。 较起点增长超过了14倍。 我们统计分 析发现, 从2002年到2012年, 中国企业 在资源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实现 5 了1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这些交易 业的海外并购交易得到政府大力的融 资支持。 例如,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累 计融资300亿美元, 鼎力支持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团公司 (CNPC) 的国际并购 7 行动。对于这家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 中的多数发生在金属和采矿行业, 占 交易数量的71%; 不过在石油和天然气 行业中的交易额更大, 总共占所有交 易金额的66% (参见图表2) 。 中国国有企业一直主导着资源行 业的海外并购。 在过去的11年, 所有已 完成交易中的98.7%都是由这些国有 企业发起的 (参见图表1) 过去, 。 中国 资源企业的海外并购从很大程度上被 视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但 近年来能源安全概念已出现了变化, 中国和全球其他经济体逐渐 (并且审 慎地) 认识到, 能源安全并不仅仅意 味着拥有足够的资源, 同时还必须掌 握相关的能力、 技术和资产, 以使其国 内和国外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虽然各 项能力一直是能源安全的组成部分, 但它们从未像今天这般重要。 例如, 埃森哲和世界经济论坛的 联合研究明确显示, 中国积极制定和 推动有关政策和法规, 使中国成为全 球最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市 6 场。 利用并购所获得的各种技术, 中 企业而言, 此举可谓如虎添翼。 中石油 近期投资42亿美元, 收购了莫桑比克 一处海上天然气田的股份, 成功落子 东非市场, 而这只是该公司众多全球...

Words: 1124 - Pages: 5

Free Essay

Chengdu Wisdom Urban Construction

... 论文题目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专业学位类别 公共管理硕士 学 201122120760 号 作 姓 名 指 万方数据 者 导 教 师 杨宇锋 葛中全 教 授 分类号 密级 UDC 注 1 学 位 论 文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杨宇锋 葛中全 指导教师 电子科技大学 陈晓军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提交论文日期 2014.09.20.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万方数据 专业学位类别 论文答辩日期 电子科技大学 教 授 成 都 副处长 成 都 公共管理硕士 2014.12.09. 2014 年 12 月 25 日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case research 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Major: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hor: Yang Yufeng Advisor: School: 万方数据 Ge Zhongqua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万方数据 年 月 摘 要 摘 要 智慧城市是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诞生的一个 全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城市管理者的普遍青睐。2012 年以来我 国智慧化城市建设加快了速度,相继有 26 个城市加入了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行列, 旨在推动城市建设的智慧化转型。住建部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 于 2012 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 2013 年 9 月,先后公布了两批共 193 个试点, 数据显示, 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 2600 个, 投资总额超万亿人民币。 2014 年 8 月 2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Words: 5118 - Pages: 21

Free Essay

Big Data

...同步跟踪国外工业和信息化最新动向 2012 年 6 月 18 日 第 25 期 总第 57 期 内部资料 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   【译者按】 为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特点,更好把握大数据应用的 发展趋势,继上期刊登美国总统办事机构今年 4 月公布的《美国联邦 政府大数据研发计划》之后,本期《赛迪译丛》特别刊载由世界著名 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于 2011 年 5 月发布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 争和生产力的前沿》报告。作为从经济和商业维度诠释大数据发展潜 力的第一份专题研究成果,该报告系统阐述了大数据概念,详细列举 了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深入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明确提 出了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应对大数据发展的策略。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 服务业研究所对这份专题报告进行了编译, 希望能为我国政府相关部 门提供决策参考。 ‐ 1 ‐      麦肯锡认为, “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 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该定 义有两方面内涵:一是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是变 化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而增长;二是不同部门 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会存在差别。目前,大数据 的一般范围是从几个 TB 到数个 PB(数千 TB) 。 大数据可以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不但有利于私人商 业活动,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和公民。数据可以为世界经济 创造重要价值,提高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并为消费者创造大量的经济剩余。例如,如果能够富有创 造性而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和质量,预计美国医 疗行业每年通过数据获得的潜在价值可超过 3000 亿美元, 充分利用大数据 能够使得美国医疗卫生支出降低超过 8%; 的零售商有可能将其经营利润提高 60%以上;通过利用大 数据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运作效率提高,估计欧洲发 达经济体可以节省开支超过 1000 亿欧元(这其中尚不包 括可以用来减少欺诈、错误以及税差的影响作用) 。 麦肯锡认为,随着人们存储、汇聚和组合数据然后利 ‐ 2 ‐      用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超过以往,随着越来越尖端 技术的软件与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相结合,从数据中提取 洞见的能力也在显著提高。麦肯锡对大数据的具体研究成 果可以归纳为 5 个方面。 第一章 全球数据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大数据规模以及其存储容量正在迅速增长,大数 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 因素,大数据的演进将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不同机构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未来数年全球数据总量 将会呈现指数性增长。麦肯锡估计,全球企业 2010 年硬 盘上存储了超过 7EB(1EB 等于 10 亿 GB,相当于美国国会 图书馆中存储数据的 4000 多倍)的新数据,消费者在个 人电脑等设备上存储了超过 6EB 的新数据。 (二)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强度和内容各有不同 各个行业都呈现大数据增长的现象,但不同行业数据 存储量有所不同,数据产生和存储的类型在不同行业之间 也有所区别。证券、投资服务以及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拥 ‐ 3 ‐      有最高的平均数字化数据存储量,通信和媒体公司、公共 事业公司以及政府等企业和组织也有规模显著的数字化 数据存储。这些数据强度高的行业更加具有通过大数据来 创造价值的潜力。 (三)现有趋势将继续推动数据增长 在各部门和地区之间,企业正在加快收集数据的步 伐,推动了传统的事务数据库的增长;医疗卫生等面向消 费者的行业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刺激了大数据的持续扩 张;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以及物联网中应用的不断创新都...

Words: 1554 - Pages: 7

Free Essay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市场沟通与品牌经营 苗 杰 引 言 1、市场沟通的主要形式:广告、公关等。本课 程从企业最重要的沟通形式——广告切入。 2、研究角度——从企业的角度,结合企业的品牌 管理和战略、主要以消费品为案例,讨论有关 基本原理 3、广告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市场(重点讨 论)、传播和广告艺术 4、目前我国广告水平问题 5、参考书 参考书目 1、《定位》、《营销战》 [美]艾.里斯、特 劳特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 2《克莱普纳广告学教程》(第17版) [美]W.Ronald Lane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2年 4、《怎样创作广告》 [美]汤-狄龙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1年 第一讲、市场沟通的目的 有序市场与无序市场问题 有序市场现象 1. 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当涉及某 一消费领域时,在绝大部分消费 者头脑中有几乎相同的品牌排序。 2. 在市场占有率上,第一被想到的 品牌占40%-50%,在其他名次上, 有近似成倍递减的特点。 品牌排序 1、首先被想到的品牌 2、其次被想到的品牌 3、第三被想到的品牌 4、第四位 5、第五位 6、第六位 市场占有率 40 - 50 % 20 - 25 % 10 - 12 % 5 2 1 - 6 - 3 - 2 % % % 有序市场的基本特点 有序市场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一旦形成就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1. 它建立了很高的进入门槛, 市场机会相对小,当市场条 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这个市 场几乎不可能再创“名牌”。 2. 这个市场很少打价格战。 有序市场稳定性产生的原因探讨 • 营销应该首先面“谁”? • 消费者?竞争者? 营销的四种基本战略 • 进攻战略 • 防御战略 • 侧翼进攻战略 • 游击战略 胜负取决于实力 由于领导者品牌处于防御地位, 所以它可以战胜实力相当或实力 更强的品牌。 无序市场现象 1. 在绝大部分消费者头脑 中品牌排序有很大差别。 2. 在市场占有率上,每一 个品牌差别不大。 无序市场的基本特点 1. 市场动荡,不断有新品牌进 入,价格战激烈。 2. 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有 一定的市场机会,有可能再 创名牌。 3. 具有向有序市场转化的趋势。 成功的广告策划和市场沟通就 是要使一个无序市场成为有序市场, 并使自己成为第一品牌。 第二讲、 广告所涉及的基本问题 一、向谁广告 是任何广告首先要确定的问题 涉 及 到 广告主题的确定 广告媒体的选择 广告的艺术表现 向谁广告的几个基本问题 广告对象并不简单等于企业 的目标市场 1. 2. 3. 4. 商品购买者与使用者经常是不一致的 由商业刺激所形成的购买效果 目标对象和潜在市场(整体与局部) 目标市场的变更将依赖广告 二、广告什么 • 一个也许本来很有“前途”的商品, 可能因为广告问题,从此没有了前 途。 • 广告能为商品塑造一个概念、个性和灵 魂。 • 没有概念,只有知名度的品牌会增加市 场风险。 • 生产企业和广告公司共同努力, 才能生产出一个完整的商品。 • 广告主题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市 场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建 立在市场调查和科学策划的基础 上。 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 广告是一种有投入有产出的经济 活动。而新闻对企业来说是没有 投入的,但它是一种有产出的市...

Words: 1050 - Pages: 5

Free Essay

Beijing Eaps Consulting

...蓝海战略 目 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蓝海战略 第一章 开创蓝海 第二章 分析工具与框架 第二部分 制定蓝海战略 第三章 重建市场边界 第四章 关注全景,而非数字 第五章 超越现有需求 第六章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第三部分 执行蓝海战略 第七章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第八章 寓执行于战略 第九章 结论:蓝海战略的可持续性与更新 附录 A 蓝海战略案例纵览 附录 B 价值创新:战略的结构再造观点 附录 C 价值创新的市场动态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1 前言 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 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 20 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 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 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 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任何旅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友谊也不会仅仅充满了欢笑。好在写作 的旅途上,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激动人心的,因为我们在完成一项旨在学习和改进 的任务。我们深信本书的思想,这些思想绝非为那些得过且过或生活目标仅仅在 于混日子的人所准备;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兴趣。如果你仅满足于上述生活态度, 请不必阅读本书,但是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想建立一家客户、雇员、股东以及 社会共赢的企业,请读下去。尽管这并非易事,但却值得去做。 我们的研究认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永葆卓越,正如任何一个行业都 无法长盛不衰一样。我们回顾走过的路时会发现,自己和企业一样,做了聪明的 事和蠢事。为了更加成功,我们需要研究和认识造成积极变化的那些行为,以及 如何才能系统性地复制此类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聪明的战略推动,并 且我们发现,起中心作用的战略行为就是开创蓝海。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 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 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本书不仅仅对企业思维进行挑战,而且告诉它们 怎样达到目标。首先,我们引入一整套分析工具与框架,告诉读者如何系统性地 应对挑战;其次,我们阐明了若干原则,以区分蓝海战略和传统竞争性战略。 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前的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竞争之外,构筑系统性、 可操作的蓝海战略,并加以执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明智和负责的方式拓展 蓝海领域,同时实现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规模 大小, 是已有的行业企业, 还是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 都不应, 也不能过度冒险 。 本书的内容是 15 年研究的总结,使用的数据区间在百年以上,还包括与此 观点有关的《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系列文章和其他相关学术文章。本书所阐述的 2 理念、 工具和思想框架在欧美和亚洲的企业中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与不断 的更新。本书的阐述将上述的工作和思想汇总到一个统一框架之内。这一框架不 仅仅包括对如何蓝海战略的分析,还对最重要的人事问题作出解答,以使组织和 人员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思想。在此,我们将如何赢得信任和忠诚,以及理解员工 理性与感性认知的重要性,摆在了蓝海战略的核心位置。 蓝色海洋的机遇已经展现。随着对蓝海领域的探索,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展。 我们相信,这种扩张正是企业发展的根源。然而,对于如何有系统地创造和开辟 蓝海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所不足。我们诚邀读者阅读本书,学 会成为未来增长的驾驭者。 3 致谢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不少协助。INSEAD 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环境,在此,...

Words: 12975 - Pages: 52

Free Essay

Paper

...内容提要 MAS肯定很长的路要走。 2005年(10个月)的财政期间,金管局公布的超过十亿令吉的亏损 - 上最大的公司历史 - 它被期望创下RM1.7十亿更深的亏损全年2006年金融地位是如此的不稳定,我们只有几个月,直到2006年4月之前,我们跑出来的流动性。在PRO网络连接T和现金危机之后,我们在2006年2月宣布了业务重整计划(BTP 1)BTP 1是使用政府相关公司转型(GLCT)手册为指导开发,并有针对性地减少损失从RM1.7十亿至RM620亿,2006年达到5000万令吉,2007年亲科幻吨和的5亿令吉,2008年亲科幻t保持艰苦奋斗,彻底改变和艰难的决定,我们能够克服现金危机,以确保我们网络的uncial生存在2006年,实现了RM610万美元的纪录PRO网络连接吨9个月,今年至今,以2007年9月,我们现在的轨道上产生进一步PRO网络连接TS在2008年,我们成功了!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民族和世界的,我们是一个成功的团队。然而,新的挑战织机摆在我们面前。即金管局将在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根据业内人士估计,约400加新飞机击中在2007年的亚洲太平洋C,印度和中东的天空,而另外400 PLUS是预计在2008年这一现象肆无忌惮的增长,将加剧市场竞争,并削弱我们的产量和亲牛逼科幻利润率。再加上东盟的天空自由化和油价上涨,金管局将与一切剩余平等,难免碰壁和失败严重,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因此,当我们进入2008年以后,我们的重点显然需要转向确保我们未来的成功。这个阶段代表了最具挑战性却为MAS - 这才是真正的山,我们需要扩展。图表我们的道路开始向上,我们已经制定了业务转型计划(BTP 2)。该计划,本文件中列出,将建立在MAS路的5个关键推动力(见图表1),其中担任指导原则,为BTP 1。 全球航空业正处于动荡的状态,这是越来越明显,幸存者和肯定获胜者将不得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 (MAS)报道过十亿令吉的亏损。本公布出来,同时一些地区的竞争对手公布了强劲的利润。其结果是不能接受的。一个真正的业务好转是MAS的当务之急。新的环境将继续命中MAS努力。该预测MAS,2006年惨淡的神色。事实上,在目前的经营假设,航向和航速,MAS可能会失败,耗尽现金在2006年4月和报告RM 17亿的损失在2006年的管理团队和员工,但是,坚信有能力改造业务,也的确最后超越预期。 MAS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以提高其性能超过了5年,确实是最后一年。 MAS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这项工作将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础。凭着勤奋,彻底改变和一些艰难的决定,MAS可以肯定是一个幸存者和胜利者。自2005年12月初,管理团队一直致力于一项计划,建立关联委会采取了2005年的行动开始好转的发展。这些计划不仅将扭转亏损并返回MAS盈利,而且改造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机构一个是能够​​经受住外部冲击,积极应对新的机遇。业务重组计划已使用GLC转型手册作为指导发展。它考虑的建议,手册中并适应这些在执行MAS在业务好转的背景下。该计划,本文件中列出,有五个核心推力,各由古老的MAS符号的象征尾巴。通过实现该计划将使MAS,实现万元500令吉净收入比2008年历史最高盈利MAS并处于有利地位,以进一步提高其净收入。在报告中,某些部分已被列为简单介绍一下马来西亚航空系统(MAS)。讨论的主要部分是关于企业(MAS)的历史很短,产业概述波特的五力模型来分析完成后,SWOT分析identifyspecific能力。在短暂的历史,公司远景使命...

Words: 631 - Pages: 3

Free Essay

Market

... 市场的概念 市场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对于市场的认识或认知都是来自于经济学,而营销学对市场的认识和经济学并不完全相同。 经济学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上,看到的是市场的全貌,它看到市场上有买方,有卖方,有买卖双方,因此,市场常常被表述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体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的统一体。供给方代表的是卖方,卖方想高价卖,而买方想低价买,这在客观上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市场上又必须统一,因为只有统一了,卖方和买方各自的销售和采购愿望才能实现。认识这种矛盾与统一的最一般的规律性,是经济学的任务。   |  | |市 场 | |  | |买卖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统一体。 | |  |   由于出发点不同,营销学与经济学对市场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营销学是站在企业这个微观主体的立场上来认识市场的。 企业眼中的市场,是从企业参与市场交换过程的活动中来认知的。从企业参与市场的活动来看,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购活动,另一类是销售活动。在采购的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力在内。在销售活动中,企业要销售自己所生产和经营的各种各样的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不管是面对销售还是面对采购,企业大的销售背景都是一样的,都是买方市场。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换活动中主动权掌握在买方手中。买什么,买多少,最后以多高的价格来购买,都取决于买方。 [pic] 图1-1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图   当企业以买方身份参与市场交换活动时,比较容易实现自己采购各种生产资料的愿望。但在面对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销售愿望,在参与市场销售活动时,其市场地位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企业就不再是买方,而成了卖方。在卖方居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下,要想实现自己的销售愿望,对于企业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它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才能实现自己的销售愿望。 那么,企业眼中的销售市场是什么呢?是摊位、店铺、工商税务吗?显然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在认识销售市场时,面对承载自己所经营、所销售的各种各样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市场,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人。 但是,如果这些人没有购买力,没有钱,商品同样卖不出去,因此,有了人还要有钱,有钱的人才可能购买你的产品,才能实现你的销售愿望。这是两个基本的因素。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有钱的人如果不买你的商品,那你还是卖不出去。因此,有人、有钱以后还要有购买的欲望。也就是说,想买你的商品的有钱人,才是你所面对的市场。这三个必要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企业眼中的市场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买主、顾客或者客户。 营销学把市场假定为买方...

Words: 5863 - Pages: 24

Free Essay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 ------------------------------------------------- 百科名片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 目录 战略 战略与战术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论》 企业发展战略本质 企业发展战略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企业战略的一般特征 企业战略的类型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介绍 主讲人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赖伟民教授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战略 战略与战术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论》 企业发展战略本质 企业发展战略意义 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 企业战略的一般特征 * 企业战略的类型 *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介绍 * 主讲人企业战略管理专家赖伟民教授 *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展开 ------------------------------------------------- 编辑本段战略   “战略”这个概念最初只存在于军事领域。战争讲究谋略。谋略有大有小,大谋略叫“战略”,小谋略叫“战术”。 ------------------------------------------------- 编辑本段战略与战术   战略与战术的区别是:战略针对全局问题,战术针对局部问题;战略针对长期问题,战术针对短期问题;战略针对基本问题,战术针对具体问题。 ------------------------------------------------- 编辑本段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例如:企业竞争战略是对企业竞争的谋略,是对企业竞争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营销战略是对企业营销的谋略,是对企业营销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技术开发战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技术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企业人才战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的谋略,是对企业人才开发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以此类推,都是一样的。各种企业战略有同也有异,相同的是基本属性,不同的是谋划问题的层次与角度。总之,无论哪个方面的计谋,只要涉及的是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就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最初人们所讲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竞争战略。1971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发表《竞争战略》之后,更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在迈克尔·波特的著作中,是把企业战略当作竞争战略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他说的企业战略都是竞争战略。军队从事战争,企业从事竞争。竞争与战争虽然本质不同,但也有一个“争”字。企业竞争也是很残酷的,失败了就要死亡。既然要参与竞争,那么当然就要讲究竞争战略,不能只是一味地拼人力、拼财力、拼物力。竞争战略虽然非常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企业战略。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不能只谋划竞争,而应该同时谋划许多方面。千万不要在竞争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划等号,竞争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如果读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就认为企业只存在竞争战略,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瞎子摸象...

Words: 705 - Pages: 3

Premium Essay

Nokia

...诺基亚是移动通信的全球领先者,推动着更广阔的移动性行业持续发展。诺基亚致力于提供易用和创新 的产品,包括移动电话、图像、游戏、媒体以及面向移动网络运营商和企业用户的解决方案,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其工作效率。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 券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诺基亚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并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凭借创新科技,诺基亚作为中国移 动通信系统和终端、宽带网络设备领先供应商的地位不断加强。中国是诺基亚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诺基亚是中国移 动通信行业最大的出口企业。在中国,诺基亚建有2个全球性研发中心,办公机构遍布全国,员工逾4500人。 2 诺基亚SWOT分析 2.1 strengths(优势) 业界称诺基亚手机最大优势在于品牌和简单菜单,诺基亚在中国的品牌效应还是比较显著的,也拥有不少忠诚型顾客,NOKIA全球市场份额逼近40%。诺基亚手机由于性价比高,耐摔,而深得顾客的喜爱。以下为我总结的诺基亚企业的基本赢点: 2.1.1 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的口号不仅体现了其文化理念,也体现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诺基亚公司特别注重对人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创造优越条件,让员工去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从而创造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广大员工凝聚到一起。 诺基亚很重视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区别和平衡。领导是靠影响力,管理则是靠权力,影响力与权力是不一样的。诺基亚非常强调怎么去影响别人,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人。诺基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经理与员工之间,从没有谁有权力说: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员工做出决定前,影响他去做出好的选择。 2.1.2 快速的市场反应 1) 市场信息反馈快。 2) 决策和新品推出速度快。 3) 应对突发事件快。 2.1.3 高效的供应商管理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诺基亚是挑剔的,诺基亚的供应商必须是本领域的佼佼者。 依照全球通用的程序和标准,诺基亚对供应商的评估、审核和认可范围包括品质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产品责任、厂房设施、环境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遍布全球的每一家诺基亚手机生产基地都采用诺基亚全球采购系统,由全球性的机构CQTM(元器件质量与技术管理组织)对供应商发展及其物料质量进行统一管理。 2.1.4 勇于创新和舍得投入的产品研发 诺基亚一贯认为,要在高科技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唯一途径就是永远走在别人前面。为此,诺基亚致力于创新,它的系列移动电话在优化基本功能的同时,从小处着眼不断创新,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空白,并且总是能够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2.1.5 售后服务---永不停息的脚步 诺基亚一系列标准服务,如一小时维修、备用配件借用、电池免费充电、电话薄备份、转存以及意见反馈等等。这些措施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亡羊补牢,而在于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得改进的真正方向。 2.1.6 勇敢潮流的个性思维 诺基亚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条启示是,要追赶就必须进入最活跃的领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抓住当时最前沿、最活跃、最代表发展方向的东西。因为,只有最新的技术才有大大高于传统产业的丰厚的利润,才能给你跨越发展的空间。 2.2 weaknesses(劣势) 低迷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已经成为定势,2008年底诺基亚宣布退出日本市场,这一消息着实令世人震惊,为何诺基亚如此一个手机企业巨头在日本遭遇如此挫折,综合考虑,原因有以下几点: ...

Words: 464 - Pages: 2

Premium Essay

论中国商业银行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届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学生姓名: 郭瀚泽 所在学院: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40904234 指导教师: 张迎春 成 绩: 2013年 5月 西南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年 月 日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名称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论文来源 |自拟 |论文类型 |A |导 师 |张迎春 | |学生姓名 |郭瀚泽 |学 号 |40904234 |专 业 |金融学 | | | | | |本文的设计目的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为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商业银| |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减少损失提高收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声誉的目的。本文的思路是: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 |现状,具体描述了在当今的金融坏境中,我国商业银行都面临着那些重要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产生原因和有可能带来的损失。然后从体系| |、工作人员、意识文化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

Words: 980 - Pages: 4

Free Essa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摘 要 酒店管理系统是较为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前端的程序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库要求具有一致性、完整性、数据安全性好的特点,而前端的程序要求功能完备,使用便捷。 本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和ACCESS 2000作为程序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开发工具。主要包括预订管理,接待管理,收银管理,系统管理,客房管理等功能模块。设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系统应用的原型, 然后对原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并不断修正和改进, 直到最终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性系统。系统的难点在于数据库的设计和模块之间的动态连接。因为时间和能力的原因,目前本系统的设计为单机版,在论文的第6章有关于网络版的部分构思。 关键字:管理信息系统 BASIC 6.0 ACCESS 2000 窗体 ABSTRACT The system of hotel management i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which mainly includes building up data-base of back-end and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 front-end. The former should make the application powerful and easily used. The later required consistency and integrality and well security of data. This system uses Visual Basic 6.0 and the ACCESS 2000 presented by Microsoft Company. Including the pre-arranged management primarily, recep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guest room management etc. function mold piece. It can give you a short-cut to build up a prototype of system application. The prototype could be modified and developed till users are satisfied with it.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is a single machine version, there are a outline concerning network in the section six.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VISUAL BASIC 6.0 ACCESS 2000 FORM 目 录 前言...

Words: 2237 - Pages: 9